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作品《我的祖国》 中最著名、流传最广泛的一个乐章。在交响乐的欣赏课程中 常常作为入门曲。 沃尔塔瓦河发源于捷克西部的两个源头,——流过寒风 呼啸的森林。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这两条溪水 汇成一道洪流冲着鹅卵石哗哗作响,映着阳光闪耀着光芒。 它在森林中奔驰,聆听两岸猎号的回响,穿越农庄,将乡村 热闹的婚礼抛在脑后。夜晚,月亮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曲 在河上的浪尖嬉戏。在近旁的荒野和悬崖上,还残留着已经 荒芜废弃但却曾经辉煌和荣耀的城堡。顺着圣约翰峡谷,沃 尔塔瓦河奔流直下,发出轰然巨响。经过古老的维谢格拉德, 流经繁盛的布拉格,最终在布拉格以北32公里处与易比河相 汇,消失在远方——沃尔塔瓦河由南到北穿越了捷克国土, 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息在它身旁的捷克民族!!
《我的祖国》
一、斯美塔那
贝多伊齐· 斯美塔那 (Bedo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 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后又学钢琴,八岁开始作曲。1848年,亲身参加反抗 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流亡国外期间,仍时刻想着祖国。回国后 以领导捷克民族音乐事业为己任,坚持从事音乐社会活动,组织筹建民族剧院, 创办“艺术家协会”,举办普及音乐会,亲任指挥,发表音乐评论等等,而且从 未停止过创作,尤其是在捷克民族歌剧方面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他完成了捷克 民族音乐的规范化、交响化。因此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捷克音乐之父”。
第五乐章:《塔波尔城》 第五乐章描写的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场志和天主教会的残酷统治 下,捷克人民发动的反抗帝国的战争。起义军被人们称为“ 胡斯战士”。他们的据点就是“塔波尔城堡”。 第六乐章:《勃拉尼克山》 据说,“胡斯战士”后来并没有死,而是开进了勃拉尼克 山。他们长眠在那里,当捷克大地和人民再度遭受苦难的时 候,他们会醒来,走出山中,为祖国而战,为自由而战。
《我和我的祖国》钢琴弹唱浅析

《我和我的祖国》钢琴弹唱浅析《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经典的钢琴曲目,它源自同名电影的主题曲。
这首钢琴曲在国内外都广受欢迎,成为许多钢琴爱好者学习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本文将钢琴弹唱《我和我的祖国》进行浅析,探讨其曲式、技巧和演奏要点。
一、曲调与表情《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曲子以悠扬的旋律为主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曲子节奏明快、琴音清脆,整体表现出一种活泼、轻快、明亮的气氛。
在演奏时,需要将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民生百态的感情细腻地表现出来,使人在听觉上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二、曲式与结构《我和我的祖国》的曲式主要是A-B-A形式,即主题一-中间乐段-主题一的结构。
整首曲子由两个主题和一个转调组成。
第一个主题以C大调为主,旋律简单明快;第二个主题以F大调为主,旋律感情丰富。
中间乐段则增加了转调,使曲子更加富有变化和张力。
整体曲式严谨,旋律流畅,非常适合钢琴表现。
三、演奏技巧在演奏《我和我的祖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灵活运用音符整首曲子以16分音符为主,需要注意控制琴键的力度和出音的轻重,使得音符更加生动、有力度。
同时还要注重速度和节奏的把握,使曲子不失流畅感和舒适感。
2. 注意和声的处理在和声方面,需要注意右手和左手之间的配合。
尤其是在第二个主题和中间乐段,左手需要进行多音的运用,衬托出丰富的和声,增加曲子的表现力。
在中间乐段的转调部分,需要注意手指的落位和用力的控制,确保转调的部分旋律清晰有力,使整个曲子更加有层次感。
四、演奏要点1. 重复主题的处理在A-B-A的曲式结构中,主题的重复部分需要注意音色的处理。
可以加强重复部分的力度和音色,营造出音乐上的高潮。
2. 节奏的把握要注意节奏的把握,使曲子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和准确。
特别是在转调的部分,需要更加注重节奏的处理,使曲子更加富有层次感。
3. 情感的表达在演奏中,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可以通过轻重音的处理和音符的变化,使曲子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在听觉上得到情感上的享受。
《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_我的祖国_音乐本体研究》

Music ontology research on Smet ana’s symphonic poem divertimento "My Motherland"AbstractCzech national school famous representative composer Smetana's symphonic poem divertimento "My Motherland" is the pinnacle of the composer, this work presents an entirely new form, given the new artistic effect of this new genre of symphonic poem. Besides, the skillful composition technique in this work also enables the composers to be listed among the world-famous composers. As the founder of Czech music, Smetana's symphonic poem the divertimento plays a pivotal role. Smetana introduces the folkloric elements in a new form enabling to achieve a big step forwar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genre of symphonic poem.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will take into account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structure, harmony, orchestration, and polyphonic to carry out a meticulous research on the music ontology situations of these six movements.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it mainly explains the factors behind the choice of this research topic; Chapter II mainly describes the life of the composer and his divertimento creation background; Chapter III explores the structure of each movement, summarizes i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harmo ny, searching for the Smetana’s development factors influencing functional harmony in this divertimento; the fifth study researches the orchestration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s the situation of the orchestration techniques used in the divertimento; Chapter VI analyzes the polyphonic operation situation, summari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when Smetana writing polyphonic; In conclusion, I will summarize the influence of Smetana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genre of symphonic poem, and through its development impact snoop into th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China's symphonic poem.Through the writing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firstly want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re of the symphonic poem, and hence ha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metana, this great composer, ha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his work "My Motherl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mphonic poem; Secon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aspects of Composition techniques Theory, the author wants to be ab le to discover Smetana’s music characteristics; Thir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Smetana on the development of Czech folk music, the author will be able to form a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Chinese symphonic poem music.Keywords: Smetana ,Symphonic,poem ,Structure Acoustic,Chestration polyphonic,folkloric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第一章引言........................................................1一、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三、论文写作的内容、方法和特色 (5)第二章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创作概述 (7)一、斯美塔那“辉煌而凄惨”的一生 (7)二、交响诗套曲的创作背景 (8)三、题材简介 (9)(一) 描写祖国自然风景“伏尔塔瓦河”与“捷克的原野与森林” (9)(二)讲述捷克古老传说“维谢赫拉德”、“萨尔卡”、“布兰尼克” (10)(三)回顾捷克历史战争“胡斯战争” (11)第三章曲体结构的新趋势...........................................12一、复三部曲式..................................................12(一) 结构立足点...............................................13(二) 结构特点.................................................14 1.三段式中融合二段式.......................................16 2.结合赋格段...............................................17 3.奏鸣原则的体现...........................................17 4.“合成性”中部............................................18二、混合曲式....................................................19(一) 结构立足点...............................................19(二) 结构特点.................................................201.回旋曲式.................................................202.复三部曲式...............................................22 3.其它观点.................................................24三、双主题变奏曲式..............................................26(一) 结构立足点...............................................26(二) 结构特点.................................................271.结合赋格段...............................................29 2.贯穿曲式原则的渗透.......................................29四、单三部曲式与复三部曲式的中介性曲式..........................31(一) 结构立足点...............................................31(二) 结构特点.................................................32五、贯穿曲式....................................................33(一) 结构立足点...............................................33(二) 结构特点.................................................341.整体结构的延续性.........................................35 2.内部结构的复杂化.........................................36 3.内部结构的阶段性和双重性.................................38 4.结尾部分的综合性.........................................39第四章功能和声的继承与发展.......................................40一、对古典主义和声的继承........................................40(一) 典型的和声终止式.........................................40(二) 和声布局的功能逻辑.......................................41(三) 调性布局的功能逻辑......................................42(四) 副属和弦的运用..........................................42(五) 转调手法的继承性........................................43二、对古典主义和声的发展........................................44(一) 混合调式.................................................44(二) 持续音...................................................46(三) 变化音...................................................46(四) 转调方式的扩展...........................................47(五) 调性的连续进行...........................................48(六) 音阶半音化进行...........................................48第五章传统配器手法上的体现.......................................50一、同一主题的不同乐器组合......................................50(一) 第一首“维谢赫拉德”主题.................................50(二) 第四首“圆号主题”........................................52二、舞蹈场景的配器手法..........................................53(一) 巧妙的乐器安排...........................................53(二) 合适的音响布局...........................................56(三) 简单的和弦排列组合.......................................57三、圆号的功能体现..............................................57(一) 填充和声功能.............................................57(二) 充当木管功能.............................................61四、全奏中的配器手法............................................65(一) 织体式...................................................65(二) 合唱式...................................................68第六章复调手法的单一性...........................................70一、赋格段......................................................70(一) 具体分析.................................................701.第一首中部的“勇士操练兵器”场景.........................70 2.第四首描写“森林树叶簌簌作响”场景.......................74 3.第五首发展部分的“战歌第三句”发展阶段...................76(二) 赋格特点总结.............................................81二、卡农模仿....................................................81第七章交响诗体裁的发展..........................................84一、交响诗题材的开创性..........................................84二、音乐本体的创新性............................................85(一)作曲技术手法的新意......................................85 (二)融合民族性音乐素材......................................86 (三)套曲交响诗的形成........................................86三、对中国交响诗音乐发展的启示................................ (87)结语...............................................................90 参考文献...........................................................91后记...............................................................93第一章引言一、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一)对交响诗体裁的发展19世纪随着浪漫主义文艺的发展,作曲家们试图将音乐与文学、诗歌、美术等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型的艺术。
一首对祖国的深情赞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祖国”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而交响诗《我的祖国》就是斯美塔那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创作的。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贝德里希·斯美塔那出生于捷克的小城莱托米希尔,他热爱音乐的家庭给了他最早的音乐教育——他四岁开始识谱,五岁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七岁就登上了音乐会的舞台,八岁时创作了人生的第一部钢琴作品。
在小城的乡村中度过的快乐生活和乡村的歌舞给斯美塔那留下了永远的回忆,他在之后的创作中不止一次地引用了来自故土的文化和艺术。
1848年,斯美塔那被迫流于1879年完成了各个乐章的创作。
《我的祖国》是一部交响诗,由六个相对独立的乐章组合而成,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祖国的古老传说、山川河流和人文风俗。
在每一个乐章开始的部分,斯美塔那都配上了优美抒情的文字说明,使得音乐的情景在文字的帮助下更加具体而清晰。
第一乐章:《维舍拉德城堡》传说在沃尔塔瓦河畔陡峭的山崖上矗立着维舍拉德城堡,它是捷克历史的源头。
那里是捷克最早的祖先居住的地方,也是捷克人民光荣斗争的历史见证。
这一乐章在竖琴吟咏般的拨奏中开始。
在它的引导下,乐队缓缓奏出“维舍拉德城堡”宽广而肃穆的主题,这犹如礼赞般的开头给整部作品定下了深情的基调。
圆号与木亡海外,十余年浪迹天涯的生活使他无比怀念自己的祖国。
1861年,斯美塔那刚回到捷克,就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了以捷克民间文化为特色的音乐创作中去。
为了创作一组赞美祖国的诗篇,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构思,直到1867年在波西米亚的森林里见到了沃尔塔瓦河的两处源头,立即被那沉寂的森林、清澈的水流和美丽富饶的大自然所打动。
于是,满怀热情的斯美塔那开始了《我的祖国》的创作。
虽然当时他的听力已因耳疾受损,但他仍然凭借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最终CD OF THE MONTH附片档案一首对祖国的深情赞歌A Soulful Hymn to the Motherland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文字_刘筱Smetana’sMá Vlast斯美塔那68 MUSIC LOVER692024.01管娓娓道来,好像一位高贵的长者在缓缓地讲述着捷克的历史……不同乐器演奏了主题的多次变奏,逐渐发展到宏大的高潮。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配套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19.根据短文内容回问题。
(1)事件发生的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望灵车―→____________
22.“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 去腮边的泪水。”这里的“不约而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3.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展开了联想,请说出这段联想的作用: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配套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Huìjíbàofāxuānbùqízhì
jiǎnyuètǎnkèjùlílóngzhò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槐树(huái) 阑珊(shān) 颓垣(huán)奄奄一息(yǎn)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国外唱《我的祖国》(节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在国外唱我的祖国》(节选)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在国外唱<我的祖国>》(节选)含答案叶公觉我的儿子本是一位新生代中的骄子,他热衷于港台歌星们演唱的歌曲,对我来说这些歌曲旋律夸张别扭,一点也不好听,有的甚至像说话一样,毫无音乐性,但儿子喜欢,我一向对他喜爱的歌不以为然。
自从儿子出国以后,我发现他的爱好有了改变。
从他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得知,他开始喜爱中国的山水画,常从网上下载展现祖国风貌的图片,而且也喜欢起一些老歌来,其中一首就是《我的祖国》。
儿子在电子邮件中高兴地告诉我,他如今是每天口不离这首歌,越唱越觉得祖国家乡的可爱。
我从小学时代起,就唱“一条大河波浪宽”,但当初注重的是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对于歌词所描写的祖国的形象反而没有注意,大概因为一直生活在很小的生活范围内,对“祖国”的含义缺乏深切的理解吧?而今我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
后来我也有机会去国外小住,在别人的国家里,语言又不能相通,每天除了看看华语电视外,只能读中文书聊解寂寞,有时也哼唱起《我的祖国》这首歌来。
有一次华人聚会,会后有精彩的文娱演出,其中第一个节目就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唱的《我的祖国》,那身穿鲜艳丝绸中国服装的女留学生一开口就像郭兰英当年唱的那样声情并茂:“一条大河波浪宽……”台下的人们似乎迫不及待地附和着唱起来:“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声音颤抖着也跟唱起来:“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在合唱者中,有鬓(bìn)发斑白的老学者,有青春年华的留学生,有事业兴旺的企业家,有随夫留洋的伴读夫人,有侨居海外多年的侨界领袖,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家似乎忘了各自的身份,都以一个祖国的儿女的同样身份真心实意地唱着这首歌,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祖国,我们是唱着《我的祖国》成长起来的。
《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民族管弦乐合奏课程
2
项目二十九 民族管弦乐合奏《我的祖国》
第一 理论知识讲授
第二
综合技能训练
— *—
3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讲授:民族管弦乐合奏《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第一章 古风雅韵
综合技能训练:乐曲《我的祖国》的讲解与训练
神鸟起舞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音乐的滥觞
— *—
4 (一)理论知识讲授:乐曲 《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一)理论知识讲授:乐曲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由乔羽作
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这首
5 (一)理论知识讲授:乐曲 《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刘文金先生,这位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曲 家,改变了民族音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在 艺术创作与表演上的时代化进程。刘文金先生的名字已成为中 国现代民乐的一个代表符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天华先生以他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 音乐创作给我们留下了《病中吟》、《光明行》等一批优秀的 代表作品;50年代初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以苦难的人生吟唱出了 《二泉映月》、《听松》等不朽作品;从60年代以来,人民音 乐家刘文金先生以他风华正茂的饱满激情书写出了人民当家做 主的时代主旋律——《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以及 在改革开放之初奠定了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创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长城随想曲》。这些作品的诞生,可以说实现了当年刘天 华先生所倡导的“发展民族音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 音乐理想。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民族解放、 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宏伟目标。刘文金先生以他卓越的才华和 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为中国民族音乐树立起了一座永世不可磨 灭的丰碑。民族音乐创作的路程,从刘天华、华彦钧到刘文金, 这不仅是一个历史的印记,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国外唱我的祖国读后感

在国外唱我的祖国读后感
读了《在国外唱我的祖国》这篇文章后,使我更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1949年10月1日,雄伟的天安们迎来了新一轮太阳,我们的祖国不再是饱经忧患,受尽欺凌的民族,而是一只昂首立于世界之林的东方“雄狮”
在五千年的历史上,祖国的精髓长城,记载了多少沧桑,有表现得如此顽强。
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
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奔腾着,无力不催。
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戮着悲怆的地。
2008年,是奥运之年,这一年凝聚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的力量,这一年里中华人民超越了自我让全世界知道他已不是往日的东亚病夫,而是一个让世人叹为观止的大家族。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世界属于我们,未来属于我们,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外唱《我的祖国》
作者:叶公觉
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19年第10期
我的儿子本是一位新生代的骄子,他热衷于港台歌星们演唱的歌曲。
对我来说,这些歌曲旋律夸张别扭,一点儿也不好听,有的甚至像说话一样,毫无音乐性。
但儿子喜欢,我一向对他喜爱的歌不以为然。
自从儿子出国以后,我发现他的爱好有了改变。
从他发来的电子邮件中知道,他开始喜爱中国的山水画,常从网上下载一些刻画祖国风貌的图片,而且也开始喜欢起一些老歌来,其中一首就是《我的祖国》。
儿子在电子邮件中高兴地告诉我,如今他是每天口里不离这首歌,越唱越觉得祖国家乡很可爱。
我从小学起,就唱“一条大河波浪宽”,但当初注重的是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对于歌词所描写的祖国形象反而没有注意,大概因为一直在很小的范围内生活,对祖国的含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吧!
而今,我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
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有过一面之缘。
那年,他来我所居城市采风,与他同行的还有石祥、凯传。
后来他还给我写过信,用毛笔写的,笔迹很潇洒,我至今珍藏着。
他待人热情真诚。
他为电影《上甘岭》写的插曲《我的祖国》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景,仿佛就是描写的我的家乡江南的风光。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写出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嫉恶如仇的民族性格。
这首歌传唱几十年不衰,总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儿子留学的国家,有一次华人聚会,会后有精彩的文娱演出,其中第一个节目就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唱《我的祖国》,那身穿鲜艳丝绸做成的中式服装的女留学生一开口,就像郭兰英当年那样声情并茂:“一条大河波浪宽……”
台下的人们也迫不及待地附和着唱起来:“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也声音颤抖地跟唱起来:“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在合唱声中,有两鬓斑白的老学者,有青春年华的留学生,有事业兴旺的企业家,有随夫留洋的伴读夫人,有侨居海外的侨界领袖,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家似乎忘了各自的身份,都以祖国儿女的身份真心实意地唱着这首歌,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祖国,我们是唱着《我的祖国》成长起来的!
思想火花:
《我的祖國》就如同《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有其独特的魅力。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它婉转悠扬,它让人想起童年,想起故乡,想起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们不禁发自内心地深情告白:祖国,我爱你!祖国,祝福你生日快乐,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