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学导学案模板.doc...do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2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计划与反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计划与反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许伟清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我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确立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助学生感知到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

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3、帮助学生懂得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融洽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意义。

【知识目标】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意义。

【能力目标】1、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2、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三、教学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教情、学情分析1、教情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

因此本节课我将放手发动学生,引导学生在生生、师生的讨论学习中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使课堂成为快乐学习的天地。

2、学情七年级是青春期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渴望与周围的同学、老师等进行友好的交往,但是他们缺少正确交往的方法,因此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导演”的角色,给予学生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动态的生成,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1)情境教学法。

使用恰当的多媒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升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导学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导学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执教者:执教时间:学生姓名:班级:课题:第6课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学会换位思考。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

学习重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难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一、预习与检查:1、能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到、。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含义:提出预习疑问。

二、合作与展示:课堂导入:非洲某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

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

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

她坐了约15分钟。

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

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

她怒气满腔。

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让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启示: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

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第一组合问题——那把伞那个座椅讨论1:读了“生活在线”中的有关材料,大家有何体会呢?讨论2:这是我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看到的极不和谐的事情。

象这样不和谐的事情你有没有遇到或听说过?讨论3:综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出现上述不和谐事情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组合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讨论: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生活实例讨论1: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讨论2:你在生活中父母有没有因为他们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当时你的心境怎么样?讨论3: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的父母?你父母当时作出了怎么样的反映?辨析明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一课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一课时

安边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导学稿执笔人:冯小梅总第课时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班:组:学生:上课时间:集体备课个人空间一、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一课时二、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

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三、教学过程【自主预习】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

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读,然后大声读,就可以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

“疯狂语文”,让我们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疯狂,领略文言文这块质朴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享受。

1、初读,理清字音樊迟_______ 皋陶_______ 弘毅_______ 枉_______2、再读声情并茂。

3、梳理字词,初步感知【合作探究】问题1----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

(尽量使用实例)问题2----翻译选文1,重点理解“克己复礼为仁。

”问题3----翻译选文2 ,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问题4----翻译选文4,重点理解其“恕”乎?问题5----翻译选文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检测训练】问题1---一完成练习册12页预习自查1【对接高考】问题1---一完成练习册12页预习自查2【拓展延伸】问题1----什么《论语》里的仁爱之道?反思栏。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六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六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学科政治课题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课通过理解和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与人为善是人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

学情分析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自尊心大多很强,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做到这一点。

课时第一课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和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

过程方法活动法、讨论法、游戏法,以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主。

情感价值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教学策略观察法、讨论法、体验法教学重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难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准备PPT演示稿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生活在线(53页)谈谈自己的看法导入新课说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

探索新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至理名言——孔子孔子提出了“仁”的理论,其核心就是爱人。

在孔子看来,要“爱人”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的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让世界充满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含义: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现代社会对它的理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个性自由,这也是当代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情境表演: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强加给别人或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事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什么?作用:减少纠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如何做到?①设身处地的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八年级政治上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 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 人教版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伴你成长》P98填空4~6
《伴你成长》P103判断7~8
《伴你成长》P103选择11~14
《伴你成长》P103第26题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备注
复习1.生活中为什么要讲宽容?
预习填空1、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换位思考是人对人。
它客观上要求。站在,从而。其实质是。
3、只有,才能与人为善。学会以、的眼光看人。
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对此你认为()A好玩B无所谓,开个玩笑
C不好,但说不清为什么D其他
主备人复核人审核人班级某某授课时间
课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涵义
配合课件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教师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教师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教师版课件www.5yk 学习目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自主学习与检测(一)检查预习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樊迟__fán 皋陶_gāoyáo 弘毅__hóng 枉___wǎng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___赞许___________(2)为仁由己_____靠_________(3)请问其目______详情________(4)雍虽不敏________资质愚钝(______(5)请事斯语矣_________实行(_____(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字____________ (7)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字___(8)能近取譬_______比方_______(9)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抱负远大,意志坚强_______(10)死而后已__停止____________(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___贫困___________(1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贫困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 ______________'知'通_智'_____________(2)举直错诸枉_____________)'错_通__'措____________(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____________'乡_通__向'____________(4)知者利仁______________知'通___智'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5.熟读课文,请将课文译为现代文并写在课本上。

1、【原文】颜渊问仁。

初中晨训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初中晨训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活动名称:初中晨训活动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活动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晨7:00-7:30四、活动对象:全体初中学生五、活动场地:学校操场、教室、图书馆等六、活动内容:(一)热身运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如头部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等。

2. 教师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二)晨读(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晨读,内容可以是课文、诗词、名人名言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3.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晨练(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晨练,内容可以是跑步、跳绳、做操等。

2. 学生按照分组进行晨练,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对学生的晨练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努力提高。

(四)知识竞赛(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内容可以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每组选派代表进行答题。

3.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

七、活动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纪律性、团队合作等。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3. 家长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八、活动注意事项:1. 教师提前做好活动准备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4.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晨训教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晨训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晨训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晨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管理、时间规划、团队协作等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自我管理:时间规划、情绪控制、目标设定。

2. 团队协作:沟通技巧、角色分工、合作意识。

3. 道德品质:诚信、友善、尊重、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师生问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简要回顾前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

2. 自我管理(1)时间规划: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教授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情绪控制: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学习调整情绪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目标设定: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激发学习动力。

3. 团队协作(1)沟通技巧:教授倾听、表达、反馈等沟通技巧,提高沟通效果。

(2)角色分工:引导学生认识团队中不同角色的作用,明确自身定位。

(3)合作意识: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道德品质(1)诚信:讲述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2)友善: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友善品质。

(3)尊重:强调尊重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4)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

5. 活动环节(1)小组讨论: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1)回顾晨训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活动参与:关注学生在活动环节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

3. 成长记录:定期收集学生的成长记录,了解学生在晨训过程中的进步。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具有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乾县晨光中学 年级:高二科目:语文第三周第4时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编写人:张群 编审人:赵毅 授课人: 教务处:授课时间:3月5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重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
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一、自主学习: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大祭.(jì) 勿施.(shī)于人 雍.(yīnɡ)虽不敏
B .樊.(fán)迟 错诸枉.(wǎnɡ) 举皋陶.
(táo) C .举伊.(yī)尹 其恕.(shù)乎 能济.(jì)众 D .近取譬.(bì) 弘毅.(yì) 长处.(chǔ)乐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请问其目.
(条目) 回虽(虽然)不敏 在家.(家庭)无怨 B .未达.(明白) 何谓.(说) 能济.(帮助) C .病.(担忧) 取譬.(比方) 弘毅.(坚强) D .处约.(贫困) 处乐.(安乐) 利.
(以……为利)仁 二、合作探究:
1、【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2、【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3、【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4、【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三、课堂检测:
1、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 2、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
四、课堂小结:———————————————————————— 五、自主训练:
1、下列句子中的“请”字,和“请问其目”的“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B .仪封人请见
C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D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下列句子中的“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樊迟)问知
B .子曰:“知人。


C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D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3、下列句子中的“方”字,当“方法”讲的一项是( )
A .可谓仁之方也已。

B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C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D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