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股神16个月100万变1亿
一个“老韭菜”的投资故事,如何从10万变成100万?

⼀个“⽼⾲菜”的投资故事,如何从10万变成100万?说起投资,每个⼈的都有⾃⼰的⼀套理论,但能够持续10年做到盈利,实属不易。
今天和⼤家分享⼀个“⽼⾲菜”的故事,是我看过最富有学习价值的⼀个⼈。
“⽼⾲菜”从2007年进⼊股市,经历了2008年⾦融危机,2015年的⼤⽜市。
从10万本⾦,亏损到只剩2万,再从2万到8万,直到现在的100万。
其中的投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如何从亏损做到年盈利20%我是2007年⼊市,距离现在差不多是13年的时间。
我⼊市的时候,是在⼤⼀下学期的时候。
那时候我的本⾦是10万,这10万也是我后⾯这13年来投⼊股市的所有资⾦,⼀直都没有再往⾥⾯投过钱。
【内⼼独⽩:如果今年出现我预期的历史⼤底时刻,我才会考虑把我去年开始不断筹集的现⾦再投⼊⼀部分到股市⾥,来为国接盘。
】⼀开始我的想法就是,如果这10万亏光了,就再也不碰股票了。
不过好在,我是⼀个⽐较善于学习和研究的⼈。
这13年过去了,到去年底,我这10万本⾦变成了70万,现在则变成了100万。
总体来说,过去这13年的投资整体是盈利的。
但其实我刚⼊股市的时候,作为⼀个新鲜⾲菜,还是蛮惨的。
这可能是每⼀个⼈进⼊股市,都必须经历的交学费阶段,都得先被割⼀割才能成长。
我2007年⼊市的时候,股市已经4000多点了,当时是A股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波⼤⽜市。
2007年,涨⼗倍的股⽐⽐皆是,催⽣出⼀⼤堆股神。
在这样狂热的赚钱氛围⾥,股市在涨上5000点后,开始了全民炒股。
我当时也是听⼈说股市很赚钱,才拿着家⾥给的10万块钱,投⼊股市。
在⽜市末期赚钱效应更加疯狂,我进⼊股市后不久,这10万块钱,就变成了20万,翻了倍。
当时我也觉得⾃⼰是股神,跟很多新⾲菜⼀样。
不过很快2008年⾦融危机来了,A股从6124点,在短短⼏个⽉时间⾥,暴跌到了1664点。
连⼤盘都腰斩之后再腰斩,其他个股更不⽤说,原先涨⼗倍的股,很多都跌到只剩下1/10不到。
⽽我当时翻了倍的20万,也缩⽔为2万。
“短线神刀”李旭东(1)

“短线神刀”李旭东(1)白青山【摘要】这是一个中国证券史上一个真实而美丽的"神话"!这又是一个不带任何夸大成分的真实故事,河南《大河报》见证了这一"旷世奇迹"的诞生全程.意想不到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主人公,不是什么"股市大鳄",而是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位年轻的"草根英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散户.他的名字叫李旭东,今年34岁,河南省的百万投资者赞誉他为"中原股神".几年前,在他开始创造这一奇迹时,年仅28岁.【期刊名称】《股市动态分析》【年(卷),期】2011(000)047【总页数】4页(P81-84)【作者】白青山【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一个名不见经传、年仅28岁的中原小散户,从3万元艰难起步,凭着他过人的智慧和独特的操作绝技,仅用6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奇迹。
他那传奇的故事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本文将向你真实地“还原”6年间在中原大地发生这一“神话”的一切……投资简历姓名:李旭东,1977年生,经济硕士在读。
入市时间:1999年投资风格:快进快出,短线为王。
操盘感悟:追求复利,积小胜为大胜,将无数只小黑马组合起来就是大黑马。
这是一个中国证券史上一个真实而美丽的“神话”!这又是一个不带任何夸大成分的真实故事,河南《大河报》见证了这一“旷世奇迹”的诞生全程。
意想不到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主人公,不是什么“股市大鳄”,而是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位年轻的“草根英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散户。
他的名字叫李旭东,今年34岁,河南省的百万投资者赞誉他为“中原股神”。
几年前,在他开始创造这一奇迹时,年仅28岁。
“逼”出来的“短线冠军”“股民最苦”、“散户最难”,这是我在证券一线采访十余年感受最深切的一点。
每一位高手走向成功的路,都是充满坎坷的。
6年前的李旭东,也同样处在“水深火热”的散户行列中,他也像无数的散户投资者一样,也同样在赔钱的痛苦中经历过数年的煎熬。
1 炒股15个月10万变1016万的

1 炒股15个月10万变1016万的,15个月收益10064%(真人真事)核心提示15个月前的2006年3月1日,李旭东在股市里撒下了10万元的“种子”,15个月后的昨天,他收获了1016万元的“硕果”。
15个月的每个交易日,大河报读者已经习惯了在“大河实战账户”中分享操盘者的操作理念,同时分享C账户财富数字的“发酵”过程。
但花开正美之时,李旭东在C账户资金跨越千万后选择了炫美退场:从今天起,不在报纸上公布操盘情况了。
他“职业股民”的生涯仍要继续,只是要在公众视线中“隐身”了。
一天内猛赚204万昨天,李旭东一天进账204万元,C账户的总市值也一举跨越千万元大关,达到10164320.93元,收益率为10064.3%。
今年3月初,也就是李旭东参加大河实战账户一周年之际,本报推出了《牛市中,他跑出火箭速度》的报道。
彼时,他操盘的C账户的资金是377万元。
报道刊登后,李旭东给记者发来短信,说他今年的目标是1000万元。
1000万元?挺遥远吧?没想到,他只用了3个月就心愿得成。
李旭东的收益结构中,权证占了约60%。
他昨天也正是靠做权证一举踢破千万元大关的门槛。
6月5日,认沽权证暴跌,很多玩权证的人都被深度套牢。
但当天下午,李旭东在休市前两分钟动用全部流动资金,全力购进中集、华菱等权证。
依过往经验判断,他认为暴跌之后,第二天必要大涨。
做权证本来玩儿的就是心跳,李旭东昨天更是狠狠玩儿了一把。
昨天一开盘,他头天购进的权证最少的也赚了15%左右。
其间,他又做了几把权证,账户资金旋即从812万元扶摇直上达到1016万元。
15个月,10万变成1016万元15个月前的2006年3月1日,李旭东在股市里撒下了10万元的“种子”,15个月后的昨天,他收获了1016万元的“硕果”。
茫茫股海,高手无数,但肯把自己的财富“发酵”过程呈现给公众的,却寥寥可数。
因为大河实战账户活动,大河报的读者得以见证了这一段真实股海传奇的书写过程。
(54)【庄山】周玉龙从一万到一亿的股市实验

(54)【庄山】周玉龙,从一万到一亿的股市实验21年,11次换股操作,账户市值从1万变成了462万,增长460余倍,年化收益率接近34%,这样的股市表现数据已经高出了股神巴菲特的战绩,此时,那个36年达到1个亿的近乎天方夜谭的实验账户神话也些许多了一点真实感。
实验账户2016年第一周的交易刚刚结束,桌上的两台电脑都还开着,一台电脑显示的是沪市大盘的K线图,另一台是一个新闻的页面。
像去年年中“股灾”时一样,股市开年连续的下跌再一次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周玉龙自己的几个主力账户和那个向大众公开的实验账户都是满仓持有着股票,但他却是一副开开心心的样子,他说看行情就像在看戏,他手里的股票涨一倍他也不会卖,而下跌于他而言也算好事,一旦下跌到符合他的买入标准的时候,他就可以融资买入,到大盘涨起来的时候他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实验账户的股票在2015年7月8日换成了兴业银行,在12月31日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他才打开看了一下,总市值462.26万元。
他说这个账户虽然有一个盈利目标,但不以盈利为目的。
“建立实验账户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在我国、我个人能否进行价值投资,并作为自己操作结果的对比。
”周玉龙笑着说现在的实验账户已经俨然成了“公众账户”,前两年他为了早日实现实验账户的目标,想为账户加上融资的功能,但网上投票的结果是多数人都反对,于是也只能作罢。
说起实验账户的设立,周玉龙说就如同后来账户公开一样都是机缘巧合,当年一个朋友拿1万元想让他帮着做股票投资,他就单独开了这个账户,1995年2月买入了800股四川长虹,这是跟着他自己的账户所做的操作,市值刚到几万元的时候,朋友又不想投资了,他判断上涨还远没有结束,就自己拿几万块钱给了朋友,当时他就想干脆把这个账户做成一个长期账户,权当做个实验。
四川长虹将该账户的市值推升到了17万多元,在2000年全部买入了当时的山东铝业,由于是一个长期账户,平常都不会去看,慢慢的,这个账户被他彻底遗忘了。
戏说“三个股神”的成长史杨百万、林园、王亚伟

戏说“三个股神”的成长史杨百万、林园、王亚伟2010年11月11日15:44来源:长江商报杨百万(资料图片)林园(资料图片)王亚伟(资料图片)20年前的冬天,尉文渊(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用借来的钱筹建了上交所,从一降生开始,上交所就是一个体制外的野孩子,冒出来自己闯,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生过一些病,犯过一些错,但还是越长越大,越长越健康。
襁褓中(1990年至2000年)--老杨的十年老杨,中国第一股民,上交所还没有成立,人家已经是身家百万,而这些都来源于搬运工式的投资。
也许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当时的老杨已经年近40,身为仓库保管员的他因为单位丢了一些铜材,成了重点怀疑对象(杨的妻子承包了一家电缆厂)。
尽管后来小偷被抓住了,但是老杨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辞职。
1988年,国家开放国债市场后,闲来无事的老杨以2000元的资本金参与了国债交易,在那个懵懂的时代,所有的交易都不是电子化的,交易国债和买卖白菜没有根本的区别,同样的国债在不同的地区卖不同的价格。
老杨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套利的机会,他把国债从安徽等地买回来,再到上海卖掉,从中赚取差价。
折腾了大约3个月,老杨就挣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元,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多数人来说,万元户都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渐渐地,老杨的本名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杨百万却名动"上海滩"。
3个月后,搬运工式的投资被叫停了,老杨不得不离开了债券市场,转而进入股市,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投资者。
此后的10年是属于老杨的10年,他一路顺风顺水,屡次成功抄底或者逃顶。
2000年10月,以一介平民和一个初中毕业生的身份,他走上中国名校的学术殿堂--北京大学的讲台,为研究生和MBA讲授证券的理念和实务。
至此,老杨在股市上不仅收获了财富,而且收获了此前未曾预料到的荣誉。
与大名鼎鼎的老杨相比,这个人只能用默默无闻来形容,但是两人又有极其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利用机制的不完善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此人正是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大林。
股神传奇:一个无名小卒3000元炒股炒到1亿多资产

股神传奇:一个无名小卒3000元炒股炒到1亿多资产波谲云诡,冰火同生。
中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牛熊转换,造就了这样一群人。
他们出身草根,天生嗅觉敏锐,在股市上赚得第一桶金。
历尽无数荣耀与磨难,人生数次抛物线运动后,终于从一介草根,变身举足轻重的资本大鳄。
他们有的长袖善舞,有的善于资本腾挪,有的则在数以百计的牛熊转换、数以万计的交易中练就火眼金睛,敢于重仓豪赌,玩转股票、期货。
他们或翩然世界各地,或把玩古董字画,闲谈落子之间已然在市场上留下印记。
如今重金在手,已不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捕捉的是能够撼动市场的大趋势。
林军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传奇。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林军的故事,为巴顿将军的这句名言,做了一个绝佳的注解。
22岁,初生牛犊不怕虎,带着3000元闯荡股市、期市,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登顶、跌落,再崛起。
不惑之年,坐拥十几亿身家,幽居于上海钦殿街一隅。
如今的林军,以香然会金融俱乐部主人的身份示人。
他的座上宾都是在金融市场上历经痛苦挣扎,最终笑傲江湖的同道中人。
林军对金钱和成功的理解,融合着各种复杂的情感。
但你若问他:你们的成功能否复制?他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无法复制。
因为这样的传奇,属于那段充满珠玉与泥沙的历史。
初生牛犊时钟回拨至1992年。
一个20岁左右的瘦小青年在上海四平路一家银行营业厅里,小心翼翼地从贴在胸前的衣服兜掏出3000元,买了100张股票认购证。
林军回忆说,就在他拿着100张认购证走出营业厅的一刻,周围人纷纷投来艳羡的眼光,哇,大户呀!林军心里一下没了底儿,3000元就成股市大户了,认购证还有的玩吗?这之前,头脑活络的林军是个集邮爱好者,在只用现金交易的邮市,他见识过真正的大户:扛着十万一摞的炸药包去交易。
当时没有一百块,都是十块纸币,太多了没法点,压压紧用尺子量。
追溯起来,正是在位于上海肇嘉浜路的集邮市场里,林军完成了原始积累3000块买股票认购证的钱。
草根股神炒股经 看普通人如何暴富变亿万富翁

阅读财务报表也是成功投资者必做的功课,我觉得财务报表与武侠小说一样精彩,因为其背后是一家家鲜活的公司。当你把看书、阅读财务报表当做一种习惯,就离成功投资者很近了。
如能找出正确的投资领域,其他一切便变得简单容易了。
有人把自由看做比生命还重要,想实现财务自由,不付出努力,指望购入资产、长期持有便能一劳永逸,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时他选中和记企业,从每股8港元开始一直加仓,不料竟然跌到了1港元。曹仁超投资的50万港元变成了10万港元,所在公司也破产了。
那天晚上他漫无目的地徘徊在海边,差点儿想自杀。等到次日早晨回家时,母亲和妻子眼泪汪汪地看着他。当时曹仁超发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不容许同类事件发生。
凤凰涅槃纵横股市真“超人”
因为贫穷,曹家常遭人的白眼。据说,曹家邻居阿婶丢了一颗金子,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是曹仁超偷的。后来金子找到了,她也不道歉,反而对曹仁超说:“你那么穷,偷东西是迟早的事!”
高中毕业时,曹仁超曾老实地说自己的志向就是“赚大钱”,结果引来了同学们哄堂大笑。
曹仁超受不了这种遭人轻视的生活,中学毕业后即闯荡社会,把读书的机会留给弟妹。他的弟弟,后来成为在香港很受人尊敬的港大医学院名教授。
“如果继续持有,可以赚大约25倍。”他说。
在他看来,投资股市如同打仗一样,先要做好调查,看准大趋势,并制定战略,充分运用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再配合眼前形势,临危不惧,方能胜出。
“只要按我的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曹仁超有时这样说。
但他也说过:“不要把我当成‘股神’,神在天上呢,我只是顺势而为。”“我所讲的投资方法未必适合你,不要照搬。”
初闯社会成败都不凡
1969年,他用5000元买股票,3年下来,赚了28万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伟大操盘手都是野生的!此文让你明白:从一万到一亿将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先别急于回答。因为您未必就真正了解自己,您得慢慢去评估和验证,最好接受一下第三方评估。如果真的没有这些特质,那就不必强求自己在交易上取得成功,您大可以去做研究,做管理,做这个产业生态上的其他环节,一样可以成功,一样能做到文章政绩斐然可观,何必挤这个独木桥。
先天的能力基本决定了您在这一行业能否走得更远,后天的锻炼与学习只能提高既有能力,而不能创造出真正的能力。(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
评估一下您自己,如果在这些方面都远远优于他人,您就有可能在职业交易中有所建树,但这还只是可能而已。(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激动了:这个谁不知道!我承认您早就知道这些,因为您交易已经入门了。但我还是要告诉您,有许多圈外的“聪明人”,他们连一天都没有做过,却也会自负地说自己早就知道这些。请注意,知道和能做到是两回事。大多数人都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面对简单的规则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我能”。即使您有超凡的思想和实操能力,但事实上,人性中恐惧和膨胀的本能也会经常光顾您,并不时地切断您的正常思考和操作。(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您得承认人性中的这个弱点,然后再扪心自问您的神经是否比他人坚强得多。您是否先天具有这七项特质?
优秀操盘手的优势从何而来?当然,阅读很重要,但读太多书籍和新闻反而会过多地占据您的大脑,左右您的思维,甚至会有损您的投资表现,这就是信息过量的害处。学历和专业证书,知识和经验,只能使您更容易进入门槛或者不至于落伍,而不会形成您的优势。
严介和说“企业家都是野生的”,没有地方可以培养得出来,MBA只是在教您怎么样做经理人,而且还往往不得要领。
4、人的左脑负责对问题做出即时反应,右脑负责总结经验教训。左脑是一个老爷级的计算机,频率极低,总是有一些安全性的思维或说是悲观的思维,基本上算是保守派。右脑控制人体的血压和心跳等,它掌管一些积极冒险或乐观的事,是个激进派。伟大的投资者应该会同时使用左右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根股神16个月100万变1亿
从一名学生股民,到机构操盘手,屈指算来,笔者已在股市摸爬滚打了十五年。
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投资界的事,其中更是遇到了不少投资奇人、怪才,他们的投资成绩至今仍令人啧啧称赞。
有个朋友16个月就把100万变成了1个亿,他是我见到的在股市由百万富翁变成亿万富翁最快的人;有个朋友本是电脑店的小老板,但一轮牛市下来资金也增值了几十倍,成为了亿万富翁;还有几个朋友也是白
手起家,在股市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命运。
今天我特地把这些朋友的事迹记下来,希望能给所有的投资者都带来正能量和有益的启示。
25岁成为亿万富翁的小杨
先来说小杨,他是我2003年刚到深圳时的一位同事,郑州人,当时他才20岁出头,但已经有了四五年股龄,被我当时的老板相中,带客户操盘,其投资成绩算不上非常突出,但给我的印象是很认真、专注、踏实。
没想到的是,三年后他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他把100万资金在16个月的时间内变成了1个亿,全部是靠做股票短线,没用任何杠杆。
现在想来,他性格内向,16岁投身股市,25岁靠股市成为亿
万富翁,简直就是为股市而生。
核心理念:事件驱动理论
我后来仔细了解了他的投资方法,他的核心投资理论是“事件驱动理论”,这个理论抓住了股价短期上涨的本质,我自己也用这个理论做了实践,发现真的非常好用。
我还要感谢这位小杨同事,虽然很早我就了解过这个投资理论,但如不是小杨发扬光大,我们也不会重视。
这是一个近乎传奇但非常真实的故事,这位小杨同事,目前资产仍在增长中,其前途不可限量,但其人很低调。
卖电脑的小老板
再说Z君,潮汕人,他比我年龄大,其原来是深圳华强北电子城一个卖电脑的小老板,热衷于股票投资,后来经朋友介绍,我们在2005年合伙开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虽然公司后来解散了,但其精明能干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其在股票市场的市值是200多万,到了2007年,他的市值也上亿了,两三年时间增长了四五十倍,他出现在多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中。
核心理念:价值投资
他的投资方法和小杨不同,他偏重于价值投资,考察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重仓持股上市公司,06-07年有很多公司上涨几十上百倍,他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现在他早已不做电脑生意了,一边做投资,一边打高尔
夫,身体变得黝黑健壮,很羡慕他这种逍遥的生活。
几万元炒到几千万的复旦校友
还有一个就是李,他是我的复旦校友,宏观政策分析水平极高,几乎每次行情他都把握的很准,他利用他这个优势,进行波段操作,现在还不到40岁,上次听他说资产在8000多万,他也是从几万元钱起步的。
核心理念:政策研判
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宏观政策分析的理论,他认为无论中国股市还是美国股市,其实都是政策市,都是幕后的政策在决定股市的大趋势,细想还真是有道理。
我通过政策研判,也尝到了很多甜头,比如2009年7.29的那次行情转折,通过政策研判,提前一个月我们就研判了行情的头部,后来我就把政策和市场走势
的规律总结成了一套理论,学员也反映效果也不错。
师弟3万变240万
除了上面这三位,我还有很多复旦的校友做得很不错,有师弟3万变240万,用了两年半时间,他的方法是基本分析比价;还有用波浪理论炒股的,做得非常成功;还有专做套利交易的,也有专做期货的,他们
所用的投资方法林林总总,但都取得了成功。
把握住股市的规律才能成功
很多人说在中国炒股很难,但通过我自身经历以及身边人来看,成功也并非想象的那么难。
要想在股市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股市成功的规律,找到了这些规律,并用心去做,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我特别总结了以下几条,以飨读者:
成功者的特点一:爱好学习知识面广
第一,爱好学习,知识面广。
这些投资大师虽然性格各异,有些人开朗善谈,有些人内向木讷,但却都爱好学习,并且善于学习。
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也很早就养成了学习别人的习惯,只要发现别人精华的东西,自己也总是千方百计的进行
消化吸收,并争取比原创者做得更好。
来源:金融投资报责编:马德俊日期:2013-12-9
成功者的特点二:拥有拿手绝活
第二,拥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形成了盈利模式。
这些投资大师的投资风格和分析股市的方法各异,有的人是短线操作,有的人是长线操作,还有人是波段,有人用价值投资,还有人用技术分析,也有用波浪理论的,十八种兵器,样样都有,但都取得了成功。
来源:金融投资报责编:马德俊日期:2013-12-9
任何一种投资方法都可以取得成功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投资方法都可以取得成功,但这些投资大师与一般投资者的区别是,他们对自己的投资方法研究的非常深刻,找到了其中的精髓,并把他们变成了一种盈利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拿手绝活。
就像上面谈到的那位小杨同事,他对事件驱动理论应用的炉火纯青,是绝对的权威,就靠这个“一招鲜”,16个月变成了亿万富翁。
所以,投资者此时也要问问自己,自己有拿手绝活吗,形成了盈利模式了
吗?
来源:金融投资报责编:马德俊日期:2013-12-9
成功者的特点三:反复失败永不放弃
第三,多数都是反复失败、反复实践直至最后的成功。
据了解,这些投资高手,他们的投资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几人也曾经破产,一度是别人眼中的Loseer,但他们自己却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坚持完善自己的投资方法,终于取得成功。
据统计,除少数天才,一般投资者都要8-10年左右,才会取得大成。
有很多投资者入市才一两年,就想在股市发财,那是不现实的,
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是取不到真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