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I试题A
物化试卷

二OO七—二OO八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化学(一)-2 A卷试题一.计算题。
请计算下列各题。
(本大题7 分)已知在-33.6℃时,CO(g)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朗缪尔直线方程。
经测定知,该(p/V)~p直线的斜率为23.78 kg·m-3,截距为131 kPa·kg·m-3,试求朗缪尔方程中的常数V m及b。
二.计算题。
请计算下列各题。
(本大题9 分)某一级反应测得其半衰期在65℃时为2.50 min,在80℃时为0.50 min,在什么温度下方可使该一级反应1 min时转化率达到90% 。
三.计算题。
请计算下列各题。
(本大题9 分)已知25℃时,纯水的电导率κ=5.5×10-6S·m-1,纯水的体积质量(密度)为0.997 g·cm-3又H+,OH-的L分别为34.98×10-3S·m2·mol-1和19.83×10-3 S·m2·mol-1,求水在25℃的解离度及水的离子积。
(已知H2O的摩尔质量为18.02 g·mol-1。
)四.计算题。
请计算下列各题。
(本大题8 分)反应CuSO4+ 2FeSO4=== Cu + Fe2(SO4)3在水溶液中进行。
问在25℃标准状态下能否进行?其标准平衡常数为多少?(已知E (Cu2+|Cu) = 0.3402 V,E (Fe3+, Fe2+|Pt)=0.771 V。
)五.证明题。
(本大题6 分)气相反应 2A(g) Y(g) , 是二级反应 , 反应开始时无Y , 压力为p A,0,求反应系统的总压力p与时间t的关系。
六.选择题。
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
(本大题共18 小题,总计61 分)1、本小题4分由两种不互溶的纯液体A和B相互接触形成两液相时,下面说法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1)界面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几何平面;(2 )界面层有几个分子层的厚度,在界面层内,A和B 两种物质的浓度沿垂直于界面方向连续递变;(3)界面层的厚度可达几个分子层,在界面层中,A和B 两种物质的浓度处处都是均匀的。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能量守恒定律B. 能量可以被创造或消灭C. 能量可以从低质量物体转移到高质量物体D. 能量可以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化答案:A解析: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A. PV = nRTB. PV = nRT + PC. PV = nRT - PD. PV = nRT^2答案:A解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PV = nRT,其中P是压力,V是体积,n是摩尔数,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温度。
3. 以下哪个量不是状态函数?A. 内能B. 焓C. 熵D. 功答案:D解析:状态函数是指其值仅取决于系统的状态,而与路径无关的物理量。
内能、焓和熵都是状态函数,而功是过程量,其值取决于系统经历的具体过程。
4. 以下哪个过程是可逆过程?A. 气体自由膨胀B. 气体在活塞下等温压缩C. 气体在活塞下绝热压缩D. 气体在活塞下等压压缩答案:B解析:可逆过程是指系统和周围环境之间没有净熵产生的过程。
气体自由膨胀会导致熵的增加,而等温压缩、绝热压缩和等压压缩在实际操作中都伴随着熵的变化,因此只有等温压缩过程可以被认为是可逆的。
5. 以下哪个量是广延量?A. 压力B. 温度C. 摩尔体积D. 熵答案:C解析:广延量是指其值与系统中物质的数量成正比的物理量。
摩尔体积是广延量,因为它随着物质的摩尔数增加而增加。
压力、温度和熵都是强度量,与系统中物质的数量无关。
6. 以下哪个量是强度量?A. 质量B. 密度C. 摩尔质量D. 体积答案:B解析:强度量是指其值与系统中物质的数量无关的物理量。
密度是强度量,因为它定义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系统中物质的数量无关。
质量、摩尔质量和体积都是广延量。
7. 以下哪个过程是绝热过程?A. 气体在活塞下等温压缩B. 气体在活塞下等压压缩C. 气体在活塞下绝热压缩D. 气体在活塞下等熵压缩答案:C解析:绝热过程是指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过程。
物理化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物理化学考试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熵是系统无序度的度量B. 熵是系统有序度的度量C. 熵是系统能量的度量D. 熵是系统质量的度量答案:A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A. PV = nRTB. PV = nTC. PV = RTD. PV = nR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内能是系统状态的函数B. 内能是系统状态的非函数C. 内能是系统状态的常数D. 内能是系统状态的变量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B.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能量守恒C. 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能量守恒D. 热力学第四定律表明能量守恒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内能差B. 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熵变C. 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自由能差D. 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差答案:A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吉布斯自由能是系统在等温等压下做最大非体积功的能力B. 吉布斯自由能是系统在等温等容下做最大非体积功的能力C. 吉布斯自由能是系统在等温等压下做最大体积功的能力D. 吉布斯自由能是系统在等温等容下做最大体积功的能力答案:A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相变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零B. 相变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正C. 相变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D. 相变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不确定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化学势是系统在等温等压下做最大非体积功的能力B. 化学势是系统在等温等容下做最大非体积功的能力C. 化学势是系统在等温等压下做最大体积功的能力D. 化学势是系统在等温等容下做最大体积功的能力答案:A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电化学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电池正负极电势差B. 电化学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电池正负极电势和C. 电化学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电池正负极电势的绝对值差D. 电化学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电池正负极电势的绝对值和答案:C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电导率是物质导电能力的度量B. 电导率是物质绝缘能力的度量C. 电导率是物质导热能力的度量D. 电导率是物质导光能力的度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________。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A卷

1昆 明 理 工 大 学 试 卷 (A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 考试日期:2013. 1. 08 命题教师:物化命题小组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一定量的某理想气体等容下由T 1升温到T 2,相同量的该气体等压下也由T 1升温到T 2,两个过程热量的关系和热力学能变化的关系:( ) ( A ) Q V = Q p ,∆U V = ∆U p ; ( B ) Q V < Q p ,∆U V = ∆U p ; ( C ) Q V > Q p ,∆U V < ∆U p ; ( D ) Q V < Q p ,∆U V < ∆U p 。
2、物质的量为n 的理想气体等温压缩,当压力由p 1变到p 2时,其∆G 是: ( )(A) nRT p p ln 12; (B) nRTp p p p d 12⎰; (C) Vp p ()21-; (D) nRT p p ln 213、CH 4(g)在298 K 且反应物及产物均在标准压力下完全燃烧,反应进度ξ=1 mol ,ν[CH 4(g)] =-1,放出的热为890.7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写法正确的是: ( )(A )CH 4(g)+ 2O 2(g) == CO 2(g)+ 2H 2O(l),∆r H (298 K) = -890.7 kJ ·mol -1; (B )CH 4(g)+ 2O 2(g) == CO 2(g)+ 2H 2O(g),∆r H (298 K) = -890.7 kJ ·mol -1; (C )CH 4(g)+ 2O 2(g) == CO 2(g)+ 2H 2O(l),∆r H (298 K) = 890.7 kJ ·mol -1; (D )CH 4(g)+ 2O 2(g) == CO 2(g)+ 2H 2O(g),∆r H (g) = 890.7 kJ ·mol -14、一封闭系统,当状态从A 到B 发生变化时,经历了两条任意不同的途径,则下列四式正确的是: ( ) ( A ) Q 1 = Q 2; ( B ) W 1 = W 2; ( C ) Q 1 +W 1 = W 2 +Q 2; ( D ) Q 1 -W 1 = W 2 -Q 2。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A)

上期物理化学试题(B)(可带计算器)一、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F )2、热力学过程中W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R )3、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 F)4、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F )5、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 R )6、吉布斯判据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 F )7、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 R )8、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R )9、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 F )10、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R )二、选择题。
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位置。
(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一定压力下,当2 L理想气体从0℃升温到273℃时,其体积变为()。
A. 5 LB. 4 LC. 6 LD. 1 L2、A、B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物总压力为100kPa,其中气体A的摩尔分数0.6,则气体B的分压为()。
A. 100kPaB. 60kPaC. 40kPaD. 不确定3、当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大于1的时候表明该气体( )。
A. 易于压缩B. 不易压缩C. 易于液化D. 不易液化4、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B. 两个铜电极C. 蓄电池和铜电极D. CuSO4水溶液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产生热交换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6、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A. G=H+TSB. G=A+PVC. A=U+TS C. H=U—PV7、在一个绝热钢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物理化学A试卷(答案)

河北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物理化学A-11分,答案填入题后表格中)1、1mol 理想气体298K 向真空膨胀体积变为原来的10倍,则∆G 为 a 19.14J b 5703.7J c -5703.7J d 02、∆H=∆U+∆(PV)适用于a 恒压过程b 恒容过程c 恒温过程d 一切过程 3、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绝热压缩至500K,则其焓变∆H 为 a 4157J b 596J c 1255J d 994J 4、若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该系统为: a. 封闭体系 b 隔离体系 c. 敞开体系 d. 混合体系 5、已知CO ( g) +1/2O 2(g) =CO 2(g) 的∆r H m 下列说法何者不正确: a. ∆r H m 是CO 2(g) 的生成热 b. ∆r H m 是CO (g) 的燃烧热 c. ∆r H m 是负值 d. ∆r H m 与反应的∆r U m 数值不相等 6、-20 ︒C 、101.325KPa 下1mol 过冷水结冰,放热为∆H ,则过程的熵变∆Sa. 等于253H ∆b. 大于253H ∆c. 小于253H∆ d. 不能确定7、B 物质从α相自发地向β相转移,则μB α 与μB β 的关系是:a. μB α >μB βb. μB α <μB βc. μB α =μB βd. 不能确定8、25︒C 有反应)(2)(2)(2)(6663217g l g l CO O H O H C +=+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则反应的❒H 与❒U 之差约为:a -3.7KJb 1.2KJc -1.2KJd 3.7KJ 9、H 2 和O 2以2:1的比例在绝热的钢瓶中反应生成水,在该反应过程中 a ∆H =0 b ∆T=0 c ∆P=0 d ∆U=0 10、任一反应的Q p,m 与Q v,ma Q p,m 总是大于Q v,mb Q p,m 总是小于Q v,mc Q p,m 等于Q v,md Q p,m 与Q v,m 的比较不能确定 11、100℃,101.325KPa 条件下,1mol 水向真空蒸发为100℃,101.325KPa 的水蒸汽,则:a ∆S=0b ∆U=0c ∆H=0d ∆G=0 12、任意不可逆循环的熵变a 大于零b 小于零c 等于零d 是温度的函数 13、绝热过程中,系统的∆S>0,表示过程a 自发的b 反自发的c 可逆的d 可能自发也可能反自发14、CaCO 3(s)装入真空容器中加热分解达平衡,则其自由度为a 1b 2c 0d 315、A 和B 形成理想溶液,已知100℃时P A *=1000mmHg ,P B *=500mmHg ,当溶液中X A =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为a 1b 43c 21d 32 16、已知1mol O 2在25℃,100KPa 的S m θ=205.14JK -1mol -1,则其在45℃,101.3KPa 的规定熵以J.mol -1.K -1表示值应为(C p,m =25J.K -1mol -1)a209.28 b 206.65 c 206.87 d 249分,每题1分,以"Y"、或"N"填入题后表格中) 1、沸点上升是稀溶液的依数性之一; 2、绝热过程熵值不变;3、理想液态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化学势,μB =μB θ+RTlnX B ;4、系统在恒压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焓变;5、过冷水结冰是一自发过程,∆S 系<0与熵增原理相矛盾;6、升高温度对平衡常数增加有利;7 、20℃时,1mol 纯理想气体从0.1Mpa 压缩到2.5MPa 时,化学势变化值为 - 9.845kJ ;8、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Sm (l)=Sm (g);;9、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为-∆ r G m =∆ r G m θ+RTlnJp ; 10 、∆G<0的化学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已知水在100℃、101325Pa 下蒸发热Δvap H m =40.64KJ ·mol -1,试求4mol 水在100℃、101325Pa 下变为水蒸气过程的Q 、W 、ΔU 、ΔH 、ΔS 、ΔG 各为若干?(水的体积与水蒸气体积相比较可忽略不计。
物理化学下册试卷

OO 六—二OO七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化学试题A卷(化工生工二两院各专业用)注意:学号、姓名和所在年级班级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作废。
一. 计算题。
将某电导池盛以0.02 mol⋅dm-3 KCl溶液(25℃时其电导率为0.277 S ⋅ m-1),在25℃时测得其电阻为82.4Ω,再换用0.005 mol ⋅ dm-3 K2SO4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Ω。
求:(1)电导池常数K(l/A);(2)K2SO4溶液的电导率;(3)K2SO4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二. 问答题。
在进行重量分析实验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大量电解质(非沉淀剂) ,或将溶胶适当加热,为什么?试从胶体化学观点加以解释。
三. 计算题。
)均相反应2A+B 3Y+Z在一定温度体积下进行,测得动力学数据如下:其中cA,0及cB,0分别表示A及B的初始浓度;υA,0表示A的初始消耗速率,即,假定反应速率方程的形式为(1)确定分级数α,β的值和总反应级数;(2)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四. CH4 气相热分解反应2CH4 C2H6 +H2 的反应机理及各元反应的活化能如下:CH4 CH3- +H- ,E1=423 kJ-mol-1 ;CH3- + CH4 C2H6 +H- ,E2=201 kJ-mol-1 ;H- + CH4 CH3- +H2 ,E3=29 kJ-mol-1 ;H- + CH3- CH4 ,E-1=0 kJ-mol-1 。
已知该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试求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五. 下列电池的电动势在25℃时为1.448 V:Pt | H2( p ) | HCl ( b=0.1 mol·kg-1,γ±=0.796 ) |Cl2( p ) | Pt(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计算氯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E (Cl-|Cl2|Pt)。
六. 推导题。
气相反应2A(g) Y(g) , 是二级反应, 反应开始时只有A , 压力为pA,0,试推导反应系统的总压力p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物理化学模拟试题 1

物理化学模拟试题 1物理化学模拟试题-1模型试验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只做膨胀功的封闭系统,(-a/?T)V的值是(b)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D.不确定2、在隔离系统内(c)a、热力学能量守恒,焓守恒 B.热力学能量不一定守恒,焓守恒 C.热力学能量守恒,焓不一定守恒d.热力学能量和焓不一定守恒3、戊烷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3520kj?mol-1,co2(g)和h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395kj?摩尔?1和?286kj?摩尔?1.1,则戊烷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d)1a.2839kjmolc.171kjmol1b。
?2839千焦?摩尔d.?171kj?mol?14.在相图上,当系统处于某一点时,只有一个相(d)a.恒沸点b.熔点c.临界点d.低共熔点5.实际气体节流膨胀后,其熵变为(b)A?snrlnv2v1b。
?sp2p1vtdpc.?st2cptt1dtd。
?st2cvtt1dt6、cacl2浓度为0.1mol?kg?1溶液中,电解质离子平a?为(b)平均活动系数0.219,那么平均离子活度a.3.476?10?4b.3.476?10?2c.6.964?10?2d.385?10?27.已知TL3?,tl?Pt etl3?的标准电极电位?,tl?pt=-1.250v,tl?TL(c)的标准电极电位etl?tl=-0.336v,则tl?3?tl的标准电极电势etl3?tl为?a.1.586vb.0.914vc.0.721vd.0.305v8.反应2O3?如果3O2具有简单的反应级数,则O3的反应速率系数为(c)a.2k1?3k2b.k1?k2c.3k1?2k2d.?9.对于均为一级反应的两个平行反应,以下公式不正确(b)a K总计?k1?k2b。
E总计?e1?e2c。
k1k2?cbcc12k1?13k2K1与O2速率系数K2的关系d.t1/2?ln2k1?k210.已知的表面张力?sLsg、当毛细管插入液体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现象(a)a.管内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高于管外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b.管内液面高于管外液面;c.管内液面呈凹形;d.此毛细管能被该液体润湿;二、名词释义1、热力学能:2、化学势:3、活度:4、基元反应:5、离子的迁移数:6、浓差极化:三、简短回答1、写出h2?cl2的基元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KP=1/27P3(B)KP=4P3
(C)KP=4/27P3(D)KP=4/9P3
4、醋酸高温裂解制乙烯酮,副反应生成甲烷,
已知在1233.2k时,k1=4.05 s-1,k2=3.74s-1,则提高乙烯酮含量之最有效方法为:
科目代码及名称:818物理化学I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14、对于质量摩尔浓度为m 的k3[Fe(CN)6]水溶液,若其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此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a±与γ±及m的关系为:
(A) (B) (C) (D)
1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6、(8分)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测量(写出两种以上的方法)?
四、计算题(6小题,共50分)
1、(7分)某锅炉设计出口压力为810.6 kPa,试估算锅炉里水蒸气应控制的温度。已知:水的摩尔蒸发焓 ,水在101.325 kPa时的沸点为373.15 K。
第7页,共9页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1)环丙烷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2)环丙烷异构化变为丙烷的反应热。
3、(10分)某同学做实验很粗心,在制备AgBr溶胶时未记录反应物AgNO3和KBr的浓度,当他用半透膜渗透获得稳定溶胶后不清楚溶胶是正溶胶还是负溶胶。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三个烧瓶分别盛20 mL的上述AgI溶胶,分别加入NaCl、Na2SO4和Na3PO4溶液使其聚沉,至少需加电解质的数量为:(1)1 M的NaCl溶液21 mL; (2)0.005 M的Na2SO4溶液125 mL;(3)0.033 M的 Na3PO4溶液 7.4 mL,试计算各电解质的聚沉值,从而判断胶粒带什么电荷?并写出上述AgI溶胶的胶团结构式。
(A)升高温度,使k1增大 (B)降温,使k2减少
(C)移走不反应的产物 (D)选择合适催化剂,使k1增大
5、 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
(A)表面能(B)比表面吉布斯函数(C)表面张力(D)附加压力
第3页,共9页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818物理化学I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5、(8分)25℃时,电池
的可逆电池电动势E=0.3524V,求该HCl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
6、(5分)使1.00 kg273.2 K的水变成冰,至少需对体系做功若干?致冷机对环境放热若干?设室温为298.2 K,冰的融化热为334.7 KJ.kg-1。
第9页,共9页
(D)-483kJmol-1,H2(g)的燃烧热不能由此求出
13、1-1型对峙反应 ,当温度一定时由纯A开始反应,下列说法中哪一点是不对的
(A)起始时A的消耗速率最快
(B)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为常数
(C)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
第5页,共9页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818物理化学I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C)电解水生成H2和O2(D)公路上撤盐使冰融化
11、已知H2、HBr、Cl2、N2的转动特征温度分别为87.5K、12.2K、 0.35和2.89K,试问哪种气体的摩尔转动熵最大?
(A)H2(B)HBr(C)Cl2(D)N2
第6页,共9页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818物理化学I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3、(6分)试用物理化学的角度分析在有机物蒸馏过程中添加沸石以防止暴沸的原因。
4、(8分)试设计实验求解弱电解质醋酸的极限摩尔电导。
5、(8分)试解释什么是毛细凝结现象?并解释多孔硅胶充当干燥剂的科学道理。
第8页,共9页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818物理化学I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10分)恒容气相反应A(g)→D(g)的速率常数与温度具有如下关系:
①确定反应级数
②求活化能
③欲使A(g)在10min内转化率达90%,则反应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6、已知某反应t1/2:t3/4=1:2,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7、在100gH2O中含4.5g非电解质溶液于-0.465℃时结冰,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接近于下列哪一数值(水的Kf=1.86K.mol-1.kg)
2、稳定单质的焓值等于零。
3、可逆过程的熵变等于零,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零。
4、理想气体经过卡诺循环过程,则体系状态函数的改变值U、H、S以及G一定等于零。
5、节流膨胀技术可应用于氨气的液化。
6、化学反应 可能是二级反应。
7、用市售的600烈性白酒经反复蒸馏可以得到100%的纯乙醇。
8、纯水在三相点处自由度为零,在冰点时自由度也为零。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818物理化学I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30分)
1、内能是指体系内分子运动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电子及核的能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以及分子的整体动能等能量的总和。
(A)OKJ.mol-1(B)40.65KJ.mol-1(C)37.55KJ.mol-1
(D)因Q是过程量,此不可逆过程的Q无法计算
10、下列过程中ΔS为负值的是哪一个:
(A)液态溴蒸发成气态溴 (B)SnO2(s) + 2H2(g) = Sn(s) + 2H2O(l)
第4页,共9页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B)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三、简答题(共6小题,共40分)
1、(5分)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施了太浓的肥料,植物也会“烧死”,试用某个稀溶液的依数性质来说明部分原因。
2、(5分)试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区分两瓶无色的溶液,一瓶是高纯水,一瓶为矿泉水,并写出简要的测定原理。
科目代码及名称:818物理化学I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请考生在答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2、(10分)在298.15 K及标准大气压时,设环丙烷、石墨及氢的燃烧热分别为-2092、-393.8及-285.84 KJ.mol-1。若已知丙烯(气)的标准摩尔生成热为20.5 KJ.mol-1,试求:
9、金属的热处理常用方法有退火和淬火,其中退火指的是将金属升温到接近熔化而低于熔化温度,并在此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使金属内部各组分进行扩散,趋于平衡的热处理过程。
10、在一定的温度和平衡条件下,可以应用亨利定律计算HCl气体在水面的分压。
第1页,共9页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818物理化学I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15、用渗析法进行溶胶净化的目的是为了除去过多的电解质,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得零分。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说法是
(A)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B)能制造一种机器,它不需外界供给能量却能不断地对外作功.
(C)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过程
(D)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第2页,共9页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818物理化学I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2、(Pt)|Fe2+,Fe3+属于: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离子选择性电极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11、可逆电池电动势可以通过高精度的伏特计进行测量。
12、乳状液是一种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或二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在一束白光的照射下体系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13、不管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摩尔电导率随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14、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在溶液中加入阳极缓蚀剂,其作用是降低阳极极化程度。
12、反应2H2(g) + O2(g)2H2O(g)在298K及1atm下放热483 kJ。则H2O(g)的摩尔生成热和H2(g)的摩尔燃烧热为
(A)-483kJmol-1, 0kJmol-1
(B)-241.5kJmol-1,0kJmol-1
(C)-241.5kJmol-1,H2(g)的燃烧热不能由此求出
(A)18(B)11.25(C)90(D)180
8、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乳化剂制得水包油型(O/W)乳状液,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粒子的运动情况:
(A)向正极移动 (B) 向负极移动
(C) 不作定向运动 (D) 静止不动
9、已知101.3KPa,373K下H2O(l)的摩尔气化热△vapHm=40.65KJ.mol-1,视H2O(g)为理想气体,1molH2O(l)(101.3KPa,373.2K)向真空膨胀变成1molH2O(g)(101,3KPa,373K)的过程热效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