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孝经有感
《孝经》心得体会(3篇)(完整文档)

《孝经》心得体会(3篇)(完整文档)它让我们懂得了孝敬父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谨身节用,立身行道”。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孝敬父母,不让父母担心受怕,不让父母因自己不良行为受侮,要努力学习工作,让父母因自己的成功而骄傲、自豪。
让我们懂得了为人处世,要“忠顺不失,以事其上”。
对待长辈、上级要敬,对待上级要顺,也就是要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做好本职工作,在哪里都能扎实有效地完成相关任务,才会被上级认可,被大家所认可。
更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引导学生要“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教育学生要因势利导,顺应天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圣人“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
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如果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管理好一个班级,一个团队,要顺势而为,让学生学会爱父母,就要先去爱学生,给学生做出爱的榜样。
要想让学生讲道德,讲道义,就要先让学生明白德的意义和内涵。
要让学生不争,就要先教导学生学地礼让。
要让学生有礼貌,就要先教会学生礼节,以及各种场合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
要想让学生不违法犯罪,就要先教导学生哪些是不法行为,会给大家带来伤害。
总之,“教之可以化民”,更可以“化学生”。
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学生,就一定会彬彬有礼,有修养、有气质。
这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积淀的精华,我们丢掉了他则多么的可惜。
这本孝经,应该自己学,家人学,学生学,以至于全社会都来学。
家人学有利于家庭和睦,学生学可以谛造学生的幸福人生,全社会都来学,建设和谐社会就一定会变为现实。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是精僻、经典。
当我把孝经通读了一遍后。
感慨万千,哎呀!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学好它,人生会少走多少弯路啊!太应该让儿子学了。
于是,我以让儿子帮我背诵为名,和儿子一起学习,讨论、背诵。
每天一章,半个月全部背完。
孝经读书心得500字6篇

孝经读书心得500字6篇孝经读书心得500字1“百善孝为先”,这是一句古人的俗语。
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这个字的含义,但当我看了《孝经》以后,我又进一步地了解了这个字的意义。
《孝经》是一本圣贤经典,里面讲了许许多多的关于“孝”的故事。
一篇篇古言古风的美文,一个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让人陶醉其中。
虽然《孝经》总字数不足两千,但在中国思想历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从西汉开始,这本书受到历代人们的尊崇和传唱,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诵,《孝经》称得上是字数最少,内容最浅而对后世影响的一部文学经典。
“黄香孝父”的事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黄香小小年纪就很懂事,对父母非常孝顺。
夏天,天气炎热,黄香每次帮父亲打完水后,都会拿一把扇子,将席子扇凉了才让父亲躺下;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怕父亲晚上畏寒怕冷睡不暖,于是每天都抢先以自己的体温捂热被子,然后才让父亲上去睡。
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多么打动人心的孝子啊!读着,读着,我不禁热泪盈眶,两行清泪从眼角流下,轻轻滑过脸庞。
《三字经》都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孝的重要性。
如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
这句话讲的是“孔融让梨”的小故事,孝顺的孔融孝敬长辈,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先让给哥哥们,自己却拿最小的,又是一个孝子值得我们去学习!看过《孝经》、《三字经》后,我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是一个孝子呢?对比之下觉得我还真不是“孝子”。
曾经在一份考卷上有这样一道题,问“孝”的含义是什么?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在生活中,我也没有尽到“孝”道,没有做到常常问候远在他乡的父母是否安好,没有关心他们的工作是不是辛苦,也没有想过他们会不会开心,只顾着自个儿玩乐享受,甚至有时还埋怨父母为什么不像别人家的父母在家里陪伴着自己。
但如今,我明白了。
当我生病的时候,父母总是打电话、发信息问我:怎么样啦?去医院没有?今天好点了吗?要不要爸爸妈妈回家陪你呀?从这些充满关心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父母对我那浓浓的爱意和关切、焦急之心,他们恨不得亲自回来照顾我,但为了赚钱养家,为了培养我早日成才,他们不得不抛家舍口继续工作。
孝经读后感(优秀13篇)

孝经读后感(优秀13篇)经典诵读《孝经》读后感作文篇一今天,我看了《孝经》一至十八章,里面所有的意思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百善孝为先”。
当然,我阅读了《孝经》,就一定要对《孝经》有所了解。
于是,我就在妈妈的手机上搜了一下关于《孝经》的前人介绍。
知道了《孝经》相传为孔子所作,但现在怀疑于后人附会。
这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不同章节做出了精辟的概述,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语思想。
我喜欢这本书,教诲我从小有一个好的品性。
经典诵读《孝经》读后感作文篇二东汉时期的黄香小时候夏天为父亲将席子扇凉,冬天先将被褥暖热后再让父亲睡觉,人们称他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文中的黄香非常孝顺,从古至今,能做的如此之孝的人并不多见。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孝敬父母呢?也许有的同学会说:“那都是古代的事了,现在还兴这干嘛”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封建礼制都革除了,可我们还是要提倡孝顺,因为父母是生我、养我们的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回报他们吗?所以,我们要学会“孝”,要真正知道“孝”的内在,“孝”的含义,“孝”该怎么做的才是最重要的。
读孝经有感篇三最近参加了几次家庭伦理道德讲座,听了娄全民老师宣讲善法和孝道,深受教育和裨益的同时,得到了几本中华传统经典,看了其中一本《孝经》。
读后深有感触,觉得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国民需必读此书《孝经》。
唯如此才能实现人人和谐,家家和睦,户户平安其乐融融的局面,创造出一个暂新的中华民族太平盛世。
《孝经》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与弟子曾参以问答的方式,阐述孝道及孝治意义的一本经书。
《孝经》共分十八章,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阶级,就个人的地位和职业,标示了其,实践孝道的法则与途径。
孝经读书心得(13篇)

孝经读书心得(13篇)孝经读书心得(精选13篇)孝经读书心得篇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孝经,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和资於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以事母,而爱同。
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父以事母,而爱同。
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它们的意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思是: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和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心也是相同的。
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
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之的是对待父亲。
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禄和职位,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
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 要早起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
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孝经使我明白的道理是:我们很有必要继承我们所应该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当今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孝经读书心得篇2今天,我有机会诵读学习了儒家经典《孝经》,明白了很多做人的根本道理。
《孝经》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写的。
曾子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买煤,就跑到山里砍柴。
读完孝经后的感想与心得

读完孝经后的感想与心得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向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
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完孝经后的感想与心得,供大家学习。
读完孝经后的感想与心得1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国学经典诵读《大学中庸孝经》,《孝经》的资料好象都比较难懂,爸爸妈妈又和我一齐阅读了《二十四孝》,我觉得其中的故事都十分感人,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自古以来,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
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人类一切德行修养的基础,是思想教化的源泉。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给予我们一切,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总是那样的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百事孝为先,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孝道就是要尽心尽力的供养父母。
如果一个人连自我的父母都不爱,又怎样能去爱他人、爱国家呢?此刻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异常是我们这些00后,经常一天到晚想的都是自我要向父母要点什么,想要怎样样玩耍,自我喜欢怎样样就要怎样样。
与父母一齐时,自我必须要选最好的,要玩自我最喜欢的;吃东西时必须要选自我最喜欢吃的。
有时,父母指出我们的错误期望我们改正时,我们不仅仅不愿意承认,反而还会发脾气;有时甚至还会在对父母、长辈说话时很不礼貌。
所有这些表现,和《孝经》中的要求相对照,关键是“孝顺”二字没有做好,我们距离《孝经》中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读了《孝经》这本书,我以后必须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让我们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吧!读完孝经后的感想与心得2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
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孝经读书心得5篇

孝经读书心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孝经读书心得5篇要想增强自己的语言功底,我们需要将心得体会写得更全面,一篇心得体会是否优秀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孝经读书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读孝经心得体会(通用12篇)

读孝经心得体会(通用12篇)读孝经心得体会(通用12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孝经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孝经心得体会篇1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感毁伤,孝之始也。
”孝的发端是不忍之心。
当你伤害了别人,你的妈妈为此而蒙羞。
如果你想到了这一点,就不会伤害别人,而双方父母都会开心。
一棵茂盛的树,为何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好比我们人一样为何学业有成、家财万贯。
为何有这样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辈辈积德呀!若是我们只爱小不敬老,花儿、果实迟早有一天会枯萎的,家族也会堕落。
“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如何变化,始终注定孝是中华民族爱的结晶,始终注定要孝养父母,当“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可要终身遗憾了。
当你看岁月痕迹不停出此刻父母额头上。
你会想我会怎样对父母,我要带父母去哪里玩,哪里吃好吃的。
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咬都咬不动,走都走不动。
他们不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寂寞时的陪伴,在他生病时的问候。
自古以来出孝子,而当今社会有多少在死前也见不到子女一面。
枝叶繁盛的树木,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连动物尚且懂得知恩图报,怎样人就糊涂了呢“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此刻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仅有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安逸。
赶快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华衣,数以万计的金钱珍贵的多。
世事沧桑,岁月流失,用爱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完美的孝亲乐章吧!让洪亮的歌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徘徊!读孝经心得体会篇2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向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
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孝经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孝道的内涵《孝经》开篇即点明了孝道的内涵:“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道源于对父母的敬养,表现为对父母言听计从、关爱备至;事君则是将孝道延伸至国家和社会,忠诚于君主,为国家效力;立身则是个人品德的修养,以身作则,传承孝道。
1. 尊亲敬长《孝经》强调尊亲敬长是孝道的根本。
父母养育我们成人,恩重如山,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父母孝顺有加,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感受到晚年的幸福。
2. 忠诚事君《孝经》认为,忠诚事君是孝道的延伸。
君主是国家和社会的代表,忠诚于君主,就是忠诚于国家和社会。
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经》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孝道的最终目标。
个人品德修养是孝道的基石,家庭和谐是孝道的体现,国家繁荣昌盛是孝道的延伸。
我们要在修身齐家的基础上,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二、孝道的原则《孝经》提出了孝道的几个基本原则:1. 孝敬父母,不忘养育之恩《孝经》认为,孝敬父母是孝道的核心。
我们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2. 尊重长辈,传承孝道尊重长辈是孝道的体现。
我们要尊重长辈的意愿,关心他们的生活,传承孝道,让孝道代代相传。
3. 忠诚事君,为国家效力忠诚事君是孝道的延伸。
我们要忠诚于君主,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孝道的最终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孝道的最终目标。
我们要在个人品德修养、家庭和谐、国家繁荣昌盛等方面努力,实现孝道的最终目标。
三、孝道的实践方法《孝经》提出了孝道的实践方法:1. 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修身养性是孝道的基石。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 关心家人,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关心家人是孝道的体现。
我们要关心家人的生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家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孝经有感读孝经有感(一)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装扮,才显得静谧安详;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家庭,因为有了亲情的滋润,才显得平和温馨;一个人,因为有了孝悌的熏陶,才显得稳重踏实。
而孝则是绽放在人伦之理里面最美、最香的一支七色花朵。
孝是什么?孝就如童心未眠的孩子嘴下溜出的半粒糖,亲切而又纯真。
孝是什么?孝就如一盅回报恩情似海深父母情的香茗,温馨而又甜美。
孝是什么?孝就如久经事态沧桑蓦然回首时的一丝微笑,真诚而又安详。
孝是什么?孝就如灵魂深处盛开的一朵鲜花,它比大自然盛开的更为持久永恒,永远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
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
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绿荫,遮住了炙烤的骄阳;孝心是久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你知道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于毁,孝之始也”。
我的全部都来自于父母,作为儿女,应该像孔子一样,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保护、爱惜好自己;作为儿女,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个严父慈母,应该满怀感激;作为儿女,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这样一副容颜、这样一个躯体、这样一颗心灵,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足的呢,我们还有什么什么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实却相反,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副面孔,羞涩闭门不出,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容貌;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个身材,整日忧心忡忡、惶惶不得日终,矮的想尽办法把自己拉高,胖的想尽办法减肥,甚至是绝食;还有那么一些自残、甚至轻生的人,如此般不爱惜自己,回头想想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浮云般的虚荣心吗?到头来还不是逃不过岁月的雕琢,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你有听过吗?“夫孝,始于侍亲”。
孝最基本的就是供养父母,给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至少不要让父母跟着我们受冻挨饿。
但是,转眼看看现在,我们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又有几个人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了”,“我每个月还可以给父母存一些钱”吗?又有几家父母闲居在家里,享受着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数父母仍在辛勤的劳作,仍在流汗、流血。
甚至现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群新人类——啃老族,他们从小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长大了还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这种人的孝又在何方呢?你有听过吗?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挚虞说:“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
其实,他们说的主旨只有一个——尊敬父母。
反观现在,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父母不知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父母都在尽力培养一个最优秀的儿子,一个最优秀的女儿,但我们呢?在外面大手大脚的花父母的钱,转过脸就又和父母吵架,顶撞父母,父母辛辛苦苦养了我们二十多年,到最后却连子女一句感恩的话,甚至一句“爸、妈,您们辛苦了”也听不到,是我们害羞吗,是我们应该做的吗?可笑又无奈的是很多人,借用同学的一块橡皮擦,知道要说声“谢谢”;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要说一句“对不起”;托欠别人的东西,很久不还,内心还会很愧疚,遇见彼此还挺不好意思的。
可面对父母呢?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多少,买了多少学习、生活用具给我们,我们又何曾说过一声“谢谢”;我们顶撞过父母多少次,我们又惹父母生过多少次气,我们又何曾对父母说过一句“对不起”;我们拿了父母那么多东西,借了父母那么多钱,父母有要我们还过吗,我们有感到过愧疚吗?难道真的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让我们的感情淡化了吗?你有听过吗?孔子曾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孟子也曾说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他们所描述的是孝的更高的境界——孝顺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
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如今,我们不需要像王祥一样,赤身卧寒冰,求鲤归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样,百里负米为亲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样,抱竹而泣,持笋归做羹。
我们能做的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愿,父母让做的,我们努力去做,父母不让做的,我们呆着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气;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静静的帮父母倒上一杯温水;父母累了,轻轻的擦掉父母额头上的汗珠;父母孤单了,默默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温馨的问候。
这样,父母只要看到这些眼睛里面也会满含泪水;我们只要可以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而不是让父母洗自己的衣袜,也不是坐在电视前面和父母争遥控,更不是一声不响的出去玩,而让父母为我们担忧。
你有听过吗?“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于青史,以彰显父母的恩德。
每一个父母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儿女成才,希望儿女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希望儿女在学校能吃好、睡好、学好。
为此,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供我们上学、给我们买复习资料、为我们请家教,等我们长大了还为我们的婚姻、事业奔波忙碌,还为我们的子女担忧。
而作为子女呢?在学校经常逃课,浑浑噩噩,虚无缥缈,没有自己的志向,更没有实现志向的不懈努力,终日无所事事,不时还会违反校纪校规,让父母来学校,家长会丢尽父母的脸面,让父母为我们担心、难过。
我们又何曾好好的为我们的父母想过呢?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
在这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会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呢?他们希望子女早些回家,可他们的子女又不知道在哪里彻夜狂欢呢,我们会经常郁闷,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和对生活的得过且过,又是为了什么呢?有时候经常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林立的高楼和宽敞的马路发呆,总是在不停的问自己,这个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呢?你知道吗?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岁月赋予了母亲鱼尾纹,上帝带走了她青春的美丽,母亲放弃了这一却只为让子女幸福快乐,当你身处异地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那位白发沧桑的母亲,多少次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呆呆的坐在门槛上,青筋满布、瘦骨如柴的双手捧着你留下来的照片,松弛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她多么希望儿女能来一通电话,多么希望儿女能够回家来看看,哪怕是回家吃顿饭,陪她静静的坐一会。
晓寒凛冽、北风呼呼,冬雪寒彻了整个大地,雪野里一位银丝缕缕的老人,静静的立在雪地里,手里夹着一支点燃的香烟,他缓缓的将烟递进嘴里微微的吸了一口,眯起眼睛来,吐出一片烟雾,老人呆呆的望着远方,那是儿女离开的地方,快过年了,他在等待,等着儿女们回来团聚,等着儿女们回来叫他一声“爸”,岁月的磨砺,使他的背在坚挺,却使他的步履在蹒跚。
天边一行大雁飞过,似乎演绎着回家的序曲,远方的儿女,为了金钱四处奔波,何时想过家中的父母已经年迈,需要他们的陪伴。
物质的生活是美好的,但父母不会向我们索求任何东西,难道作为子女的不应该时常回家看看吗?也许,同学、朋友、爱人的生日我们牢牢的记在心里,并时时准备一份美好的礼物,而父母呢?又有多少人记住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亲自送上了一份美好的祝福?父亲节的时候,给爸爸买条鱼,学习、工作再忙,也要亲自给爸爸送过去,爸爸会乐的嘴也合不上;母亲节的时候,给妈妈买双袜子,亲自给妈妈穿上,妈妈眼睛里也会含着泪水,实在抽不出时间,三天两头打个电话,问问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别的,只需望子女能够惦记着。
这些,你能做到吗?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
曾记得,着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
”,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读孝经有感(二)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当我读的“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
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
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
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
曾记得,着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
”,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我们应该读懂孝经,并把他记下来。
而不是简单单的浏览一遍就算了。
读孝经有感(三)自读《孝经》后,“孝”这个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轻轻的、柔柔的、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读懂了——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代代相传。
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卑微与显赫,无论他是富有还是贫困,有着传统的美德,都可以鼓舞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