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书法学习一大忌

合集下载

学书法的这些忌讳,越早知道越好!

学书法的这些忌讳,越早知道越好!

学书法的这些忌讳,越早知道越好!(古风人物/东离作品)帮主:“野路子易躲,俗气难防啊。

”入行,我们总爱找捷径,有人说,学书法,最捷径的捷径就是好好写字,认真临帖。

但话又说话来了,但凡能流传几千年的手艺、民间文化或是官场规则,总会有一些宜忌被前人总结好,一来培养新人,二来流传发扬。

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古老国度,数字“一”是个单数,所以送礼物的时候应该二份礼物,表示“好事成双”;数字“八”跟发财的“发”字发音相同,所以人们喜欢在他们的车牌上、门号、手机号上有“八”字;数字“三”跟“散”的发音一样,所以人们结婚的时候避免有这个数字的日字;数字“四”跟“死”的发音一样,所以人们认为这个数字不吉利。

如果你不知道送礼的宜忌,大过年的时候,给领导提了三样礼物,心里自以为清明节前就可以被提拔,没成想,清明节后心里还是会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大致来看,除了勤奋以外,知道一些宜忌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看篮球比赛,一时尚女郎连规则都不知道,随便哪里听来几句就跟着别人乱喊,支持贝克汉姆云云,岂不知早被沦为笑柄。

同样的道理,关于书法的宜忌,也有不少。

①忌俗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你能想到这是一个吃货说的吗?没错,这是北宋第一美食家苏轼先生说的,一个极爱吃的人,为了不俗,可以把肉戒掉,可想而知,“俗”是有多可怕!书载,唐代楷书四大家,在当时其实是颜柳欧苏,即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苏灵芝。

前三位如雷贯耳,可这第四位到底什么来头,大抵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书法了得,只不过是因为后人认为其为俗书,书作便被尘封在不知某地的博物馆里了。

▲苏灵芝《田仁琬德政碑》(局部)但说到底,什么是俗气,似乎没有一个明确、可量化的参考标准(如果有,也就不是中国文化了),但刘载熙《书概》里面讲到: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

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徘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

练字四大忌讳

练字四大忌讳

练字四大忌讳一忌“喜新厌旧”。

有些学生刚开始练字,单凭自己的印象,认为庞中华的好,就练了,练了一段时间,觉得庞中华的字不好看了,就改练司马彦的了,又练了一段时间,觉得又不大对劲了,又想学别的了。

这样换来换去,结果一无所成。

练字必须专心致志,在选帖之前,觉得谁的字体适合自己,也就是本人喜欢的,就要坚持下去,不到成功不止。

二忌“蜻蜓点水”。

一本字帖,从头到尾,一天一页,甚至心血来潮一天三页,没几天就写完了。

然后又卖一本从头开始练,这样的方法:一是不易记住;二是对每一个字的印象不深,收效不大。

所以,必须连续几天同练一页,或者一天只练几个字,直到熟了,觉得满意了再换,如此进步会很快。

每一个书法家都经过一个艰苦的历程,王羲之学书使池水尽墨,智永退笔如冢,虞世南被中画腹等等,先人事例给了我们警示。

三忌“一曝十寒”。

有些学生练字容易犯“冷热病”,高兴时一天写好几张,不高兴时一歇就是个把月,这样停停写写、写写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一事无成的。

大书法家颜真卿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只有坚持每天练,才能熟练,就象你吃饭运用筷子一样自如。

四忌“知难而退”。

练了一段时间觉得写的一点也不象,不但不见一点长进,反而感觉不如以前了,许多学生由于这种现象而悲观失望;先是自怨自艾,到后来干脆换一本字帖,也有的甚至停止不练了。

如果这样,过去下的一些功夫就白费了,要知道写字虽是手眼并用的,而进度则总是眼比手快,手的进度总是跟不上眼睛的。

俗话说:“眼高手低”,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看着不象,说明还不够熟练,没有掌握好用笔的结体特征,并不是说明没有进步,不必灰心丧气,只要心到、眼到、手到密切结合,成功就会来到。

上面说的“四忌”,是一般学生在练字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要多读些书法理论著述,体会一些书法家的成长历程,留意观察你所练字帖的特征,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网络。

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育儿知识:孩子学写字的几个误区

育儿知识:孩子学写字的几个误区

孩子学写字的几个误区
在宝宝的早教中,教宝宝们学习写字,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但是,由于家长们的认知不全,在孩子写字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几个误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下,孩子学写字的几个误区,各位家长注意查看下吧。

1.越早学习书写越好
书写需要高度的协调能力和精确的力量调控。

培养学龄前儿童书写能力必须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和认知发展特点。

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主要帮助他们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到了中班,可以让他们适当地练习一些汉字的基本笔画,学习数字的书写。

大致上的书写顺序掌握就够了。

进入大班后,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简单的常用字,比如“人、口、日、水、山”之类的。

2.孩子连描红都描得那么糟糕,将来肯定写不好字
许多家长会让孩子通过描红学习写字,孩子的描红不到位,并不一定是他们心不在焉,或是故意写成那样,而是与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直接相关。

这就类似孩子做填色游戏一样,他们明明很认真、很专心地用画笔填色,可还是会涂到
线条以外。

这是因为他们肌肉的精细运动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还未发展完善,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能力都将逐步提高。

3.教了很多次,孩子还是左右不分,肯定不正常
儿童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左右相反的情形,如“人”写成“入”,“由”写成“甲”等,拼音中的“b、d、p、q”也反复混淆,甚至许多一年级的孩子还是如此,令父母们担心不已。

其实,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将随着孩子年龄增加和知觉能力的渐趋成熟而自行消除。

上面的这三大误区,你都有踏足吗?如果有的话,就及时走出来,带给孩子们正确的识字教育吧。

小孩子学字练字的几大误区

小孩子学字练字的几大误区

小孩子学字练字的几大误区现在的小孩子接触手机电脑比较多,所以对写字也越来越不重视了,部分家长在教导小孩子练字的同时,也没摆正好心态,以为光买字帖和买笔给孩子一通写就可以了,小孩短时间内写字没飞跃式改变就开始责怪孩子写字丑,没好好练,但事实上是陷入了误区。

(1)练字可以速成练字并没有速成的方法,只能靠坚持不懈,但是好的练习技巧能少走弯路,可在1-3个月内通过技巧迅速提高。

(2)字帖可以取代培训字帖的作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常常临摹字帖只得其形,不得其意。

纯字帖练习带来的反作用十分明显,体现在高强度的字帖练习对小孩子手的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使得孩子对练字感觉厌倦,离开字帖之后,字体就会马上恢复原状,即使可通过字帖练成,但也是字帖的流水式风格,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独特的书写个性和习惯。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买字帖、买水写笔、好的钢笔的经历,但最终收效甚微。

(3)字丑人美这是网络时代流传得最广的一句,也是作为青少年自恋不练字的借口,毫无科学根据,对比身边也可以发现人美字美,人美字丑,但也有人丑字丑。

其实,写得一手漂亮字的人才是不俗之人,长得漂亮的人更后悔当初没好好练字。

(4)从行书直接入门先学行书乃练字大忌,一开始没有打好基础就连笔书写,只会落得字体马虎潦草的声明,先学楷体,打好基础后,练习行书上手极易,磨刀不误砍柴工。

(5)学科成绩好字丑无所谓大部分的人都认为,现在都是用电脑手机打字时代,只要学科成绩学好即可,字丑无所谓,但考试的时候,只有用笔书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若书写潦草,再好的答题也展现不出来。

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书写同样重要,有新闻例子可证。

【400字简历24个错别字直接被拒大学生应聘记得练字!】毕业生小蔡近日应聘办公室文员,面试通过后,公司要求她填写一份简历,以及400字的个人介绍。

不料400字里出现24个错别字,经理还觉得她的字丑。

《重庆晨报2014年9月15日第024版》所以,字写得如何,是伴随一生的,技多不压身,家长还是要嘱咐孩子好好写字。

少儿硬笔书法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少儿硬笔书法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少儿硬笔书法学习应注意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普及,人们书写方面能力却在退化。

现在要写一手好字似乎很难,导致社会上钢笔书法速成班应运而生,遍地开花,但也未能提高国人的书写水平。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习字经历和教学经验,谈谈少儿硬笔书法学习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一、选好范本,取法乎上“取法乎上,只得其中;取法乎中,只得其下。

”要练好字,习字范本非常重要。

现今书法教材种类繁杂,简直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

习字千万不要盲目的选择教材,更不能跟风,选教材,选字帖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个“点”踩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书写。

钢笔的教材和字帖需要真正优秀的范本,绝对不能草率了事。

我练习硬笔书法,是从临写小楷碑帖开始的,比如: 《黄庭经》、《宣示表》、《灵飞经》这些经典的名作。

有人觉得这些碑帖是毛笔书写的,怎么能拿来学写硬笔呢?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毛笔书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书写技巧,而硬笔书法的书写技巧和毛笔书法的书写技巧是相通的。

把古人积累的经验拿来用,这是“捷径”啊!也是学习书法必经的过程,历史上书法大家学书无一不是从这些经典中吸取营养的,写一手好字是需要深厚功底的,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随便选一本钢笔字帖,让孩子临摹其实很不可取,看似速成,实际是走了弯路。

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你写什么他就是什么,也像一块海绵,吸纳能力超出你的想象。

事实上一开始的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孩子们完全可以接受,并且逐渐做得很好起来。

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孩子学写硬笔书法的过程,也是良好书写习惯形成的过程。

写字姿势不好,执笔方法不正确,不仅影响书写效果,也影响少儿的身体发育。

首先,要重视孩子硬笔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指导。

1、强调书写姿势的三个一:“眼睛离桌面一尺,胸口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把这些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诵读,更能使之熟记于心。

2、一对一的教学,手把手的耐心指导。

书写中孩子出现的问题很多,因人而异,所以要针对性指出书写中的问题,改掉不良的习惯和错误的操作。

书法练习中的难点及禁忌

书法练习中的难点及禁忌

书法练习中的难点及禁忌一、书法练习中会遇到难点1、选贴是书法练习至关重要的环节,选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帖和临帖的顺当,关乎书法的成败。

在万千字帖中如何遴选出优异的法帖是重点,选自己喜欢的法帖,一见钟情才能提高极大的兴趣,如何正确临帖,做到“细看”、“精临”、“深悟”才算正确临帖。

2、只注重书法的修炼,不重视理论的研究。

3、没有创新的继承和渴望快速成功都只是一介书匠,难成大家。

4、只一味的临摹,不细心领悟,亦难成功。

5、好高骛远、不临帖就像成为书法家的可能性绝对是等于0。

6、不互相交流,不单独修行,井底的青蛙难成书法大家。

7、独守师门、排斥异己、学习书法,死守一家之长是没有出息的。

8、急功近利、不耐寂寞不是学习书法需要的正确心态。

9、还未真正完全入帖,就急急忙忙换帖,更弦易辙、乱投师门。

10、一时的热情冲动,三分钟的热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岂能学好书法。

二、初学书法的禁忌1、切忌被动地学习。

特别是学习初期,在临摹阶段,一笔一画地照范本临摹,似乎可以不必太费脑筋。

其实不然,如何临摹并通过临摹掌握技法,在练基本功过程中态度是积极还是被动消极,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必然的结果是前者进步快,效果好;后者进步慢效果不好,甚至影响学习书法的兴趣和信心中途辍学。

2、切忌无克服困难的决心。

初学书法,一点一画练起是比较枯燥的,容易动摇信心,而且方法不当进步慢,也容易坚持不下去。

此外如工作忙学习紧张,都可作为原因而停学。

所以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也很难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3、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

高兴起来提笔练,不高兴时三天两天不动笔;看到自己有点进步,兴趣起来了死劲地练;看到自己进步很慢就没有情绪再练了。

如此等等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书法练习最忌讳“十法”,你占了几条?

书法练习最忌讳“十法”,你占了几条?

书法练习最忌讳“十法”,你占了几条?交易担保书画易多功能书画仪绘画书法临墓拷贝投影仪器,智能拷贝机,墙上桌面上都能投影,点我官网购买小程序书法练习,有一个说法:一日不练手脚慢,二日不练丢一半,三日不练门外汉。

很多人勤学苦练,不敢怠慢,但是,仅仅是“苦练”就够了吗?小心哦,千万不要掉进以下这十个“陷阱”!1、不临碑帖、自己乱画一个人字写得好不好,涉及书法的审美原则问题。

什么样的书法谓之好,这要有标准。

中国书法尽管还没有绝对标准,却有着相对的审美法则。

一幅优秀作品必须具备两大方面的基本水准:一是对传统的书法艺术继承水准;二是融入个人审美的风格水准。

所谓的继承及发展,这是书法作品评定两个的基本标准,其他细则都是建立在这样评价的框架之内。

不临帖,就是在排斥传统,不继承传统书法,在第一关就失败了,还谈什么好与不好呢?2、选帖不慎、临帖不精对一种事物的好恶决定一个人的兴趣,兴趣会影响态度,态度又左右着行为,行为决定着结果。

当你一眼就看中的帖,它在风格上会更适合你的审美,更能激起你的共鸣,你在学习临帖的时候则会更关注它的所有细节,尽力去模仿它的各种技法和风格。

即使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你也会很乐意。

在选帖的时候,除了要考虑选法帖和最优秀的字帖外,还要考虑选自己喜欢的帖,这样你会更快入门。

只有当你入门之后,随着对书法的学习理解和感悟,你会慢慢地变的理性,即理性地审视历代各流派的书法风格,而过去那种凭兴趣选帖的情绪化选择,最终会被你克服并完全丢弃,这时的你毫无疑问已经在书法上升高了一个层次。

3、厚古薄今、厚今薄古初学书法当然必须从古法学起。

是否出色地学习传统,决定着你将来的书法根基。

然而,学习古法是为了最终创新法,而不是因袭古法,墨守成规。

很多人在传统功力方面狠下功夫,甚至于形神精妙、假可乱真的程度,却就是不愿向今人学习,与现代书法老死不相往来,一概斥之为丑书恶札;自己也不曾越雷池一步,更不愿创点新法出来,老是掏祖宗的腰包,以至于半生书匠,一世无成,这叫只继承不创新。

书法入门练习中最大的忌讳:不是急功近利,而是不懂如何用笔

书法入门练习中最大的忌讳:不是急功近利,而是不懂如何用笔

书法入门练习中最大的忌讳:不是急功近利,而是不懂如何用笔近来常观书友在各书法相关的文章图集中的评论,甚是有趣。

有不吝赞美之词的,有说尚未入门的,也有说评论者本身便是练习键盘书法的......我们姑且不谈如何鉴赏书法,就先说说书法“入门”......所谓书法如何入门,可能会有千万种说法,但说到最后,究其共同之处,不外乎“用笔”二字!其他皆可以视为用笔的衍生。

初学书法,就是要学会将个人精神凝聚到笔端。

用笔,就是要学会将个人精神凝聚到笔端。

常人大多以为练习书法是修养性情,或打发时光的一种消遣自娱。

但哪里是这样的道理呢?他们极少体会到,真正的书家,一定有如同经验围棋般的体验,步步经营,一笔成一字之规模,一字成一篇之章法。

笔锋所到,一定是手眼心同时到,是极其耗废心神的。

正如同前辈祝嘉先生所说:会写字的人,可能刚开始几行还不太好,但越写越好;不会写字的人,恰恰相反,刚开始两行还可以,后面越来越坏。

是何缘由?书家写字甫一上手,如音乐家抚一崭新的琴弦,熟悉音色可能需要一丝时间,一旦熟悉,则立刻正常驾驭。

而一般人,则是写字初始精神尚能能凝聚,过了两三行,就散乱了,精神不济,气力不足。

如同佛家观想,常人较难想象不出佛陀影像,即便想象到了,两三秒就跑了,不足以定。

所以说,学习书法同于习精神力。

这是需要大毅力、大功夫的。

初学书法,尽量在临摹之外不要抄书。

体会精神凝聚到笔端,就是笔要切实落纸。

这个更多的是从临摹中得到。

初学临摹,尽量在临摹之外不要抄书。

启功先生说,如同打靶,心眼手一致,认认真真打几发,胜过盲目扫射。

所以临摹也不在多。

如同拿泥巴捏造型,忽方忽圆,千变万化。

但这些泥塑,永远成不了瓷器。

为何?瓷器不是靠捏,是要过窑烧制。

而过窑烧制对于书家,就是精神凝聚到笔端的功夫,所以认真写,即便两三行,得力了,就足够了。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选择临帖,而更多选择抄书呢?那么,同样是写,同样是耗费时间的事情,为何更多人宁愿选择抄书而非临帖呢?或许是因为在临摹中没有获取到书写的顺畅快感,但抄写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儿书法学习一大“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

“拯救国学”已经到了非常要紧的时刻。

弘扬国学,从儿童抓起,很多有识的家长也已经意识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但无奈自身对于国学文化了解尚浅,只得向各大教育组织、机构伸出求助之手。

书法作为国学的一个分支,吸引着不少家长的注意力,希望孩子将来能写一手好字也就成为了家长们的愿望。

许多艺术文化传播机构便顺水推舟,开办了各类书法课堂。

但书法讲师这一职位一直以来也没有一个完善的职称体系来进
行评鉴,也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描红模”成为了其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所谓“描红模”既课本上给出字的轮廓或者一个红色的字,学生只需要按照既定的轮廓或者给出的红字“描”进去,就可以写完整个字。

这样的教学看似方便,快捷,效果显著,然而其背后却有着极大的弊端:
其一,很多学生在描红模时几乎只注意“不写出框”,“填满整个字”,甚至有些学生连笔法都不注意。

书法在每个笔画起笔、运笔及落笔都有严格的规矩,练习时不注意纠
正笔法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毛病,对之后的书法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二,“红模”为学生定好了字的框架,学生看似在“学习”每个笔画的位置,其实不然。

学生在“描红模”的时候做出的是被动“填充”的工作,而无法完全理解每个笔画的形状、位置、变化及其组合所形成的间架结构的含义,“红模”慢慢就成了一个枷锁,脱离“红模”就无法自由书写。

简单说来也就是只学其形,而不得其意,不通其神。

其三,“红模”中的模板字多为现在人所书写,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些甚至会在笔画甚至字形上产生与古人不同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并非坏事,然而对于写字尚未成型的少儿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这样的风格与变化产生困惑,盲目模仿。

既然出书人学习的是古人,那为何不直接溯源,去学习古人的书法呢。

“描红模”虽有弊端,但也非百害无一利,如能在学习时有他人指点讲解,加上学生自身注意笔法,亦可进步,但不能只按照“红模”来学习,“描红模”之余要进行更多自由书写的练习。

本人主张学习书法,直接临习古人碑帖,加以老师的讲解,学其笔法、笔意、结构、章法。

学“怎样写”的同时还
要学“为什么这样写”,通过反复的练习、观察、总结,方能学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