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实用技术算机网络27
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

学 理 现 代 衾誊 术・ 论
关于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课程教学的探讨
刘文君
( 肃玉 门职 业技 术学 校 甘 肃 玉 门 7 5 1 甘 3 2 1】
摘 要 :基础 差、底子 簿、对学 习缺乏兴趣 ,这是 当代 中职 学生普遍 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是 中职 学校各 学科教学都 必须要 面对 的首 要 问题 。《 算机 网络 技 术 与应 用 》课 程 ,知 识 涉及 面广 , 内容抽 象 , 专业 性 强 ,是 典 型 的疑 难 学科 。教 师 只有抓 住该 学科 计 自身 的特 点 , 以激 发 学 生 兴 趣 为 突破 口,理 论 联 系 实 际 ,从 多 角度 挖 掘 课 堂教 学潜 力 , 才有 可 能 从 困境 中挣 脱 出来 。
关 键 词 :计 算机 网络技 术 寓教 于乐 项 目教 学 教 学 资源整 合
现 代 教育 提 倡 注 重 人 的发 展 ,然 而 基 础差 、底 子簿 、对 学 习 缺 乏 兴 趣 ,这 是 当代 中 职 学 生 普遍 的特 点 。要 想 强 化 中职 教 育 , 提 高 教学 效 果 ,培养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是 中 职学 校 各 学 科 教学 都 必 须 要 面对 的 首要 问题 。《 算 机 网络 技 术 与 应 用 》是 中等 职业 学 计 校计 算 机 专业 的一 门专业 理 论 课 ,该 课程 内容 不 仅 涉 及 到通 信 技 术 和计 算 机技 术 的相 关知 识 ,还与 物 理 学 、数 学 等 学科 知 识 密 切 相关 ,内容 抽 象 ,专 业 性 强 ,在 教学 过 程 中 ,由于 很 多 抽象 的理 论环 节 教 学设 备 很 难发 挥 作 用 ,而 有 些 地方 现 有 设 备严 重 滞 后 于 理论 发 展 水平 ,针对 这 种 理论 性 很 强 的专 业 课 ,教师 该 怎 样 进行 教学 的组 织 ,才 能改 善 教学 效 果 ,引导 学 生 走 出学 习 困境 呢 ? 以 下是 本 人 在教 学 实 践 中的 一 些做 法 ,希望 能 对 《 算 机 网络技 术 计 与应 用 》专 业 教 师 的 教 学 有 所 帮 助 。
任务与兴趣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T 3 4 P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59( 02 1 07— 2 07 99 21 )0— 12 0
Ta k a d I t r s— r V n Te c i g M e h d s n n e e t d i e a h n t o Ap l a i n i eTe c i g o a tc l c n l g fCo p t rNe wo k pi t t a hn f c o n h Pr c ia Te h o o y o m u e t r
定会 说第 二种 , 因为 记忆 域名 的方 法 比记 I 址更 简单 。 怎 么 P地 那 样 讲 I 地 址 转换 为域 名呢 ?这个 时候学 生对 此有 会有 兴趣 了。 P 学 习 的兴趣 一旦 激发 ,学习 的效 果则会 提 高 。 , ( )教 师 引导 ,讲解 知 识 三 教师 简单 介绍 下相 关 的知 识点 , 为零基 础 的 同学们 打下 基本 理 论 铺垫 , 引导其 进行 课 下 的知识 点 查询和 练 习 ,并简 单讲 解任 务 中的重 点 、难 点知 识点 ,为 学生 课 下的 自主 学习 排 除困难 知识 点障碍 。在上 例 中 ,教 师讲 解 D S的相关 用法 、D S服 务器 的配 N N 置 、 客户 机配 置 D S要求 等 。让 学生 理解 理论 知识 ,掌握 实践操 N 作技能。 .
计 算机 光 盘软 件 与应 用
计算机教 学与教育信息化 C m u e D S f w r n p lc to s o p t r C o t a e a d A p ia in 2 1 年第 1期 02
任务与兴趣驱动教学法
在 《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 》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二年级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基础

大学二年级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在大学二年级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学生将会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日后深入学习网络相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与通信介质所连接起来的,可以交换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范围的不同,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不同类型。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由通信设备、通信介质和网络协议等组成。
通信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而通信介质可以是光纤、双绞线等。
网络协议则是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2.1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重要基础,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2.2 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是互联网所采用的体系结构,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层,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是基于OSI参考模型的简化和实际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三、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3.1 广播式通信广播式通信是指将信息从一个节点发送给所有的节点,所有的节点都能接收到这条信息。
广播式通信可以实现一对一通信、一对多通信和多对多通信。
3.2 单播式通信单播式通信是指将信息从一个节点发送给另一个节点,只有指定的节点能够接收到这条信息。
单播式通信常用于点对点通信。
3.3 组播式通信组播式通信是指将信息从一个节点发送给一个组内的所有节点,只有属于这个组的节点才能接收到这条信息。
组播式通信常用于多对多通信。
四、计算机网络的协议4.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采用的一组通信协议,包括了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
TCP/IP协议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接收。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 关键词 】 计算机 网络 ; 目教 学法 ; 目驱 动 : 项 项
高职 《 算 机 网络 技术》 程 是计算 机及 其 相 另一 方 面学校 的硬件设 施很 难 快 速更新 .学 生缺 计 课
关 专业 的专业必 修课 。 整个课 程 体系 中 . 在 占有 重 乏 实践 。
3 网络发展 快速 。 ) 软硬 件环境 跟不上 我 院在计算 机 网络课程 的教 学过 程 中对 教 学 计算 机 网络技术 在不断 的发展 .社 会所 需 的 内容进 行整 合 .改变 了传 统按 章 节学 习课本 知识 相 应 岗位 知识技 能也在 不 断的更新 而 实 际情况 的方 式 , 而是采 用不 同情景设 置项 目. 以完 成项 目
福
建 电
脑
19 3
技 能 根据 这个 思路 , 我们 将教 学过 程 总结为 以下
几步 : 1 设置 学 习情 景 , ) 确定 项 目。 老师 根据课 本 的 论 . 成对 学 习效 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 价 。 们采 用综合 形 式考 完 我
4 完 成项 目总结 、 ) 学生 评价 。 项 目完 成 后 .各 组通 过成 果展 示 形式 相互 讨
1 教学 模式单 一 。 ) 教学 效果不 理想 计 算机 网络 .同时 注重学 生 的实践 能力 和创 新能 目前 .计算机 网络课 程教 学方 法上 大多 还是 力 的培 养 .达 到这个 教学 目的 的最 佳方 案就 是项 采用 教师课 堂讲授 为 主的传统 教学 模式 。这种 方 目教 学 法
是 学生所 学 内容 不能快 速适应 社会 相应 职业 岗位 任务 的形式 来完 成教学 内容 。 目安 排 由浅 入深 。 项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ec i eerh T ahn R sa ) g c
高职计算机 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孙文清 兰影杰 ,
(. 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 长春 105 ;. 302 2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 , 吉林 长春 106 ) 302
摘要 : 以就 业 为 导 向 的 高职 院 校 计 算 机 网 络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 内容 上 应 从 教 学 大 纲 开 始 在 改 革 ; 取 “ 出 问题 — — 联 系 实 际 解 决 问题 — — 归 纳 总 结 ” 教 学 模 式 ; 教 学 手 段 上 , 采 提 的 在 采 用 网络 实验 室进 行 直 观 教 学 , 用 多媒 体 教 室 进 行 直 观 教 学 , 展 基 于 校 园 网 的 网 上 运 开
6 4
4 2
1 0 6
第八幸 一 越障诊 越障分析与 一 排瞻、 测试争夺、 一 一
断与排瞻 奢 计 垃 障实倒
4
3 8
2
2 2
6
6 0
在 教 学 大 纲 和 教 学 内容 形 成 的 过 程 中 , 充 分 要 考 虑教学对象 , 序渐 进 , 解难点 , 择 切 入点 , 循 分 选 做 到 有 的 放 矢 , 俗 易懂 , 骤 详 尽 , 容 真 实 。 通 步 内
6
6
I 2
第六 幸 1 t 一 L u 鲞奉幸争 、i xg t 2 a ix w n L u t 蕾疆 、i x一 n t Lu n 技术 蕾理 等。 第七幸 一 安 仝与 安 仝鲞奉 |‘、 一 【 计算 机 时 毒 技 术、 防 蕾理 火墙技 术、 量吝技术 、 置括如 窘技术 等
机 网络课程要 以就业 为导 向 , 行 改 革 与 实践 , 进 以 培养 出更多 的受 社会 欢 迎 的计 算 机 网络 应 用性 人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视台的应用

各办公室计算机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J
图 1 网 络拓 扑结 构 图
12 新 闻稿件 处理 系统 .
该 系统 可实 现新 闻稿件 处 理 自动 化 , 它涵 盖 新 闻 处理 的各 个 环节 。包括 新 闻导 向管理 , 者新 闻稿件 记
20 0 第 1 2年 ( 3期 总第 1 9期 ) 0
●
网络与多媒体
的录 入 、 交 , 辑 对 新 闻稿件 的选 用 、 阅 、 改 以 提 编 审 修
有线 电视 技 术
网络与多媒体
计算栅网络技市在电顽台响 文 根 据 邵 阳 电 视 台 计 算 机 综 合 管 理 网 络 系 统 及 数 字 视 频 网络 系统 的 使 用 情 况 , 细 地 介 绍 了计 算 机 网 络 本 详
技 术 在 电 视 台 综 合 冒 理 、 视 节 目制 作 及 播 出 方 面 的应 用 。 电
关 键 词 : 算 机 网络 技 术 计
计 算 机 综 合 管 理 网 络 系统 数 字视 频 网络 系统
随着 数 字技术 的飞速 发 展 , 计算 机 网络技 术 以其 无 可 比拟 的优 越性 在 电视 领域 中得 到 越 来 越 广 泛 的 应用。 计算 机综 合 管理 网络 系统 涵盖 电视 台管理 的各
1 计 算 机 综 合 管 理 网络 系统
电视 是传 播信 息 的一 种媒 体 , 了解 社会 的一 个 是 窗 口, 其行 业 特 点 要求 其 工 作 具有 时 效 性 , 立 计 算 建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 n — 算 祝网 耍 技术 教 学丙 雩 疑 砑 结构图——一 根据图 1 所示 ,本 课程 的 内容 主要分 成 四大类 ,即基础 知 识 篇 、应 用篇 、病 毒篇 、实 验篇 。讲 义 内容划 分 四类 的依据 是 根据 学 习 内容从 易到 难 、从理 论到 实践 的~ 个递 进 的过程 设 计 的,这 是 一个 知识 掌握 逐步 加深 的过 程 ,只有 这 样才 能让 学生 从纯 粹 的 理 论学 习 中解脱 出来 ,对 知识 的掌 握不 再 依靠 死记 硬背 和填 鸭 式 的教育 模式 , 为学生 的 网络技 术学 习营 造 一个 从简 单到 复杂 、逐 步 进阶 掌握 知 识的方法 。 ( )制 定合理 授课 计划 三 根 据计 算机 网络 实用 技术 教 学 内容 的组织 结构 ,结 合 我校 不 同年级 学 生的 学习状 况及 有 限 的课 时数 ,经过 精心 研究 后 将本 课
用课 程得 不 到足 够 的重视 ,而 这 些课 程却 对学 生 的进 步起着 决 定 性 的作用 。此外 ,随着社 会 的发 展 ,社会 需要 的 是熟练 掌握 各种 计 算机 网络 实用 技术 的应 用 型人 才 ,而这 种 应用性 人 才培养 的关 键 在于 实 践, 因此计 算机 网络技 术的 实践 教学 至关 重要 。
授为 主 的理 论教 学模 式 ,缺乏 实用 技 能的 训练 。因此 ,这种 教育
模 式 下 的 毕业 生无 法 快 速适 应 社 会 发 展 已为广 大 用 人 单 位所 认 同 , 同时在 许 多高校 中都 在发 展 计算 机 网络实 用 技术课 程 ,但是 其 教育 模式 还存 在一 定 的 问题 , 还远 未 能真正 培养 出动 手 能力 强, 并 能够 符合 社会 发展 的有 用人 才 。 三 、计 算机 网 络实 用技术 课 程教 学方 式探 索
网络位和广播位的计算

例如:
IP地址: 172.16.255.176
子网掩码:255.255.255.224
其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首先,通过子网掩码224,计算出主机位
网络位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主机位00000
即得出2的5次方,每等份即为32
176 位于 [160,192)之间,区间左闭右开
对应网络地址为:255.255.255.160
对应广播地址为:255.255.255.191
附图224的网络位和主机位的计算
网络位:27 主机位:5
0 255
160 176 192
再例如:/3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
1.最近,所以可以得到最后8位为主机,前24位是网络位(种类)
2.由于子网掩码可变,此时网络位向主机位借走6位,那么网络位的种类有多少种?26=64
3.原有的主机位有256个
4.每一等分是几个? 256/64=4个
5.主机位全为0,我们称之为网络地址;主机位全位1,我们称之为广播地址
当第一种情况
000000 00 ~ 000000 11 0~3 于是可用地址 1,2
000001 00 ~ 000001 11 4~7 于是可用地址 5,6
192.168.0.255/14 ?
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资料仅供参考!!!
资料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1 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可能效率很低,因为通道容量 在连接期间是专用的,即使没有数据传送, 别人也不能用。就性能而言,在数据传送 以前,为了呼叫建立,有一个延迟,然而 一旦建立了线路,网络对于用户实际上是 透明的,用户可以用固定的数据传输速率 来传输数据,除了通过传输链路时的传输 延迟外,不再有别的延迟。在每个节点上 的延迟是很小的。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2 报文交换
这种方法与线路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点: ( 1 )线路效率较高,因为许多报文可以分时共享 一条节点到节点的通道。 ( 2 )不需要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来传输数据, 网络可以在接收器可用之前,暂时存储这个报文。 ( 3 )在线路交换网上,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 不能接收某些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上,却仍然可 以接收报文,这时报文被缓冲导致传送延迟增加, 但不会引起阻塞。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5 其他数据交换技术
(1)利用数字语音插空技术 DSI(Digital Speech Interpolation )能提高线路交换的 传输能力。传统的线路交换技术在接通到 通路后,该通路被一对用户完全占用。但 是在传输语音信号时,通路并不始终处于 忙的状态,而是有很多空闲的状态。 DSI 技术的原理是仅当传输语音信号时,才向 通话用户分配通道,其余时刻可把通道分 配给数据通信。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4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 比较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4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 比较
三种数据交换方式各有其特点,对 于实时性强的交互式传输,电路交换 最合适,不宜采用报文方式;对于网 络中较轻的或间歇式负载,报文交换 方式较合算;对于中等或稍重的负载, 分组交换方式有较好的效果。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3 分组交换
从表面看,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相比没有什 么特殊优点。值得注意的是,把数据单位的最大 长度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这种简单的方法会在 性能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结果。一个站要发送一 个报文,若其长度比最大分组长度还长,它先把 该报文分成组,再把这些组发送到节点上。这种 交换方式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根据网络当前的状况 为各个数据包选择不同的传输路径,以便网络中 各信道的流量趋于平衡。问题是网络将如何管理 这些分组流呢?目前有两种方法:数据报和虚电路。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3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试图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 交换的优点,而使两者的缺点最少。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工作方式基本 相同,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分组 交换网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 长度。典型的最大长度是1千位至几千 位,称为包(Packets)。报文交换系 统却适应更长的报文。
通过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指的是在两个 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 是节点之间的连接序列。在每条线路上, 通道专用于连接。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1 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方式的通信包括三种状态:
(1)线路建立:在传输任何数据之前,都 必须建立端到端(站到站)的线路。 (2)数据传送:所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数字 的也可以是模拟的。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5 其他数据交换技术
(2)帧中继(Frame Relay)是对目前广泛使用的 X.25 分组交换通信协议的简化和改进,它在链路上 无差错控制功能和流量控制功能,并且帧中继采用 面向连接的模式,是一种简化的面向连接的分组交 换。因为光纤通信具有低误码率的特性,无需在链 路层进行差错控制,可采用端对端检错重发控制方 式,采用固定长度的分组。这种简化了的协议,可 以方便地用VLSI技术实现。这种高速分组交换技术 有很多优点:可灵活设置信号的传输速率;充分利 用网络资源,提高传输效率;可对分组呼叫进行带 宽的动态分配。因此可获得低延时、高吞吐率的网 络特性。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3 分组交换
从一个站的观点来看,把超过最大长度 的报文的数据块按限定的大小分割成一个 个小段,为每个小段加上有关的地址信息 以及段的分割信息并组成一个数据包,然 后依次发送。为了区分这两种技术,分组 交换系统中的数据单位通常称为分组。与 报文交换的区别是,分组通常不归档,分 组拷贝暂存起来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5 其他数据交换技术
随着通信和网络应用的发展,传统 的交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例如, 交互式的会话通信对实时性要求很高, 延时要小;高清晰度( HDTV )图像 及高速数据的传送要求高速宽带的通 信网。目前提高数据交换速度的方案 有很多,主要有DSI,Frame Relay和 ATM等。
2.7 信息交换技术
2.7.1 线路交换
2.7.2 报文交换 2.7.3 分组交换 2.7.4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比较 2.7.5 其他数据交换技术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1 线路交换
使 用 线 路 ( 电 路 ) 交 换 ( Circuit Switching)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中的节点 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 最普通的线路交换例子是电话系统。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5 其他数据交换技术
(3)异步传输模式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 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结合,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技术的优点,具有从实时的语音信号 到高清晰度电视图像等各种高速综合 业务的传输能力。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2 报文交换
在线路交换的网络中,每个节点是一个 电子的或机电结合的交换设备。这种设备 发送二进制位同接收二进制位一样快。报 文交换节点通常是一台通用的小型计算机。 它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来缓存进入的报文。 一个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 报文的所有位所需的时间加上等待时间和 重传到下一个节点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3 分组交换
在虚电路中,数据在传送以前,发送和接收 双方在网络中建立起一条逻辑上的连接,但它并 不是像电路交换中那样有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 该路径上各个节点都有缓冲装置,服从于这条逻 辑线路的安排,也就是按照逻辑连接的方向和接 收的次序进行输出排队和转发,这样每个节点就 不需要为每个数据包作路径选择判断,就好像收 发双方有一条专用信道一样。发送方依次发出的 每个数据包经过若干次存储转发,按顺序到达接 收方。双方完成数据交换后,拆除掉这条虚电路。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4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 比较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总结如下: (1)线路交换:在数据传送之前需建立一条物理通 路,在线路被释放之前,该通路将一直被一对用户 完全占有。 (2)报文交换:报文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采用存 储转发的方式。在传送报文时,只占用一段通路; 在交换节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因此, 这种方式不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此方式与报文交换类似,但报文被 分成组传送,并规定了分组的最大长度,到达目的 地后需重新将分组组装成报文。这是网络中最广泛 采用的一种交换技术。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2 报文交换
(4)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 的地。
(5)根据报文的长短或其他特征能够建立报文的 优先权,使得一些短的、重要的报文优先传递。 (6)报文交换网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因 为每个站都可以用它特有的数据传输率连接到其 他节点,所以两个不同传输率的站也可以连接。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7.2 报文交换
另一种网络通信的方法是报文交换 (Message Switching)。在报文交换中不 需要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如 果一个站想要发送一个报文(信息的一个 逻辑单位),只需要把一个目的地址附加 在报文上,然后把报文通过网络从节点到 节点地进行传送。在每个节点中,接收整 个报文,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发送到下一 个节点。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3 分组交换
在数据报中,每个数据包被独立处理,就像在 报文交换中每个报文被独立处理那样,每个节点根 据一个路由选择算法,为每个数据包选择一条路径, 使它们的目的地相同。一个节点在发送多个发往同 一地址的数据包时,可以根据线路的拥挤情况为各 个包选择不同的转发节点,所以一个大数据段的各 个数据包可能是从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的,并且 到达的先后顺序也不一定是分割时的顺序,这要根 据网络中当时的具体流量等情况而定。每个数据包 都有相应的分割信息,接收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把 它们重新组合起来,恢复原来的数据块。
(3)线路拆除:在某个数据传送周期结束 以后,就要结束连接,通常由两个站中的 一个来完成这个动作。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1 线路交换
这种方式使用的设备及操作简单,特别 适合于交互式通信以及远距离成批处理, 建立一次连接就可以传送大量数据。因为 在数据传输开始以前必须建立连接通路, 因此通路中的每对节点之间的通道容量必 须是可用的,而且每个节点必须有内部交 换能力来处理连接。交换节点必须具有智 能以进行分配和求出通过网络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