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学 生 礼 仪 常 识
基本日常礼仪常识

基本日常礼仪常识基本日常礼仪常识1一、仪容礼仪1、头发干净,发型得体大方。
2、仪容干净,男士胡须勤刮,指甲常修剪,女士指甲长段适中,美化适中。
3、口腔卫生,牙齿清洁。
4、化妆浓淡适应场合,妆容和服饰搭配和谐,不使用香味过重的化妆品。
5、化妆与年龄相协调,与身份向符合。
二、着装礼仪1、服饰干净,得体,大方,颜色搭协作理。
2、正式场合,男士宜穿礼服或深色的西装,皮鞋和袜子。
女士宜穿套服,不空短、透、露服装。
3、穿西装时,衬衫袖子应略长于西装袖子,领带平直长度在腰带上缘。
4、鞋子与衣服像搭配,保持鞋子干净,正式场合不穿拖鞋,穿西装,裙装,礼服时不穿平跟鞋或布鞋。
5、女士围巾,领巾,手包应与服装颜色和谐搭配。
三、言谈礼仪1、态度温和,语言简洁,语调亲切,语速适中。
2、仔细倾听,切忌心不在焉,不轻易打断言者。
3、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适时点头、对答。
4、多人交谈时说话时间长短适度,不滔滔不绝。
5、礼貌性的交谈应使用谦词和敬语。
四、握手礼仪1、用右手,双腿并立站直,微笑着凝视对方眼睛。
2、一般由年长的向年轻的伸手,地位高的向地位低的伸手,女士向男士伸手,拜见时仆人先伸手,告辞时客人先伸手。
3、在多人握手时,顺气自然,不交叉握手。
4、与贵宾或才人握手时宜用双手,身体身躯前倾。
5、男士与女士握手时,时间长短和力度适中。
五、举止礼仪1、站立时挺胸,收腹,抬头,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
2、穿礼服或旗袍站立时忌双脚并列,应以一只脚为重心,双脚前后适当错开。
3、坐立时上身保持端正,女士穿裙装坐沙发不应太靠里面。
4、双腿交叠而坐时,悬空的小腿回收,脚尖向下。
5、与人交谈时身体适当前倾,可依据内容需要做适当手势。
6、走路时身体挺直,自然摇摆双臂,不左摇右摆。
7、穿旗袍走路时胸微含,下颚微收,步幅不宜太大。
8、在室内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打喷嚏时适当掩口。
9、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适当掩口。
10、常回家看父母,主动嘘寒问暖,分担家务。
学习礼仪心得及感悟5篇

学习礼仪心得及感悟5篇关于学习礼仪心得及感悟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礼貌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礼貌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在总公司组织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观看了金正昆教授礼仪讲座,觉得我们在礼仪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觉得学礼仪活动十分必要,十分及时,对我深有感触,受益非浅。
礼貌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向将礼貌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礼貌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它资料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
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
透过这次礼貌礼仪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原先平时忽略的细小问题,其实带给对方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大的,试想当业主走进到我们小区门口,望见一个精神不振、衣冠不整的秩序维护员时会是什么的感觉,相信他们会有不愉快的情绪,甚至会对这个小区的秩序产生怀疑。
而我们公司的服务宗旨是“亲情式管理,人性化服务”,可我们的现状却带给对方一种很无奈的感觉,这不就违背了我们的服务宗旨吗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
当然,这不仅仅是单单要求我们礼貌礼仪方面,还包括业务水平方面,我们应在带给礼貌服务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服务技巧,真正为业主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当然,我作为一名物业管理人员,每时每刻,每事每处,每个环节都就应讲礼仪、用礼仪,把所学礼仪用得恰到好处,“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件事。
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树好自身形象,树好单位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
个人仪表礼仪常识

个人仪表礼仪常识所谓仪表的协调,是指一个人的仪表要与他的年龄、体型、职业和所在的场所吻合,表现出一种和谐,这种和谐能给人以美感。
下面是的个人,欢送阅读参考。
仪表和仪容是实施个人礼仪的第一步。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姿态、风度以及个人卫生等方面。
仪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仪表所包括的内容,泛指人的外观、外貌。
由于仪表与仪容在日常交往中最直观地呈现在交往对象的面前,可以直接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安康状况。
因此,仪表与仪容如何,不仅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而且可以影响到交往对象对行为主体的评价。
仪表与仪容的礼仪关键就是要做到符合“美”的要求,具体要做到美观、清洁、卫生、得体等。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仪表堂堂而让别人赏心悦目。
为打造自己的形象很多人伤透了脑筋,美容增高,拉皮减肥,大笔的钱花了,效果却往往令人失望,谦谦君子,窈窕淑女,似乎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
表情也是仪表礼仪中的一局部。
表情者人的面部的感情的外显。
严格地讲,一个人的表情是有眼神、笑容、面部肌肉的动作。
比方说有时候眨眨眼,耸耸鼻子呀,嘴巴歪一歪啊,它都有一定的含义。
但是最多地来讲,一个人的表情是通过眼神和笑容表达出来的。
这个我分别来说说,首先我们来讲眼神你要注意什么,眼神要注意这样一个习惯,就是要注意四个字,目中有人,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我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要养成注视对方的习惯。
我刚刚讲了你跟人说话的话,你跟人家说欢送光临、说再见你从头到尾不看别人一眼,人家是不快乐的。
当然,进而言之,从礼貌的角度来讲,你看别人你有三个角度,第一个角度你看什么部位。
第二个角度,你看的时间的长短。
第三个角度,你在什么方向去看别人。
这个都很有讲究,比方一般情况下,近距离交谈,我们两个人一米两米这样的距离,看对方的眼睛或者头部,特别当你面对异性的时候要养成习惯,通常不看中间,尤其不看下边,否那么人家说你色迷迷。
是吧。
你跟一个男同志说话,你是一个女同志,这家伙盯着你头不看,他看你别地儿,你什么感觉?你不爽,所以跟人说话看人家的部位是有讲究的。
中华传统礼仪有哪些

中华传统礼仪有哪些中华传统礼仪1、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2、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3、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4、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5、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中华传统礼仪知识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中国基本礼仪常识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基本礼仪常识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1一、仪表1、仪表——第一印象的关键仪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仪容、服饰、姿态和风度,是一个人教养、性格内涵的外在表现。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是仪表美的最基本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条件,就必须勤梳洗、讲卫生,尤其在社交场合务必穿戴整齐,精神振作。
要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追赶潮流,注意得体和谐,做到装扮适宜,举止大方,态度亲切,秀外慧中,个性鲜明。
2、仪容——淡妆浓抹要相宜仪容即容貌,由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所构成,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
保持清洁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注意细部的整洁,如眼部、鼻腔、口腔、胡须、指甲等。
要知道,有时“细节”也能决定一切。
风华正茂的学生,天生丽质,一般不必化妆。
职业女性,尤其是社交场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妆。
在某些场合,适当的美容化妆则是一种礼貌,也是自尊、尊人的体现。
化妆的浓淡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来选择。
在平时,以化淡妆为宜,注重自然和谐,不宜浓妆艳抹、香气袭人;参加晚会、舞会等社交活动时,则应适当浓妆。
3、美发——并非时尚就是好发型是仪容的极为重要部分。
头发整洁、发型得体是美发的基本要求。
整洁得体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美感,而蓬头垢面难免使人联想起乞丐。
发型的选择要根据自然、大方、整洁、美观的原则,既要观察发型的流行趋势,又不能盲目追赶潮流,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和脸型特点。
头发的护理:⑴ 常梳洗保清洁。
洗发时用十指按摩头皮,以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头发生长。
常梳头亦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还应及时将枯黄、开叉的发梢剪掉,保持头发的美观。
⑵ 烫发、染发要审慎对待,把握好分寸,否则会损伤头发,损害自己的形象。
4、服饰——也要讲原则⑴ 遵循国际通行的“TPO”三原则:T(Time)表示时间,即穿着要应时。
中学学生“三礼”规范

中学学生“三礼”规范
中学学生的“三礼”规范通常指的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三个礼仪规范,包括:
1. 礼貌:学生需要尊重教师和同学,懂得和他人交流时应遵守基本的礼貌规范,如说话文明、不打扰他人、不侮辱他人等。
尊敬教师是基本的师生关系,学生应保持与教师的礼貌互动,不违背老师的指令和规定。
2. 仪表:学生需要保持整洁干净的仪容仪表,包括着装整齐、举止庄重、面带微笑等。
学生的仪表形象不仅影响自身形象,也代表着学校形象,因此学生需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
3. 习惯: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包括按时睡觉起床、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等。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效果都起到积极的影响。
这些“三礼”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待学习的态度,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也需要共同努力,协同培养学生的这些良好行为习惯。
第 1 页共 1 页。
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

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造就崇德明礼新一代江苏人——在全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会议上的讲话胡金波(2014、2、27)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700万未成年人,将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工作举措,努力促进广大少年儿童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力争使他们成长为崇德有礼、文明向上的新一代江苏人。
一、“学礼仪”,是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环节。
(一)“学礼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
对个人而言,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思想素养、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对国家而言,文明礼仪则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生动展示。
去年底,中办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强调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抓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
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其目的就是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学礼仪”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有习礼、守礼、重礼的传统。
中国传统礼仪的内涵丰富,理性认识传统礼仪,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与道德的结合。
中国传统基本礼仪知识

中国传统基本礼仪知识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那么你们了解过最传统的礼仪知识吗?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中国传统基本礼仪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中国传统基本礼仪知识1、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2、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3、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4、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5、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中国传统礼仪三拜礼三拜礼(再拜额手礼)适用于礼敬天地祖师国。
古代拜制沿革复杂。
一般地说,长跪、弯腰、垂首至地为“拜”。
拜时头低垂触地,并略作停留,称为“稽首”,或称“叩首”,俗称“磕头”。
古时常礼为两拜稽首,称为“再拜”。
有时以示尊重或诚意,则变常礼为三拜稽首,称为“三拜” 。
【三拜】佛教礼仪。
指顶礼三次,表示尊重。
在中国佛教界有展具三拜之礼,此中又分大展三拜、同展三拜两种。
若行三次三拜则称九拜。
《南海寄归内法传》谓(大正54·221a)∶‘礼拜敷其坐具,五天所不见行,致敬起为三礼,四部罔窥其事。
(中略)西国见为三拜,人皆怪之。
(中略)如经律云∶来至佛所,礼佛双足,在一边坐,不云敷坐具礼三拜在一边立,斯其教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礼仪常识
一、什么是礼仪
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到历史传统、风俗影响、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二、礼仪的内涵与实质
内涵:
1、礼仪是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意,以令人愉快的方式通过美好的仪表形式、规范的言谈举止表达出来,就是礼仪。
2、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具体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实质:尊重
三、男、女生仪容要求
男生:◆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短指甲,保持清洁。
◆不留长发,不剃光头,不染发、烫发,不理碎发,不留怪发型,不蓄胡须。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经常洗澡、洗头,注意个人卫生。
女生:◆女同学理运动短发或扎马尾辫,前额流海不过眉。
◆不留披肩发、烫发、染发,不梳怪发型。
◆不涂脂抹粉,不描眉画唇。
◆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不佩戴耳环、项链、戒指、手镯、手链等饰物。
◆不穿拖鞋进入校园,不穿高跟鞋。
形象美的总体要求:
容貌端正、举止大方;端庄稳重、不卑不亢;态度和蔼、待人诚恳;
服饰规范、整洁挺括;打扮得体、淡装素抹;训练有素、言行得当。
四、中学生常用礼仪
课堂礼仪
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
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
下课:老师宣布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
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集会礼仪
1.集合列队要迅速、安静、整齐,并提前进入会场,在指定位置坐(站)好。
2.参加升国旗仪式,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
3.听讲话、看演出,要做到神情专注,姿态端正,保持安静,并适时适度鼓掌。
4.在集会过程中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擅自走动或离场;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会场清洁卫生。
5.上台发言或领奖,要提前做好准备,稳步迅速上台。
发言前,要向主席台和场内听众鞠躬行礼,发言结束要主动致谢;领奖时,双手承接,并鞠躬致意。
6.报告、演出结束,要真诚鼓掌,以示感谢;要听从指挥有序退场。
站姿礼仪
1.站立时,切忌手插在衣袋里,无精打采或动倒西歪;
2. 不可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这种姿势容易给人傲慢的印象。
3. 不可歪倚斜靠,给人站不直,十分庸懒的感觉。
坐姿礼仪
女士坐姿礼仪:
上身坐正,双腿稍并拢并向一边微微倾斜,整个身体放松。
1.双膝并拢,双脚并拢垂直。
2.双膝并拢,双脚并拢稍向里。
3.左腿搭在右腿上小腿并拢向右倾。
坐姿六忌:跷二郎腿双腿叉开双腿抖动叉腰抱胸双手乱舞抠鼻掏耳
用餐礼仪
文明就餐,讲究公共礼仪。
遵守秩序,讲究卫生,爱惜粮食,尊重礼让,吃相文雅。
一、遵守秩序。
在规定的窗口,自觉排队购饭,不插队、代买,有急事的同学应主动照顾。
二、讲究卫生。
饭前要洗手和冲洗餐具。
三、爱惜粮食。
不挑食,不乱倒剩饭剩菜,爱惜粮食。
四、尊重礼让。
尊重炊管人员的劳动,发生矛盾后,要注意谦让谅解,洗碗时相互礼让,不抢先、拥挤。
五、吃相文雅。
不大声喧哗,不端着碗走来走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行走礼仪
礼仪的规则:两人并行,右者为大;两人前后行,前者为尊;三人并行,中者为尊,右边次之,左边更次;三人前后行,前者为尊。
校园行走规则:右行礼让。
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
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交谈礼仪
◆.语言要谦逊无论在什么时候,同学们在说话时,都要互相谦让一点,抱着谦虚的态度,
切不可说大话、说空话,更不能胡编乱造,说话时要用情感打动人,而不是用大话压人。
讲话时要注重礼貌,话在人说,同样一句话,有的人说起来很好听,但有的人说起来很刺耳,主要原因是说话不注意礼貌,我们的同学们说话时一定要礼貌在先。
◆.语速要适中同学们在说话时,有时不注意语速,说话太快,不是听不清,就是听不懂,还会产生误解,因此,说话时要注意语速,不要让别人认为你不稳当。
◆.语言要净化同学们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和空间,都不能说脏话,更不能骂人,
骂人是最没有休养的一种表现,作为中学生骂人也是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因此,同学们都要管好自己的嘴,坚决做到不骂人,不讲脏话,特别是已经养成好骂人、爱讲脏话习惯的同学尤其要注意。
交往礼仪
与家长相处:
◆.理解父母。
只有把握了“理解”这个前提,才能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才能实现同学们与家长的沟通,才能使家长的教育方法逐渐改进,才能使家长的迫切目标变成现实。
◆.注意与家长心灵的沟通。
主动与家长进行心贴心的交流。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是锻炼自己、适应将来
生活的需要,也是对家长最大的安慰,对家长事业最有力的支持,与家长取得沟通的最好形式。
与老师相处:
■见了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对老师的称呼要礼貌■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
■进入办公室要守规矩■不欺骗老师,不顶撞老师■与老师交谈,躬身站立一侧
同学间交往:
◆.男生间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男生间的交往,首先要讲究“男子汉”的气魄,干脆、
利落,不要作态,更不应阴阳怪气。
其次要有“君子”的风范,举止要沉稳大方、不猥琐:言谈有内涵、有品位、不搞低级趣味。
男生之间交往还要讲原则。
讲原则就是要遵守法纪,合乎公德。
有些男同学把哥们义气误作男子汉的特征,可就是偏偏不讲原则。
有的不分是为朋友两肋插刀.侠胆相照,肝脑涂地;有的置国家大法于不顾,甚至去干伤天害理之事;有些男同学,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或在打抱不平时却行不平之事。
这样做都是极端错误的。
◆.女生间交往: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应有别于男同学之间的交往。
首先要有女性形象。
言谈
举止要文雅,应有女性内涵,体现出柔美。
第二要坦诚相待。
第三,要有容人之心。
有些女孩子经常为一丁点小事儿闹得不可开交,其实这中间恐怕只要有半点忍让和包容就够了。
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还要注意细节:不要在众多女生面前捂着嘴巴“咬耳朵”,以免引起猜忌;不要抢风头,让别人尴尬;不要过于炫耀自己的长处和所有,否则会遭嫉妒。
◆.男女生交往:中学生中的男女生交往是比较敏感的事情,尤其要处理得当,
掌握好尺度。
第一,女生优先。
有方便优先女生,有困难男生在前。
第二,男女有别。
男女生不宜过分接近,男同学的责任感不能为对女生的所谓“好感”所代替;女同学要把握分寸,自尊自爱,端庄大方,持重得体。
第三,要互相尊重。
要讲道德规范;女生在男生面前不要过分热情与接近,以免令男生想入非非。
第四,行为落拓大方,光明磊落。
男女生交往中,尽量避免单独接触,有话当众讲,有事当面做。
不要畏惧异性的侵害,要辞严色正、机智果敢地反击不良行为。
后记:
当你走出家门,肩上就扛着家庭的荣辱!
当你走出校门,肩上就扛着学校的荣辱!
当你走出国门,肩上就扛着国家的荣辱!
说明:此页在综合楼西山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