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单元测试卷:物态变化-word文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5.(南京)图2中甲、乙、丙、丁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图2A .甲、乙 B .乙、丁 C .甲、丙
D .丙、丁6.(江苏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
C .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 .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A .小雪
B .霜冻
C .雾
D .冰雹
甲.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乙.铁丝网上出现霜丙.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丁.草叶上出现露珠
图3
”或“慢”),便于及时
图5
__________(填序号)。
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________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5小题)1.下列估测结果正确的是()A.一般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大约是10m/sC.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是3sD.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40mm2.在恒温环境下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图可表示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A.A B.B C.C D.D3.自制温度计: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
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
将小瓶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
关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瓶放热水中,细管中的水柱上升B.小瓶放冷水中,细管中的水柱上升C.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D.利用细玻璃管是将水的体积变化更便于观察4.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5.关于生活中常用的体温计与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的测量范围相同B.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后读数C.使用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两者都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6.抗击疫情期间,某同学用一支已有示数为37.8℃的水银体温计去测体温,若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自己的体温为37.8℃,则他的实际体温()A.一定为37.8℃B.一定高于37.8℃C.一定低于37.8℃D.一定不高于37.8℃7.夏天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下降.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比饮料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A.液化放热B.凝华放热C.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8.如图,民间艺人在制作“糖画”,只见他先将白糖熬成糖浆,再用勺子舀起来,接着手起勺落,用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出图案。
不一会,便凝结成了图中的“自行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2.当湿润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会遇冷形成云,关于云的组成一定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液体或固体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水汽化形成的C.甲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D.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导致的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紧贴容器的壁和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被测热水后可以立即读数C.在使用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读数时视线如图所示,则所测热水温度偏高5.如图,是模拟制造“云”和“雨”的实验,杯子中盛有湿沙子,盘子中盛有碎冰,在“云”和“雨”发生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A.液化、升华B.液化C.凝固和升华D.汽化、液化和熔化6.【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中学2018年中考物理模拟题】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熔化﹣﹣放热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蒸发﹣﹣吸热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液化﹣﹣吸热D.冬天,早()晨草叶上的霜﹣﹣凝华﹣﹣放热7.下列对温度计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测超出量程的温度B.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C.可以测低于它量程的温度D.测量时,玻璃泡应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8.中国疆域辽阔,南北横跨近50个纬度,气候差异显著,物态变化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A.(1)(2)(3)(4) B.(1)(3) C.(2)(4) D.(1)(2)(3)2.露、霜的形成分别属于下列哪些物态变化()A.液化、凝华 B.汽化、凝华 C.液化、升华 D.液化、凝固3.冰水混合物在吸收热量的过程中()A.冰升温化成水,水温不变B.冰温不变,水温升高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升高4.南极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5.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以下作法错误的是()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待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到亮处读数D.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12.河面上常看到一层雾气,这是水经过了下面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水先蒸发后液化B.水先汽化后凝华C.水蒸发成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_____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50℃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2.如图所示,温度计三次测得液体A、B、C温度分别是32℃、33℃和37℃,则液体较准确的温度是()A.34℃B.32℃C.37℃D.33℃3.疫情期间,如图所示的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B.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C.分度值是1℃D.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4.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5.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液化吸热D.凝华放热6.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7.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
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8.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为气态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9.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8s D.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约为3m2.如图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b处较浓C.它是水汽化形成,a处较浓D.它是水汽化形成,b处较浓3.北方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枯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原因是()A.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B.水凝固成冰,吸收热量C.冰熔化成水,放出热量D.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B.C.D.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固态水银铜固态酒精锡铝钢纯铁-38.8℃1083℃-117℃232℃660℃1515℃1535℃A.钢的凝固点是1515℃B.零下120℃的酒精为固态C.可将锡块放在铁锅中熔化D.冬天北方气温低于零下40℃,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6.诗人李白在《玉阶怨》中写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时节由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故有露珠出现。
露珠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熔化现象D.凝固现象7.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银酒精乙醚氧铜钢钨熔点/℃-39-117-114-218108315153410沸点/℃3577835-183236027505900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8.潍坊市气象台2020年12月28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我市出现寒潮天气,伴有雨雪、强降温和大风,小明29日早上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B.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C.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D.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9.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完全融化时()A.冰、水的温度均保持不变B.冰、水的温度均上升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凝固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温度可以降至﹣273.15℃以下二、填空题11.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现象;有时为了让湿衣服干得快些,我们把湿衣服摊开挂在火炉旁烤,这样做增大了,并提高了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形成的.12.(1)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示数是℃.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cm.(2)在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B:.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小明要测体温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温度计,该温度计的示数为℃,另外一支温度计的示数为℃,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14.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内含知识点解析及答案)

第三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以下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北京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3.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4.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冰的消融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面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A B C D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觉到冷,这是水蒸发吸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蒸发后汽化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8.如图1所示的四位同学在物理实验室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图1A.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B.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的温度C.读取温度计的示数D.将温度计从烧杯中取出来再读数9.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10.如图2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说法有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11.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冻肉解冻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B.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侧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小水珠是从鸡蛋里面渗出来的12.哈尔滨的冬季,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A.天空中的雨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C.堆的雪人没有熔化也会变小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2分,共30分)13.如图3所示,是教科书自制的温度计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是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并注意观察________.14.橘农们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晚上将有一场霜冻来临,他们傍晚就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温度下降水结成冰,而橘子并没有被冻坏.这是由于水__________的缘故,不至使橘子温度降得过低.15.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_________现象.在瓶内冰块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6.如图4所示,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两房间内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__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图417.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一个现象: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18.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吸收皮肤周围的热量.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5所示,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请回答:(1)经常在两罐间撒些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34分)20.(8分)小生同学在做“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1)本实验用海波作为熔化物质.小生同学在研究海波的熔化过程中,当温度计示数升至曲线”;图6(2)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6乙所示,此时海波的温度是__________;(3)由物质状态和温度数据可判断,海波这种物质是______体.(4)小方看了这份实验数据,嘲笑小生做实验不认真:“你肯定有测量的错误或者记录的疏忽,有一个数据错了!”你认为哪个数据是最可能错的: .21.(8分)用如图7甲所示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7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填序号).A.水蒸气B.小水珠(4)图7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分钟.图722.(6分)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上方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B”“C”或“D”);(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23.(12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图8 图9(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8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9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请你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5)在探究结束后,同学们对不同液体的沸点进行了交流,在图10中,甲容器中盛有水,乙容器中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图10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答案一、选择题1.C提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人的正常体温约是37℃,北京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一般会达到30℃以上,人感觉到舒适的房间的温度在23~25℃之间.2.B提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所以A 错;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正确;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所以C错;雪花是晶体,所以D错.3.D提示:A是可能的,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升华现象;B是可能的,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液化成的小水滴;C是可能的,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D不可能,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上才会出现小水珠.4.A提示:冰的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对;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的,故D错.5.B提示: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错;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对;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冰雕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故D错.6.B提示: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故A说法正确;大雾逐渐散去是汽化现象,故B说法错误;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水银会凝固,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故C说法正确;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故D 说法正确.7.A提示:由于刚从冰箱里取出的苹果温度很低,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滴,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苹果变湿,随着苹果温度的升高,苹果上的水滴慢慢蒸发,故其又变干了.8.C提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一定高于普通实验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因此会毁坏温度计,选项A错误;测量烧杯内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选项B错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选项D错误;只有选项C正确.9.C提示:夏天吃雪糕凉爽,是雪糕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的缘故;将手沾些凉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水汽化吸热的缘故;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的缘故;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是水汽化吸热的缘故,故选C.10.B提示: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A说法正确;分析图象可知,CD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故B说法错误;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的初温是40℃,故C说法正确;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温度为48℃,故D说法正确.11.C提示:冻肉解冻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白气”是高温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冬天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表面,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属于凝华现象,结在玻璃的内侧;从冰箱内拿出的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鸡蛋表面液化成小水滴,因此答案为C.12.A提示:因为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即使有降水也会以降雪的形式出现,不可能降雨、不可能积水,故A不符合实际;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撒盐后会降低水的凝固点,使路面不再结冰,故B符合实际;雪人变小是在低温下雪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C符合实际;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D符合实际.二、填空及简答题13.热水;冷水;水柱上表面的位置14.凝固放热15.液化;不变16.低于17.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18.汽化;热胀冷缩19.(1)利用水的蒸发吸热降低食物的温度;(2)加快水的蒸发三、实验探究题20.(1)如图所示(2)46℃;(3)晶;(4)第3分钟时的海波温度为40℃21.(1)慢;(2)停表;(3)B;(4)1522.(1)A;(2)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质量的不同液体,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液体的多少.23.(1)96;(2)乙;不变;(3)98;(4)水太多;(5)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A.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B.放入衣箱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消失的过程
C.冰不经过熔化就直接变为水蒸气的过程
D.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白气”的过程
【答案】AD
2.以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
【答案】B
3.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
【答案】C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属汽化现象
B.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
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D.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答案】C
5.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雪、冰晶、霜、雨等,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液化(或没有液化过程)的是()
A.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
C.露的形成D.雨的形成
【答案】B
6.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B.C.D.
【答案】C
7.下列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A.在房间地面上撒些水,可以适当降低温度
B.夏天,刚刚从冰柜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气”
C.冬天,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D.清晨的大雾在阳光下慢慢散去
【答案】B
8.下列常见的数据正确的是:()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
B.夏天教室的温度约为50℃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m/s
D.人正常情况下心跳两次的间隔时间大约是1min
【答案】A
9.现在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舞厅包厢里、饭店里、汽车里等,能有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作用,使您的居室温馨芳香.这种现象是()
A.汽化B.升华C.凝华D.熔化
【答案】B
10.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B.C.D.
【答案】B
11.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
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
【答案】B
1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波的熔点是48℃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C.在第6分钟时海波已全部熔化D.海波在CD段是气态
【答案】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3.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相同
14.观察图甲、乙温度计的分度值和示数,请填空。
(1)每格____o C,示数____o C
(2)每格____o C,示数____o C
【答案】(1)1 、22;(2)2 、—12
15.(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2)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cm,分度值是mm;
(3)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4)如图丁所示,电能表的示数是kw·h;接在这种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转。
【答案】(1)热胀冷缩37.7;(2)1.75 1;(3)1.6;(4)520.3 2019
16.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暂停拖地。
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
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_____低。
【答案】凝固凝固点
17.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给瓶内打气,直至瓶塞跳出。
(1)该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瓶塞飞出后的很短时间内,能看到瓶内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有雾产生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
18.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____.
【答案】熔化凝固
1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则这种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的内能______第6min时的内能(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晶体小于
20.(1)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示数是℃。
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在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
A:;B:。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37.8 1mm 4.60cm。
(2)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B: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三、实验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如图所示,小宇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
(1)在图乙中BC段表示________过程.________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2)计时5分钟时烧杯中的物质是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从图乙看水的沸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4)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__.
(5)图乙中________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数据画出来的.
(6)图丙中________(选填“a”或“b”)是计时8分钟时烧杯中气泡上升的情景.
【答案】熔化DE固液共存1000吸热但温度不变EFb
22.(1)若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水温是_____。
(2)如图乙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小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7℃;
(2)不能;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