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无线接入网技术解读

合集下载

无线接入技术名词解释

无线接入技术名词解释

无线接入技术名词解释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手段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连接和通信的技术。

它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网络,无需使用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解释:
1. Wi-Fi(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波技术的局域网技术,通过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2. 4G/5G(第四/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蜂窝网络的移动通信技术,通过移动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高速的移动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

3. Bluetooth(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在个人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音频通信,例如连接手机和耳机、键盘等外部设备。

4. NFC(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将两个设备靠近,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常用于移动支付、门禁系统等场景。

5. ZigBee(低功耗无线个人局域网):是一种面向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物联网领域,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传感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

这些无线接入技术在不同场景和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无线接入。

无线接入技术原理

无线接入技术原理

无线接入技术原理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利用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连接。

无线接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涉及到无线信道传输、调制解调、射频传输、多址接入和信号处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展开阐述,并提供相关实例和应用场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无线接入技术。

一、无线信道传输无线信道传输是无线接入技术的基础,它负责在无线环境中传输数据。

无线信道传输通常使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广播信道:广播信道是指无线信号由一个信号源向所有接收设备传输,接收设备无法选择接收哪个信号。

典型的例子是广播电视和广播电台。

2. 点对点信道:点对点信道是指一对设备之间进行直接的信号传输,这种传输方式通常能够提供更可靠的连接和更高的传输速率。

两台蓝牙设备之间的通信就是采用点对点信道。

3. 多对多信道:多对多信道是指一组设备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允许多个设备同时进行通信。

无线局域网(WLAN)就是采用多对多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典型应用。

以上几种无线信道传输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混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

二、调制解调调制解调是将数字数据转化成模拟信号并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的过程,以及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数据的过程。

调制解调包括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方式。

1. 模拟调制:模拟调制是将数字数据转化成模拟信号,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包括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振幅调制(AM)等。

2. 数字调制:数字调制是将数字数据转化成数字信号,典型的数字调制方式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高斯频移键控(GFSK)、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在接收端,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解调,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进行处理。

调制解调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数据能够通过无线信道进行传输,为无线接入技术提供了基础支持。

三、射频传输射频传输是指在30 kHz到300 GHz范围内进行的无线信号传输。

宽带接入网技术知识项目式模块六无线接入技术知识

宽带接入网技术知识项目式模块六无线接入技术知识
用率。
安全技术包括加密、认证、访 问控制等技术,用于保护用户
隐私和网络安全。
无线接入网络的性能指标
01
无线接入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覆 盖范围、容量、传输速率和延迟 等。
02
覆盖范围指网络能够覆盖的地理 区域,容量指网络能够支持的最
大用户数和业务量。
传输速率指数据传输的速度,延 迟指数据传输的时延。
03
04
无线接入安全技术
无线接入面临的安全威胁
非法入侵
未经授权的用户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接入网络, 获取非法利益。
病毒传播
无线接入网络中的病毒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 播,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
恶意攻击
攻击者利用无线接入网络的安全漏洞,进行 拒绝服务攻击、窃取数据等恶意行为。
篡改数据
攻击者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篡改数据,导 致数据传输错误或信息泄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交换和业务控制。
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也
03
可以是固定无线终端。
无线接入网络的关键技术
01
02
03
04
无线接入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 无线传输技术、无线资源管理
和安全技术等。
无线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 扩频、跳频、多天线等技术, 用于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无线资源管理包括信道分配、 功率控制、移动性管理等技术 ,用于优化网络性能和资源利
波束成形技术
通过调整天线阵列的权重, 实现定向信号传输和增强。
分集接收技术
利用多根天线接收信号的 独立性,降低信道衰落的 影响。
协同通信技术
1 2
协同传输技术
利用多个节点之间的协作,实现信号的联合发送 和接收。

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

6.2.2 多址接入技术
频分多址 FDMA
时分多址(TDMA)
码分多址 CDMA
CDMA 是使用扩展频谱技术的一种多址技术。利用扩展 频谱的多址性在发送端各用户的扩频编码,即用互不相同的、 相互正交或准正交的地址码来调制所发送的信号;在接收端 利用地址码的正交性或准正交性通过相关检测从混合信号中 选出相应的信号。
6.3 3.5GHz固定无线接入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03
添加标题
05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4
添加标题
06
中心站 CS:
终端站 TS:
接力站基于IP方式来提供的应用,主要有基 于IP方式的实时业务、Internet接入(WWW浏览、E-mail、 高速文件传送等)、局域网互联、虚拟专用网(VPN)等。 对于3.5GHz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它可以是基于电路 方式、IP方式、ATM方式或者几种组合方式来提供上述业务。
信道编码
在数据发送之前,在信息码元中再增加冗余码元(即监 督码元),用来供接收端纠正或检出信息在信道传输中产生 的误码。 该信道编码中常用的码型有:分组码、交织编码、卷积 码、Turbo码等。
编码中对整个通信系统进行以下差错控制方式降低数字信号 传输的比特误码率 BER:
无线接入信道是随机和突发干扰并存的变参信道。故,信道
02
03
04
05
06
07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6.2.5 网络安全
02
是指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交换的用户信息和用户参数不被截获 或监听,用户信息是否需要加密可在呼叫建立时由信令指明。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前言伴随着通信的飞速发展和电话普及率的日益提高,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位置偏远的山区安装电话,在铺设最后一段用户线的时候面临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铜线和双绞线的长度在4-5公里的时候出现高环阻问题,通信质量难以保证:山区、岛屿以及城市用户密度较大而管线紧张的地区用户线架设困难而导致耗时、费力、成本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这个所谓的“最后一英(公)里”的问题,达到安装迅速、价格低廉的目的,作为接入网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无线接入技术便应运而生了。

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无线接入是指从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之间,部分或全部采用了无线手段。

典型的无线接入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操作维护中心、基站、固定用户单元和移动终端等几个部分组成。

各部分所完成的功能如下。

1.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其提供的与交换机、基站和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口与这些功能实体相连接。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用户的呼叫(包括呼叫建立、拆线等)、对基站进行管理,通过基站进行无线信道控制、基站监测和对固定用户单元及移动终端进行监视和管理。

2.操作维护中心操作维护中心负责整个无线接入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其主要功能是对整个系统进行配置管理,对各个网络单元的软件及各种配置数据进行操作:在系统运转过程中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并告警。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

3.基站基站通过无钱收发信机提供与固定终接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并通过无线信道完成话音呼叫和数据的传递。

控制器通过基站对无线信道进行管理。

基站与固定终接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接口可以使用不同技术,并决定整个系统的特点,包括所使用的无线频率及其一定的适用范围。

4.固定终接设备固定终接设备为用户提供电话、传真、数据调制解调器等用户终端的标准接口――Z接口。

它与基站通过无线接口相接。

并向终端用户透明地传送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和功能。

固定终接设备可以采用定向天线或无方向性天线,采用定向天线直接指向基站方向可以提高无线接口中信号的传输质量、增加基站的覆盖范围。

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也称空中接口)是无线通信的关键问题。

它是指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以实现用户与网络间的信息传递。

无线信道传输的信号应遵循一定的协议,这些协议即构成无线接入技术的主要内容。

无线接入技术与有线接入技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可以向用户提供移动接入业务。

无线接入网是指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电波这一传输媒质连接用户与交换中心的一种接入技术。

在通信网中,无线接入系统的定位:是本地通信网的一部分,是本地有线通信网的延伸、补充和临时应急系统。

无线接入系统可分以下几种技术类型:(1)模拟调频技术:工作在470MHz频率以下,通过FDMA方式实现,因载频带宽小于25KHz,其用户容量小,仅可提供话音通信或传真等低速率数据通信业务,适用于用户稀少、业务量低的农村地区。

在超短波频率已大量使用的情况下,在超短波频段给无线接入技术规划专用的频率资源不会很多。

因此,无线接入系统在与其他固定、移动无线电业务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共用相同频率。

(2)数字直接扩频技术:工作在1700MHz频率以上,宽带载波可提供话音通信或高速率、图像通信等业务,其具有通信范围广、处理业务量大的特点,可满足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本需求。

(3)数字无绳电话技术:可提供话音通信或中速率数据通信等业务。

欧洲的DECT、日本的PHS等技术体制和采用PHS体制的UT斯达康的小灵通等系统用途比较灵活,既可用于公众网无线接入系统,也可用于专用网无线接入系统。

最适宜建筑物内部或单位区域内的专用无线接入系统。

也适宜公众通信运营企业在用户变换频繁、业务量高的展览中心、证券交易场所、集贸市场组建小区域无线接入系统,或在小海岛上组建公众无线接入系统。

(4)蜂窝通信技术:利用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如TACS、AMPS等技术体制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如GSM、DAMPS、IS-95CDMA和正在讨论的第3代无线传输技术等技术体制组建无线接入系统,但不具备漫游功能。

第6章 无线接入网技术

第6章  无线接入网技术

数字卫星电视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用
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
户端的一种广播电视形式。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
到有线电视前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
传送到用户家中。这种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国普及应
用多年。另一种方式是将数字电视信号直接传送到
用户家中即:Direct to Home(DTH)方式。
据了解,“中星9号”将采取不加密方式传输 节目,居民只要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就可收看

升空后,按照要求将给西部边远地区免费传
输47套免费的高清和标清数字电视节目,其商业
模式是向各地的卫星电视台收取卫星带宽租售费
用,而对电视观众免费。
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6.2.1 LMDS的概念
·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系统是一种崭新
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利用高容量点对多点微
波传输,其工作频段为24 GHz∽39 GHz,可用带
宽达1.3 GHz。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
和图像等信息。
·
LMDS网络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 — 骨干网络 — 基站
DTH在国际上存在两大标准:欧洲的标准 DVB-S和美国标准DigiCipher。 但DVB标准逐渐在全球广泛应用,后起的美 国DTH公司Dish Network也采用了DVB标准。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卫星直播 属于卫星广播业务(BSS),它与卫星节目传输
不同,后者通过卫星进行点对点(或多点)传输

无线接入数据网络技术

无线接入数据网络技术

技术要点
IEEE 802.15/蓝牙技术、IEEE 802.11/WLAN和 IEEE 802.16/WiMAX等技术互为补充,在当今的无线通讯的 领域中起到独特的作用。下表给出了这三种技术的要点:
参数频率波段范围数据传输率 802.16a (WiMAX) 2-11GHz 31 miles 70 Mbps 802.11 (WLAN) 2.4GHz 100 meters 11 Mbps – 55 Mbps 802.15 (Bluetooth) Varies 10 meters 20Kbps – 55 Mbps
谢谢观看
无线络技术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它是GSM移动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 业务。GPRS可说是GSM的延续。GPRS和以往连续在频道传输的方式不同,是以封包(Packet)式来传输,因此使 用者所负担的费用是以其传输资料单位计算,并非使用其整个频道,理论上较为便宜。GPRS的传输速率可提升至 56甚至114Kbps。
简介
无线接入数据络技术 Wireless Data Networking
无线接入局域
(WLAN)技术由 IEEE 802.11协议的规范进行定义。目前该协议规范有四个版本:802.11、802.11a、 802.11b和 802.11g。所有这四个版本进行路径共享时使用的都是以太协议和载波侦听多路访问/避免冲突协议 (CSMA/CA,而不是使用 CSMA/CD协议)。可利用跳频(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DSSS)两种技术当中的一种将 802.11协议应用于无线接入局域中,并提供 2.4GHz波段的1或 2Mbps传输带宽。
WPAN
在小范围、低功率,PDA之类的私人设备无线通讯(直径范围小于10米)之中,蓝牙技术以及其后的 IEEE (802.15)标准都能够得到应用。IEEE 802.15可作为无线个人区域络(WPAN)的标准,它拥有许多特点:小范 围、低功率、低成本、小型络,及在个人工作空间中的设备通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直播现在已经成为替代有线电视的一种可 靠的选择,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时数字形 式视频压缩技术的最新技术进步允许同一频段传送 少数几个频道。
每种卫星直播业务使用的都是最近开发出的实 时有损耗压缩系统,平均每个卫星转发器能够广播 六个频道,而在过去每个卫星转发器则只能够广播 一个频道,因此在卫星直播业务中,从天空中的一 个轨道位置可以传递多达200个频道。
2、无线接入网的优点
(1)建网投资费用低,与有线网建设相比,省 去不少线路设备,而且网络设计灵活,安装迅速。
(2)扩容可以因需求而定,方便快捷,防止过 量配置设备而造成浪费。 (3)开发运营成本低,无线接入取消了铜线分配 网和铜线分接线等,也就无需配备维护人员,因 而大大降低了运营费用。
6.1.2 无线接入网的分类
DTH在国际上存在两大标准:欧洲的标准 DVB-S和美国标准DigiCipher。
但DVB标准逐渐在全球广泛应用,后起的美 国DTH公司Dish Network也采用了DVB标准。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卫星直播 属于卫星广播业务(BSS),它与卫星节目传输 不同,后者通过卫星进行点对点(或多点)传输 ,把节目传送给地面广播台或有线电视台转播, 属于固定卫星业务(FSS)。按照无线电规则, 两者使用的频段和管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
2000年,“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被列入国家 “十五”计划的12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以 及《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当年9月,在国家计委的主持下,确定由广电总局牵 头组织起草《中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可行性论证 报告》,参与单位还有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航 天科技集团、中广影视卫星公司、中国通信广播卫星 公司等。
在DBS系统中,大量的数据通过频分或时分等调 制后利用卫星主站的高速上行通道和卫星转发器进行 广播,用户通过卫星天线和卫星接收Modem接收数 据,接收天线直径一般为0.45m或0.53m。
由于数字卫星系统具有高可靠性,不像PSTN网 络中采用双绞线的模拟电话需要较多的信号纠错,因 此可使下载速率达到400kb/s,而实际的DBS广播速 率最高可达到12Mb/s。
直播卫星系统中,通过同步轨道上的大功率( 120W或240W)卫星,用户使用一副较小的固定卫星 天线(18英寸到3英尺),就可以直接接收多个频道 的电视节目。
用户接收系统硬件包括天线、解码器和远端控制 器,价格大约在100~300美元。解码器的作用是将电 视信号解码后转送到电视机和录像机上,国际上没有 标准的解码器,不同公司的解码器是互不兼容的。
直播卫星 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通过卫星将视像、图文和声音等节目进行点对 面的广播,直接供广大用户接收(“个体接收”或 “集体接收”)
其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费用与距离无关,覆盖 面积大且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频带宽,容量大,适 用于多业务传输,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 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等。
第6 章 无线接入网技术
6.1
无线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6.2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系统
6.3
无线局域网(WLAN)
6.4 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系 统
6.1 无线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6.1.1 无线接入网的概念及优点 1、无线接入网的概念
· 无线接入网是指从业务节点接口到用户终端 全部或部分采用无线方式,即利用卫星、微波及 超短波等传输手段向用户提供各种电信业务的接 入系统。
· 无线接入网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 无线接入网两大类。
1、固定无线接网
· 固定无线接入网主要为固定位置的用户或 仅在小区内移动的用户提供服务,其用户终端主 要包括电话机、传真机或数据终端(如计算机) 等。
· 固定无线接入网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 ➢ 直播卫星(DBS)系统 ➢ 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系统 ➢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系统 ➢ 无线局域网(WLAN) ➢ 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系统
1978年12月和1983年3月,中央曾两次批准从 国外购买广播电视卫星,但因种种原因而停滞。
其后十余年间,虽然直播卫星迟迟未发射,卫星 直播广播电视的业务未开展,但中国的卫星广播事业 却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租用12颗卫星、37个转发器 转播中央台和各省台90套电视节目、126套广播节目 ,其中包括各省卫视频道及有线付费电视频道。
美国已经可以提供DBS服务,主要用于因特 网接入,其中最大的DBS网络是休斯网络系统公 司的DirectPC。
中国卫星发展现状(~2010)
1974年,可能促成日后中国卫星直播市场的第 一个动议产生了。那一年,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 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问题 ,必须发展卫星电视。
由于电视节目信号是经过数字压缩的,所以多 达20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集中从上行链路发送到卫 星上,可以通过一颗卫星转播出去。
数字直播卫星具有质量高、容量大、能提供多 媒体业务等优势,故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一般说的DBS多指数字直播卫星,而且与另一 个名词DTH(直接到家)在指数字卫星直播方面通 用。
数字卫星电视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用 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 户端的一种广播电视形式。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 到有线电视前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 传送到用户家中。这种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国普及应 用多年。另一种方式是将数字电视信号直接传送到 用户家中即:Direct to Home(DTH)方式。
全国已经建立了33座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70多 万座卫星接收地面站以及专门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 和SNG业务的广播电视VSAT系统在全国有线电视以 及地方卫视的大发展中扮演了相当核心的角色。
1998年12月曾开通过一个以直接到户方式的 卫星数字广播电视试验平台,该平台按业务可分 为三大部分:境内节目、境外节目(31个)和数 据广播(公众信息服务、金融证券服务、远程教 育信息和互联网接受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