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概论”课教学内容的创新呈现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菜单式主题”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为例

企业 进 行参 观 考 察 和各 种 社 会认 知 活
动 , 者 利 用 暑 假 进 行 社 会 调 查 、 产 或 生 劳 动 、 愿 服 务 等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 合 志 综
公 益活 动等方 式 , 自我 策划 、 自我组织 、
自我管理 、 自我体验 、 自己制作 实践成果
力 的提 高 起 着积 极 的 作用 。 二 、“ 单 式 主 题 ” 践 教 学 模 式 的 菜 实 开 发 与 实践 ( ) 菜单 式主 题 ” 一 “ 实践教 学模 式 的
内容及 形 式
【 关键词 】 思想政 治理论课 “ 菜单
式 主题 ” 实践 教 学模 式 创 新
模式是指 除了理论 教学之外 的所有 与实 践有关 的教学 ,它可 以体现在课 堂教学 之 中, 也可以体 现在课 堂教学 之外 。 狭义 的实践教 学模 式是指利用社会 实践等空 间组织 的实践 教学活动 。根据 实践教学 模式 的内涵 ,菜单式主题 ”社 会实践教 “ 学模式 属于狭义上的实践教学 模式 。所 谓 “ 单式 主题 ” 会实践 教学模 式 , 菜 社 就 是先 由教 研室根据思想政治理 论课各 门 课程 的理论教学 内容体 系 ,设 计一批可 供学生选 择的实践主题 ,由学 生组成若 干个 实习小分队 ,每个小分 队根据 自己 兴趣选 择一个主题 ,在任课教 师的指导 下, 采取社会调查 、 研究讨论 、 志愿 服务 、
:
}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 单式主题” 菜 社会实践教 学模 式为例
口 广 西 经 济 管理 干 部 学 院 关 秀 献
【 摘
要】 本文从 高职高专思想政 治
践教学 的现状 ,加 强理论课 的针对 性和
专题式教学对《概论》课内容的整合及教学探析

义 初 级 阶段 理 论 的 比 较 , 述 新 民 主 主 义 社 会 论 的 论
程 ; 次体 现在对 各种 教学 方 法 的综 合运 用 上 。 其
专 题式 教学对 《 论 》 内容 的具 体 整 合 , 题 概 课 专 式教学 法根 据高 职 高 专学 校 教 学 要 求 , 保 障 课 本 在
2 1 年( 10期总第 2 ) 0 1 总第 第 2期 3月 5 7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J un lo h n o gYo t iest fP lia ce c o ra fS a d n uh Unv ri o oi c lS in e y t
Ma , 0 r 2 1 1 No 2 Ma . . 5 12 . r No 1 0 Vo . 7
内容 即新 民主 主义革 命论 与新 民主 主义社 会论 糅合 在 一起 , 方面 , 一 体现 毛泽 东个 人 主体 因素与这 一理 论 生成 的紧密关 系 , 显 理 论创 新 者 的个 人 魅力 及 彰 其 在理 论形 成过 程 中的 重要 作 用 , 而 展 现 理论 本 进 身 的个 性 特点 ; 另一 方面 , 展现 新 民主 主义革命 理论
效地 提高 教学效 果 。这就 需要 教师 在实 际教 学过 程
关 联 和整体 性结 构 。这一 安排 既保持 了理 论成 果 的 连续性 和 间断性 的 统 一 , 总结 性 地 展 现 不 同成 果 又 之 间一 脉相 承 的奥 妙 所 在 。第 二 专 题是 “ 泽东 与 毛
新 民主主义 论 ” 。这 一 部分 把 毛 泽 东思 想 中的两 大
中进一 步 探 索 , 求 符 合 新 教 改 方 案 的 教 学 方 法 。 寻 专题式 教 学是研 究 性 教学 意义 上 的有 益 尝试 , 题 专 式教 学体 现在对 教 学 内容 的有 机 整 合 上 , 种 整 合 这
数字变革引领下高职课程创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数字变革引领下高职课程创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高职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就像一艘航船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新的航线,高职教育需要在数字变革的引领下,探索和实践课程创新教学。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勇敢实践的时代。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数字变革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土壤、阳光和水分才能生长一样,高职课程创新教学也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隐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我们可以把数字技术比作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发现;我们也可以把教师比作一位向导,他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其次,我们要运用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增强语气和表达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说:“在数字变革的推动下,高职课程创新教学就像是一场革命,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突出了数字变革的重要性,也强调了高职课程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再次,我们要进行观点分析和思考,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数字变革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也可以思考高职课程创新教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这样的分析和思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我们要使用形容词进行评价,突出情绪和态度。
例如,我们可以说:“数字变革引领下的高职课程创新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富有挑战性的、充满希望的。
”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表达了我们对高职课程创新教学的积极态度,也传递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总的来说,数字变革引领下的高职课程创新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可能性的过程。
我们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实践的勇气,才能在这个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让我们一起乘风破浪,迎接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吧!。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摘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在迎接未来挑战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结合创新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总结指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是必然趋势,需要积极行动。
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教学管理创新。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现状分析、必要性、问题、挑战、应对措施、建议、实践案例分析、重要性、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调整。
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成为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进行探析,不仅有助于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探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最终希望能够明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的研究意义在于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教学管理的创新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的探索也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高职教育的升级和提升。
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学 内容是体 现课程生命力 和特色的关键要 素 , 教学 内容 的改革
与创新是思政理论课改革的核心所在 。我们高职院校教育者在进行教 学 内容 改革 时应 注 意 以下 几 方 面 : 首先, 要找准课 程定位 。在高 职院校开设思政理 论课的根本 目的 是为了培养全 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 班人 , 主要任务 是 引导 、 教育 、 塑造 , 即对大学生 实施 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 , 引导 、 助学 生 帮 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 、 世界观 、 价值观 , 形成高 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 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 因为受 到学 时的限制 , 此课程 一般都安排在新 生入 学的一年级开设 , 所以在教学 内容上不应过分繁杂 , 知识点应相对精炼 和减少 , 增强 教育的针对性 , 注重贴近实际 。综 上所述 , 门课 程应 定 这 位为一门导航性的 、 基础性的课程 , 要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社会实
科技信息
博士 ・ 专家论 坛
论高职皖 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量与创新
秦皇岛职业பைடு நூலகம்术学院 赵 蕊 付本卓 欧阳少娟
[ 摘 要] 了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 育中的主渠道作 用, 实提 高课程 的教 学质量和效果 , 育者必须针对 为 切 教 教学过程 中存在 的突出问题 , 完善工作机制 , 更新教 学观念 , 改革教学 内容 , 采取 多种教 学手段 和方法 , 充分发挥课 堂教 学的教育主
教育部 在 20 年 出台了关 于高校现行 的两课教育 教学体 系的教 05 改方案 , 此方案确立要 以毛泽东思想 、l , x 4 平理论和“  ̄ j个代表” 重要思 想为中一 内容 , i i , 完善 了思政理论课体系 , 规定了今后的课程体系 。此方 案的出 台以及实施 , 明延续 了几十年 的高校“ 说 两课” 制度即将结束 , 取 而代之的将 是新的一轮思政理论教育制度 。 在高职 院校的思政理论课 的教学过程 中 , 还存在着许多 问题和不 足, 这严重影响到思政课 的教学效果及指导作用 。所 以, 调整思政理论 课 的教 学内容 , 在总结 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 真改进教学方 法 , 认 努力提 高教学质量 , 增强教学效果 , 则显得 势在必行 。 现行的思政理论课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上存在的 问题 第一 , 所教理论不 能够 紧跟时代 , 内容的重复性很大 , 减弱 了理论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打造有效课堂研究——以《概论》课为例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打造有效课堂研究——以《概论》课为例李佳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针对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
职业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发挥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使内容“入脑、入心”,必须增强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不应仅仅指45分钟课堂,而是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具有多种形式和组织的综合系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此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有其特殊性。
教师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人格魅力等对有效课堂的打造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因此,综合有效教学的一般性和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在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借助信息化手段和资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如何打造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课堂,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着手,重点以2018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第一章: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在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第二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现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方式和方法亟待进行改革创新。
近年来,国家在高职教育发展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水平。
高职教育教学开始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积极推行“因材施教、开放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极大的转变,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
(二)教学方法创新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日益得到关注。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教师需要借助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拓展教学方式和方法。
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互动式课件等新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教学技能,适应高职教育新时代的发展。
第三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问题(一)教育资源失衡虽然我国在高职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上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例如,有些地区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条件较差,这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了一些困难。
同时,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
创新《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开设 的《 泽东思 想和 中 国特 色社 会主义 理 毛
论 体系概论》 以下 简称《 论》 课 , ( 概 ) 是高 职 院校 大学 生的
一
门公共 、 必修 、 础理论 课程 , 基 在思 想政 治 理论课 程 中处
于核心地位 , 承担着提高 高 职 院校 青 年大 学生 政治 理论 素
一
、
整合 、 化 教 学 内容 , 现 教 、 做 结 合 , 论 与 序 体 学、 理
实 践 一 体 化
整合 、 化教学 内容 , 现教 、 、 结 合 , 论与 实践 序 体 学 做 理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学 生在思考 、 论 中明晰 问题 , 实践 中深化 认 做 : 讨 在 识, 进行探 究 , 达到学 习的 目的。
第2 3卷 第 3期
21 0 0年 9月
棒家 业 院净 口 技 学 挥
Ju a o hnj kuV ctn l n eh i l o ee o rl f ag ao oa oa a dT cnc lg n Z i i aC l
V0 _ No 3 l23 . Se tmb r 2 0 p e e , 01
创 新 《 论 》 教 学 方 法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概 课
吴友 石 , 玉 莲 张
( 家 口职 业技 术学 院社科部 , 张 河北 张家 口 0 50 ) 7 00
摘要 : 创新 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 教 学方法 , 高职院校 思政 课教 学改革 必 由之路 。 以《 是 毛泽 东思想和 中国特
从 20 0 7年开始 , 我们 在 教 学 上确 立 了 “ 以学生 为 主体 、 教 师为 主导” 的教学理念 , 立 以学 生为 主体 的教学观 , 教 、 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 了突破 的思 路 , 为 公 共基 础课 的“ 论 ” , 果 作 概 课 如
不 改 变 传 统 教 学 方 式 , 汲 取 专 业 课 教 学 改 革 实 践 的
成 功经 验 , 上 高职课 改 的大形 势 , 将 影 响“ 论 ” 跟 必 概
课 教学 实效 。
一
理 论 的 阐 述 , 是 某 一 理 论 提 出 的历 史 背 景 。 是 二 三
该 理 论 的科 学 内 涵 , 是 该 理 论 的 重 要 意 义 。 ” 一 四 这 叙 述 逻辑也 成 为 “ 论 ” 课 教 师 所 惯 用 教 学 叙 述 模 概
式 。尽 管 这 一 体 系 逻 辑 严 密 , 这 种 叙 述 方 式 存 在 诸 但 多 问 题 , 如 , 乏 时 代 感 , 贴 近 高 职 学 生 现 实 需 比 缺 不 求 ; 复 机 械 、 本 宣 科 , 能 激 发 高 职 学 生 学 习 兴 重 照 不
从 19 年 我 国 开 始 大 规 模 发 展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99 以 来 ,就 一 直 在 不 断 探 索 建 设 有 中 国特 色 的 高 职 教 育 之 路 , 过 示 范 性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建 设 、 职 骨 干 院 经 高 校 建设 等 工程 , 本确 立 了高 职 “ 学 结合 ” 人 才 基 工 的 培 养 模 式 、 工 学 交 替 、 务 驱 动 、 目 导 向 、 岗 实 “ 任 项 顶 习” 教学模 式 和“ 于工 作过 程 ” 课 程建 设模 式 。 的 基 的 这 一课 改趋 势 , 传统 理论 课教 学 提 出了挑 战 , 提 为 也
式 的 实践 基 础
重 要 性 和 教 学 效 果 的 有 效 性 之 间 苦 苦 探 索 教 学 改 革 之 路 . 教 学 改 革 往 往 注 重 宏 观 指 导 , 程 微 观 内 容 其 课 的 设 计 与 编 排 没 有 得 到 重 视 ,难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其 实
效 。要 改 变 这 种 现 状 , 课 程 实 施 时 , 须 认 真 研 究 在 必
高 职 学 生 实 际 , 究 教 学 内容 , 变 教 学 内 容 呈 现 方 研 改
式 。 高“ 论 ” 的教 学实效 。 提 概 课
一
、
创 新 “ 论 ” 教 学 内 容 呈 现 方 式 的 客 观 依 概 课
据
1 学 生 智 能 类 型 的 特 殊 性 是 创 新 “ 论 ” 教 学 . 概 课
关 键 词 :高 职 ; 概 论 ” ; 新 呈 现 “ 课 创
长 期 以 来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
论 体 系 概 论 》 以 下 简 称 “ 论 ” 课 都 在 教 学 内 容 的 ( 概 ) 类 型的 内容呈现 方式 才能真 正收 到教学 实效 。 2 课 程 建 设 的 取 向 是 创 新 “ 论 ” 教 学 呈 现 方 . 概 课
等 。 以这 种 叙 述 方 式 呈 现 教 学 内 容 .严 重 影 响 高 职 “ 论 ” 教 学 实效 , 约 了高 职 学生 对 理 容 兴 趣 不 高 。” 职 院 校 学 生 的 智 能 类 型 高
特 点 是 我们 探 索 “ 论 ” 教 学 改革 的逻 辑 起点 , 概 课 在 “ 论 ” 教 学 中 , 须 构 筑 一 种 适 合 高 职 学 生 智 能 概 课 必
类 型 具 有 如 下 特 点 :具 有 较 强 的 形 象 思 维 能 力 , “ 对 涉 及 经 验 、策 略 方 面 的 过 程 性 知 识 具 有 较 强 的 掌 握
“ 论 ”课教 材 内容本 身有 其 内在 的叙 述 逻辑 , 概
基 本 上 是 四 段 式 的 :一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典 作 家 对 某 “
常 的 人 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拥 有 多 项 技 能 ,都 有 他 的 强
项 和 弱 项 。也 就 是 说 , 个 正 常 的孩 子 都 是 聪 明 的 , 每 都 有 各 自独 特 的学 习 风 格 ( 能 强 项 )教 育 的 起 点 不 智 , 在 于学 生有 多 么聪 明 , 在于在 哪方 面 聪 明 , 样使 而 怎 他 变 得 聪 明 。 因 此 , 德 纳 指 出 , 论 是 在 理 论 上 还 加 无 是 实 践 上 .多 元 智 能 观 点 的 核 心 都 在 于 认 真 地 看 待 人 的 个 性 差 异 。作 为 一 类 教 育 群 体 , 职 学 生 的 智 能 高
—
—
3 — 4 —
论 高职“ 概论" 课教 学 内容 的创新呈现
◎ 周海波 李胜宏
摘 要 :文 章 从 散 学 内 容 出 发 , 高 职 学 生 实 际 出 发 , 时 间 为 经 线 、 空 间 为 纬 线 、 “ …‘ ” 从 以 以 以 人 事 为 切 入 点 、 形 式 为 延 伸 线 创 新 高职 课 教 学 内容 的 呈 现 , 高 高职 “ 论 ” 实 效 。 以 提 概 课
能 力 : 们排 斥 概念 、 理方 面 的陈述 性知 识 。通俗 他 原 地 讲 . 是 他 们 更 多 地 对 专 业 实 践 感 兴 趣 , 对 纯 理 就 而
趣 ; 题先 行 、 辑 断裂 , 符 合 高职 学生 认识 规律 ; 主 逻 不 视 角 狭 隘 、 事 宏 大 , 符 合 高 职 学 生 的 学 习 基 础 等 叙 不
3 “概 论 ” 教 材 的 叙 述 方 式 是 创 新 “ 论 ” 教 . 课 概 课 学 呈 现 方 式 的 现 实 基 础
按 照哈 佛 大 学 心理 学 家 加德 纳 教 授 的 观 点 , 人 类 的 智 能 是 多 元 的 . 以 组 合 的 形 式 进 行 的 。每 个 正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