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第2章 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 含答案

合集下载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课件

•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者与兵器 有关;
• 从“马、牛、羊、豕 、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 从“讠(言)、辶(走)、忄(心)、彳(行)” 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 其它还有:
• 禾——五谷、贝—金钱、 皿—器具、 纟—丝麻、 宀——房舍、求——毛皮、隹——鸟雀、
• 歹——死亡、 月——肉、 页——首、
例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ppt精选
4
练习:请解释下列红色字词。
1.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治理
2.粜 籴 穰 禳 觐
粜(卖米);籴(买米);
穰(与农事有关,庄稼丰熟);
禳(与祭祀有关,祈祷消除灾殃);
觐(拜见,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
ppt精选
5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 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 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客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卒,通“猝”,仓猝
ppt精选
8
三)结构互解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我们可利用在相似的
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有 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 词语正确的解释。
例1:文过饰非
• 自——鼻、 目——眼、 尸——身体……
ppt精选
6
二)以音猜义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 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 逆推。
例1: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例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பைடு நூலகம்
ppt精选
7

2018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实词推断 课件(全国)(29张)

2018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实词推断   课件(全国)(29张)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讨暴 秦,诛强楚 . (2)为天下兴利 除害 . (3)人众车舆 ,万物殷富 . 暴: 利: 舆:
暴虐的 有利的事情 众多
解析:中“暴”“利”“舆”皆可根据文言中句式整齐的 方法,依前面或后面相同或相反的意义来推断。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人们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 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等到高祖时期, 高祖刚把中原平定,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 高祖让陆贾为使者赐给尉佗大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 尉佗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 陆贾说:“您似乎比他们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 相比呢?”陆贾说:“皇帝从丰、沛之地起兵,讨伐暴虐的 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 三王的宏伟业绩,统辖治理整个中原,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
(3)以中益怒,曰:“丞慢 语境: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 “立释之”, 在周以中看来, 是对自己的“大不敬”, 是“怠 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 “慢”显然应该解释为 “怠慢,不敬”。
(4)履缚巫责 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责: .
责罚
解析:结合语境:吴履捆绑了巫师,并且把神像沉到江里, 于是消除了胡乱祭祀鬼神的现象,此处的 “ 责 ” 不仅仅是 “责备”,应该含有“惩罚”的意思。应为“责罚”。
2.双音联想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如: 2014 年湖南卷中“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 其庐焉”一 . 句,若要判断“造”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 造 访”,解释为“往、到”“拜访”;“非独以其色之洁白 为可尚 也”一句中的“尚”,可以联想“崇尚、尚武”, . 解释为“尊崇、推崇”。

文言文实词词义之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词义之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词义之语境推断1.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一)以形析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

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辍”字,口旁,与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

再如:“(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

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

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

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人头上。

“寇”由“冖(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击人头部,因而“寇”指“盗贼”。

“冠”、“寇”中的“元”都表示人头。

(二)以音猜义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顿”通“钝”。

又如: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04年湖北卷试题)。

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三)温故知新法。

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

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2018高考语文全国二卷解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二卷解析
一动力......必须‘倡导创新
2021/5/27
12
• 9.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首先回答相关方的主体,文本明 显体现了三个主体:高校、企业、政 府。根据三个主体分别回答所起的作 用。材料三、四讲述了了高校提供人 才和知识储备的作用,以及政府企业 的组织协调作用。
2021/5/27
• B项,阐述戏曲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因果关 系,强加因果
• C项,创新缺失对......起作用。一般“起作 用”体现为好作用,这里表述不合事理。 只有C项表述与上下文最连贯。
2021/5/27
27
• 18. C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 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
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
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首先要通
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概括
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
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
案。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不论
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
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
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
2021/5/27
4
• (二)4c.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
象、情节作用、主题理解、标题作用的能 力。首先通读全篇,通过对特定背景下人 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 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 案。C项,结尾虽然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 已,但不是因为思想转变,他们没有真正 了解有声电影,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 作出的评价。
(一2021)/5/.27【解析】这篇文章属于论述文,1
A
2021/5/27
2
• 2.D 此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的能
力,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答
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D项混淆 时态。“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 是已然发生的问题。

文言实词推断

文言实词推断

四、 联想推断
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 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 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 ( 便言多令才) 美好 ②铨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 选拔官吏 ③引次江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④进之布指算,不爽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差错 ⑤ 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人如恐不胜) 杀 ⑥道济趋下阶 (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快走
①“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的形旁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 寺”,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②“启听淮北取籴” “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字,“粜”的意思 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为“买进粮食”。 ③“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形旁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④“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馈”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 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矢 的:箭靶)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 假:借助) ③其文约,其辞微。 (微言大义 深奥、微妙)
六、形训音训求义法
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的剖 析释义。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 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也有利于 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 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凭字形来 说明字的本义的。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 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语境推断法
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 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和着
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高考文言专题复习
01
结构分析法
03
通假分析法
05
语法分析法
02
据形索义法
04
联想推断法
06
语境分析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CONTENTS
04
05
01
03
02
字形
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2、冀得一归觐jìn
01
03
02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例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例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保卫不了 6.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荒年的春天,自己年幼的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 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渡口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8.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石阶 上山的路全程有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块砌成石阶,那石阶总数有七千多。 9.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 10.可以独飨白粲 càn 食用米 可以独自吃白米饭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

四、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 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对举的词语一般词性 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 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 (1)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振作。(08广东) “穷、乏”意思相近,可以推知“周、振” 意思也相近,均为“救济”之义,显然,选项 中解释为“振作”是错误的。
二、通假推断法
通假字多为“同音代替”,有三种情况: 2、声母相同(双声通假) (1)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 (1)没死以闻。(《触龙说赵太后》) (2)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伐檀》)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五、语境推断法
突然 (2)子何绝我之暴也。暴:________ (08福建) 上文有“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 语境,越石父因为晏子没有以礼待己,怒而请绝, 晏子感到非常突然,才有此问的。再联系 “暴 病”“暴富”等词,可作出推断。 放弃 (3)轨遂投城遁走。投:_______
(04辽宁)
二、通假推断法
1、通假字与形声字有密切的联系: ①形声字和它的声旁字互相替代; ②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 2、考题中的通假字多数是较熟悉的用法。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张衡传》)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 除左司谏。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二、通假推断法
通假字多为“同音代替”,有三种情况: 1、完全同音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畔主背亲。(《苏武传》) (3)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4)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 遂除左司谏。(2012新课标) (5)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 奇货。(《促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
学案引语“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

”信哉斯言!作为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分点”——实词,它有哪些具体实词需要关注的,又如何将它们翻译得准确无误。

这,不仅是文言文一轮复习,更是当前二轮复习乃至三轮复习不变的主旋律。

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五类重要实词的翻译到位,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

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

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

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

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臵,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选自《宋史·张守约传》,有删改)
(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

解析要点:“简”(动词,挑选),“逆”(动词,迎战),“侔”(动词,匹敌),“小”(副词,稍微),“却”(动词,后退)。

(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臵,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解析要点:“檄”(名词活用为动词,下军令),“臵”(动词,放弃),“居”(动词,停留,引申为“过了”),“械”(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枷锁拘捕),“斩于市”(状语后臵,“于市斩”)。

参考译文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

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

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

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

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

(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

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

(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

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

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说“逆”
“逆”是文言次常用词。

甲骨文写作“”,左边和右下边合起来是“辵”字(即“辶”),表示行走;右上边是“大”字(像人形)倒过来。

合起来指有人自外而入,表示“迎向、迎着”,与“送”相对,引申为“迎击、迎战”义,如本选段“简兵五百逆战”中的“逆”字。

还有以下义项:
①预先猜想。

如“凡事如此,难可逆料”(诸葛亮《后出师表》)。

②违背,触犯。

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叛逆。

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④旅舍。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

在县且二十馀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

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

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

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