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章 复习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复习题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的复习课。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项的概念;用字母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法则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学习整式的乘除法和因式分解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梳理整式的相关概念,归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学思考: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数式通性”,体会蕴含在具体问题中的数学思想和规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清楚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在正确合并同类项、准确运用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可以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再次领悟整式的相关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可以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完本章的全部知识后,进行专题复习提高。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接)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要让学生再次领悟整式的相关概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我采用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给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

学法指导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7第七节 对数与对数函数(2015年高考总复习)

2-7第七节 对数与对数函数(2015年高考总复习)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7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第七节
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A版数学
【思维启迪】
观察图象,可从图象的增减性、所经过的特
殊点等方面分析,从而确定参数a,b的范围及关系. 听课记录 令g(x)=2x+b-1,这是一个增函数,
而由图象可知函数f(x)=logag(x)是单调递增的,所以必有 a>1. 又由图象知函数图象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介于-1和0之间, 即-1<f(0)<0,所以-1<logab<0,故a 1<b<1,因此0<a 1<b<1,
第3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第七节
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A版数学
备考这样做 1.注意函数定义域的限制以及底数和1的大小关系对函数性质 的影响. 2.熟练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搞清复合函数的结构以 及和对数函数的关系.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第七节
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第七节
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A版数学
(2)对数的性质 ①alogaN = N ;②logaaN= N (a>0,且a≠1). (3)对数的重要公式
logaN logbN= logab ①换底公式:
(a,b均大于零且不等于1); .
新课标A版数学
5.已知a>0且a≠1,则函数y=loga(x+2 过定点__________.
解析
013)+2的图象恒
令x+2 013=1,即x=-2 012时,y=2,故其图象恒
过定点(-2 012,2).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课 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课 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解:(1)100×3+10-6-8=296(个), 所以前三天共生产296个. (2)18-(-12)=18+12=30(个), 所以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30个. (3)这一周多生产的总个数是10-6-8+15-12+18-9=8(个), 10×700+12×8=7096(元). 答:该厂工人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7096元.
解:若在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则这两个 数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3和6,所以这两个数是-3, 6或6,3.若在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的同侧,则这两 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9和18,所以这两个数是-18,-9或 18,9.
·导学建议· 本章所涉及的概念较多,相互之间联系紧密,所以要特别注 意概念的巩固.像第3题这种答案有两种情况的题目学生易出错, 尽量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反复体会,形象直观地理解、记忆.
解:(1)正整数;正分数. (2)如图所示:
正确理解有理数有关的概念
例2 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2,求a4+mb+m-3cd 的值.
解:因为a、b互为相反数, 所以a+b=0. 因为c、d互为倒数, 所以cd=1. 因为|m|=2, 所以m=±2. 所以,原式=0+2-3=-1或原式=0-2-3=-5.
变式训练
去年10月初,由于受台风影响,某地区的水位发生了变化,该 区10月6日的水位是2.83米,由于各种原因,水位一度超过警戒线, 下表是该区10月7日至12日的水位变化情况(单位:米).
日期 7 8 9 10 11
12
水位 +0.41 +0.09 -0.04 +0.06 -0.45

第二章有理数复习课

第二章有理数复习课

第2章有理数复习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并运用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重点:
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为什么要引入负数?温度为-4℃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集包括哪些数?
3.什么叫数轴?画出一个数轴来.
4.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5.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什么?a的相反数是什么?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是什么?
6.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7.有理数大小怎样比较?请用数轴来说明.
课堂练习:
1.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向正北规定为正,那么走-70米是什么意思?
(2)如果|a|=-a,那么a是什么数?
2.判断正误:
(1)零是最小的正整数;()
(2)零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3)-a一定小于0;()
(4)|a|=|b|,那么a=b.()
3.填空:
(1)如果a>b>0,那么-a____-b
(2)9与-13的和的绝对值是_____;
(3)9与-13的绝对值的和是_____;
(4)在数轴上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_____;
(5)在数轴上绝对值等于4的整数有_____;
(6)当a____0时,-a>a.
课堂小结:你还有那些困惑?。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复习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单词、词语、课文内容等。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3.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七单元的主要课文内容。

2.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课文内容1.复习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步:复习重点词汇和词语1.给学生出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让学生读音、记忆和理解。

2.练习造句,运用这些词汇和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第三步:听说训练1.播放相关录音,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或相关知识点。

第四步:阅读训练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给学生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第五步:写作训练1.让学生完成相关写作练习,包括填空、作文等。

2.检查学生的写作,纠正错误并加以指导。

五、教学反思1.回顾本次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本次课程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2.布置相关阅读、写作等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为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知识复习第六单元:小草•认读生字:–草、小草、花、叶子、树•词语搭配与识记:–小草绿,花红了•句子复习:–小草盖地面,花儿开了一朵朵第七单元:小青蛙•认读生字:–青蛙、池塘、蹦蹦跳、欢乐•词语搭配与识记:–小蝌蚪、快乐的蹦蹦•句子复习:–青蛙在池塘里蹦蹦跳,小朋友都为它欢呼二、能力提升第六单元•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回答问题,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小草的特点,并自己创作一个有关小草的句子。

第七单元•听力训练:–播放关于小青蛙的录音,让学生听懂故事内容。

•口语练习:–以小青蛙为主题,进行口头表达,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三、课堂活动设计第六单元1.植物观察:–带领学生进行植物观察活动,让他们了解小草生长的环境和条件。

2.绘画比赛:–组织绘画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小草的理解和想象。

第七单元1.小青蛙游戏:–设计小青蛙跳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小青蛙的快乐。

2.制作小青蛙手工:–引导学生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小青蛙手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评价•通过考核学生对生字、词语、句子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在能力提升环节的表现,包括阅读、听力、口语等方面;•考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课后辅导•布置继续练习生字、词语和句子的作业;•提醒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自然、参与手工制作等活动,拓展对自然的认识。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七单元复习课的教案,希望对教师们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7-2本章复习课(二)——归类探究-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习(浙教版)(原

7-2本章复习课(二)——归类探究-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习(浙教版)(原

本章复习课(二)——归类探究类型一人的感觉典例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哪一感觉(▲)A、听觉和视觉B、嗅觉和视觉C、触觉和味觉D、嗅觉和听觉变式1湖州自古以来盛产好茶。

顾渚紫笋、安吉白茶、三癸雨芽、莫干黄芽为湖州四大名茶,它们味醇形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这种清香的感觉形成在(▲)A、大脑皮层B、鼻腔C、舌头D、口腔类型二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典例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引吭髙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变式2 如图所示为乐器——拇指琴,下列关于拇指琴的说法正确的是(▲)变式2图A、清脆的拇指琴声是由金属片的振动产生的B、同一琴键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声的音调不同C、拨琴时,用力越大,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通过琴声能判断琴键是否松动,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原理类型三耳的结构与功能典例3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A、耳中的鼓膜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B、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入大脑C、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变式3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医生检查,发现耳的结构没有损伤。

“失聪”的原因可能是(▲)A、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B、耳膜受损C、耳蜗受损D、以上都有可能类型四光的传播典例4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式4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

七年级数学第2章代数式章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数学第2章代数式章末复习教案

第2章代数式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1.用字母表示数.2。

列出代数式.3。

对代数式进行加减.4.合并同类项。

5.先化简,再求值。

【过程与方法】1。

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在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并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学习或思维的方法、策略等)。

【教学重点】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教学难点】代数式的化简.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代数式: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也是代数式。

2。

用字母表示式子时应注意:①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②两个相同字母相乘时,也写成乘方的形式.③当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也省略不写。

3。

代数式的值:如果把代数式里的字母用数代入,那么计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4。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与字母相乘得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5。

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7。

同类项:含有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8。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9.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运用加法结合律把括号去掉,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出每次时钟信号作用后触发器的次态输出
2.输入信号经另外的组合逻辑电路加到触发器的输入端 输入信号A、B的波形如图所示,画出触发器输出端口 的波形,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Q=0。
2.输入信号经另外的组合逻辑电路加到触发器的输入端 设图中各边沿触发器的初始状态皆为Q=O,试画出在 CP信号连续作用下各触发器输出端的波形。
2.输入信号经另外的组合逻辑电路加到触发器的输入端 输入信号波形如图所示,画出Y和Z的输出波形,触发 器的初始状态为Q=0。
分析由触发器和逻辑门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 ①写出给定时序电路中每个触发器的驱动方程, 即写出各个触发器输入信号的逻辑表达式。
②将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代入各自的特性方程中,
得到状态方程组。
③写出给定时序电路的输出方程。
④画出在CP作用下,给定时序电路的状态转移图 或列出其状态转移表。
分析由触发器和逻辑门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 试分析图示时序电路的逻辑功能
分析由触发器和逻辑门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 试分析图示时序电路,写出电路的驱动方程、状态 方程和输出方程,画出电路的状态转换图。A为输入逻 辑变量。
③在多芯片组成的逻辑电路中,还要分析各芯片
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整个电路的输出与
输入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由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组成的时序电路 试分析图示电路的逻辑功能,74160为十进制计数器。
分析由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组成的时序电路 试分析图示电路的逻辑功能,74LS161为同步十六 进制计数器。
设计下面逻辑电路 ① 选用逻辑门 ② 选用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T575 + 逻辑门 ③ 选用3线-8线译码器74LS138 + 逻辑门 1.举重比赛中有三个裁判:主裁判A、副裁判B和C。各人面 前有一个键钮,当三个裁判,或者一个主裁判和一个副裁 判同时按下键钮时,显示“试举成功”的灯就会亮。 2.某同学参加四门课程考试,规定 (1)课程A及格得1分,不及格为0分; (2)课程B及格得2分,不及格为0分; (3)课程C及格得4分,不及格为0分; (4)课程D及格为5分,不及格为0分。 若总得分大于8分(含8分),则可结业。
D触发器 – 同D
1.直接给出了触发器输入信号的波形 设图中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皆为Q=O,试画出在CP信 号连续作用下各触发器输出端的波形(1,2为主从触 发器,其它为边沿触发器。
1.直接给出了触发器输入信号的波形 画出图示电路在CP脉冲序列作用下Q1、Q2的波形。 设两个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Q=0。
分析由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组成的时序电路 试分析图示电路的逻辑功能,74LS161为同步十六 进制计数器。
分析由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组成的时序电路 试分析图示电路的逻辑功能,74LS161为同步十六 进制计数器。
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利用同步十六进制计数器74LS161,采用同步置数 法设计一个可控进制的计数器,当输入控制变量M=0时 工作在五进制,M=1工作在十五进制,请标示出输入端 和进位输出端。
反演规则:对逻辑函数F取“非”(即求其反函数)
对偶规则:求对偶式
试判断F=AB+AC是否存在冒险现象。 F=AB+AC在B=C=1时,F=A+A,会产生“0”冒险。
试判断F=(A+C)(A+B)是否存在冒险现象。
F=(A+C)(A+B)在B=C=0时,F=A·A,会产生“1”冒险。
VT+ = 2Vcc/3 = 3.3V ΔV = VT+-VT- = 1.6V
VT-= Vcc/3 = 1.7V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VT+和VT-的计算
下图是由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计算VT+ 和VT-的值,以及回差电压值ΔV。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VT+和VT-的计算
2.输入信号经另外的组合逻辑电路加到触发器的输入端 求出给定输入信号下加到触发器每个输入端上的 信号波形,然后根据触发器的特性表画出输出波形。
在输入端附加电路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也可以按 如下方法和步骤求解:
1.写出每个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的逻辑函数式 2.由逻辑函数得到触发器的状态方程 3.利用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依时序先后顺序逐一
画出输出波形。
1.直接给出了触发器输入信号的波形 根据所用触发器的特性表和触发方式,直接就可 以确定每个时钟信号周期后输出的状态。 重点:触发方式 - 主从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 主从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 - 都是在时钟边沿出发 触发后触发器的状态 - 主从触发器由时钟பைடு நூலகம்效期 间主触发器状态决定,边沿触发器由边沿触发前的输 入状态决定。 触发器类型 – JK触发器和D触发器 JK触发器 – J=0,K=0维持,J=1,K=1翻转 J,K不同,同J
VT+ = 10V
VT-= VT+/2 = 5V
ΔV = VT+-VT- = 5V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VT+和VT-的计算
若反相输出的施密特触发器输入信号波形如图, 试画出输出波形。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VT+和VT-的计算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VT+=3V,VT-=1V,
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利用4位同步二进制计数器74LS161采用同步置数 法,设计十二进制计数器,要求标示出输入端和进位 输出端。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VT+和VT-的计算
下图是由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计算VT+ 和VT-的值,以及回差电压值ΔV。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VT+和VT-的计算
分析由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组成的时序电路 ①弄清每个中规模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对于带 有附加控制端的集成电路,除了给出正常工作状态下
电路的逻辑功能外,还必须给出这些附加控制端的作
用和用法。 ②根据给定的功能表和电路具体的连接情况,确 定每个集成电路所处的工作方式,进而找出电路状态 的转换顺序和相应的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