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1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3.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探索课件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3.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探索课件中图版

前景 的新阶段
江苏省 工业化 和城市 化进程
②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
①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②“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重要 措施
③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④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 有了稳固的基础
⑤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
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 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 家级新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 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归纳】 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化和城 市化问题 工业化问 题
城市化问 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量占用耕地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环境污染严重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珠江水质恶化;城市酸雨现 象严重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措施:
①到2010年,城市化进程将进入量质并重,稳步提高
3.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 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 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 迁移 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
答案 D 解析 注意观察图像,理解纵坐标的临界点上下的含义,可以 看出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后,城市集聚效应减弱。
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 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

中图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共张讲课文档

中图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共张讲课文档

第二十九页,共29页。
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3、江苏省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 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 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十六页,共29页。
太湖流域水污 染监察、监测
第十七页,共29页。
(毫克/升)
3.5

3.0
2.5
2.0
(毫克/升)
0.15

0.1
0.05
1.5
1987 1989 1991
0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措施四: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 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 础
农民从庭院式村舍搬迁到城市公寓 ,无锡市硕放镇振发公寓里的老人 在相互寻找逝去的岁月。
第二十七页,共29页。
措施五:政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 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 得到增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存在问题
2、城市化建设思路
3、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的主要措施
城市化 工业化 两者关系 长三角 存在问题 建设思路 主要措施 案例研究 第四页,共29页。
城市化的定 义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第五页,共29页。
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
第六页,共29页。
南的 苏北”。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委、市政
府提出了“工业、外贸、 城市建设争先进, 各项工作创一流”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高效能管理”的奋斗目标。使张家港市成为 江苏省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个 突出代表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苏南模式“
苏南农村的年轻人大部 分走进了工厂。这是无 锡新区一家外资企业的 工人准备上夜班。

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10.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10.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发展历 史
工业中 心
工业部 门
长江三角洲
历史悠久、 工业基础雄厚
上海、南京、杭 州
轻型及精密机械 、
轻纺、电子、化 工
珠江三角洲 起步晚、发展
快 广州、深圳、
珠海
多种加角 洲 强 强 大
珠江三角洲
弱 弱 小
【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 】(2018· 郑州模拟)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 ,回答(1)、(2)题。
【解析】1 选A,2 选B,3选B。第1 题,图示反映:珠江三角 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工 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指向型向技术指向型、资金密集 型转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15%, 以旅游、商贸、金融 等为主;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是不同的。第2 题,1990 年以前,外商投资规模小、以低端产业(劳动力
【尝试作答】(1) C ,(2) D 。
【解题技法】 辨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如典例1 中,前期、中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较强,且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 (2)工业化不是城市化的唯一推动力,因为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也会促进城市化。 如典例1 中,后期工业化比率下降,但城市化比率上升,说明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城市化的 主要动力。
城市化
农村
土地
【知识链接】 发达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经验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促 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 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 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 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中图总复习课件:第1章第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中图总复习课件:第1章第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以得到增值
栏目 导引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解答思路 1.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 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 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栏目 导引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 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 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 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 面入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栏目 导引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天津规划了滨海新区,上海 规划了浦东新区。由此可判断,两城市解决城市发展过 程中出现问题的共同措施是开发新区,逐步分散城市职 能。第(2)题,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区开发,必然带来 人口增长,只要能合理控制即可,④说法错误。
栏目 导引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二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①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 ②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单一指标——_城__市__化__率_。 (2)产生环境问题 ①环境治理没有与__工__业____发展同步。 ②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使__污__染____点增多。 (3)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 (4)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栏目 导引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第1题,模式a是珠江三角洲模式;模式b是浙江温 州模式;模式c是苏南模式;模式d是东北模式。第2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地区都是由于实现了工业化, 从而导致大量的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大量 的农业土地变成了工业用地,从而带动了城市化。第3 题,东北地区资源逐渐枯竭,应加快产业转型,走可持 续道路;B项是针对西部地区而言的;C项是针对山西省 而言的;D项是针对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而言的。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中图版必修2
答案:(1)A (2)D (3)A
第三十八页,共43页。
第三十九页,共43页。
教材 P65 探索思考 提示:(1)2002 年中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5.4%, 已基本达到国际通用标准。但从更重要的农业就业人数和城镇人口 指标看,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 50%,远高于 国际通用标准(<2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36.2%,也没有 达到国际通用标准(>60%)。 (2)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就要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就 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三十六页,共43页。
举一
反三
(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jīngjì)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第三十七页,共43页。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答案(dáàn):(1)CD (2)BC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知识点2 江苏省推进(tuījìn)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过程
◆◆ 师生(shī shēnɡ)互动 ◆◆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我国七个经济地带(dìdài)划分 方案。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 结合所给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第六页,共43页。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wèntí)与对策措施 环境(huánjìng)问题
城市化质量(zhìliàng)
体系结构
第七页,共43页。
2.主要措施。
(1)调整______行__政__区__划___(x_,ínɡ加z大hè城n市ɡ 的qū__h_u_á_)__聚_和集辐(j射ùjí力)力。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件共30张PPT[可修改版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件共30张PPT[可修改版ppt]
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 了稳固的基础
5:政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 地推向市设
红豆服饰
红豆赤兔马轮胎
赤兔马摩托
欧豹电动车
地域
长江三角洲
区位优势 东部沿海经济地带和长江沿岸经 济地带的交汇点
土地面积 占全国1%
人口 占全国6.25%
GDP 2000年占全国17.2%
工业产值 2002年占全国21%
城市化水平 40%左右
措施四: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 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 的农基民础从庭院式村舍搬迁到城市公
2、城市化建设思路 3、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的主要措施
城市化 工业化 两者关系 长三角 存在问题 建设思路 主要措施 案例研究
城市化的定 义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
工业化的定 义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 中比重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 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苏南模式“
苏南农村的年轻人大部 分走进了工厂。这是无 锡新区一家外资企业的 工人准备上夜班。
这些来自农村的女孩子 走出工厂后,再也不会 走进农田了。
阅读三: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
红豆集团所在地港下镇地处江阴、无锡、常熟 三市交界处,由于地势低洼,交通闭塞,当年是周 围出了名的穷窝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的农 民到无锡办事,要乘五个小时的轮船;到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这里通上了公路,但由 于路况不好,到无锡办事要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颠 簸近两个小时。红豆集团的发展推动了这里的小城 镇建设,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乡镇企 业的不断发展,现在村村通上了公路,到无锡办事 只须半小时车程。红豆集团1983年起家,当年港下 镇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87元,到2002年,这里的人 均纯收入已达6045元,在红豆集团的12000名员工 中,港下镇劳力就占了50%;

高考地理总复习 25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 25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件 中图版必修3
第十三页,共36页。
考点一 不同国家(guóji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关并系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对比,其发展特点方面存 在异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相 (1)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但 同 城市化已超过工业化 点 (2)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市化滞后于
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 划,加大城市的
工业化)
心,忽视了“以人为本”
聚集力和辐射力
第十八页,共36页。
①环境污染的治理滞后 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程;②乡镇企业的迅猛 工业化和城市 发展使污染点增多、面 化过程产生了 积扩大;③工业和生活 环境问题 排放大量污染物;④工 业发展和人口剧增,水 污染严重
第三页,共36页。
【点拨】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 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 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第四页,共36页。
1.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的三个结构性指标是( ) A.农业产值比重<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20%,城镇人口 比重>60% B.农业产值比重<20%,农业就业人口比重<20%,城镇人口 比重>60% C.农业产值比重<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15%,城镇人口 比重>60% D.农业产值比重<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20%,城镇人口 比重>50%
第五页,共36页。
解析:国际通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 20%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章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

【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章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2000年 59.6 37.7 31.2
2005年 67.0 46.3 39.5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获取和解读信息]————————
(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 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 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例2] (2012·广东高考节选)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 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 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完成(1)~(3)题。
超链接
[课件展示更直观 见配套光盘]
“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系列之(十五) 产业 结构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概览]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 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 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三角 坐标图等形式。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 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读图可知,上图为产业结构变化图,应抓住产业结构及 其变化来解读。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1)产业结构图一般要先看坐标和图例,明确其代表的地 理事物。如图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产业百分比, 三种图例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 (2)三种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主要观察三种图例柱子的 长短以及它们在不同年份的变化,一是三大产业之间要比较 比重大小,二是每一种产业比重在不同年份的大小变化,可 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 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变为第二产业为主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材料,思考江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材料 江苏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标准比较 农业产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 (%) 国际标准 江苏 (2007年) <15 7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 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 <20 27.6 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 重(%) >60 53.2
结论:江苏省
城市化
滞后于
工业化

苏南, 是江苏最大的“优势板块”, 也是江苏最快的增长极!
第11届全国县域经 济基本竞争力百强 县江苏省有29个, 其中进入前10的是 1 江苏江阴市 1 江苏昆山市 1 江苏张家港市 1 江苏常熟市 2 江苏吴江市 4 江苏太仓市 5 江苏宜兴市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 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 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苏南地区毗邻上海、苏州、 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 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 利。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 大中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 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 射能力较强。在这些优势条 件下,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 快速发展,推动农村的工业 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 经济的迅速发展。
C
B
A
D
根据以上材料,将代号填入下面的框图中,完 善因果关系框图: A.工业化 B.乡镇企业发展 C.大城市扩散 D.城市化
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
红豆集团所在地港下镇地处江阴、无锡、常熟三市交 界处,由于地势低洼,交通闭塞,当年是周围出了名的 穷窝子。
红豆集团的发展推动了这里的小城镇建设,农村城 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现在 村村通上了公路,到无锡办事只须半小时车程。
城市化
• 1.城市化的内涵: • 人口的集中过程;地域的转化过程;经济结构的 变化过程。 • 2.城市化的标志(特征、表现): (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升;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数量增加,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 • 3.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聚集 (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工业化
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 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 济结构发生了从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 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201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我国三大产业 分别增长4.5%,10.6%和8.9%,第一产 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 增加值比重为43.1%,
工业化指标
读图“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的工业化结构性 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农业产值指标看,我国是 否实现了工业化?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2.从农业就业人数和城镇人口 指标看,我国的工业化走到了 何种程度?
工业化之路刚走了一半左右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
② ③
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否协调
港下镇经济发展迅猛。全镇涌现出一批全国同行业 的先进企业,初步形成了服装、橡胶、电子、冶金四大 区域支柱产业。
苏南农村的年轻人大 部分走进了工厂。这 是无锡新区一家外资 企业的工人准备上夜 班。
“苏南模式“——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 设 这些来自农村的女孩
子走出工厂后,再也 不会走进农田了。
通过我们的了解,请大胆猜想我国四个地区的城 市化模式,请将各地区及对应城市化的成因连线。 浙江温州模式 珠江三角洲模式 东北模式 德宏模式 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 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 ②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 ③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协调,就会促进经济发展;
相反,不协调就会制约经济发展。
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1.江苏省位置:位于 长江 、 淮河 下游, 黄海 之滨。 2.工业化现状:江苏省是中国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 平较高的一个工业大省。 从业人员大量从 第一 产业转 向第二、三 产业转移,其工业化进程呈现明显 加快 的 特征。 3.城市化现状: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2004 年底城市化水平已达到 48 ﹪以上,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 其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的 75 ﹪的平均水平,也低 于世界的 50 ﹪的平均水平。
云南德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1985年, 德宏州开放为边境贸易区,成为我国开放最早的沿边地 区。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边境 贸易,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塑造了 有名的“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 化,成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之一。
(1)支柱性产业:电子、服装、家电。 (2)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3)电子工业。 地处沪宁杭工业基地,区域内科技发达、人才集中,交通 和通信便利,市场广阔。 (4)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