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探讨

合集下载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经验和启示【摘要】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区,城市森林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和意义入手,分析总结了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经验,并提出了相关启示。

通过引入先进的绿色技术和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城市森林规划和建设,打造宜居环境和绿色生态,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未来,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将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打造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城市提供有力支持,助力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国家的新典范。

【关键词】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经验、启示、重要性、现状、意义、未来发展1. 引言1.1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城市森林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而在雄安新区这样具有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中,城市森林建设更是至关重要。

雄安新区作为首都的“副中心”,其城市森林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城市森林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同时也可以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森林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不仅是为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现状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是中国政府规划建设的国家发展新区之一。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雄安新区注重创建绿色生态环境,城市森林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取得了初步进展,建设了多个城市绿地和森林公园,将绿色植被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在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现状中,可以看到不少新建的绿地和森林公园都充满活力,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一些现有的绿地也在不断进行改造和升级,增加了植被种类,完善了配套设施,提升了整体环境质量。

谈驻马店市城市新中心区绿地生态规划

谈驻马店市城市新中心区绿地生态规划

谈驻马店市城市新中心区绿地生态规划摘要城市绿地生态规划是实现绿色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驻马店市新中心区景观进行生态规划,寻求规划城市绿地生态景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内涵;内容;方法;河南驻马店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1-0083-02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和建设性的部分。

按照生态原则,把城市绿地建成生态和谐、景观优美、内涵丰富的城市文明窗口,是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

驻马店城市新中心区是驻马店政治、商业和文化功能的集聚区域,是未来驻马店的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建设并永续经营这个健康、有序、具有自然和文化气质的城市绿地景观体系,是人们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

1新中心区的位置与规模城市新区位于驻马店中心城区北部,距中心城区4.2 km。

铜山大道以东、京广铁路以西、纬四路以南、淮河大道以北围合的近18.2km2用地为城市新区,其中新中心区用地5.6km2,核心区用地1.2km2,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新区,承担集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并带动整个市区发展的功能。

规划总体布局:规划依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形成了“二轴三心五区”的布局结构。

“二轴”中的一轴为贯穿南北、处于基地正中的功能性主轴。

在该主轴上集中了行政中心、会展中心、博物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同时也串起了以市民广场、文化广场、天中广场为主体的广场群;另一轴是以冷水河绿化带为依托的绿化主轴。

“三心”是依行政中心和会展中心以及博物馆为统领的公共建筑核心。

“五区”分别为行政办公区、会议展览区、文娱综合区、商住综合区和绿化景观区,绿化景观区包括南、北两部分,北部沿贯穿核心区的冷水河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绿化休闲带,南部结合文化娱乐建筑形成文化公园,为使用者提供了空间上的多样性选择。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2014年05月21日一、发展基础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主要是大冶湖周边区域,跨越黄石、大冶、阳新,东到长江岸边,西抵武九铁路,南临父子山,北至黄荆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黄石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转型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困境。

经济总量不高、城市腹地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均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百舸争流的中部崛起时期,黄石期待跨越转型。

为此,黄石也在努力探寻转型发展之路。

2013年,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提出,为黄石城市发展指出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

大冶湖地区具备了优良的发展基础条件。

一是城镇基础,大冶湖地区地处黄石、大冶、阳新交汇之地,是黄石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同城化政策平台的焦点地区,也是拓展黄石城市腹地的重要地区;二是生态资源,大冶湖是鄂、赣、皖交界地区的重要湿地,自然环境优美;三是产业基础,该区域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棋盘洲港区的建设将该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紧密联系;四是交通条件,该区域地处鄂东交通枢纽位置,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对接珠三角、向西与武汉均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承载黄石未来之梦的重要地区,将充分展示黄石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这条发展之路是一条将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融为一体的路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为转型城市提供一条可资借鉴榜样的路径。

大冶湖生态新区将立足于现有条件一一自然湖泊的优质景观,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未来的30年内,塑造一个绿色、睿智、繁荣的地区。

规划理念1、国际视野,全球样本为进一步明确环大冶湖地区的功能定位,谋划功能布局,部署建设实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3年5月初专门成立了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工作办公室。

为凸显本次规划的高标准与国际视野,黄石市面向全球优秀设计单位发出邀请,本次竞赛应标的五家单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等地,项目实践经验覆盖全球各地。

对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对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对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作者:肖莹光来源:《先锋》2020年第07期建設成都东部新区,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战略的重要举措。

东部新区的建设,既有宏观区域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引入等利好,也面临全球化形势波折、区域竞合演变、城市动能转化等挑战。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为主要支撑的高能级平台体系。

本文结合相关规划研究,针对“东部”和“新区”两大特征和优势,对成都东部新区的规划建设提出几点认识和建议。

发挥“东部”优势:联通区域,依托主城,融合山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区位是新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东部新区位于成都“东部”,要充分发挥依托空港面向成渝、跨山而建遥望主城、西依龙泉东临沱江的区位优势,实现分层次联通区域、分阶段依托主城、全方位融合山水。

第一,分层次联通区域。

《超级版图》一书中指出,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的枢纽作用,正取代领土控制面积,成为决定国家和地区成败的关键。

东部新区应发挥空港、高铁等基础设施优势,打造各种要素交汇流通的超级枢纽,增强对不同层次空间范围的联通性,尽快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当中。

成都要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东部新区应成为关键载体。

一是空港联通世界。

虽然全球化进程遇到波折,但机场在内陆开放中的关键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天府国际机场仍然是东部新区联通世界的首要通道。

从美国和欧洲的经验来看,内陆地区的大机场往往会承担大量枢纽中转功能,来扩大机场客货运规模,降低边际成本,继而增强机场所在城市与世界的连通度。

例如世界最大的亚特兰大机场,位于美国内陆,是美国西海岸、东海岸和南部之间的中转枢纽,中转客流比例超过60%。

成都位于东亚、南亚、东南亚三大人口密集地区的地理中心,有潜力成为亚洲内部航空中转组织的枢纽,以及欧亚干线和国内干线间的中转枢纽。

为了构建洲际和洲内枢纽,天府国际机场要积极争取开放第五、第七航权,增强对国外航空公司的吸引力;加快培育基地航空公司,争取培育形成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并加快高铁、城际铁路建设进度,提升区域客流的集疏运能力。

推进成都中心城区绿色建筑及生态城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推进成都中心城区绿色建筑及生态城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目前 ,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 , 城镇化进 程加快 , 碳 排
就绿色建筑而言 , 应切实提高绿 色建筑 在新建建 筑 中的 比重 , 到2 0 2 0年绿色建筑 占新建建筑 比重超 过 3 0 %, 建 筑建
造 和使 用 过 程 中 的 能 源 资 源 消 耗 水 平 接 近 或 达 到 现 阶段 发
放趋势增加和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 面转型 时期 , 年建 筑量 排在世界第一 , 超过世界年建筑量的 5 0 %。资源消耗逐年迅 速增长 , 每年水 泥消耗量 占世界 的 4 0 %以上 , 钢铁 是 占世 界 的3 5 % 以上 。在城镇化 进程 中, 每提 高 1 % 的城镇 化 率 , 需 新增能耗 约 6 0 0 0×1 0 t 标准煤, 新增建筑用地约 1 0 0 0 k m , 新增钢材 、 水泥 、 砖、 木材等建 材总量约 6 X 1 0 t 。人 类 从 自然界 获 取 资 源 的 5 0 %用于建筑, 产 生 固 体 废 弃 物 的 5 0 %也 来 自建筑 。2 0 2 0年 中国 的 C O 排放 量 将 比 2 0 0 5年
级绿色建筑规模发 展。
二星级及以上建筑达到 3 0 %以上 , 两年内绿色建筑开工面积 规模不少 于 2 0 0× 1 0 m 。
2 推动 绿色建 筑 与生态 城 区发展 的主 要 目标 、 基 本
原则
2 . 1 主 要 目标
3 加快 推进 绿 色建筑 与 生态城 区建 设的 意义
无论是推动绿 色建筑 发展 , 还是 生态 城市 的建设 , 都 必
须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因地制宜 , 经济适用 , 充分考 虑各地经济社 会发展水 平 , 资源禀赋 、 气 候条件 、 建筑特点 , 合理制定 本地区绿色 建筑发 展及生态城 区建设规划 和技术路线 , 建立 健全本地 区标准体 系, 实施有针 对性 的政策措 施 , 做到整体 推进 、 突出重点 、 合 理分级 、 分类 指 导 , 以支 持 生 态 城 区 发 展 为 主要 抓 手 , 引 导 星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思考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思考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思考摘要:快速城市化加重了资源的消耗和对城市周围环境的破坏,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时需要尽可能降低这些影响,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越来越注重低碳生态方面的考虑,在城市建设中,编制低碳城市规划或引入低碳理念已渐成趋势。

本文结合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实际,首先简要阐述了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建设低碳城市新区意义重大,提出低碳城市新区规划主要应关注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方面,并针对低碳城市新区规划的定位、理论研究基础、低碳城市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低碳城市新区规划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新区建设发展模式。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城市新区规划思考abstract: rapid urbanization has increased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urban surroundings, the need to minimize these impacts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urban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the low-carbon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the preparation of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in urban construction, or the introduction of low-carbon concept has become the trend.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new 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ctual briefly first lowcarbon city,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e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ies new area significant proposed low-carbon cities new area planning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urban form, land u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ergy use, transportati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positioning of the new district plan for low-carbon city, theoretical studies based on low-carbon cities new area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 carbon planning of new urban areas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cities new construction mode.keywords: low-carbon city urban planning of new urban areas planning thinking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面临最具挑战的环境问题,也是当今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问题。

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低碳生态城光明新区是新旧城市并存的区域,这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很具代表性。

光明新区的“绿色城市”建设将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她并不依赖于新理念、新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是通过观念的变化,以规划管理部门与地方行政部门的协同工作,引导市场,影响市民,向着环境更友好、资源更集约、可持续繁荣的方向改善现状、转型提升。

从这个角度判断,光明绿色城市实践对全国同类城市发展将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回顾过去3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成长为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书写了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此同时,深圳始终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不断探索生态城市的实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建成了比较良好的城市环境,并获得了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环境500佳”称号,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双重成就。

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报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实践告,深圳城市竞争力已连续3年位列内地城市第一。

在快速发展压力下,深圳同样遭受了土地、能源、资源、人口的多重压力。

2005年,深圳以科学发展观为抓手,果断提出“效益深圳”的转型战略,以资源节约、再生循环为重心,积极推行交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用地模式转型,成为国内较早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 深圳市规划局 王 唐绍杰 张一成荣凡■深圳光明新区现状2007年,为缓解特区内的发展压力,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深圳提出光明新城、大运新城、龙华新城和坪山新城“四大新城”发展计划。

其中,光明新城以光明高新区为依托,定位为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总结过往发展经验和教训,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议,在光明新城基础上成立光明新区,以行政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扩大新城辐射带动能力,协调区域发展,探索转型期城市化的更优规划建设模式,并对其他新城、其他地区发展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第一章:前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城市发展中的生态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成为当今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生态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旨在将城市化进程纳入自然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第二章: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指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低碳减排为目标,通过整合城市规划、环保、交通、建筑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更要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使城市建设和自然保护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

第三章: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系统破坏等。

在这些问题的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逐渐成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比如深圳湾超级城市综合体项目,以填海造地的方式,计划在深圳湾沿岸打造一个集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超高密度城市。

该项目将采用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并在园区内建立废物分类循环利用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等,以此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另外,南京江北新区生态城、北京通州生态城等生态城市项目也在不断推进中。

第四章:生态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1、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生态城市规划注重建筑环保、低耗能、绿色施工等方面的运用,而这些技术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2、城市创新技术的不断引入。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环保等新技术的实现将越来越高效和可行。

3、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得到更多的呼吁和倡导。

未来,生态城市将成为城市规划的主导方向,大力推广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环保技术等绿色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和自然的平衡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西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结课论文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探讨——以张掖滨河新区生态城建设为例作者:罗崇亮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 121班学号: 1251801108指导老师:许自学副教授答辩日期:成绩: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探讨——以张掖滨河新区生态城建设为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2级姓名:罗崇亮学号:1251801108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突飞猛进,而与之相关的城市新区建设发展则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最为浓墨重彩的一幕,“十二五”规划中将生态城市城市放在了一个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其目的是让人的创造力和各种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环境里,造就一代超过一代的生产力。

在达到这个目的地过程中,保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和谐是基础,因而研究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新区新区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economy,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while the associated development of city new district has become China city development is most thick and heavy in colours of the scene,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the ecological city city is put in a more prominent strategic pos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 city is acommon human aspirations, its purpose is to let people's creativity and variou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fully released, in a highly civilized environment, create a generation of more than a generation of productive forces. In the process of reaching the destination, a high degree of harmony to maint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s the basis.So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ity new district.Keywords: City New District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目录一、引言 (1)(一)引言 (1)(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城市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探讨 (2)(一)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要树立正确的规划建设观念 (2)1. 树立整体发展的观念 (2)2.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二)树立特色发展的观念 (3)1. 新区开发建设融资的新思路 (3)2.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融资的实施对策 (4)3.建管并重, 解决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4)4.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决策的公开化 (4)三、张掖滨河新区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 (4)(一) 生态城市的标准 (5)(二)生态城市的特点 (5)(三)张掖滨河新区生态城的规模 (5)(四)空间布局规划 (5)(五)土地利用 (5)(六)道路交通规划 (6)四、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6)(一)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问题 (6)(二)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发展方向 (6)(三)积极支持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6)五、结束语 (7)六、参考文献 (7)一、绪论(一)引言由于我国老城区存在着,住房危旧、交通拥挤、基础设施等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建设发展突飞猛进,而与之相关的城市新区建设发展则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最为浓墨重彩的一幕,而“十二五”规划中将生态城市城市放在了一个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其目的是让人的创造力和各种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环境里,造就一代超过一代的生产力。

在达到这个目的地过程中,保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和谐是基础。

因而研究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以张掖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1]。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新区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己成为城市规划的热点领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研究对于地理学科进展有着学术意义。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城市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城市问题及全球气候变化亦日益凸显。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改造最彻底的地方,也是对自然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方。

城市的发展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城市的生产、生活每年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要占到全球碳排放量的75%左右,城市、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日益激化的矛盾[2]。

“生态城市”追求城市生态、经济、社会、人、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城市最大的发展,是目前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共识。

生态城市规划是通过规划手段对生态城市的发展进行引导,探索城市发展的低碳化、生态化方向,是城市规划的新型热点领域,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城市地理学发展面临新挑战,除在城市群、网络城市、城市社会空间等方面研宄有较为突破性进展外,新城市地理学构建同样引人注目,但其主要观点也仅反映在城市化区域扩展研宄上,学科新跨越还有待突破。

生态城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发展研宄方向,将引导城市地理学实现新的先进性发展。

研宄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体系,将有助于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的完善,同时促进城市地理学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生态城市规划内容未形成体系,系统的生态城市规划内容研宄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有着较好的现实意义。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传统城市不同,其更为重视生态化、人文化理念,这是传统城市规划内容所无法实现的。

国内外生态城市相关研宄己有数十年历史,相继产生了城市生态规划、反规划等多种城市规划模式,推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但具体落实效果较差。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规划内容并未形成体系,只是对传统城市规划手段进行了完善。

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内容体系中尚缺少必要的应对,不同于传统城市的规划内容体系,是生态城市发展生命力所在,也是生态城模式能否推广应用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关键。

因此,必须以城市生态规划等既有模式为基础,在城乡规划的基本框架内,对生态城市规划体系进行研究[3]。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对于城市建设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

过去三十年我国的城市发展基本是以工业及机械等为基础的西方现代主义模式,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引发了城市蔓延、交通拥挤、能源匮乏等城市问题,因而研究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探讨(一)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要树立正确的规划建设观念1. 树立整体发展的观念必须以整体区域性的眼光来制定新区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标准, 既考虑到新区本身的要求与条件, 也考虑到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

2.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种种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4]。

(二)树立特色发展的观念。

在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时必须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 地域文化特色, 经济状况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方向与建设格局, 从而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

1. 新区开发建设融资的新思路在新区开发建设的融资问题上, 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空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

2.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融资的实施对策(1)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有偿转让市政项目的经营权。

有偿转让供水、供气、公交等公用事业企业的部分股权。

(2)利用土地资产融资通过有效运作新区土地资产, 以地生财, 努力实现收益最大化, 也可以有效筹集新区建设资金。

(3)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3.建管并重, 解决基础设施配套问题(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不完善, 已经影响了新区建设的发展。

(2)加强管理。

重建设过程, 轻运营和养护管理, 是新区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

(3)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 增强相关部门协调。

各部门各管一行,建了拆、拆了补, 既浪费财力又影响市容。

4.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决策的公开化(1)将无形的基础设施配套纳入法律轨道(2)分期建设、分期配套, 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 注重资源的合理和优化配置, 以市场为导向, 近期与远期规划有机结合, 注重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整体效益。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逐步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建设。

三、张掖滨河新区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一) 生态城市的标准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6.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7.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8.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二)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

(三)张掖滨河新区生态城的规模1. 规划范围:滨河新区位于张掖市主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张掖工业园区、南至主城区、西至西三环路、北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占地面积26.4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