市上说课大赛资料

合集下载

《卖油翁》说课稿市级一等奖

《卖油翁》说课稿市级一等奖

《卖油翁》说课稿本节课获得市级公开课一等奖有一整套配套资料(PPT、教学设计、导学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欢迎下载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卖油翁》。

下面我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卖油翁》是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但面对初一的学生,他们接触文言文不多,对文言文还较陌生,加上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我采用了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领悟文章的道理来讲完这篇课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实词“矜”、“颔”、“释”、“忿”、“徐”、“遣”;虚词:“尔”、“以”、“但”“之”等。

2.能把文章译成白话文。

3.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表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谦虚的品质。

三、说重点难点文章的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是故事的开端,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段写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

卖油翁的酌油表演及其对酌油技巧的解释,是本文的中心,突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是文言实词较多。

四、说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实践
讲2解
试验
观6察
分组讨论 总结归纳
实6践
12/26
教法学法
学法
01
用多媒体互动教学伎俩,使学 生在头脑中加深了解,巩固所 学知识
02
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经过试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 主要性,让学生在试验中发觉问题。
03
强调实际应用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分析, 经过对知识巩固、消化和利用,经过讲 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说课
数据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1/26
目录
CONTENTS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重点难点】 5 【教法学法】 6 【教学程序】 7 【教学反思】
2/26
01 【教材分析】
3/26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教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内容难易适中, 是国家开放大学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
讲授
03
以先入为主方法去讲授
出题
05
引出多关键字排序,让学生在原有基
础上自己琢磨多关键字排序操作
02
举例
以学生成绩表为例让同学们知道排
序主要性
04
练习
2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练习
一道相关题目
06
演示
统一演示
首先让学生必定自己掌握新知能力,让他们有足够成就感; 其次让他们对知识点掌握愈加扎实。
18/26
13/26
06 【教学程序】
14/26
教学程序
复习导入 [5分钟]
讲授新课(讲练结合) [35分钟]
归纳总结 [3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 竹节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 竹节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你是怎么阅读课文的?
如:“写玩具制作指南”,在阅读时重点关注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
会玩具的乐趣”,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中写“我们”投入的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及玩玩具的内容。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的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6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本课是一篇散文,以回忆性的笔触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同时通过对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和理解,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有效体现了“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1—7段)
1.画出文中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的句子。思考: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圈出做竹节人的动词。
2.画出1—7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分析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钠的课件(市说课比赛一等奖)

钠的课件(市说课比赛一等奖)

重点: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初中化学教材中已介 绍了常见的金属铁、 铝等,以及碳酸钠、 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化合物的知识。但我 们学校是普通高中, 学生基础较差。
思维特点
学生学习化学的时 间较短,学习程度 浅,分析问题、归 纳总结的能力有限; 但青少年学习化学 的热情高,有强烈 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爱动手,爱发表见 解。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 种很活泼的金属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存在和用途
通过钠的有关实 验以及对实验现 象的分析,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参 与以及动手做实 验,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内容
与2-4个同学交换
小卡
(小动)
巩固内化
❖ 1、同桌相互检测本节的化学方程式
ANG
❖ 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是,则指出氧化剂 、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是离子反应则改成离子 方程式
❖ 2Na+O2 = Na2O2 ❖ Na + S = Na2S
❖ 2Na+2H20===2NaOH+H2↑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探究钠的性质、 存在及用途
拓展深化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地位
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教材第一 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碱金属是高中化学代表 性的金属元素族,本节 是学生系统研究元素化 合物的起始课。
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 初期的不适应感,也 有利于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合作共事、自我保护、承担责任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法律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遵守规则,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承担责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如规则、尊重、诚信、合作、自我保护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新课: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说课课题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说课课题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4页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能力目标
让学生纯熟掌握女西裤制图办法
和制图公式。
使学生含有绘制各种不
能按要求准确地画出女西裤前后 同规格女西裤能力。
片结构制图。
培养学生观测、分析、
处理问题能力。
第5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女西裤制图办法、制图公式;前 后烫迹线确实定办法。
处理办法
我多强调,要求学生在自己练习 过程中纯熟掌握。
说课课题
女西裤结构制图
第1页
说课内容
说教材 学情分析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第2页
说教材
服装结构制图是把服装造型设想转化成服装成品中间环节, 在服装教学中起着桥梁作用。
本课选取是中档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骆振楣编著第二版《服装结构制图》第六章《西裤结 构制图》第一节《女西裤》。
教师总结: 女西裤外形特点 学生思考: 画女西裤都需要哪些格?
第8页
讲授新课(75分钟)
写出制图规格 。 我在黑板上画(1:1)图,
让学生观看,然后跟着 一步步在练习本上画 (1:5)图。边讲、边画。 强调重点,强化难点。 提醒学生:画图时要做 到横平竖直,弧线画顺。
第9页
技能训练(70分钟)
让学生按所给规格绘制女西裤前后片结构图 要求:
(1)、百分比1:5 (2)、制图规范,布局合理。 (3)、轮廓线与辅助线清楚。 (4)、线条流畅,弧线圆顺。 (5)、尺寸标注完整,位置准确。 我巡回指导: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及发觉问题。
第10页
学生互评互学
让同桌同窗互换作业,指出对方优、缺点,取长补短。
这节课是裤类平面制图基础,是对所学理论基础知识综合利 用,掌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男西裤及西裤款式改变学习,因 此,在教学中要把每一个细节讲清楚,使学生理解并纯熟掌 握制图办法和要求。

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今天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判断定理, 你能由此联想到前面学过的什么知识与这类似吗?
角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M P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 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A
B
N
定 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 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定理2 到一种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和逆定理
2、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比较
鉴定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
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上。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看作是和线段
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点的集合是一条射线
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例2、如图AB=AC,MB=MC,直
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吗?如果是, 请证明你的结论?
点P在线段 AB的垂直 平分线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 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相等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 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上
PA=PB
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看作是和线段两个
端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鉴定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 点距离相等的点,在 这条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上.
2、如图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PC⊥OA, PD⊥OB,垂足分别为C,D (1)∠PCD=∠PDC吗?为什么? (2)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吗?为什么?
如图,已知:AOB,点M、N. 求作:一点P,使点P到AOB两边的 距离相等,并且满足PM=PN.
A
.N
. .M P 点P为所求
作的点

starterunit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starterunit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2)Red Cross (4)blue blood
(5) green hand
• A: What’s that? B: It’s__ _.
• A: What color is it? B: It’s _ __.
Guessing game(猜一猜,猜中
目的引领 它就属于你)游戏规则(在教师
的书包里有尺子,彩笔,钢笔, 书,杯子等物品,请猜出它是什 么颜色,猜中的同窗,老师就把 这W样ha东t co西lor作is it为? 礼物送给你。必须 用英语说出物品和颜色。)
It’s red
What’s this?
It’s _____
What color is it?
It’s blue
What’s this?
It’s ______
What color is it?
It’s yellow
Task 4 Group work(小组合作)
• 小组之间谈论自己爱慕东西的颜色如: 书包,尺子,钢笔,地图等。
SUMMARY
Color: red green blue purple yellow black brown
Sentence: What color is it? It is blue/red/…
Homework(作业):
1.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favorite color(对你和你家人最 喜欢的颜色做一种调查)
目的引领 Game: Who is the quickest?
(展示字母卡片,让学生站起来抢答)
Task2
What color is it?
It’s …
red
yellow
purpl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广元市上西中学许勇2014年6月10日18.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广元上西中学许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勾股定理,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图形的观察,发展形象思维;通过拼图证明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对勾股定理的简单运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发展审美情趣;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2、难点: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三、教学具体准备:前置作业的设计和发放、多媒体课件,拼图时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四、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古韵今风。

【视频】勾股史话宣传片。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教师活动】揭示课题。

(二)前置研究,小组质疑。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质疑,个别难以解决的疑点可以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参与活动中,并加以引导。

【注】学生以质疑问题为主。

(三)展示猜想,发现命题。

【猜想一】小黑板出示:下面是5×5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1”。

c ba B A【学生展示】①A、B、C面积之间的关系。

②用字母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

③三个正方形A、B、C所围成的部分图形名称。

④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总结: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猜想二】小黑板出示:下面是18×18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1”。

②这两幅图形中蕴含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总结: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到于斜边的平方。

【课件展示】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四)验证比拼,各显身手。

【课件展示】 已知Rt △ABC , ∠C=900,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求证:a 2+b 2=c 2【教师活动】 要求:用8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和b ,斜边为c ,运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定理。

【小组展示】 使用拼图法,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一人展示,一人协助) 【教师活动】 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点评。

并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提炼。

【命题变定理】 经过证明为正确的命题即为定理。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五)历史证明,叹为观止。

【课件展示】 运用动画演示我国古代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学生活动】 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基础应用,错误分享: 【课件展示】1、火眼睛辨真伪;(1) 在 ABC 中,若a=3,b=4,则c=5。

( ) (2) 在Rt ABC 中,若a=3,b=4,则c=5。

( )(3) 在Rt ABC 中,∠c=900,若a=3,b=4,则c=5。

( ) 2、求图中X 的值;cba A B C 8xB【学生活动】学生展示错误,分析错误原因。

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和改正错误。

【教师活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评价。

(七)拓展延伸,分层设计。

1、诗情画意:(A层和B层的同学完成)【课件展示】咏荷平面湖水清可鉴,面上三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风吹花尖及水面。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出水六尺远。

湖水如何知深浅,能算诸君请解答。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将诗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展示】几何图形、题目,和解答过程。

2、假如我是羊村长:(C层的同学完成)【课件展示】一场台风过后,羊村长到村子里检查灾情,他发现一棵树在离地面六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8米处,请你帮羊村长算一算这棵树折断前有多高?【教师活动】要求学生作出几何图形并计算。

【学生展示】几何图形和解答过程。

(八)知识梳理,畅所欲言。

【学生活动】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教师活动】聆听学生真实感受,进行多元评价。

(九)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课件展示】1、教科书P52练习题1,2。

2、课后查阅勾股定理的相关资料,整理出3---6种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

勾 股 定 理(前置小研究)设计者: 许 勇 上西中学 ●观察分析篇:1、下面是5×5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1”。

由图形A 、B 、C 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总结出来并写下来。

(课前小组内交流)cb a C B A2、下面是18×18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1”。

分别观察方格中的图1和图2,由图形A、B、C的面积你又发现了什么?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总结出来并写下来。

(课前小组内交流)●推理演绎篇:给你8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和b,斜边为c,你能用所给的材料验证勾股定理吗?你能提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课堂上展示。

●练习巩固篇:(必做)(1)火眼睛辨真伪:①在△ABC 中,若a=3,b=4,则c=5 ( ) ②在Rt △ABC 中,若a=3,b=4,则c=5 ( )③在Rt △ABC 中,若∠C=90°,若a=3,b=4,则c=5 ( ) (2)求图中x 的值。

D68xA C B●拓展延伸篇:(A层和B层完成第1题;C层完成第2题)1、将下面的诗《咏荷》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平面湖水清可鉴,面上三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风吹花尖及水面。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出水六尺远。

湖水如何知深浅,能算诸君请解答。

2、一场台风过后,羊村长到村子里检查灾情,他发现一棵树在离地面6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8米处,请你帮羊村长算一算这棵树折断前有多高?●课后总结篇:1、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2、查阅勾股定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有关对勾股定理认识的数学日记。

《18.1 勾股定理》教案说明广元上西中学许勇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和教学目标定位。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素有“黄金”定理之称,它精准刻划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于它的发现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在几何中把数与形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说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填补与分割、代数上的等量代换等转化数学思想。

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演绎推理的能力。

在前置研究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课堂展示环节学会倾听和表达,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使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习本内容的基础以及今后有何用处,包括本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应用。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一个核心结果,是三角学的出发点,它把对几何学的感性认识精确化,真正意义的几何学才可以确立,勾股定理将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为数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勾股定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般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学习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是后面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基础。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

可以进行几何计算,如求边长、周长、面积;可以利用勾股定理作图,如在数轴上作出表示无理数的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法直接实现的测量;在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中有所应用。

三、教学诊断分析,学习本内容的难点,易错点以及解决方案,教学诊断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让学生直接发现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突破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通过设置前置作业让学生课前观察,在通过归纳、类比的方法得出猜想,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质疑、全班展示,首先让学生发现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探究过程中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渡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从而发现命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使用简拼图形证明勾股定理,这节课采用的面积证法。

首先这种证明方法学生会感到很陌生,其次将两个正方形简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对赵爽弦图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无法正确制定方案,为了分散难点,首先应向学生说明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就不会发生改变。

其次,让学生再独立完成前置作业的基础上,又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进行拼图活动,同时还可以在全班进行展示,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形象思维。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整节课以“前置研究——小组质疑——猜想展示——验证比拼——总结升华”为主线的教学流程,使学生亲身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让学生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型课堂的转变。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是在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二是要求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发现”式,采用学生独立完成前置作业,合作探究、师生交流、个人或集体展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观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会而不讲,讲而不会,在前置作业错误展示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体验数学证明的灵活、金巧、优美。

对我国古代学者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教育激扬生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评课:本节课执教者结合新课标,紧扣教材,依据新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在教学形式大胆创新,三维目标圆满达成,可谓是一场盛宴。

听者真有“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维仍在课堂游”的体会。

学生通过课前独立完成前置作业,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勾股定理命题的猜想与验证展示,巩固练习的错误展示与教师的问题质疑,突出了自主与合作,探究与发现的教学新模式。

在课堂上精彩不断,学生因课堂而活得精彩,在命题发现与验证环节中,教师的及时追问,学生的及时补充,对验证方法的多样性与巧妙性的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数学即思维体现的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