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三管隧道下穿唐城墙沉降分析及控制

合集下载

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性及其控制技术

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性及其控制技术

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性及其控制技术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地铁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通常情况下,地铁的隧道都是建在城市地表之下,这就会使地铁的施工非常容易受到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地铁的施工时,要对沉降进行严格的控制。

本文分析产生地表沉降的原因,提出对地表沉降进行有效预防的措施以及在沉降较大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

关键词:地铁隧道;地表沉降;超前预支护引言隧道施工必然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导致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量作为反映隧道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通常情况下,其控制值为30mm,是一个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总量值,一般不做分段考虑。

在采用矿山法施工的隧道工程中,诱发地表沉降的因素主要有:施工扰动、取土后支护不及时导致隧道顶部受力不平衡、爆破震动、地表动载影响等。

以上各因素在隧道开挖的不同阶段所引发的地表沉降量也不尽相同。

1工程概况某地铁隧道施工位置是城市的主干道路,交通相对较为繁忙,平均日车流量在20万辆左右。

12条城市地下线管纵横分布在地铁隧道的上方,顺向线路中包含1条直径600mm供水管、1条直径1200mm供水管、1条600mm排水管以及2条60mm电缆。

在这些线管当中,直径1200mm供水管的使用年限最长,埋设深度最深,与地铁隧道拱顶间的距离5.87m,探明现状的难度最大。

根据预测,如果在地铁隧道挖掘的过程中,某一点的沉降量超过了设计值的允许范围,造成直径1200mm供水管断裂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此一来,不但会让地面交通中断,还会让赤岗城区的供水线管受损,造成城区无法供水,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2沉降特性①缩水沉降。

在地铁隧道开挖之后,因为存在一定的静水压力,各土层和土体会以自身给水的程度为基础释放出一定量的水分,但这些水量都会在隧道里被消耗;当隧道内部的初期支护完成封闭之后,因为受到喷射混凝土和钢架法兰盘的影响,渗水仍然会在初期支护的表面和法兰盘的位置等多地出现,严重时水流还会呈现股状。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沉降规律分析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沉降规律分析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沉降规律分析摘要:通过对成都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建筑物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得出了盾构地铁隧道在穿越建筑物时沉降发生时间及影响范围,并初步制定了用于指导施工的监测数据库,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都地铁2 号线; 盾构隧道; 穿越; 地面建筑物; 沉降监测1 .引言随着国家、城市的经济发展,地铁成为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期间,不可避免地要近距离地下穿地面建筑物,在穿越期间,由于地层受扰动、超挖引起的地层损失及应力改变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地面建筑物出现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给人民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掌握盾构施工过程中地面建筑物的状态,在实施加固、保护等施工措施的同时,必须对地面建筑物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中,确保施工安全。

本文对成都地铁盾构隧道某栋建筑物的监测成果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 .工程及地质概况本工程为成都地铁线2 号线羊西二环路站~白果林站,在里程YCK26 + 332 ~YCK26 + 832 段穿越密集居民建筑群。

盾构隧道埋深约14 米,地面建筑物为金琴路南段二巷2 号楼,主体上部为砖混7 层,下部为预制桩基础,基底约2.5m 中砂。

该隧道地处川西平原岷江I 级阶地,为侵蚀~堆积阶地地貌,地形平坦。

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砂卵石层,局部夹中砂。

第四系孔隙水是段内地下水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赋存于各个时期沉积的卵石土及砂层中,土体透水性强、渗透系数大,水量丰富。

场地内地质构造条件简单,未发现有断裂通过,无不良地质作用,在VII度地震作用下,不具备产生滑坡、崩塌、陷落等地震地质灾害的条件,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

综合判定,本工程场地稳定。

3 .监测方案设计尽管盾构法施工隧道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掘进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等特点,但仍不可避免地引起地表以及地表建筑物沉降。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摘要: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展,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出行便捷,建设发达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十分重要。

而城市机动车不断增加使城市路面交通的通畅性大大降低,因此,为了保证城市交通的通畅性和有序性,兴建城市地铁是当前城市建设和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重视地铁隧道结构的沉降问题是保证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地铁隧道结构的沉降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地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地铁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地铁隧道;沉降原因;地质条件;改进措施1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的一般因素地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是保证地铁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但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原因导致地铁隧道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影响地铁隧道的正常使用,并且对地表上的建筑物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造成地铁隧道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1 下卧土层的均匀性较差。

一般来说,地铁隧道结构的下卧土层呈纵向分布,不同土层的性质、分层以及过度等情况都会影响下卧土层的均匀性和平衡性,而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因为下卧土层的均匀性不够稳定就会导致施工偏差,增加地铁隧道结构的沉降量。

1.2 隧道埋深对地铁隧道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隧道埋深度主要影响地铁上方结构的承载力,尤其在地铁隧道附近进行施工就会对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使地铁隧道结构出现侧向位移,导致沉降现象发生,并且地铁隧道附近施工也会使地铁结构出现振动,从而造成沉降。

1.3 临近地铁开挖基坑。

深基坑开挖过程实际是卸载的过程,临近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1.由于基坑开挖引起围护的侧向位移和坑内隆起使得坑外地层沉降,导致隧道也随之沉降;2.基坑开挖引起围护向基坑内的侧向水平位移,导致隧道发生挠曲变形,临近基坑的隧道段和远离基坑的隧道段间将产生明显的纵向不均匀沉降。

隧道下穿引起的既有地铁结构沉降规律分析

隧道下穿引起的既有地铁结构沉降规律分析

施工技术292 2015年29期隧道下穿引起的既有地铁结构沉降规律分析苏云肖曹萌芽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13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城市车辆交通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各大城市兴起修建地铁的大潮。

地下铁道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阻塞状况,给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便捷、舒适、清洁的交通工具,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各类原因引起的地铁隧道沉降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尤其是不均匀沉降,将会引起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给地铁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因此,建议对隧道下穿引起的既有地铁结构沉降规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隧道下穿;地铁结构;沉降规律中图分类号:U211;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29-0292-021 隧道下穿引起的既有地铁结构沉降原因分析对长期营运中的地铁隧道沉降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有以下七方面的原因:1.1 下卧土层的不均匀性下卧土层的不均匀变形是地铁隧道下沉的基本原因。

在实际工程中,沿隧道纵向分布的土层性质不同。

这就决定了土层的扰动、回弹量、固结和次固结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达到稳定时间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导致隧道发生沉降。

通常情况下,隧道下卧土层类别变化处正是隧道发生较大沉降的地方。

1.2 隧道上方地面承受较大荷载上方地面承受较大荷载也将导致隧道产生较大沉降。

特别是当加载面积较大、压缩土层较厚时,在附加应力的作用下,隧道沉降量会大幅增加。

由于隧道下部土体的反力总小于未修建隧道前此处土的自重应力,隧道下卧土层压缩模量比修建隧道以前有所降低,而且受施工扰动的隧道下卧土层的长期次固结在地面加载时依然在继续。

地铁隧道一般都要穿越城市闹市区,市中心建筑密度大,高楼林立。

这样大面积的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沿地铁隧道沿线排列,其建筑载荷产生的附加应力对地层沉降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地铁隧道运营期间不均匀沉降的综合性整治措施

地铁隧道运营期间不均匀沉降的综合性整治措施

地铁隧道运营期间不均匀沉降的综合性整治措施摘要:地铁隧道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

地铁隧道不均匀沉降就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

现实情况中常用的方法是微扰动注浆以及钢环加固等工法,其中微扰动注浆法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对隧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良,钢环加固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隧道整体的稳定性,这些方法在解决隧道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时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不均匀沉降问题提出合理和全面的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地铁隧道运营期对不均匀沉降的相关治理策略。

关键词:地铁隧道;不均匀沉降;微扰动注浆;钢环加固引言: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为了满足人们对通行的需要,城市中的交通建设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地铁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所使用的常见的交通工具。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极大地提高所在城市的形象。

由于城市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城市人口也越来越多,因此地铁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安全以及质量方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为了使地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现实的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

1、地铁隧道运营期的常见病害地铁隧道建设和运营期间会产生许多的问题。

根据实际的情况分析后,软弱土层中的不均匀沉降、管片裂缝、渗漏水等问题是常见的影响地铁隧道主体结构安全的因素。

2.地铁隧道运营期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引发地铁隧道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2.1周围环境因素地铁的轨道线路经常位于地下,有必要时还需要穿越河道、房屋等建筑。

如果这些建筑还在施工的过程中,那么地铁隧道可能会受到施工的影响,导致隧道周围的土地产生松动。

无论隧道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在运营的过程中,隧道周围土体受到扰动将会给隧道运营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2.2人为因素地铁隧道的施工所涉及的部门非常地多,因此参与施工的人员也非常的多。

由于每个部门的人都负责相应的板块,这就导致很有可能在交接的过程中出现误差。

地铁下穿铁路施工沉降控制措施

地铁下穿铁路施工沉降控制措施

地铁下穿铁路施工沉降控制措施导言地铁区间隧道下穿铁路在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今天成为地铁施工中影响路基稳定性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铁路的沉降和变形。

由此可见,对地铁下穿铁路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施工的主要开挖方法浅埋暗挖法是地铁施工中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地铁往往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采取浅埋暗挖法有助于最小程度的影响居民的生活和日常出行,在地铁施工中广泛应用。

基于全段面开挖的缺陷、最小程度的减少地层变形,常见的浅埋暗挖法有盾构法、分部开挖法以及机械预切槽法等。

首先,盾构法包括压缩空气盾构法、泥水加压盾构以及土压平衡盾构等,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具有广阔的适用空间。

盾构法是指通过施加空气等力维持掌子面的稳定而采取的隧道开挖方法。

基于空气盾构法对地层的预加固作用,空气盾构法适用于地层含水量较高或地层自稳能力较差的地层,在这些地层中能够发挥盾构法的优势,提高地铁隧道开挖的效率。

基于压缩空气盾构法对周围岩层的压力作用,压缩空气盾构法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导致施工环境恶劣,使得泥水加压盾构、土压平衡盾构取代空气盾构法。

其中,泥水加压盾构适用于富含黏土的冲积层和富含砂土的洪积层等地质条件;土压平衡盾构法适用于粉土、砂土以及软弱冲积土等地层。

这两种盾构法弥补了压缩空气盾构法造成的危险性和施工环境恶劣,在地表沉降控制中占重要地位。

其次,分部开挖法有助于通过增加开挖步骤的方式稳定掌子面,最大程度的降低地表沉降。

分部开挖法适用于开挖涉及地下水的条件,结合开挖土体地质条件、断面大小、控制沉降的标准等进行合理的开挖顺序选择,有助于最大程度的进行地表沉降抑制,为地铁安全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以及中隔墙法(CD法)是分部开挖法的重要方法。

三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双侧壁导坑法在地表沉降控制中作用最好,其次是CD法。

台阶法的施工过程中要依据施工场地空间和初支闭合断面的时间要求进行台阶分层,还要注意下级台阶必须在上级台阶达到足够强度后才能进行开挖。

地铁车站穿地下管线沉降控制技术

地铁车站穿地下管线沉降控制技术

地铁车站穿地下管线沉降控制技术宗建(中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洞桩施工法(Pile-Beam-Arch method,PBA)是适用于城市路面施工空间受限、跨度大等地铁车站修建中,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地铁车站暗挖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埋在地下的管线,地下管线会给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管线沉降控制是经常面临的难题之一。

该文以沈阳地铁3号线三好街站为工程实例,介绍了PBA法施工,并阐述了初支导洞、拱部超前小导管注浆、格栅架立、信息化施工等沉降控制措施。

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PBA法施工 初支导洞 沉降控制措施 信息化施工中图分类号:U231.3;U455.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20-0134-04Settlement Control Technology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inSubway StationsZONG Jian(The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Railway Seventh Bureau Group,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110000 China)Abstract:The PBA construction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ubway stations with the limited space and large span of urban pavement construction,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However, underground pipelines are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undercutting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bway stations, and they will bring great difficulties to the undercutting construction of subway stations, so the settlement control of pipelines is one of the often faced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the Sanhaojiet Station of Shenyang Metro Line 3 as an engineering example, introduces the PBA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expounds settle‐ment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primary-supporting pilot tunnels, advanced small pipe grouting in the arch, grid erection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 construction.Key Words: PBA construction method; Primary-supporting pilot tunnel; Settlement control measu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随着城市地铁的飞速发展,在已有的城市建设环境限制下,洞桩施工法(Pile-Beam-Arch method,PBA)正逐渐成为建造城市地铁的首选方法。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构筑物沉降分析及对策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构筑物沉降分析及对策
出盾 尾 7环 开 始 注 入 ,2环 内注 完 4 . 盾 构 密封 油脂 在 隧道 掘 进 施
③2粉质粘 i : 、⑧ 3粉土 、④ 1粉质粘土、④2粉砂 或粉: { : 、⑤ 1 粉质粘土层 ,隧道底层 李要为④2粉砂
或 粉 土层 。
会弓 I 起土体 向盾 构机移动变形 ,这种变形 最终会导 致 盾 构 机 上 方 出 现 地 表 沉 降 , 形成 沉 降槽 , 而 盾 构
机对 前 方 土 体 的 推 力 一 ‘ 般 大 于 前方 土 体 的 主 动 土 压 力 ,这 会 导致 前 方地 表 出现 隆 起现 象 。

工 程 概 况
土 压 力 的 时 候 , 会 引起 前 方 土体 的塌 落 , 进 而 引 起
土体流失。
区间 共 计穿 越 9处 建 筑 物 ,其 【 f 】 4处 建 筑 为 下 穿 ,5 处 建 筑物 为 侧 穿 。 区间 覆 t从 上 之 下 分 别 为
在盾构 穿越 建筑物段 ,二次补浆使 用水泥、水 玻璃双液浆 ,每环 注浆为 l , 2 m 。砂 土层中管片脱 出盾尾 5环开始进行二次注浆,粘土层中于管片脱
施 工 时 的 掘进 时 间 对注 浆 速 度 进 行 调 整 与 校 正 。
( 3 )同步注 浆结束标准
采 用 注 浆 压 力 和 注 浆 量 双 指 标 控 制 标 准 , 即 当 注 浆 压 力 达 到 设 定 值 ,注 浆 量 达 到 设 计 值 的 9 0 % 以 上 时 , 即可 认 为达 到 了 质 量 要 求 , 同时 注 浆 压 力 及 注 浆 量 的调 整要 通 过 地 表 监 控 量 测 的数 据 进 行 分 析 与 反 馈 ,根 据 地 表 沉 降 适 当 调 整 上 述 2个 指 标 。 ( 4 )二 次 注 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三管隧道下穿唐城墙沉降分析及控制
摘要唐长安城墙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及文化价值。

西安地铁六、八号线在科技八路北侧分别以大断面矿山法隧道及盾构隧道下穿唐南城墙遗址,以此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下穿过程进行全程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预加固改良砂层力学参数后可以有效控制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并据此提出相应盾构掘进参数控制、信息化施工相关措施,从而确保下穿对唐城墙的影响降到最低,本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矿山法隧道盾构隧道文物保护预加固
1 前言
西安市为十三朝古都,古代多个都城建造于此,文物、古迹极多,其中唐西安城城墙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根据西安市线网规划,西安地铁6、8号线需在科技八路附近下穿南城墙遗址。

文物保护等级较高,对沉降要求严格;同时有三条浅埋隧道先后下穿,城墙受到叠加作用的相互干扰和影响大;西安地铁类似项目先例较少。

因此在下穿过程中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同时还需要控制因此引起的城墙沉降。

本文以上述工程为背景,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相关施工措施建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 工程概况
西安地铁6号线科技八路站位于唐延路与科技八路路口,为6号线和规划8号线(环线)换乘车站,受周边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等几栋房屋控制,最终确定车站为地下2层,采用双岛四线实现6、8号线的平行换乘;其中六号线双线位于中间,线间距5m,采用单洞双线矿山法断面,八号线位于两边,断面采用6m 标准断面盾构隧道,六、八号线线间距15.1m。

唐西安城南城墙位于科技八路北侧,横穿唐延路,城墙距离车站端头约30m,区间隧道从车站引出后埋深调整余地较小:下穿段矿山法隧道拱顶距离城墙底净距6.4m、盾构法隧道拱顶距离墙底净距9.1m、矿山法隧道二衬距离盾构隧道管片最小净距8.4m,三条隧道均属于典型的浅埋隧道。

为确保隧道下穿过程中唐城墙的安全,暂时采用上超前预加固技术对隧道开挖轮廓线周围约3m范围内的上半断面进行超前加固,加固完成后再分别进行矿山隧道和盾构隧道的施工。

区间隧道与唐城墙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图1隧道与唐城墙遗址关系图
目前文保部门尚未提出唐城墙的具体沉降要求,故参照隧道下穿重要管线/建构筑物时的沉降标准15mm,初步拟定工后沉降限值为10mm。

3 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场址周边地貌属于二级洪积台地,地形整体平坦开阔。

地质勘查资料揭露,场地地层由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黄土状土、冲击粉土、粉质粘土及砂土、晚更新世冲击粉质粘土及砂土组成;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黄土状土、古土壤、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砂,各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场地地下水属于第四系松散层空隙潜水,主要复存于粉质粘土层中,主要靠区域外径流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年变化幅度>2.0m。

4 数值模拟计算
4.1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本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模拟,为简化计算,主要假定如下:
1)考虑本文研究重点为唐城墙的沉降,因此矿山法施工时(工法为CRD法)不考虑施工步序,按照全断面一次性开挖考虑,其开挖后土层卸荷效应及支护时机根据经验通过荷载步进行模拟;
2)隧道基本位于砂层,超前加固后,可以极大改良和强化该区域岩土特性,本文通过改变加固区域土层力学参数来模拟土层加固效果;同时唐城墙顶部上方0.7m即为地面,真实情况下应考虑上方车辆荷载的动力效应,但考虑到城墙在长期动荷载作用下沉降已趋于稳定,故本次模拟中也不再考虑车辆动荷载。

3)本模型采用了两种本构模型:盾构隧道管片、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采用各向同性弹性材料模型;土层、唐南城墙及加固区土层均采用摩尔-库仑材料模型。

计算模型沿线路方向取60m,深度取50m,宽度取80m;盾构隧道直径取
6.0m,厚度取0.3m;矿山法隧道宽度12.3m、高度10.2m,初支及二衬厚度分别为0.35m、0.50m;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对三管隧道主要施工工序进行全程模拟,同时考虑后期施工结构对先施工完成的隧道的影响。

计算工况选取情况如表1所示,地层加固前围岩参数如表2所示,地层加固主要改良了拱顶以上中砂的力学性质,利用等代层的概念,改良后的砂层力学参数可强化为原参数的3倍,如表3所示。

图2计算模型示意图
表1 主要支护材料力学参数表
表2 地层加固前围岩物理力学参数
表3 地层加固后围岩物理力学参数
4.2 施工过程模拟
施工过程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
1)隧道上半断面加固模拟:采用等带层概念,土体强度在旋喷桩施工过程降低至原强度的1/3,施工结束后强度提高至原强度的3倍。

旋喷桩加固区高度
取4.5m,加固宽度取23.3m,加固范围如图3所示。

图3 下穿城墙段超前注浆加固范围图
2)矿山施工阶段模拟:掘进步序1m,洞周及掌子面均采用壳单元模拟初期支护及掌子面封闭,下一进尺时再移除壳单元。

3)盾构掘进阶段模拟:盾构机长度取9m,掘进步序取管片宽度1.5m;采用shell单元模拟盾构机对土体的支撑作用;给掌子面施加面压力模拟盾构掌子面泥水压力。

为模拟盾构掘进同步注浆的过程,模拟过程给同步注浆层赋予两种属性,硬化前注浆材料及硬化后注浆材料。

盾构掘进及同步注浆材料硬化过程模拟示意如图4所示。

图4 盾构掘进及同步注浆过程模拟示意图
盾壳、管片、注浆层均采用弹性材料模拟,计算参数取值见表4所示盾构机壳采用HPB235钢的相关参数,及弹性模量206GPa,泊松比0.3;根据经验,注浆层弹模150MPa,泊松比0.25;管片参数详表1。

4.3 模拟计算结果
1)六号线矿山法施工下穿后,加固及不加固情况下唐城墙沉降云图如图5~6所示,加固前矿山法施工完成后最大沉降为9.61mm,加固后最大沉降为5.39mm 最大沉降位置位于矿山隧道拱顶附近。

图5 加固前矿山施工城墙沉降云图
图6 加固后矿山施工城墙沉降云图
2)八号线盾构隧道下穿后,两种工况下唐城墙沉降云图如图7~8所示。

加固前矿山法施工完成后最大沉降为27.5mm,加固后最大沉降为8.57mm,最大沉降位置位于右线盾构隧道拱顶附近。

图7 加固前盾构施工城墙沉降云图
图8 加固后盾构施工城墙沉降云图
1)根据模拟分析,加固前后不同工法施工引起的城墙沉降对比如图9所示。

不加固情况下城墙沉降槽宽度约50m,最大沉降值为27.5mm,远远超过文物保护沉降限值,证明不经加固直接下穿的方案不可行;进行超前加固后,城墙沉降槽宽度减为约20m,最大沉降值降低至8.6mm左右,加固效果明显。

图9 加固前后城墙沉降对比折线图
5 施工措施建议
(1)下穿期间进行地面限速限重
本次计算未考虑地面动荷载的作用,但是显然在动荷载和开挖双重因素的交替作用下,城墙必然会加剧沉降,因此,建议施工方在下穿段(掌子面距离城墙水平距离小于30m时)应控制地面重车的通行,待施工结束并且矿山法二衬修筑完成后再行解除地面管制,以确保高铁运营安全万无一失。

(2)加强盾构参数控制
盾构掘进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为地层损失及后续固结沉降。

在盾构掘进掌子面压力接近原始地内应力时,引起地表沉降最小;掌子面压力小于或大于原始地内应力时,会引起掌子面前方地表沉陷或隆起,对控制过程及最终沉降均不利。

建议施工期间采取如下措施:
①根据地面变形监测情况进行反馈,通过设定掘进速度来调整排土量,以保持盾构开挖面的稳定与平衡。

②加强盾尾同步注浆与管片背后二次注浆,二次(或多次)注浆可弥补同步注浆的不足,是减小地表沉降的有效辅助手段,重点对拱部120度范围进行施作。

③加强盾构姿态控制,曲线上掘进时,需放慢掘进速度、小幅纠偏、减少超挖并加大注浆量。

④建立地面、地层内及盾构机内全方位监测系统,通过提高信息化施工水平,做到精细化施工,并制定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安全。

(3)自动化实时监测,提高信息化水平
由于文物与地面连为一体,对沉降变化及地层扰动较为敏感,因此对矿山法施工及盾构掘进全过程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施工盾构隧道时,可采用测量机器人、高精度静力水准仪等设备对矿山隧道不同位置的监测点进行全方位自动化实时监测。

,以便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提高信息化施工水平及精度。

(5)做好各项施工应急预案
本工程施工难点多,施工要求严,因此施工前应做好各种最不利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准备充分的应急设备及材料,同时应加强与文保部门、设计单位、地铁公司、市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若监测出现沉降过大的问题,应及时上报、研究、解决。

6 结语
本工程隧道埋深浅,不加固情况下直接采用浅埋盾构穿越,高铁无砟轨道道床板沉降值不能满足文物的沉降限值。

结合计算分析,提前对隧道上半断面一定范围内土体进行预加固是非常必要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通过模拟分析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施仲衡. 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关宝树. 隧道设计要点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翟慧娟. 西安东门城楼城墙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 西安:长安大学,2005.
[4] 王晓伟,刘涛,王尔觉. 注浆效果对地铁隧道施工沉降的影响分析[J]. 岩
土工程学报. 2010(S2)
[5] 王科甫.盾构隧道下穿客运专线沉降预测及控制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作者简介:王科甫,1987年生,男,助理工程师,硕士,201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