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课前导学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课前导学案

16《海上日出》课前导学
一、知识板块(课前学习任务单):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组词两个,给多音字组词。

2、听朗读音频后把课文读3遍,读正确,读流利。

3、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等方式来理解。

4、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作家巴金。

二、思维板块(课中学习任务单):
1、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
终于冲破了云霞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完全跳出了海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设计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学生、文本、教师是参与对话的三方。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观看海上日出的情景和经过,描写贴切、朴实。

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洁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积累精妙的语言,运用语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准备:1.准备词语卡片。

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吗?(生背诵)2.诗中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流传了千年。

而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更是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

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3.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字,可以品出其心性和胸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新课,用脍炙人口的古诗情境引入,用旧知唤起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兴趣,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恰当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1.播放录像,要求: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读课文,跟着巴金爷爷的文字走进那奇妙的景观。

2.交流: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3.请把刚刚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你描述的画面与巴金爷爷描写的画面比,谁的更生动、更有特色呢?(生答:巴金爷爷的。

2018-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16课)

2018-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16课)

2018-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16课)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视频。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山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白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色,即赋诗一首。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音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面无风镜未磨(mómò)众鸟高飞尽(jìn jìng )白银盘里一青螺(lóu luó)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音()()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足③因过多而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2、填写修辞方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一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首诗。

2、《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高二历史LS—06—01 编写人:杨翠审核人:周先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10月19日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学习指导】1、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基础梳理。

2、学生自己看书,讨论归纳探究题答案,通过展示,教师做总结。

【自学归纳,落实基础】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结合材料总结)材料一: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政治:经济: 思想: 阶级:个人:2、孙中山早期的活动:(1)1894年。

(2)1895年。

(3)1905年。

3、提出: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4、性质:5、评价: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16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16课)

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视频。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山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白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色,即赋诗一首。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音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面无风镜未磨(mïmî)众鸟高飞尽(jìn jìng )白银盘里一青螺(lïu luï)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音()()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足③因过多而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2、填写修辞方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一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首诗。

2、《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通读课文。

2、学习生字11个,积累四字词语10个。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海上日出》-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海上日出》-人教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上日出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观察自然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海上日出》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学习修辞手法,并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生字词学习:本课生字词包括“拂、揉、曙光、奇观”等,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3.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描绘。
4.写作方法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但在组织讨论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主题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设置更具趣味性和实际意义的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观察自然和表达感受展开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上日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日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觉得日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上日出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1.理解《海上日出》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尤其是会写的生字;3.研究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4.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活动一: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播放海上日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谈论日出的美丽景象。

然后教师介绍本课文的作者和主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词汇研究(15分钟)教师逐个教授课文中的生字词汇,让学生认读、会写。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生字。

活动三:文本解读(20分钟)教师按照课文的结构,分别讲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活动四:表达练(25分钟)教师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尝试写一篇自己观察日出的文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词语、句子等,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可以在写作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活动五:语言积累(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些生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背诵、模仿和运用。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

活动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生字、表达方法、写作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重点:认识4个新生字,掌握9个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日出景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养成仔细观察的惯,并能按一定顺序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及它的变化。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板块一:揭示课题,介绍背景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16海上日出)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XXX在1927年乘船赴法留学时,常常清晨起身观看日出,将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后整理成《海行杂记》,其中《海上日出》是其中的一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16)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16)

⼈教版四年级语⽂下册导学案(1-16)⼈教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1、《古诗词三⾸》学习⽬标:1、认识2个⽣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三⾸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等⽅法,感知诗词⼤意,⽤⾃⼰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字卡⽚、教学挂图、⼩⿊板。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坐在敬亭⼭上,以⼭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即赋诗⼀⾸。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风镜未磨(m?m?)众鸟⾼飞尽(jìn jìng )⽩银盘⾥⼀青螺(l?u lu?)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③因过多⽽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了,云飘远了。

)诗⼈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敬亭⼭似乎也⼀动不动地看着诗⼈。

2、填写修辞⽅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②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

()③⽩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苏轼曾写过⼀⾸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诗。

2、《桂林⼭⽔》学习⽬标:1、认识8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全⽂。

3、感受桂林⼭⽔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好河⼭、热爱⼤⾃然的感情。

课前预习:1、读准字⾳,通读课⽂。

2、学习⽣字11个,积累四字词语10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完这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就即将结束了,我想总结一下:理解词语意思的方 法:

12、读Biblioteka 这首诗,我收获很大,我想批注在课文空白处下面: 语句上、内容上、写法上……
3、我有几点疑问想在课堂交流: 疑问一: 疑问二: 4、课前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
(二)、学习探究 学法提示:读占鳌头。在读时,要注意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
读读、想想、说说、读读。 1、我能够正确流利的读这首诗,我想展示给同学们。 2、我知道这首诗每一小节讲了什么?
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第五小节
3、我要自主阅读后和同桌交流读文的感受。 ●评价一下(满意,基本 满意,不满意)
4、全诗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我能把这种感受有感情的读出来。 6、课文的最后一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句中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 。
(五)、相关积累
和平之唤
3
一样的天空下流着一样的血 , 一样的地球早已是千疮百孔。 拾起人类记忆的碎片, 却满是战争的伤痕。 阴霾的天空下, 魔鬼得意的拧笑, 白鸽高举着橄榄枝飞向太阳。
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 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 罪恶的战争, 永远地安息吧! 我们呼唤和平, 我们拥抱和平, 我们渴望着一个平静美丽的新世界!
读。如第一节,在读的基础上,想想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情景,想
象后说一说,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体会后再读。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伊拉克战争或其他中东战争情况。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全诗,我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我
想多读几遍。
①、我会认下列词,瞧,我能给加点的字注音。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学习目标:
①、认识 4 个生字。
②、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学习本课要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
感情,在读时,要注意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
当人类和地球, 不再呻吟的时候。 我愿意, 流尽我所有的血和泪, 化作一条和平的小溪永远安详地流淌……
4

)(
)(
)(
)(
)(

蔚. 蓝
巡 弋.
蜥. 蜴.
频. 频.
绿 茵.
祈. 盼
我能区分“弋、戈”并能分别组词“弋 ”
,“戈”

我还能区分“祈、析”并且分别组词“祈”

“析”

②、我能在( )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大海

)的沙漠

)的夜空

)的草地

)的课桌

)的教室
③、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我能理解批注不懂的词语“蜥蜴、甲虫、 蔚蓝色”。
他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用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吝
啬:

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梦幻—— 祈盼—— 平稳——
7、通过交流,总结批注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总结升华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请小组内同学评价(有感情,一般,平 淡)
2、读了这首诗,我有几句话想说:
(四)、达标训练:
2
1、写近义词
巡弋——(



安宁——(



阻挡——(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3、阅读理解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他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