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习题集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①缓解城市缺水②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⑤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A.调节地表径流 B.调节水汽输送C.增加大气降水 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读图,回答3~5题.甲图乙图3.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哪些环节引起的①a 增加②b 减少③c 增加④d 减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4.上述水循环环节的改变还让城市容易发生内涝,据统计2012年我国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有关城市内涝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增加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读图,完成6~7题.6.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A.图a B.图b C.图c D.图d7.“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华北平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下表为华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数量统计,读表,完成8~9题.8.根据表中的数据显示,上述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土壤盐渍化B.海水入侵C.出现地下漏斗区D.水循环遭到破坏9.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步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③规划地下水禁采区④跨流域调水⑤“海绵城市”建设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综合题10.2015年10月5日,广州市白云区环洲五路上,一辆轿车淹在水里.当日,受台风“彩虹”外围环流影响,广州大部地区出现持续暴雨,部分街道出现“水浸街”.材料一:雨后街道积水景观图图〔1〕材料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2〕材料三:鹿特丹水广场图图〔3〕该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水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洪系统.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小水池.雨水不仅能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从热岛效应的角度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2〕、根据图〔2〕,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1〕、图〔2〕,并结合实际分析北京出现内涝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鹿特丹水广场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请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材料二:传统模式“快排”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对比”(1)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2〕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不大,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的热量引起的.2.答案:A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减少了地表径流.3.答案:A解析:乙图中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时间提前,主要是自然状态下容易下渗,且地表植被具有含蓄水源,减缓地表径流的作用.所以,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的地表径流〔a〕增加和下渗〔b〕减少引起得.4.答案:B解析:城市内涝与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无关,且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的蒸发比自然状态更旺盛. 5.答案:A解析: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所以绿地的位置应该较低,为下凹绿地.6.答案:A解析:a图中既有绿化带又有排水设施,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7.答案:C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内涝.8.答案:C解析:超采地下水容易出现地下漏斗区.9.答案:D解析: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步恶化,可采取节流和开源两种措施.节流措施: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规划地下水禁采区;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开源措施:跨流域调水和“海绵城市”建设.10.答案:〔1〕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2〕7~8倍该季节北京降水过于集中;北京地势低平,三面环山的地形和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气流抬升运动.城市建筑使绿地〔裸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集聚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地下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3〕该水广场能遵循水循环原理,降低对洪水的滞洪和泄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发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措施;加强政府在灾害面前的管理和应急能力;加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加强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11.答案:〔1〕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和渗透,减少了地表径流.〔2〕“海绵城市”建设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加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现象,是“生态治水”的新方式.解析:〔1〕主要从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方面分析.〔2〕从缓解城市内涝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两个方向分析即可.。
2023年河南二建海绵城市建设考试试题

海绵城市建设
班级: 2023年主项班(仅限机电工程主项专业) [共120学时,已含必修60学时+选修60学时]
考试时长: 15分钟,总分: 10分,合格分数: 6分
单选题: (共4题,每题1分)
1、雨水入渗较好的土壤是: (A)
A .粘土
B粉质粘土
C粉土
2、下列设施中的入渗设施是(A)
A .透水砼路面
B.绿化屋面
C砼路面
3、雨水滞留设施是指(C)
A.硬地
B.屋面
C .下凹绿地
4、雨水的调畜较经济的设施是(C)
A.蓄水池
B.下凹绿地
C.自然坑塘
多选题: (共3题,每题1分)
5.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指标有(ACD)
A .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B .雨水年径流污染削减率
C .下凹绿地率
D .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
6.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是(ABCDE)
A.渗
B.滞
C.蓄
D.净
E.用
7.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组成设施有(ABCD)
A .收集设施
B .储存设施
C .处理设施
D .回用管网
判断题: (共3题,每题1分)
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指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对
9.雨水集蓄可通过硬化路面、屋面的雨水收集和景观水体、蓄水池等雨水储存等措施实现。
对
10.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是指各类硬化地面的透水铺装面积之和占各类硬化地面的面积之和的比率。
各类硬化地面不包括绿地中的道路。
错。
环境保护与海绵城市建设考核试卷

2.填埋是处理固体废物最环保的方法。()
3.我国已经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4.噪音污染只会影响人类的听力健康。()
5.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6.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城市人口密集造成的。()
7.绿色能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能源。()
A.增加高楼大厦
B.提高道路绿化
C.增加城市人口
D.减少城市绿地
8.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导致土壤污染?()
A.工业废水排放
B.农药过量使用
C.城市垃圾堆放
D.大气降水
9.以下哪种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
A.太阳能
B.风能
C.煤炭
D.水能
10.以下哪个环节不属于城市污水处理过程?()
A.初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生活垃圾堆放
D.自然地质条件
11.以下哪些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A.低污染
B.低消耗
C.高效率
D.高排放
12.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A.增加屋顶花园
B.建立城市绿带
C.种植行道树
D.建造大型广场
13.以下哪些是环境监测的方法?()
A.人工监测
B.自动监测
C.遥感监测
D.群众举报
14.以下哪些因素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
A.水体流速
B.水温
C.水体中的溶解氧
D.污染物种类
15.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噪声污染?()
A.设置隔音屏
B.限制高噪音施工时间
C.增加城市绿地
D.提高道路质量
16.以下哪些是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
建设海绵城市高一地理课堂练习

建设海绵城市高一地理课堂练习必备知识基础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2题。
1.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A.图aB.图bC.图cD.图d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地表下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题,图a中既有绿化带又有排水设施,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能体现海绵城市的作用。
第2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知主要是调节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而对水汽输送以及大气降水几乎无影响,故本题应选择①④,B项正确。
2.B吉林省西部白城市建设了海绵城市工程,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素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
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
据此完成3~5题。
3.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最显著的是( )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D.蒸发4.白城市利于海绵城市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度慢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C.降水集中,多暴雨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5.白城市采取海绵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效益有( )①减轻洪涝灾害②增加空气的湿度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④减轻风沙影响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3题,通过材料信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可知,该工程主要直接影响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可知,该地排水不畅,排水设施不完善,排除B项;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不利于水的下渗,排除C项;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的下渗,排除D项;该地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故A项正确。
二建网络教育《海绵城市》练习测试题

⼆建⽹络教育《海绵城市》练习测试题14年1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2⽉,住建部、财政部、⽔利部启动了全国⾸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作。
2015年4⽉,从130多个申请城市中选出试点城市座。
D.16.0早提出LID理念与绿⾊基础建设,要求在源头维持和保护场地⾃然⽔⽂功能,强调还原开发前⽔⽂的国家是()。
B.美国于⽔多,强调排⽔,并利⽤源头管理⽅法对径流和污染物进⾏控制,“排”的过程中体现可持续性的5A.A.绵城市建设应因城因地⽽异,科学规划、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蹴⽽就。
()A.正确变城市发展⽅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促进⽔资源的利⽤和环境保护,能够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A.正确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然灾害等⽅⾯具有良好的“弹性”下⾬时吸、渗⽔、净⽔,需要时将蓄存的⽔“释放”并加以利⽤。
据此,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
C地表径流量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渗、滞、蓄、净、⽤、排等措施求将多少降⾬就地消纳和利⽤()。
B.0.73、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径流总量控制⼀般采⽤什么指标作为控制⽬标()。
D.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流污染问题较严重的城市或地区,其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标可结合当地⽔环境容量及径流污染控制要确定什么指标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标()。
A.年SS 总量去除率15ABCD A.19)B.错误流控制⽬标。
()A.正确2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B.汛期洪峰流量加⼤22、城市化后对地下⽔影响正确的是()。
C.地下⽔补给量减⼩23、城市化后部分⽔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B.城市化后径流系数增⼤24、关于城市降⾬径流⽔质特性,不正确的是()。
C.确定性25、城市化后,⾬⽔径流以排为主的后果()。
ACDE⽔混⼊污⽔排放 B.管⽹建设成本降低 C.⽔⽂循环通道破坏 D.难以摆脱恶性循环 E.管⽹建设成本26、城市化对⽔分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
城市防洪与海绵城市建设考核试卷

8.河岸植被缓冲带对于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有积极作用。(√)
9.城市防洪工程只需要在雨季到来前进行维护即可。(×)
10.透水砖的使用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种生态友好型措施。(√)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及其在城市防洪中的作用。
1.城市防洪工程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堤防工程
B.河道疏浚
C.防洪预警系统
D.城市排水系统
2.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哪些?()
A.低影响开发
B.雨水循环利用
C.城市扩张
D.生态保护
...
(以下题目请您根据示例自行扩展)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C.城市地形平坦
D.河道畅通
5.海绵城市建设中,下列哪项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径流污染?()
A.增加绿化带
B.雨污分流
C.河道整治
D.提高排水管道设计标准
6.城市防洪工程中的堤防主要作用是?()
A.防止洪水侵袭
B.增加城市绿化
C.调节河道流量
D.减少城市内涝
7.下列哪种材料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
A.混凝土
A.增加排水管道
B.雨水收集池
C.提高河道堤防
D.透水铺装
20.下列哪个城市防洪工程措施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A.河道硬化
B.河道疏浚
C.河岸植被缓冲带
D.水库蓄洪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判断陈述后,考生需要在括号内填写“对”或“错”)
城市规划与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考核试卷

5.城市规划中,所有区域都适合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6.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景观质量。(√)
7.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红线”是指城市规划的边界。(×)
8.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完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9.城市规划中,交通规划应优先考虑机动车出行。(×)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__________。
2.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_。
3.在城市规划中,__________是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
4.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中,__________是降低城市内涝的有效措施。
B.节约用地
C.保护环境
D.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16.城市规划中,下列哪个因素对城市绿化规划影响较大?()
A.城市气候
B.城市人口密度
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D.以上都对
17.下列哪种措施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A.建设屋顶花园
B.提高建筑密度
C.减少城市绿地
D.以上都不对
18.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中,下列哪个环节是关键环节?()
2.绿色基础设施如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可减少地表径流,净化雨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它们在城市环境改善中起到关键作用,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韧性。
3.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交通、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4.例如,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透水性铺装,提高城市透水面积,实现雨洪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些实践有助于减少城市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
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考核试卷

2.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基础设施”是指模仿自然水循环过程,通过__________、透水铺装等手段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和利用。
答案:绿色屋顶
3.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__________是降低地表径流污染,提高雨水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答案:雨水花园
4.__________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
12. 以下哪个城市在2015年成功申报了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
A. 青岛
B. 大连
C. 长沙
D. 广州
13. 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混凝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A. 减少地表径流
B. 提高城市绿化率
C. 降低城市噪音
D. 增加城市人口
14. 以下哪种设施不属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调蓄设施?( )
A. 北京
B. 上海
C. 深圳
D. 福州
2.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
A. 绿色发展
B. 生态平衡
C. 资源节约
D. 智能管理
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 减少城市内涝
B. 提高城市绿化率
C. 降低城市噪音
D. 增加城市人口
4. 以下哪项技术不属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常用技术?( )
A. 雨水收集利用
B. 植被缓冲带
C. 污水处理
D. 空调外机排水
5. 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铺装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A.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B. 提高城市绿化率
C. 减少地表径流
D. 降低城市噪音
6. 以下哪种类型的绿地适合作为海绵城市的调蓄设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2015年4月,从130多个申请城市中选出试点城市( D)座。
最早提出LID理念与绿色基础建设 ,要求在源头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强调还原开发前水文循环的国家是( B)。
A.英国 B.美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3. 由于水多, 强调排水,并利用源头管理方法对径流和污染物进行控制,“排”的过程中体现可持续性的国家是( A)。
A.英国 B.美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4. 由于水少,采用水敏感城市设计,通过雨水源头控制,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也增加供水的国家是( C)。
A.英国 B.美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5. 城市发展带来许多城市水问题,下面的选项中正确的是(ABDE)。 A.水环境污染 B.水生态破坏 C.大面积地面硬化 D.水资源短缺 E.水安全风险 6. 由降雨径流给城市水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AC)。 A.初期径流污染 B.大面积地面硬化 C.合流制溢流污染 D.河道硬质化 E.水资源短缺 7. 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 )
A.正确 B.错误
8. 国家提出“以水定城”战略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容易给城市带来内涝等灾害,从而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
A.正确 B.错误 9. 海绵城市建设应因城因地而异,科学规划、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不会一蹴而就。( )
A.正确 B.错误 10.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够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
A.正确 B.错误 11.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C )。
A.净化和处理雨水 B.提高雨水下渗速度 C.降低地表径流量 D.修建大量蓄水池 12.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要求将多少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B )。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控制一般采用什么指标作为控制目标( D)。 A.雨水下渗减排总量 B.设计降雨量 C.雨水调蓄总量 D.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14. 径流污染问题较严重的城市或地区,其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可结合当地水环境容量及径流污染控制要求,确定什么指标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目标( A)。
A.年SS 总量去除率 B.年总氮去除率 C.年总磷去除率 D.年BOD去除率 15.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执行道法自然,低影响开发理念,具体体现在(ABCD )。 A.对地形地势的尊重 B.对水的尊重 C.对表土的尊重 D.对植被的尊重 E.对低影响规划的尊重 16.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以及(BCE )。 A.低影响开发 B.统筹建设 C.因地制宜 D.雨水源头控制 E.安全为重 17. 低影响开发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 )
A.正确 B.错误 18. 鉴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大多可通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各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可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首要的规划控制目标。
A.正确 B.错误 19. 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主要通过控制合流制溢流的频次或污染物总量来实现。( ) A.正确 B.错误 20. 对于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各地应根据当地降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径流污染状况、内涝风险控制要求和雨水资源化利用需求等,并结合当地水环境突出问题、经济合理性等因素,有所侧重地确定低影响开发径流控制目标。( )
A.正确 B.错误 21.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B )。 A.下渗量增大 B.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C.蒸发量增加 D.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22. 城市化后对地下水影响正确的是( C)。 A.地下水位升高 B.地下水质变好 C.地下水补给量减小 D.地下径流量增大 23. 城市化后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城市化后径流汇流历时增大 B.城市化后径流系数增大 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 D.城市化后径流峰现滞后 24. 关于城市降雨径流水质特性,不正确的是(C )。 A.复杂性 B.随机性 C.确定性 D.间歇性 25. 城市化后,雨水径流以排为主的后果( ACDE)。 A.雨水混入污水排放 B.管网建设成本降低 C.水文循环通道破坏 D.难以摆脱恶性循环 E.管网建设成本提高 26. 城市化对水分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CE )。 A.降雨量 B.渗透量 C.径流量 D.补给量 E.蒸发量 27. 雨水汇水区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雨水径流管理,高质量的雨水汇水区划将直接影响不同海绵体的(蓄、滞、渗、净、用、排)功效。( )
A.正确 B.错误 28. 汇水区划分应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避免将地势较高、易于排水的地段与低洼地区划分在同一排水分区。( )
A.正确 B.错误 29. 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使其流量增加,洪峰增高,峰现滞后。( )
A.正确 B.错误 30. 城市雨水汇水区的划分应遵循“自小向大,逐步递进”的原则。( ) A.正确 B.错误 31. 道路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A )。
32. 道路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雨水口担负的汇水面积不应超过其集水能力,且最大间距不宜超过,(B )。
33. 下列雨水斗属于半有压式的是(C )。 重力式 重力式 重力式 D.虹吸式 34. 一个立管所承接的多个雨水斗,其安装高度宜在同一标高层。当立管的设计流量小于其排水能力时,可将不同高度的雨水斗接入该立管,但最低雨水斗应在立管底端与最高斗高差的(C )以上。
3 2 3 4 35. 雨水收集利用的适用条件(AC )。 A.有雨水回用需求 B.屋面材质采用沥青油毡 C.汇水面径流水质较好 D.径流水质污染严重 E.径流量较大 36. 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与半有压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ACDE )。 A.悬吊管无需坡度敷设,节省安装空间 B.需要较大的管径 C.管道具有自洁能力 D.使用寿命更长 E.需要较小的管径 37. 城市雨水利用的选择次序遵循“低质低用”原则。( ) A.正确 B.错误 38.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应独立设置,严禁与建筑污、废水排水连接,严禁在室内设置敞开式检查口或检查井。( )
A.正确 B.错误 39. 虹吸式雨水斗设计流量可以超过产品的最大泄流量,雨水斗应水平安装。( ) A.正确 B.错误 40. 下凹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低于绿地50-100 mm。( )
A.正确 B.错误 41. 污染物生物净化的效果与入渗水在地下的停留时间有关,停留时间越长则净化效果越好。地下水位距渗透面大于(B )比较适合雨水下渗。
42. 防洪调蓄的塑料雨水模块,其外围铺设透水性土工布,土工布外侧应有不少于(C )碎石。
43. 雨水渗透设施距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A )。 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的养生期间,行车速度限制在(D )下,但禁止重型车辆和机械通行。
km/h km/h km/h h 45. 径流峰值流量调节适用条件(BC )。 A.区域排水标准较高 B.管网上下游排水标准不衔接 C.管渠提标改造难度较大 D.当入渗设施作为调蓄设施时,其容积应满足入渗时间大于12h的要求 E.管渠提标改造难度较小 46. 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控制要点(AC )。 A.严格控制配合比 B.施工气温低于3 ℃ 并有浓雾或降雨时,不进行基层施工 C.基层施工中确保排水畅通,表面不允许积水 D.基层碾压完成后,进行养护,养生期不小于 5天
E.基层施工中确保排水畅通,表面允许积水 47. 透水砖砂石垫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是:砂石主要注重砂、石都不得有含泥的成分。( )
A.正确 B.错误 48. 透水性土工布铺设应满足保土、透水和防堵的要求,土工布外侧应有不少于20cm碎石。( )
A.正确 B.错误 49. 使用频率较高的商业停车场、汽车回收及维修点、加油站及码头等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 )
A.正确 B.错误 50. 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
A.正确 B.错误 51. 渗透管道之间应设置检查井,检查井之间的管道敷设坡度宜采用( C)。 渗透管不宜设在行车路面下,设在行车路面下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