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5四肢瘫与截瘫的转移训练

合集下载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职业技术课,是专业技术核心课程。

本课程共8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随堂实训50学时,考试课。

《作业治疗》在康复医学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课。

通过本程的教授,注重“三基”知识的学习和康复医学理念的培养。

突出作业治疗技术的特点和重点,注重实用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按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水平的实际就业需要,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指导,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生理学》、《诊断学》、《运动学基础》、《药理学》,后续课程有《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作业治疗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史。

(2)熟悉作业治疗的理论及常见的作业治疗模式。

(3)掌握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常用作业治疗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4)理解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的特点制订有效的作业治疗计划,进行科学正确的作业治疗及训练。

3、情感目标:(1)体验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的困难。

(2)树立“自我照顾”的观念。

(3)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伤、残者的良好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热爱康复医学工作和对发展康复事业强烈的责任感。

二、课程教学时数分配和教学形式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作业治疗》的概述及发展简史,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适应症、禁忌症和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二)建议学时:4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作业治疗和概论1、第一节概述(1)作业治疗基本概念(2)作业治疗的目的(3)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4)作业治疗的选择及其原则2、第二节作业治疗发展简史3、第三节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1)作业治疗的理念及思路(2)模式理论4、第四节作业治疗的分类5、第五节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6、第六节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7、第七节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8、第八节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四)重点:1、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 2、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 3、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偏瘫的日常生活动作辅导、训练内容

偏瘫的日常生活动作辅导、训练内容

偏瘫是指肢体一侧的肌肉活动能力受损,导致瘫痪或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日常生活动作的辅导和训练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就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辅导和训练内容进行介绍。

一、日常生活动作辅导1. 清洁活动:偏瘫患者在清洁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洗澡、刷牙、洗脸等,因此需要针对这些活动进行辅导。

在洗澡时,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坐浴椅,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姿势;在刷牙时,可以使用辅助工具,比如牙刷握把加长,方便患者握持。

2. 穿衣活动:穿衣对于偏瘫患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辅导人员可以教会患者如何穿戴适合的衣物,同时可以推荐一些穿脱方便的服装款式,比如前开衣、搭抠式衣物等。

3. 进食活动:偏瘫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会存在进食速度慢、咀嚼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在进食过程中进行辅导。

辅导人员可以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餐具,帮助他们练习咀嚼和吞咽动作,保证饮食的正常进行。

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内容1. 手部功能训练:针对偏瘫患者的手部功能进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训练内容可以包括手指灵活性的恢复、握力的增强、手部肌肉的协调性训练等。

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器械,比如握力器、手指力量球等进行训练。

2. 肢体协调性训练:偏瘫患者的肢体协调性通常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利用平衡垫、平衡球等工具,帮助患者练习站立、行走等动作,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3.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除了基本的生活动作训练,还可以对偏瘫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比如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

这些训练内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自主完成日常生活。

以上便是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动作辅导和训练内容的介绍。

通过科学合理的辅导和训练,可以帮助偏瘫患者尽快恢复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康复目标。

希望相关的辅导和训练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让更多的偏瘫患者受益。

5. 社交能力训练:偏瘫患者在社交方面也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尊心受损,在交流和社交中缺乏自信。

作业治疗项目操作规程

作业治疗项目操作规程

作业治疗项目操作规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训练提高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是作业疗法一个主要的工作内容。

治疗师的责任是训练和教给患者如何在现有的身体条件下完成各种ADL。

患者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ADL 的方法,而且必须学会如何发现阻碍完成某一种作业活动的问题所在以及寻觅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适应症、病种:因发育障碍、疾病或者创伤而导致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

病种: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脑外伤、脑瘫、一氧化碳中毒、老年性痴呆、脊髓损伤、脊髓炎、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

2.周围神经损伤。

3.骨骼运动系统损伤或者术后:骨折、脱位、各种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

4.任何由于手术而导致的或者需要手术的功能障碍。

5.烧伤。

6.心肺疾病。

7.发育迟缓、发育缺陷。

学习障碍。

二、禁忌症严重痴呆患者;疾病处于急性期患者;全身状态不佳、病情发展期或者体力差难于耐受训练者;危重症。

心肺肾肝功能严重不全等需绝对歇息者。

三、评定常用量表:Barthel 指数评定、功能独立性评测 (FIM)、家务能力评定量表、Katz 指数评定、PULSES 评定、修订的Kenny 自理评定、加拿大作业活动测量 (COPM)。

四、治疗方法:(一) 挪移障碍的康复训练(1) 卧姿即良姿位摆放①偏瘫患者卧姿要针对病理变化,抑制异常模式的正确姿式,即上肢保持肩胛骨向前,肩前伸,伸肘;下肢保持稍屈髋,屈膝,踝中立位。

②截瘫患者要保持下肢位置正确,即伸髋并稍外展,伸膝但避免过伸,踝背伸,双下肢之间放1—2 个枕头,以防髋内收、股骨内侧髁和踝受压。

③四肢瘫患者:仰卧位肩可以放置在内收、中立位或者前伸的位置,伸肘,腕背伸约30-40 度,手指稍屈曲,拇指对掌。

侧卧位下方上肢前屈,伸肘,前臂旋后,上方上肢的肩膀前屈,稍屈肘,前臂旋前,在胸壁和上肢之间放1 个枕头。

④烧伤患者:摆放总原则是对抗可能挛缩的方向摆放。

作业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2)

作业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2)

概念
ADL定义
广义
人们为了达到独立生活而每 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活动,既 包括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 衣、食、住、行、个人卫生 等活动),还包括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能力,经济上、社会 上、职业上达到独立的一些 活动(如打电话、购物、乘坐 交通工具等)。
狭义 仅指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
概念
分类
个人性
工具性
包括基本自理活动,如洗浴、 如厕、穿衣和吃饭。
床上翻身
翻身频率:白天每2小时一次,夜间 每3小时一次。
翻身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 压疮、关节挛缩的形成,也可改善 呼吸功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 排出。
偏瘫患者翻身训练
偏瘫患者翻身训练
偏瘫患者翻身训练
注意事项 (1)偏瘫患者向患侧翻身时,患侧上肢应置于身体
前方,稍外展,防止患侧肢体受压。 (2)治疗人员站在患者的患侧保护患者。 (3)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首次不能完成时,治疗师
偏瘫患者床上移动
2.桥式运动桥式运动训练是偏瘫患者床上活动训练的难 点,并对患者骨盆的控制、平衡稳定及以后的步态训 练均有重要的意义。
(1)桥式运动的方法 1)患者仰卧于床面,双下肢屈曲,双足平放
在床面。 2)双上肢伸展,双手交叉,健手握住患手,
患侧拇指在上,双肩屈曲90°。 3)依靠背部及双足的支撑,将臀部抬离床面,
床上活动--良好肢位摆放(偏瘫患者)
健侧卧位
该体位有利于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预 防患肢水肿。 摆放方法: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背后放一 枕头,使躯干放松。健侧上肢在下,置于舒 适放松体位。患侧上肢在上,肩向前伸出, 肩关节前屈约90°,在其下方放一个枕头支持, 伸肘、前臂旋前,手伸展或握一个毛巾卷。 健侧下肢髓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平放 在 膝关节床上。患侧下肢髓、膝关节屈曲, 置于健侧下肢前,患膝下方放一个枕头,踝 中立位。注意患 膝关节踝关节 足不可悬空。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床上活动训练(偏瘫患者床上活动训练)(作业治疗技术课件)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床上活动训练(偏瘫患者床上活动训练)(作业治疗技术课件)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4 床上坐起 (一)从健侧坐起
基本过程:取健侧卧位,健手拉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手于枕前,双腿交叉,用健腿将 患侧下肢移到床边→健肘屈曲,前 臂旋前,用肘和手撑起身体并坐起 →调整姿势,维持平衡,完成动作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4 床上坐起 (二)从患侧坐起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1 床上翻身
(二)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
基本过程:用健手握住患手,上 肢伸肘上举大于90°,健侧下肢 屈曲并插入患腿下方→用健侧上 肢的力量带动患侧上肢来回摆动, 同时屈颈向健侧转动头部→利用 摆动的惯性转动躯干并带动骨盆 转向→伸膝时带动患侧身体翻身, 完成动作
下面就偏瘫患者床上活动训练予以介绍

偏瘫患者床 上活动训练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1 床上翻身 (一)偏瘫患者向患侧翻身
基本过程:用健手握住患手,屈 髋、屈膝,上肢伸肘上举大于 90°→用健侧上肢的力量带动患 侧上肢摆动,摆向患侧时,屈颈 向患侧转动头部→利用摆动的惯 性转动躯干→健侧腿跨过患侧腿, 完成动作
基本过程:取患侧卧位,用健腿将 患侧下肢移到床外→健手支撑于患 侧床面并伸直健侧上肢,撑起身体 从患侧坐起→调整姿势,维持平衡, 完成动作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5 床边坐位到卧位 (一)从患侧躺下
基本过程:坐在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交叉置于患腿后方→ 健手从胸前横过身体,支撑在患侧髋部旁的床面上→患腿在健侧腿 的协助下抬到床上,双腿放在床上→双腿保持屈曲,患侧身体慢慢 放低并躺在床上,调整姿势,完成动作
第六章 平衡与协调

转移训练

转移训练
.
患者利用布带自行翻身
.
床旁坐起与躺下——1
对象:
偏瘫患者
.
步骤
患者体位:
患者侧卧位(健侧、患侧卧位均可),双膝屈 曲;
治疗师体位:
帮助者先将患者双下肢置于床旁;帮助者一手 托住患者腋下或肩部,另一手按于患者位于上 方的骨盆或两膝后方;
命令患者向上侧屈头部;帮助者抬起下方 的肩部,以骨盆为枢纽转移成坐位。
床铺高度要与轮椅座接近,床头宜装一短 扶手,轮椅带有制动器和折卸式搁脚板。
轮椅放在病人的健侧。 轮椅与床尾稍呈一定角度。
.
偏瘫患者——步骤1
轮椅朝向床头位置刹上制动器后,用健侧 手将患例胸提起,然后将润脚板移向侧边;
.
偏瘫患者——步骤2
将躯干向前倾并向下撑面移到轮椅的 前线,抓住轮椅扶手(或床扶手〕, 病人躯体向前移,用健侧上下移动支 撑体重而达到上肢前臂托住患侧肘关节; 将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下方;
在身体旋转的同时,用健侧下肢搬动患侧 下肢,翻向健侧。
.
截瘫患者仰卧位-侧卧位转移训练
步骤:
头、颈屈曲,双上肢甩向左侧,以获得向右翻转 动力;
左上肢屈曲,肩胛带前伸、上旋从左侧迅速甩向 右侧;躯干、骨盆向右旋转,身体重心向右移;
.
.
从轮椅向地面转移
可使患者移到地上或从地上移回轮椅 这个能力可丰富患者的生活,如能使患者
在海滩下水,在地板上与孩子玩耍,这项 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自救措施。 步骤:
把轮椅摆好并刹住闸,一旦轮椅放好并刹住后, 患者即可以从侧面、前方或后方完成此动作。
.
轮椅→地侧方转移法
坐直→健腿移动→臀部从轮椅坐垫上移动 → 健侧手着地→ 支撑身体向健侧着地

第三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方法(转移活动和自我照顾训练)

第三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方法(转移活动和自我照顾训练)
❖ 尽量让患者采取坐式座便器。 ❖ 教会患者学会控制大、小便,大、小便处理得当
会给病人减轻很多痛苦。作业治疗师应教给病人 和家属有关的知识,同时,应就病人穿衣、用厕 的环境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使其能方便地使 用洗手间的一切清洁用具。
第三节 ADL的训练方法
三、自我照顾训练
(二)脊髓损伤患者的自我照顾训练
❖ 尽可能让患者用健手把食物放在患手中,再由患手将食物放于 口中,训练健、患手功能的转换,最后过度到学会使用患手。
偏瘫患者梳洗及个人卫生的训练
偏瘫患者修指甲
偏瘫患者使用浴缸洗澡
偏瘫患者用厕训练
注意事项
❖ 用厕时躯体的机能要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至少能 做到坐位与站立位的平衡,握持扶手、身体转移。
1、脊髓损伤患者的更衣训练 2、脊髓损伤患者进食训练 3、脊髓损伤患者梳洗训练
截瘫患者穿衣方法一
截瘫患者穿衣方法二
系扣方法
❖ 徒手系扣 ❖ 借助弯钩系扣 ❖ 用魔术搭扣 ❖ 也可用一只手拿纽扣钩,借助牙齿将纽扣孔
拉过纽扣系扣 。
截瘫患者坐位穿裤子
截瘫患者卧位穿裤子
第三节 ADL的训练方法
四、家务活动训练
(一)偏瘫患者的家务活动训练
1、单手切菜方法 2、单手打鸡蛋方法 3、单手开启罐头 4、单手扫地、拖地
(二)四肢瘫患者的家务活动训练
偏瘫患者单手切菜
超市购物
熨烫衣物
五、社会活动训练
(1)床与轮椅之间的独立转移
(2)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
第三节 ADL的训练方法
二、转移活动训练
(一)偏瘫患者的转移训练 3、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 (1)轮椅与坐厕的独立转移 (2)轮椅与坐厕的辅助转移
第三节 ADL的训练方法

体位转移

体位转移

轮椅中。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截瘫四肢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
(1)独立转移
1.从轮椅到床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轮椅右侧靠
近床,与床成20°~30°角,制动,移开右侧脚踏板。患者在轮 椅中先将臀部向前移动,右手支撑床面,左手支撑轮椅扶手,同 时撑起臀部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床上。 2.从床到轮椅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患者坐于
• 2.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1 ①同上①。 ②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双膝微屈,腰背挺直,双 足放在患足两边,用自己的膝部在前面抵住患膝, 防止患膝倒向外侧。③治疗师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 置于患者患侧肩胛上,并将患侧前臂放在自己的肩 上,抓住肩胛骨的内缘,另一上肢托住患者健侧上 肢,使其躯干向前倾。然后将患者的重心前移至其 脚上,直至患者的臀部离开床面。④治疗师引导患 者转身坐于轮椅上。
床边,轮椅置于床右侧,与床成20°~30°角,制动,卸下靠床
侧扶手,移开靠床侧脚踏板。患者右手扶轮椅远侧扶手,左手支 撑床面,同时撑起躯干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轮椅上。
3.从轮椅到床的侧方平行转移(左侧身体靠 床):轮椅与床平行,制动;卸下近床侧 扶手,患者将双腿抬上床;躯干向床缘方 向前倾,将右腿交叉置于左腿上,应用侧 方支撑移动的方法,左手支撑于床上,右 手支撑于轮椅扶手上,头和躯干前屈,双 手支撑抬起臀部并向床移动。
3.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2
①同上①。②治疗师
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者,用同侧手穿拇握法握住患手, 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③患者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健手
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站起。然
后以双足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背靠轮椅。④治疗师向前倾 斜身体,并半蹲,帮助患者臀部向后、向下移动慢慢坐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任务五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转移训练四肢瘫与截瘫患者完成床上的翻身、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长坐位移动等活动,即可训练患者进行床与轮椅、轮椅与椅、轮椅与座厕、轮椅与浴盆之间的转移。

不同平面之间的转移方法比较多,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脊髓损伤平面、残存肌力、关节活动度等情况进行选择。

较复杂的转移动作除需要具备一定平衡能力外,还需要有很强的上肢肌力。

在做转移动作时,头、双肩和躯干要保持前屈,使头部前伸超过膝关节。

四肢痛患者只能完成同一高度之间的转移动作,而大多数截瘫患者经过训练后能够完成不同高度之间的转移动作。

四肢瘫患者可利用滑板帮助完成转移动作。

主要训练项目包括:1.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1)独立转移:截瘫患者经过训练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独立转移动作,四肢痛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伸肘功能方可独立完成。

1)轮椅到床的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①患者驱动轮椅从右侧靠近床,与床成20° ? 30°角,刹住轮椅手闸,卸下近床侧扶手,移开右侧脚踏板,双足平放在地面上;②患者在轮椅中先将臀部向前移动,右手支撑床面,左手支撑轮椅扶手,同时撑起臀部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床上。

2)床到轮椅的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①患者坐于床边,双足平放在地面上,轮椅置于患者右侧床边,与床成20° ? 30°角,刹住轮椅手间,卸下近床侧扶手,移开近床侧脚踏板;②患者右手支撑轮椅远侧扶手,左手支撑床面,同时撑起臀部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轮椅上。

3)轮椅到床的侧方转移(左侧身体靠床):①轮椅与床平行放置,刹住轮椅手间,卸下近床侧扶手;②患者将双腿抬到床上。

四肢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差需用右前臂勾住轮椅把手,以保持坐位平衡;将左腕置于右膝下,通过屈肘动作,将右下肢抬到床上;用同样方法将左下肢抬到床上;③躯干向床侧倾斜,将右腿交叉置于左腿上,应用侧方支撑移动的方法,左手支撑于床上,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上,头和躯干前屈,双手支撑抬起臀部将身体移动到床上。

若患者需用滑板进行侧方平行转移,可用如下方法:①、②同上。

③将滑板架在轮椅和床之间,滑板的一端放于患者臀下;患者一手支撑于位于轮椅坐埜上的滑板一端,另一手支撑于位于床垫上的滑板一端,抬起上身,将臀部通过滑板移至床上;转移完毕撤去滑板。

由床返回轮椅与上述顺序相反。

4) 轮椅到床的正面转移:①患者驱动轮椅正面靠近床,距离30cm,使抬腿有足够空间刹闸;②四肢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差,需用右前臂勾住轮椅把手以保持坐位平衡;将左腕置于右膝下,通过屈肘动作,将右下肢抬到床上。

用同样方法将左下肢抬到床上;③打开轮椅手闸,向前驱动轮椅紧贴床沿,再刹闸;④ 双手扶住轮椅扶手向上撑起身体,同时向前移动坐于床上,此过程中要保持头和躯干屈曲;⑤将身体移到床上合适位置,用上肢帮助下肢摆正,调整坐位姿势。

5) 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后方转移:此方法只适用于椅背可以拆卸或安装有拉链的轮椅:①患者驱动轮椅从后方靠近床沿,刹间,拉下椅背上的拉链或卸下椅背;②在轮椅与床之间放置滑板,滑板的一端置于患者臀下并固定好;③患者用双手支撑于床面将身体抬起,向后移动坐于床上;④用双手将下肢抬起移至床上并摆正,调整坐位姿势,最后撤除滑板。

6) 利用上方吊环由轮椅向床的转移 (左侧身体靠床) :①患者驱动轮椅从左侧平行靠近床,刹闹,卸下近床侧扶手;②患者将双腿抬到床上,再将左手伸入上方吊环,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 ③右手用力撑起的同时,左上肢利用屈肘动作向下拉住吊环,臀部提起,将身体转移到床上。

由床返回轮椅过程与上述相反。

(2) 四肢瘫患者轮椅到床的辅助转移1) 患者坐在轮椅中,双足平放于地面上。

2) 辅助者面向患者,采用髋膝屈曲、腰背伸直的半蹲位,用自己的双足和双膝抵住患者的双足和双膝的外侧,双手抱住患者的臀部;同时患者躯干前倾,将下颌抵在辅助者的一侧肩部,辅助者头转向另一侧。

3) 辅助者重心后移用力将患者向上提起,呈站立位后,再向床边转动,注意控制膝关节稳定。

4) 患者背对床后,辅助者右手仍扶住患者臀部,左手扶住肩胛骨部位以稳定躯干,同时用双膝控制住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其髋关节,将其臀部轻轻放到床上。

2. 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C7 以下脊髓损伤患者可独立完成由轮椅到椅的转移。

(1) 轮椅与椅之间独立成角转移1) 首先刹住轮椅手闸,椅子固定牢靠,两椅互成60°角,卸下轮椅近椅子一侧扶手。

2) 患者尽量坐于轮椅前沿,双足平放于地面上。

3) 患者一手支撑于椅子的远侧角,另一手支撑于轮椅的扶手上。

4) 手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并向侧方移至椅子上。

5) 用手将双腿位置摆正,调整臀及背部位置保持良好坐姿。

(2) 轮椅与椅之间独立并列转移:除将两椅并列放置外,其余均与两椅成角转移相似。

(3) 轮椅与椅之间利用滑板转移:适用两椅距离较远或两椅面不同高的情况。

1) 轮椅与椅子尽可能靠近并列,两椅的前沿平齐。

2) 卸下轮椅近椅子一侧扶手,在两椅间架上滑板。

3) 先将双足移向椅子,然后一手支撑于轮椅的椅座,另一手支撑于椅子或滑板。

4) 双手及双足同时用力,通过支撑动作将躯干抬起向侧方移动,坐于滑板上。

5) 通过数次侧方移位最终移至椅子并坐下,用手摆正双腿位置,最后抽去滑板。

(4) 轮椅与椅之间独立正面转移:原则与两椅成角转移相似。

1) 将轮椅与椅子正面对置,使两椅前沿平齐。

2) 轮椅刹闸,椅子稳定放置,双足平放于地面上。

3) 患者一手支撑于椅子坐板的远侧,另一手支撑于轮椅坐板的近侧,躯干略前倾,手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移向椅子。

4) 转身坐于椅子上,将双腿移至椅子正前面,调整好坐姿。

3. 轮椅与座厕之间的转移C7 以下脊髓损伤患者可独立完成由轮椅到座厕的转移。

(1) 轮椅到座厕独立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 :方法与从轮椅到床的侧方转移类似,转移前应先脱下裤子。

1) 患者驱动轮椅使右侧靠近座厕,与之成45°角。

2) 患者双足平放于地面上,且在膝关节的正下方,以便转移时下肢能承重,卸下轮椅右侧扶手。

3) 将左手置于轮椅左侧扶手,右手置于座厕旁的扶手上,支撑上抬躯干并向右侧转身。

注意转移过程中保持头和肩的屈曲。

4) 将左手移到轮椅的右侧大轮上,右手支撑于座厕旁的扶手,进一步上抬躯干并向后移动坐于座厕上。

由座厕返回轮椅过程与上述相反。

(2) 轮椅到座厕独立正面转移1) 患者驱动轮椅正对座厕,刹住轮椅手间,移开脚踏板。

2) 患者两腿分开置于座厕两旁,双手抓握座厕两侧扶手。

3) 双上肢用力撑起躯干前移,像骑马一样骑在座厕上。

(3) 轮椅到座厕独立后方转移:此法适用于双下肢痉挛较重的患者,且轮椅靠背装有拉链。

1) 患者驱动轮椅从后方靠近座厕,拉下轮椅靠背上的拉链。

2) —手置于座厕旁的扶手上,另一手置于座厕的坐垫上,双手向上撑起躯干并向后移动坐于座厕上。

(4) 轮椅到座厕的辅助转移1) 患者乘坐轮椅,正面接近座厕,轮椅与座厕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利辅助者活动,刹间,移开脚踏板。

2) 辅助者协助患者坐于轮椅边缘,辅助者呈半蹲位,双足置于患者双足外侧,用自己的双膝、双足抵住患者的双膝、双足,以免患者膝、足向前滑动及屈曲。

3) 辅助者双手从患者两腋下穿过扶住其肩胛骨,患者双上肢置于辅助者肩部。

4) 辅助者双腿用力帮助患者站起(患者协同用力)5) 以双下肢为支点,辅助者帮助患者缓慢向后转身,此过程中注意防止患者双膝屈曲。

6) 当患者双腿的后方靠近座厕后,辅助者一手扶住患者肩胛骨,另一手帮助患者脱下裤子,患者屈髋屈膝坐于座厕。

由座厕返回轮椅过程与上述相反。

4. 轮椅与浴盆之间的转移进出浴盆需要上肢有较强的支撑力量,C7 及以下脊髓损伤的患者可独立完成轮椅与浴盆的转移。

注意转移前浴盆应注满水,离开前排空水;浴盆底部必须放置防滑垫;浴盆周围的墙上须安装安全扶手。

(1) 轮椅与浴盆之间独立一端转移1) 患者驱动轮椅靠近浴盆一端,与浴盆有一定距离刹住轮椅手闸,此距离需满足双脚能上抬放到浴盆边上。

2) 用上肢帮助上抬双腿置于浴盆的边沿上,移开脚踏板。

3) 打开手闸,驱动轮椅直到轮椅前沿完全贴近浴盆,然后再刹住轮椅手间。

4) 患者左手置于浴盆边沿,右手置于轮椅右侧扶手上,上抬臀部向前移动,双腿滑入浴盆中。

5) 将右手移到浴盆边沿上,双手支撑于浴盆,躯干充分前屈。

6) 保持躯干前屈,双手沿着浴盆边沿向前移动,先上抬躯干越过边沿,然后将身体放低进入浴盆中。

由浴盆返回轮椅过程与上述相反(2) 轮椅与浴盆之间独立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1) 驱动轮椅右侧接近浴盆,与浴盆成30°角。

卸下轮椅右侧扶手,移开右侧脚踏板,制动。

2) 用双上肢帮助将双腿上抬置于浴盆中。

3) 屈曲躯干,右手置于浴盆远侧边沿,左手置于浴盆近侧边沿,双手用力支撑上抬躯干越过浴盆边沿。

4) 进一步支撑并转动身体面向浴盆一端,慢慢放低身体进入浴盆中。

(3) 轮椅与浴盆之间的辅助转移1) 患者乘坐轮椅从侧面接近浴盆,刹住轮椅手间,移开脚踏板。

辅助者帮助患者脱下衣裤,辅助者取半蹲位,双足置于患者双足外侧,用自己的双膝、双足抵住患者的双膝、双足,以免患者膝、足向前滑动及屈曲。

2) 辅助者双手从患者两腋下穿过扶住其肩胛部;患者双上肢置于辅助者肩部。

3) 辅助者双腿用力帮助患者站起(患者协同用力) ,维持好平衡。

4) 以双下肢为支点,辅助者帮助患者缓慢向后转身。

此过程中注意防止患者膝关节屈曲。

5) 当患者双腿的后侧贴近浴板后,辅助者帮助患者坐于浴板上。

6) 辅助者帮助患者将双腿放进浴盆,然后帮助患者坐到浴板中间。

从浴盆返回轮椅与上述相反。

5. 轮椅与地板之间的转移掌握轮椅与地面之间的转移技术,可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如使患者能在海滩上下水,在地板上与孩子玩耍等。

这项技术也是重要的自救措施,当患者从轮椅上摔下来后,他就能应用此项技术从地板上回到轮椅中。

以T11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例介绍轮椅与地板之间的转移方法。

(1) 轮椅到地板的独立转移1) 将双足放到地板上,移开脚踏板。

患者左肘支撑于轮椅靠背,右手支撑于轮椅大轮,抬起上身,左手将轮椅坐垫拉出。

2) 将膝关节伸直,将坐垫置于两前轮之间的地板上。

3) 双手支撑于轮椅座位前方以上抬躯干,并将臀部向前越过轮椅的前沿。

4) 逐渐放低重心坐到置于地板上的坐垫上。

(2) 地板到轮椅的独立转移1)患者背向轮椅坐在地板上的轮椅坐垫上,刹住轮椅手闹。

患者双手支撑于轮椅坐位前缘,或重新安好脚踏板,将双手置于脚踏板顶端以支撑。

2) 用力支撑上抬躯干,注意头、颈要伸展3) 收缩腹肌,下降肩部,向后拉骨盆坐到轮椅上。

4) 用手将双腿上抬放于脚踏板上。

5) 将坐垫对折,置于大轮和髋部之间的轮椅扶手上,患者双手支撑于大轮上抬身体,坐垫弹向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