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板第10课
官庄中学导学案第10课.doc

(教师复备栏及学 生笔记) 备注 官庄中学导学案 六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执笔:王艳丽 审核: 授课人: 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导学目标1.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实质,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4•领悟课文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1.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导学难点领悟课龙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导学过程预习学案一、我会读书籍含糊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肥胖苦刑残暴 匪徒 拘留 窝头 乱蓬蓬二、我知道1.本文作者是( ), 写于( )年, 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 周年。
文章写的是( ),主要写了 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1 的事, 按照( )、( )、( )、 ( )顺序记叙。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2.我初步了解了首尾照应的写法: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照应句: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照应句:导学案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钊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
这篇文章是李大钏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
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三、小组合作交流探究1.合作探究:(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这三部分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表情的句子,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里?(2.)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处?2.集体交流对小组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理解。
第10课导学案

第10课,《地毯下的尘土》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米妮的人物形像。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习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3、学习米妮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故事含义,学习米妮的美好品质。
学习难点学习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及用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来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呢?可能有很多同学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过在假期卖报纸、冰棒、鲜花的经历了,可是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还不需要自己出去挣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大家会认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去找工作的。
(二)字词积累勉强葱茏眷顾真挚津津有味以上词语,要求学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再分别另造一个句子。
因为词语不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
(三)诵读课文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诵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3、诵读的同时思考问题: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诵读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明确:(四)思考和讨论1、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主人公性格的有关语句,用铅笔画出来,并指出这些语句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方面的性格,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①“她匆匆地赶过去,敲了敲小屋的门,没有人答应。
她敲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人来应门。
她想,这儿可能没有人住吧!她打开门,走了进去,决定就在这里过夜。
”——描写。
先敲门,直到判断可能没有人住才进去,多么懂礼貌的孩子!②“米妮看到了小矮人,就出来见他们。
‘你们好,’她说,‘我是米妮.格雷,我出来找工作,因为我亲爱的妈妈病了。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十课导学案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第一框诚信是金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诚信的内涵;“一诺千金”的内涵;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
2、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诚信的智慧。
情感态度价值观:诚实做人,讲究信用。
办事尽职,实事求是。
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诚实是一种美德,欺骗别人就等于欺骗自己,诚信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板题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板书第一框诚信是金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1. 诚信的含义?P1152.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含义?P1153. 为什么要讲诚信?(3点)P115-116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的含义?P1165. 诚信的基本要求P.1176. 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P1187. 做人无大事小事之分,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
P.118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活动一:导读“废石的故事”(课本第115页)思考:1 “废石”主人的决定表明了什么?2 你如何看待他的决定?思考:(1)什么是诚信?(2)你会讲“一诺千金”的故事吗?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涵义活动二:阅读课本P116页《洗盘子》的故事(1)这个学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结论:(2)试写出表示不诚信的词语。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涵义活动三:讨论课本第117页1、对于“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有人认为“对事负责和对人守信是两回事”,这种看法错在哪里?3、有的同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还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个人小事,你怎样看待这些事?思考:(1)诚信的基本要求(2)“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活动四:课本第117页(1)卖火柴的男孩儿实现其承诺了吗?是什么品质促使他这样做的?(2)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结论:活动五:课本第118页(1)你赞成“小节无害论”吗?(2)赞成的理由是什么?不赞成的理由是什么?(3)自己有过不太诚信的“小节”吗?对这件事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结论:四小结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 老师总结现在的社会是讲诚信的社会,只有我们人人讲诚信,我们的社会才会有诚信,我们中国才会有诚信。
六年级第十课导学案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自主预习1.人为什么活着?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__ __,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__ __,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__ __,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__ __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生命是__ __的,生命意义是__ __的。
4.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__ __”。
5.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___ __和___ _。
(二)当堂演练1.下列行为中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的是( )①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②善待他人的生命③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④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2.一位中学生给自己的箴言是:“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对此处“生命的质量”理解正确的应是( )A.生活条件的优越 B.生活的艰辛和曲折C.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D.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3.下列的人生值得过的是( )①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②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生③把个人的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的人生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1)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的呢?(2)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你是自己生命的导演。
将来的你,会有怎样的生活呢?请你选择将来某个年龄阶段,尽可能地具体描述那个阶段自己的情况。
(2)可以从家庭、学业、事业财富、人际关系、健康、社会服务……不同角度作描述。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自主预习1.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__ __。
2.生命是一个逐渐__ __的过程。
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__ __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__ __,__ __就会不断增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导学案新人教版《第10课信客》学习目标:1、感受本文的语言。
抓取人物的品格。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揣摩品味语言学习准备:为下列句中的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他读过sī shú(),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2.(老信客)连他们各人的pí qì()习惯也作了介绍。
3.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jiē jì()他。
4.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5.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bí tì()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着句子。
6.(老信客)就裁下窄窄一条红chóu()捆扎()礼品,图个好看。
7.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问题探究:1、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作者褒扬信客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这些品质都是难能C.诘问伎俩颠沛穷愁了倒()D.焦灼吊唁鸡零狗粹长途跋涉()3.、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理解。
信客是一种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他们秉承诚信的道德准则,服务于千家万户,在人们眼中自然是“为人信任的人”。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
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
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
”“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导学案

三、问题探究
5、速读课文,看看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
5、达标测评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唏嘘( )噩耗( ) 焦灼( )
伎俩( ) 吊唁( ) 文绉绉( )
2.用下列词语造句。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生死祸福:
3.课文第四部分写信客做了教师,他“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请据此加以想像,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具体描述信客在课堂上授课的情景。
信客
课题
信客
课型
探究课
课时
一课时
6、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7、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四、拓展迁移
8、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1、注音:
唏嘘( )( )猝然( ) 昏厥( ) 吊唁( )
10课 导学案

【展示提升】
学生课下设计一份自己的周末出行计划,其中出行目的、路线等应结合生活实际,并与家长商量合作完成。
【达标检测】
如果暑假你要跟爸爸妈妈到外地去旅游,你将选择什么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应注意哪些交通安全?
【学习内容】
10、交通安全伴我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懂得安全出行应掌握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2.使学生懂得为准确、安全到达预定目的地选择路线和安全的交通工具。
3.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学习重、难点】
掌握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应注意问题;能够准确选择路线和安全的交通工具,安全到达预定目的地。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片,从生活中出行乘车的常见现象入手,分析四幅图片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分组讨论出行时我们还要注意哪些安全?
【预习反馈】
1、小组内问题
【合作探究】
我的出行计划
我的旅行线路:
我选择的交通工具:
第十课第1课时导学案

第十课假如我是你第1课时平等与尊重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知识目标:认识平等与尊重的意义,了解其基本要求。
学习重点: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作用。
学习难点: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学习步骤:预习环节: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应该获得的知识或你读后的收获,用铅笔做好笔记。
2、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并由小组长执笔概括提炼出本课应掌握的内容。
展示环节:1、各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收获。
2、教师做点评、并根据实际归纳总结3、小组间相互交流、巩固学习成果。
个人用钢笔在课本上做好勾画、笔记。
预习思考:一、平等待人。
1、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待人不仅是法律的规定,更是文明社会的理想和道德的要求。
2、地位或作用:平等待人是人类精神需要的反映,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
3、怎么做:在与同学交往时,我们不应因家境、身体和智能等方面的原因歧视他人,而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
二、尊重他人。
1、作用:受到尊重,是人类心理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尊重;每个人也都应该尊重他人。
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中的内在要求。
2、如何做: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自由、合法权利、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言行和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创造等。
3、中学生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不仅是保证我们学习进步和人际交往成功的需要,更是作为现代文明青少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与人交往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时时处处要注意尊重他人。
反馈环节:1、怎样理解“人生而平等”?答: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名单人生而平等。
因为:第一,人与人的平等受限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这种尊严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在法律上,每一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力,法律社会的任何一个公民都拥有与其他任何人同等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
【学习目标】:
1.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及春秋战国科技和文艺成果无不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知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
2.通过对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音乐方面的成就。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战国时期,各国兴修了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其中,以秦国修建的最著
著名。
2、都江堰在西北,由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
成都
平原因此长期受益,成为富饶的。
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三部分组成,收集了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4、战国时期,屈原运用和,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他的代表
作《》。
5、早在时代,我国就有了原始歌舞,传说舜时的《》已非常优美。
6、时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
时钟鼓之乐盛行,湖北随县出土的制
作精良,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是当时最珍贵的乐器。
7、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长沙出土的战国《》和
《》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
二、合作探究
1、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它在今天还有哪些价值?
三、拓展延伸
阅读材料: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四、课堂巩固
1、化水害为水利,是都江堰和长江三崃工程的共同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位于()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淮水流域D珠江流域
2、2010年春,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凸显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修建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商朝D西周
3、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的名医是()
A张仲景B化佗C扁D李时珍
4、被后人尊奉为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的是()
A孙膑B鲁班C大禹D廉颇
5、曾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的是()
A屈原B王昭君C孔子D孟子
6、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与屈原有关的放假日是()
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7、我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是()
A《离骚》B《诗经》C《管子》D《山海经》
五、课堂反思
第11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在思想、文化上的成就,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习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学习难点:百家争鸣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1、孔子是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核心是“”。
一、2、相传,孔子整理了《》等书,还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
他的弟子
根据他的言行,编成《》一书。
一、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孟子是孔子的学说的继承人,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
“”,他主张实行“”。
一、4、墨子是创始人。
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他还主张选举贤能
的人治理国家,提倡,批判贵族的奢侈浪费。
一、5、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一、6、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
一、7、军事家孙膑著有《》。
二、合作探究
1、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有哪些?
三课堂检测
1、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
2、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的“智慧”是指()
A“无为而治”B“兼爱”和“非攻”C“仁”和“德治”D实行“法治”
3、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墨子B庄子C孟子D孔子
4、《论语》记载提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董仲舒
5、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孔子兵法》B《孔膑兵法》C《甘石星经》D《道德经》
6、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下列那些人的思想能够体现这一理念
的是()
①孔子②孟子③墨子④韩非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四、拓展延伸
材料一他主张“民为贵,君为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他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材料二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他批判贵族的奢侈浪费。
材料三他认为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材料四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当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代表了哪一学派的主张?这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与材料一的代表人物有何相同主张?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代表的是哪一学派?这一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4)材料四是谁的主张?这一主张与材料一中的主张的出发点都是站在哪一阶级立场上?他们政治上对立的主张体现在什么地方?
五、课堂小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