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州梁河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32工业生产学案鲁教版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3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3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3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第3单元工业活动和地理环境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讲座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前准备]查找信息:使用互联网、报纸和书籍查找或询问亲戚朋友两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带来什么样的污染。

这应该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程引入设计教学内容的教师活动思维:与农业生产一样,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首先,请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有利的影响投射学习目标,要求关键词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和回答该设计旨在通过工业生产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并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培养感受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兴趣学习情境诊断学习目标表现为①朗读学习目标;(2)快速说出关键词第二部分:新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图》,了解环境污染区与主要工业区的关系,并完成分析:教学内容理解环境污染区与主要工业区的关系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图》(2)根据学习计划的要求,查找信息,分析和思考,填写答案(见下文)(3)倾听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被调查者的观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活动①阅读图片,注意不同插图中表达的工业污染类型(2)学生阅读图片并进行分析和回答设计意图掌握读图和分析的方法环境污染的分布规律和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规律有_ _ _ _ _ _ _因为人类对_ _ _ _ _ _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严重的_ _ _ _ _ _,并直接破坏_ _ _ _ _ _ _教科书[内容分析]着重于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图中,世界上几个工业密集区环境污染程度较大,环境污染种类较多,表明环境污染的分布规律与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规律有明显的相关性。

表明,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将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生态环境探究活动2: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①小组每个成员首先提出思考问题①:以大量煤矿业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碳资源和过度开采地下水为例学习问题对自然资源的理解(可以列举资源的过度利用,地理环境的过度开发)②小组内部的沟通和讨论健康,不可再生)不合理的不良影响以自然为中心③组长整合了每个成员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②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尽可能充分利用资源,填写生态破坏对照表通过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学生提问(表中的具体内容应事先预留学习,相互启发,掌握,以及(3)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及时提问并留白)宽松的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导向(4)演讲者交流团队的成果,其能力(4)组织对地理环境不利影响的评价结果的交流,最后其他群体可以提出补充意见,对工业活动给予准确的评价一些人回答了小组其他成员的问题。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内容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本节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三个部分。

学习中要以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这条主线进行,这样才易于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它主要包括产品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和信息上的联系。

在讲述工业联系的基础上,教材分析了工业集聚和分散的情况。

教材首先指出了工业集聚可以带来规模效益,接着从分析工业过度集聚产生的问题入手,引出工业扩散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现代社会产生工业分散的其他因素。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主要概要地阐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设想】1、“工业地域的形成”比较抽象,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教学过程中抓住本节内容的主线,即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清知识线索,使本节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

3、引入典型案例,提供学习信息,安排适当活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供各种可能,力争让学生理解本节重点内容,获得一些发展本国工业地域的启示。

在分析工业地域形成以后,探讨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重在分析不利影响。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类型,并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间的关系。

2、明确工业集聚和工业扩散的表现、原因和优势。

3、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扩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学会案例分析法。

高中地理 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2 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2 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习目标: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解由于产品方面的联系、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等形成的工业地域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3.工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习过程:[学习资源]课本、地图册、世界政区图等[探究活动1]读课本“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图”,认识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力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表格形式。

表3-2-1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分析表[探究活动2]根据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可将工业分为五大类型。

阅读知识窗——“工业区位论”,完成课本活动:填写表格——“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并选出表格3-2-2中所列工业部门最主要的区位因素,在相应栏目打上“ ”。

表3-2-2[探究活动3]理清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业地域的规模逐渐扩大,则有可能形成工业城市,如我国的石油城——大庆;钢铁城——攀枝花等。

在这条线索中,工业联系是基础。

那么,你知道工业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工业集聚的优势又有哪些?[探究活动4]理解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内涵,完成下列要求: (1) 在下面的纲要图上填入合适的内容:(2)工业过分集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工业____现象。

读课本知识窗“日本工业地域的变化”,想一想日本工业地域分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5]读课本“知识窗”和“活动”,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亚洲硅谷”班加罗尔为案例,比较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在表3-2-3中对应的区位优势上打“ ”。

表3-2-3[探究活动6]读课本“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图”,了解环境污染区与主要工业区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分析:(1)世界上大部分工业活动(主要是制造业)集中于______半球的_____纬度地区。

(2)按地域和国家可大致分为四个主要工业区:________工业区、________工业区、________与乌克兰工业区、________—________工业区(前两空填地域,后三空填国家)(3)环境污染的分布规律与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规律具有______性。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3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3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3讲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前准备】查找信息:利用网络、报刊书籍查找或者向亲戚朋友了解两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带来怎样的污染?其中应包括轻重工业、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

【课堂活动设计】探究活动1:读课本“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图”,了解环境污染区与主要工业区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分析:环境污染的分布规律与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规律具有______性。

因为人类对_______、_______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严重的__________,并直接破坏__________。

[内容解析]教材重点突出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图中几个世界工业密集地区,环境污染程度大、种类多,表达了环境污染的分布规律与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规律具有明确的相关性。

可见,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生态环境。

探究活动2: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产生的问题:[内容解析]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了资源的再生功能,加速了资源的耗竭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破坏(见表1)。

以常见的采煤炭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为例来说明,为引入后面的污染治理打下基础。

针对以上问题,对资源的开发要适度合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不能超过其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的时间。

不可再生资源应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探究活动3:超量排放废弃物产生的环境问题:[内容解析]图1表达了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同类型污染的应对措施。

以大气污染为主的工厂有水泥厂、酿造厂;以水污染为主的工厂有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以固体废弃物污染为主的工厂有火电厂、钢铁厂。

具有两种污染类型的工厂有化工厂、炼油厂(大气污染、水污染),火电厂、钢铁厂(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 3.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3.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通过重点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旨在阐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目“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侧重从实际出发,分析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二目“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三个部分。

第三目“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概要的阐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工业部门的分类。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4、理解工业联系的具体形式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影响5、掌握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因素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农村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以讲为主,多分析一些案例。

五、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板书]: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生: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3_2工业生产教案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3_2工业生产教案鲁教版必修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课内容及分析【内容】本课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 2(鲁教版 2009 年 12 月第 1 版)的第三单元第二节第 1 课,主要内容是影响工业的区位要素、工业地区的形成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这是对于工业生产活动方面知识的一节课内容,它与自然地理环境联系密切、互相影响深刻,是人文地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是工业合理布局的前提和铺垫。

本节课内容主要由三大多数构成:影响工业的区位要素、工业地区的形成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内容是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要素和工业种类。

从教课内容,本课先从熟习的农业区位要素与工业区位要素的对照剖析下手,划分工业区位要素与农业区位要素的不一样,学会进行家产活动的区位要素剖析。

再经过事例剖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要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包含工业地区的形成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从教材构造看,经过三部分内容的剖析,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生产活动的剖析思路,认识到工业生产活动的一般状况。

教材主要环绕区位因向来睁开剖析,因此本节课的要点是工业的区位要素剖析。

本课的学习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质,经过事例的剖析,培育学生运用基来源理,能够对某一工业区位进行剖析、判断和评价,为工业的合理布局确立基础,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睦发展。

教课目的及分析【目标】1.联合实例 , 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要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能够举例子说明工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的特色,会判断某地区工业生产的集聚和扩散现象。

3.经过商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建立家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分析】运用事例剖析工业区位的主要要素或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怎样进行区位选择是本课的要点之一,要点在于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判断与剖析。

借助于图片、资料,设置问题等,让学生经过读图、阅读资料和事例剖析活动,学会剖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要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鲁教版必修2
美国“硅谷”高度危险的废溶剂等泄漏
地下水被污染,其附近湿地也受到危害
3.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并最终把首钢系统全部迁出北京,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首钢搬迁到曹妃甸的主要目的( )
A.压缩企业用地规模,平抑北京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
B.降低生产性耗水,解决××市水资源短缺矛盾
【导学号:37560086】
(1)鞍本钢铁工业基地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
A.煤铁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D.工业基础雄厚
(2)宝山钢铁选址在上海建厂,看中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近原料产地B.近消费市场
C.海运便利D.技术发达
【解析】辽宁的鞍山、本溪是煤铁资源丰富地区,建设钢铁工业的条件优越;××市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市场广阔,是宝钢建设的主导区位,这也反映了原料对工业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强这一事实。
探讨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带来哪些环境污染?
【提示】会带来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探讨 :一些矿业开采除产生环境污染外,还会对当地地理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提示】会破坏地表植被、破坏耕地,引发地表塌陷等。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而且普遍,如下表所示:
影响
①原因:工业部门过分集中,出现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以及原料、燃料供应困难等问题。
②条件: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等。
(3)二者关系: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工业集聚,到工业化后期表现为工业扩散。
3.工业地域: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效应的作用,工业生产在空间上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3.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3.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地理编写人:崔桂芳审稿人:王勇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通过重点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旨在阐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目“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侧重从实际出发,分析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二目“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三个部分。

第三目“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概要的阐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工业部门的分类。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4、理解工业联系的具体形式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影响5、掌握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因素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农村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以讲为主,多分析一些案例。

五、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板书]: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生: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能够举例子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会判断某地区工业生产的集聚和扩散现象。

3.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课前学习】
1.找出工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区位因素的不同。

农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在工业发展的早期,_____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

(2)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3)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_____等已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并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区。

(4)环境标准及一个地区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对工业区位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3.主导区位因素——(五种指向型工业)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某种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称为其主导区位因素,这类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就以其主导区位因素为导向。

完成下表。

4.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的类型:
工业集聚的意义:
工业扩散的成因: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扩散)
【课堂探究】
(一)工业的区位因素
【问题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例题1】河南双汇集团在俄罗斯建立分厂,生产双汇牌猪肉火腿肠并畅销俄罗斯,而没在阿拉伯国家建立分厂生产这种火腿肠.河南双汇集团没在阿拉伯国家建立分厂生产猪肉火腿肠是受因素影响。

【变式训练1】湖北十堰位于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被称为“东方汽车城”,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1969年,根据国防安全的需要,将东风汽车公司 (俗称“二汽”)选址在武当山北麓这个交通闭塞、满目荒凉的山沟里。

湖北十堰汽车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问题2】不同时期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如何变化的?
【例题2】每生产一吨钢铁所需的燃料和原料
可见,在工业发展早期,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

【变式训练2】鞍钢与宝钢工人数量及文化程度对比
可见,劳动力影响减弱,劳动力影响增强。

【问题3】根据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不同,将工业分为了哪几种类型?
【例题3】问题连线
制糖水果加工、水产品加工市场指向型产品易腐烂、易破损
卫星、电子、精密仪表技术指向型原料易腐烂变质
电子装配、制鞋、普通服装动力指向型耗能较大
有色金属冶炼如炼铝厂原材料指向型需要大量劳动力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劳动力指向型接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地区【变式训练3】以下工厂布局合理的是()
A.在甜菜产区建制糖厂
B.在林区建家具制造厂
C.在小麦产地建食品厂
D.在劳动力丰富地区建电子元件厂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问题】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
【例题】下列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是()
A.化工厂、电镀厂
B.印刷厂、纺织厂
C.面粉厂、食品厂
D.玩具厂、皮鞋厂
【变式训练】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停产。

据此完成1--2题。

(2011年全国卷)(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生产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停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 整车厂
(三)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问题1】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分别有哪些?
【目标检测】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A.企业的区位逐渐接近于沿海地区
B.企业的区位条件不会发生改变
C.企业的区位条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D.企业的区位越来越决定于交通运输条件
2.啤酒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市场指向型
3.航天工业属于()
A.市场指向型工业
B.技术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4.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1)甘蔗制糖厂应接近消费市场(2)电子计算机制造应接近科技发达地区
(3)炼铜、炼铝厂应接近火电厂(4)服装厂应接近棉花产区。

A.(1)(2)
B.(3)(4)
C.(2)(3)
D.(1)(3)
5.读下图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四种工业区位模式图,说法正确的一组是(D )
A.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啤酒厂
B.啤酒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炼铝厂
C.炼铝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啤酒厂
D.啤酒厂、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
6.体现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逻辑顺序的是
()①工业城市②工业联
系③工业地域④工业集聚
A.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7、某地规划建成的工业园区中,集中了服装企业、食品企业、制鞋企业、高档时装企业等,这些企业间的联系属于
A.产品方面的联系
B.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
C.廉价劳动力方面的联系
D.技术、信息的联系的
得分统计:选择题,正确题,错误题,正确率 %。

(六)课堂小结
【课后巩固】
A组题
1.下列产业活动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
A.棉纺厂 B.电子工厂 C.种植业 D.渔业生产
2.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决策者把工业建在某个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
B.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厂商可做决策,而政府不能干预
C.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趋完善,区位选择不受其影响
D.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其次才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工业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葡萄酒厂、甘蔗制糖厂、水果罐头厂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4.下列工厂中哪些宜靠近钢铁厂()
A.电风扇厂 B.机床厂 C.手表厂D.化工
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6.一些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生产企业迁往中国、东南亚等地,主要是考虑利用当地()A.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B.先进的科技C.便捷的交通D.洁净的环境
B组题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据此回答1-4题:
1.该厂产品可能是( )
A .化工产品
B .电子产品
C .建筑陶瓷
D .生物药品
2.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
A .海港
B .航空港
C .公路枢纽
D .铁路枢纽
3.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
A .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B .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彼此交流和协作
C .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D .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4.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厂的地方,应当( )
A .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B .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 .提供广阔的市场
D .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C 组题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

图2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乙地 ( )
A .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
B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C .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D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