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5海上日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5海上日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5海上日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5海上日出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学情分析: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提供一些相关资料,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学习目标: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维护、执行等词语。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资源: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我要充分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我会读写词语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3我能通过查阅资料书或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灵柩:卓越:和平之花:呼吁:4、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

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呼吁。

5、我能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第二课时二、合作探究1、根据硕士、蓝盔、维和部队、联合国秘书长四个词语的资料搜集与理解,你能用这四个词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我的爸爸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牺牲了,联合国秘书长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于是我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了一封信,呼吁和平。

第十五课_明朝君权的加强自学导学案

第十五课_明朝君权的加强自学导学案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以及特点。

二、自学重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三、新课导学:㈠明朝的建立: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导致农民起义,年初,_______以为都城,改称,建立朝。

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①改革行政机构,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和。

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大权,都集中到_________手里。

②建立特务机构:明太祖为了对臣民的、建立的特务机构,这个机构由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③“八股取士”选拔官吏: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

答卷的问题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许多读书人为了做官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部分人称为皇帝的。

从而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㈢靖难之役:明太祖为了巩固统治,将子孙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实行。

北平的燕王打出“”旗号,起兵反对,史称“”。

㈣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靖难之役”后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年,明成祖迁都。

目的是为了加强。

明成祖为了巩固统治,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政策。

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四、学效测试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人是()★A.铁木真B.朱元璋C.努尔哈赤D.李世民2.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A.1271年B.1367年C.1368年D.1369年3.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唐朝B.元朝C.明朝D.秦朝4.明太祖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特设立了()★A.军机处B.东厂C.西厂D.锦衣卫5.位于北京西北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你认为他的陵墓应该在哪个城市郊外()★★★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6.明成祖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军机处B.锦衣卫C.东厂D.西厂7.下列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的是()★★★★A.靖难之役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8.如果你是明朝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A.熟读四书五经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9.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10.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A.逃避南方水灾B.逃避南方战乱C.加强对北方的控制D.喜欢北京五.合作探究(小组间进行抢答)1、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改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Lesson 15 the voice of a Chinese child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流程一、由题质疑,激发兴趣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课题的提示中,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请认真读课文,书读三遍,你们知道该怎么读吧?(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感悟1、正确、流利地朗读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在朗读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

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

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1)对失父之痛的感悟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不一定是下面所举的句子,说得有道理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

如:句子一: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事实是多么的无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5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5课
雷利对父亲的评价是
2、在文中找出描写雷利“痛失父亲”的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啊!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听见了,
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这句话可以看出爸爸最大的心愿是。
4、雷利的爸爸为了和平倒下了,他临死前仍然呼唤着和平,他的心愿实现了吗?
5、为什么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分组讨论并展示搜集的资料
这篇课文是()体文章,是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
)的,接着回忆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爸爸牺牲在()的战场上。小作者在感到失去爸爸的()之后,向世界呼吁(
)。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课件
2、齐读课题
三、自主、合作、探究
自由读课文,思考:
1、雷利失去了爸爸,他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加利先生对雷利爸爸的评价是
6、为了和平,雷利向人们呼吁,我们能为和平做些什么?
三、课外延伸,呼唤和平
1、学完课文,我想对雷利说:
2、我想对战乱中的孩子说:
3、我想对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说:
4、我想对全世界的人们说:
四、课堂检测
1、写出表示说的词语。
例:呼唤
( ) ( ) ( )( )
2、按要求写句子。
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____________
3、换一种说法。
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丽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精选7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精选7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精选7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精选7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篇1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1、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评议。

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

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1)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2)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2、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5海上日出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5海上日出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5海上日出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5海上日出导学案第【1】篇〗《海上日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结合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三)讲读课文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讲读第二、三自然段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

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谁来说一说?)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

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15课第1课时 导学案

15课第1课时 导学案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大展示一:我会正确认读这些生字词: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跌倒、开辟、屏息凝视、梅花、变化多端、枝折花落
(1)指名读
(2)注意正音“凭”读píng,不读pín;“撞”读zhuàng,不读chuàng。
大展示二:我知道生字部首、结构
重点讲“凭”“贪”“痒”“辟”的生字
4、我能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5、我能提醒大家易写错的字有:
7、我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谜语导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光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老鼠见了拔腿跑。(猜一动物)谜底: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猫的文章。
板书课题:15.猫(齐读课题一遍)
2、我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难点
预测
我能了解课文内容,正确书写生字词。
学 习 过 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预习:
1、我会正确认读这些字词: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跌倒、开辟、屏息凝视、梅花、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词语。
2、我知道生字部首和结构。痒部首是()结构是()
3、我能找出本课的多音字“的、暖、闷、了”,并进行组词。
xìng gérèn píngjìn zhíméihuā
( )()()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屏息凝视( pǐng bǐng ) 枝折花落( zhī shé)
暖和( huo hé) 的确( de dí)
解闷( mènmēn )没完没了( le liǎo
3、比一比,再组词。
梅( )稿( )要( )辟( )
大展示五:我能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
11
x zh
威胁.驻.军●对()个,错()个
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xīshēng) (kǎi xuán)(zhēng fú) (ā yí) (jīng jì (gòng xiàn)
(shén shèng)(zuìè)(jiàn kāng) (yǒng zhù rén jiān) (zhí xíng)
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
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

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
呼吁。

4、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5、我要记住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22
(二)、合作探究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或
感受深刻的语段,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提示:这篇课文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体会作者的情感时,
建议你细心品读作者回忆父亲、介绍父亲的相关语句,深入感受作者倾诉、呼吁
的语言表达的情感。

①我来体会作者回忆父亲的句子:
如:◇“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
读了这些句子我懂得了“爸爸”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他要呼唤什么;
.
又如……
这是一位的“爸
爸”
我要对“爸爸”说。

②我要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我能找出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

33
如: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脚内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想把感受和同学交流
又如: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
我读懂了“我”在想什么?做什么?“我”是一个的孩子,我要对作者说
2、我能把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读出来。

(三)、拓展延伸: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显然他在独自沉思。

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多病的老妇人。

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数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索地嗤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中两处反映当时正是战争时期的语句是:
44
、。

2.造成老妇人神志不清的原因是:。

3.“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中“扫”的含义是:。

4.文中的“指手画脚、不加思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文章说明了,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

(四)、相关链接:
★联合国组织联合国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

联合国宪章规定,其主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联合国创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

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

6月1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后又有波兰补签。

同年10月24日,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1946年1月10日至2月14日,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伦敦举行。

51个创始会员国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联合国组织系统正式开始运作。

★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韩国,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前大韩民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政治家。

于2007年1月1日上任)。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简称“维和部队”。

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

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

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时跟各国特种部队不同,它必须公开自己的存在,必须行进在最引人注目的公路、广场、热闹地
55
段等公开场合。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

部队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

维持和平部队是由武装部队的分遣队组成,士兵可以配备轻型防御性武器。

联合国规定,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各国的军队着本国军队的制服,佩带本国的军衔标志,左臂佩戴本国的国旗,右臂佩戴联合国旗。

为了方便识别维和部队,各国部队均头戴蓝色的头盔,头盔上有联合国标志和英文的UN。

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性地称维和部队为“蓝盔部队”。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