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一_2

合集下载

一(上)语文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重点及主题归纳

一(上)语文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重点及主题归纳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知识点总结课文主题
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形象地介绍了四种动物“鸡、狗、鸭、马”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一、我会写
竹zhú(竹叶、竹子、竹笋)牙yá(月牙、牙齿、刷牙)
马mǎ(小马、黑马、马上)用yònɡ(用力、使用、有用)
几jǐ(几个、几朵、几只)
二、我会认
群qún(群众、羊群、一群人)步bù(步行、散步、脚步)
为wèi(因为、为什么、为何)参cān(参加、参与、参军)
加jiā(加入、加工、加快)洞dòng(山洞、洞口、黑洞)
着zháo(着急、着火、睡着)
三、多音字
为wéi(以为)wèi(因为)几jǐ(几个)jī(茶几)
着zhe(看着)zháo(着急)
四、近义词
里——内参加——加入
五、反义词
下——上里——外小——大
六、理解意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016版)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016版)课文)

原文
原文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课后作业
课后“读读连连”既可以复习生字,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此题可结合学习 第三句时练一练,也可在指导背诵前练习。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实践活动
1、了解哪些动物也会来雪地“画画”,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课上交流,并说出自己是从哪里了解的。 2、课外阅读富有童趣的韵文。 3、如果在下雪天上这一课更好,可以带领学生去雪地玩耍,亲自感受。
3、在读通课文以后,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选择一种小动物画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活动中感悟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 用欢快乐曲创造气氛,进行配乐朗读。
4、指导背诵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可采用引背的方式练习,如,下雪啦,( )。小鸡画竹叶,( ),小鸭 画枫叶,( )。不用颜料(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也可给学生一个顺序:一群小画家来了──小画家们画 画──青蛙呢。
资料袋
资料袋
冬眠
某些动物,如,蛙、龟、蛇,在冬季寒冷、食物和水分缺乏的时候,卧在洞里不吃不动,等到第二年春天再 恢复正常的活动。蛙类是冷血动物,它本身的温度能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很低时,它的 新陈代谢作用十分缓慢,处于休眠状态,所以虽然不吃不喝,也能够维持生命。
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及赏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赏析:
这篇课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天的雪景和一群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画的场景。

首先,课文通过反复的“下雪啦,下雪啦!”表达了孩子们对雪的喜爱和期待,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欢快、热闹的氛围。

接着,课文介绍了四位“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他们分别在雪地上留下了独特的“画作”: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这些形象的比喻既符合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脚印特征,又富有诗意和艺术感,使孩子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奇妙。

然后,课文用“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句话赞美了这些小画家们的天赋和创造力,同时也寓言性地暗示了大自然本身就是最美的画布和最神奇的画笔。

最后,课文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的问题和他在洞里睡着的回答,巧妙地引入了冬眠的知识,并以此提醒孩子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生物习性,同时也给故事增添了一丝幽默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形象和寓教于乐的主题,深受小学生们喜爱,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环保意识,以及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老师读出文章,并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学习掌握生字词“画”、“推”、“玩具”等3.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图片,增强对于描述性细节的理解4.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绘画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二、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和理解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2.生字词学习:学生通过查字典、老师讲解等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3.图片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课文中的描述性细节4.绘画活动:学生参与绘画活动,自由发挥创意,提高动手和想象能力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播放熟悉的儿童歌曲,打开学生的学习状态2.准备好课件、图片、黑板笔、色笔等教学工具2. 课堂教学1.导入新课:让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标题和开头,引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好奇心2.课文朗读: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和加深印象3.课文解析: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课文中的描述性细节和常见词汇,以备后续的理解和运用4.课内活动: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描述性细节和描绘的情景,从而提高对于描述性细节的理解5.绘画活动: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发挥创意,绘制自己喜欢的场景,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和想象能力3. 课后延伸1.复习:让学生复习本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增强记忆和理解2.扩展:鼓励学生自己读书、画图等方式探索和学习,积极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性细节和图片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2.绘画活动法:通过参与绘画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3.互动教学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五、教学评估1.评量方式:观察学生的听、说、读、写、绘画等能力,综合评估学生学习情况2.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朗读,对于生字词的掌握和绘画活动的完成情况等六、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导致绘画活动稍显匆忙2.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考虑将生字词的学习分散到多课时进行3.需要更好地利用图片资源,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和理解课文中的情景和细节七、教学注意事项1.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差异化适配教学策略,保证学生理解力和动手能力的平稳提高2.围绕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表现3.耐心引导学生读书、画图等自主学习,鼓励其探索和创造。

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雪地里的小画家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4个生字。

3、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鸟、小鸡、小鸭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教学教程:一、设情境,揭示课题。

歌曲导入。

(欣赏《可爱的动物》,学生可随着音乐声,自由做动作)师:冬天到了,下了一场雪,有些可爱的小动物不怕冷,纷纷来到了雪地上当起小画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他们画的画是什么样的?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读每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动物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小鸡画了────────”等句式说话。

根据回答,贴出(小鸟、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的图片。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在课文中找出来吗?4、师:这些小动物画的画为什么会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本课插图)(2)第二个“下雪啦”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3)指导读:你能同学们惊喜兴奋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小画家”指谁?请同学到台上按顺序指出动物图片上的动物名称。

(3)指导读句子:你能把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每种动物画了什么。

(2)指名读(3)指导读①他们画了什么?你们见过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吗?谁能画给大家看一看。

请四名同学到黑板前画,跟小动物画的比一比。

②感悟句子: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吗?(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的脚趾各不相同,一种脚趾只能印一种脚印)。

③反复朗读句子。

部编小学一上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

部编小学一上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读书要求:
1、小声读儿歌两三遍。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 借助拼音条多读几遍。
qún
zhú
yòng

一群
jǐ bù
竹叶
wèi
不用

月 +丨
几步 为什么 月牙
dòng
力 +口
cān jiā
zháo
看着
=几
洞里 参加
睡着

{
zh

一群 几步 洞里
竹叶 为什么 参加
不用
月牙
睡着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它在洞里睡着啦。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群 几步 洞里
竹叶 为什么 参加
不用
月牙
睡着
下雪啦, 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 )小画家。 个
群 雪地里来了一( )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竹叶 小鸡 因为( )的脚印像( ), 小鸡 竹叶 所以( )画( )。
因为( )的脚印像( ), 所以( )画( )。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 梅花 小鸭画 枫叶

, ,
小马画 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小脚印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 画 画 不用 几步就成 , , 不用 。 画 画 , 。 , 。

《雪地里的小画家》类文阅读(含答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了
下雪了,下雪了!
雪花从天上落下来,越下越大,像鹅毛,像棉絮,像白蝴蝶,真好看!地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整个大地全白了。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扔雪球,打雪仗,他们玩得真快活呀!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第自然段写雪很美。

3.雪花像什么?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4.用“”画出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句子。

5.你喜欢下雪吗?为什么?
《下雪了》参考答案
1.3
2.2
3.像鹅毛,像棉絮,像白蝴蝶
4.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扔雪球,打雪仗,他们玩得真快活呀!
5.我喜欢下雪。

下雪可以在雪地里玩各种游戏。

冬天是个魔术师
冬天是个魔术师。

他“呼”地一吹,青蛙啊,刺猬啊,熊啊,都不见了。

冬天是个魔术师。

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

冬天是个魔术师。

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

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第自然段写冬天把大地变白了。

2.短文中的“大玻璃”指的是。

3.冬天,青蛙、刺猬、熊、蛇不见了,是因为它们都是去了。

我知道还有在冬天也会不见。

《冬天是个魔术师》参考答案
1.3 2
2.结冰的湖面
3.冬眠示例:乌龟蛇。

《雪地里的小画家》阅读赏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阅读赏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阅读赏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程宏明的一篇儿童韵文,以其清新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以下是对这篇作品的阅读赏析:
首先,程宏明通过诗意的语言刻画了雪地的美丽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雪花纷飞的童话世界。

他以“下雪啦,下雪啦”作为开篇,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通过生动的描写,作者将自然景观与孩子们的欢快心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冬日童话画面。

其次,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的画家活动呈现了一种别致而有趣的创意。

程宏明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小动物们用雪地作为画布、不用颜料不用笔的独特画法。

这种特别的绘画方式既培养了孩子们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读者能够在想象中与小动物们一同享受创意的乐趣。

此外,课文中融入了一些生字和常见的偏旁部首,如竹叶、梅花等,通过小动物们画的图案引导读者认识这些字。

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将语文学习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程宏明在作品中不仅提供了一个娱乐的阅读体验,同时通过细微之处培养了读者
的语文素养。

总体而言,《雪地里的小画家》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而有趣的画面。

程宏明通过这篇作品巧妙地结合了儿童对自然、艺术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培养创造性思维,同时扩展了词汇知识。

这种寓教于乐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留下了深刻而愉悦的阅读印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
教学目标
1识字15个,写字7个,认识一个新笔画“”,有感情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四种小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及他们脚印的图片、字词卡片。

2有关冬眠知识的资料。

3学生准备彩色画笔或手工材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引入
道具。

[老师双手握满白纸剪好的雪花碎片]大家看[双手扬开“雪花”],冬天到了,下起了大雪,多美呀!你们喜欢在这美丽的雪景中做些什么呢?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四位“小画家”[黑板贴小动物图],你们想知道它们在这白白的雪地上画了些什么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学
1读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学会。

(比如:用拼音、问同学、听读、查认字表、猜一猜等)
二识字
1读生字卡片。

强调“哪”字的读音。

2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

3游戏“快速抢答”。

老师任意抽字卡,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三交流
1交代任务。

小动物们在雪地上都画了什么?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学习小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大家可以画一画,剪一剪,连一连,看看哪个学习小组最先记住了小动物的画。

2学生合作学习。

老师自由巡视。

3汇报。

到黑板上把老师准备好的脚印图片贴在小动物的脚下,再说说它们都画了些什么,最好把你们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看到的语言文字变成图画来表现课文类容。

如果画得正确,就足以说明他们读懂了课文内容。

不拘限他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广阔的学习空间。


4青蛙为什么没参加?(渗透“冬眠”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