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学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

学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

学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作用。

2、探究选景、绘景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片断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探究选景、绘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启发、点拨,学练结合四、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学练结合,探究选景绘景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写记叙文。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课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播放)看来,大家都被小动物们逗笑了,笑得这么开心,面对着小动物们顽皮的举动,我们高兴了,这就是触景生情。

那么,怎么用文字把这种情景表达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会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

(出示)(二)1、什么是情景交融呢?创作中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含蓄委婉地把情感表达出来,这种表现手法叫做情景交融。

2、怎样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教师带来两个语段,它们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一段选自朱自清的《春》,由女生来读。

另一段选自鲁迅的《故乡》由男生来读,边读边思考:你所读的这个语段抒发了怎样的情?(答:《春》喜悦《故乡》悲伤)3、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景物抒发出来的?请你快速地从文段中找出作者描绘的景物。

4、你能看出每段中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春》明丽、欢快、充满生机《故乡》萧索、荒凉、死气沉沉我们把这种“明丽、欢快、充满生机”的景物称之为“乐景”,把“萧索、荒凉、死气沉沉”的景物称之为“哀景”。

朱自清用乐景抒发了喜悦之情。

鲁迅用哀景抒发了悲伤之情。

这就告诉我们写情景交融的文章,一般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情,在有情的前提下,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当然在景物的选取上我们还可以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

5、什么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呢?(提示:比如我们要抒发思乡之情,你会选取什么景物?月亮。

我们要抒发坚毅刚强之情,你会选取什么景物?松、柏、梅。

这些都是传统景物)6、景物选好了,应该怎样来绘景?我们接着看语段中划线的词语,比较这两段中红色词语有什么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一喜一悲)这些词语能传达出喜和悲,所以它们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所以在写景时—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抒发情感。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情景交融技巧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3. 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使之情景交融,更具吸引力。

二、教学内容1. 情景交融的定义与作用2. 情景交融的技巧与方法3. 记叙文中的情景交融实例分析4. 学生习作展示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精彩的记叙文片段,引发学生对情景交融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情景交融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在记叙文中运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中的情景交融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情景交融的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情景交融技巧创作一个段落。

5. 学生习作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景交融的概念、作用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中的情景交融实例。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情景交融技巧写作。

4. 互动教学法:学生习作展示、评价,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习作:评价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运用情景交融技巧的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优秀记叙文片段用于导入和实例分析。

2. 准备学生习作评价的标准和反馈意见。

3. 准备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拓展任务。

七、教学资源1. 相关书籍和文章,关于情景交融理论和实例分析。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本和图像。

3. 学生作文样本,用于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精彩的记叙文片段,引发学生对情景交融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情景交融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在记叙文中运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优秀记叙文中的情景交融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情景交融的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情景交融技巧创作一个段落。

第一课情景交融教学设计

第一课情景交融教学设计

第一课情景交融教学设计引言:情景交融教学是一种融合了现实生活情境和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景交融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本文将以第一课情景交融教学设计为题,探讨如何利用情景交融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一、教学背景针对本节课所教授的主题和学生的年级特点,我们选择了适合学生年龄的情景交融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提高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和不喜好。

2. 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

3. 学生能够理解和回答关于喜好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喜好与不喜好”为主题,通过情景交融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学生将学习与喜好和不喜好相关的词汇,如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2. 句型:学生将学习与表达喜好和不喜好相关的句型,如“I like...”,“I don't like...”,“I prefer...”等。

3. 对话练习:学生将通过对话练习来培养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学会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和不喜好。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主题“喜好与不喜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2. 词汇学习:教师将通过游戏、看图猜词等方式来教授与喜好和不喜好相关的词汇。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来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3. 句型学习:教师将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教授与表达喜好和不喜好相关的句型。

学生可以进行口头练习,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和掌握。

4. 对话练习:教师将给学生准备一些关于喜好和不喜好的对话情景,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对话练习。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和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对话。

5. 表演展示:学生将在小组内准备一段对话并进行表演展示。

情景交融作文格式教案教学提纲

情景交融作文格式教案教学提纲

情景交融作文格式教案“写好情景交融的记叙文”教案一、明确学习要求1、了解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3、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4、运用情景交融格式写记叙文。

二、自主学习1、什么是情景交融?写作中,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含蓄委婉的把情感表达出来,这种手法叫情景交融。

2、阅读下面片段,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羚羊木雕》)(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

)②……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风筝》)(衬托“我”对故乡温和春日的怀念和向往,衬托孩子们快乐心情。

)③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心声》)(渲染了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

)3、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等。

三、方法引领1、下面这两个语段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通过那些景物抒发出来的?请快速从文段中找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2、你能找出每段中所选景物的共同特点吗?(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情景交融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情景交融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情景交融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学会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板书。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二、新课导入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情景交融手法?(2)作者在哪些情景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情景交融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景交融手法,如:(1)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描绘四季变化、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

(2)人物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情感。

2. 教师结合具体例子,讲解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四、情感体验1.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如:(1)自己在哪些地方产生了共鸣?(2)自己对作者的情感有何看法?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2. 学生拓展阅读,寻找其他运用情景交融手法的文章,进行赏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学会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情景交融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情景交融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学会分析情景交融的句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情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人文景观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

(2)情景交融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分析情景交融的句子。

(2)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情景交融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情景交融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交融的句子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情景交融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情景交融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句子中的情景交融手法,并总结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情景交融的写作指导1.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情景交融在写作中的应用。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进行写作。

(四)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进行写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情景交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情景交融方面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写作等方面的表现。

2. 情景交融的运用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情景交融手法的熟练程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活、自然、人文景观的关注程度。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公园、博物馆等场所,感受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情景交融。

2. 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比赛,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进行创作。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概念,掌握其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情景交融技巧描绘事物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情景交融表达情感的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情景交融的定义与作用2. 情景交融的类型及运用3. 情景交融在记叙文中的具体案例分析4. 如何在记叙文中创造情景交融的效果5. 练习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情景交融的概念,掌握其在记叙文中的应用方法。

2. 难点:如何在写作中创造情景交融的效果,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景交融的定义、类型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记叙文中的情景交融实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具有情景交融效果的片段。

4. 评价法: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情景交融的定义与作用。

2. 分析不同类型的情景交融,举例说明其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3. 让学生阅读记叙文实例,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情景交融表达情感。

4. 讲解如何在记叙文中创造情景交融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5.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策略1. 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情景交融在记叙文中的意义。

2. 提供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情景交融的运用。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4. 采用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记叙文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练习纸张或电子设备,供学生创作练习使用。

3. 准备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练习进行量化评分。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及合作表现。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练习的质量,包括情景交融的运用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准确等。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五篇)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五篇)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五篇)第一篇:《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情景交融这种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手法。

2、通过范例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情景交融这种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范例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熟练运用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范例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通常会把景色描写和情感的抒发看成是两个不同的部分,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把景物和情感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写作效果,并教会学生几种行之有效的情景融合技巧。

设计依据:通常人的情不直接表露,而深藏于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读者也要通过联想去体会领悟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所包含的情感,这种手法是中国古诗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其优点是含蓄耐读,而且情意也想得格外深长、浓郁。

我们在日常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为我们的文章添色增辉。

一、导入新课:近代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思很明白,所有写景的文字都在写情。

二、学习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几种关系:(一)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

景物描写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课本实例: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羚羊木雕》反映出我因被逼对朋友反悔,心灵上承受巨大的痛苦,担心因此失去友谊的悲凉心境。

例2: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

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

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

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了!烘托出人物失望和恐惧的心情。

(二)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我们要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课本实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情景交融这种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手法。

2、通过范例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情景交融这种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范例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熟练运用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范例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通常会把景色描写和情感的抒发看成是两个不同的部分,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把景物和情感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写作效果,并教会学生几种行之有效的情景融合技巧。

设计依据:通常人的情不直接表露,而深藏于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读者也要通过联想去体会领悟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所包含的情感,这种手法是中国古诗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其优点是含蓄耐读,而且情意也想得格外深长、浓郁。

我们在日常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为我们的文章添色增辉。

一、导入新课:近代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思很明白,所有写景的文字都在写情。

二、学习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几种关系:(一)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

景物描写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课本实例: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羚羊木雕》反映出我因被逼对朋友反悔,心灵上承受巨大的痛苦,担心因此失去友谊的悲凉心境。

例2: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

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

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

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了!烘托出人物失望和恐惧的心情。

(二)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我们要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课本实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表明陋室主人清高,品质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例2:人也需要一场白雪来洗涤心灵上的污垢,让污垢随着雪的融化也随之而去,从而开始一个全新的人生。

而这场雪正是人们想要的白雪,既洗去了污垢,又带来了新年美好的祝福!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性格。

(三)景物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课本实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这段景物描写为下文一家人的悠闲散步做了铺垫,提供了环境,也推动了文章的**部分。

三、教授情景交融的技法:(1)借不同的景色展示不同的心情描绘同样季节的景色,但字面表达不一样,内含的情也不一样了。

白朴的《天净沙。

秋》:“孤村落日残霞,青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曲中描绘的虽然是夕照下的秋色,加上有“老树寒鸦”略有悲凉意味,但后几句“飞鸿”落下,一个动态,加上青、绿、白、红、黄的艳丽色彩,秋色可人,表达的是诗人欢愉的心情和旷达高远的志向。

而马致远同样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的都是长期飘落在外的羁旅之人孤苦、哀愁的心情。

(2)巧用修辞展现景物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3)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的自然界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

我们在观察时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比如《火烧云》一课,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4 )抓住景物特点有序描写树我们在描写景物中,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

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角度。

例如课文《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四、借鉴范例:注意划线的句子,细心的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范例一春山早行高远洁净的天空里,片片白云轻轻飘着像湛蓝的大海里浮动的白帆。

我们这群队伍骑着踏车向山前进发。

“呼~终于到了!”我在心里默默乐开了花,骑了怎么久,可到了。

眼前是一座不高的山,山腰上的松树,像威武的战士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小路随着山势,迂回曲折。

向前望去,好像一条有生命的巨蟒。

而“巨蟒”两边,荒草从生,有枯草,也有才长出不久的青草,多多少少显露出了一些生的气息。

(运用修辞)因为来得太早的缘故,所以山上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这一行人。

虽说已是春天了,春的气息也只能从风中感觉到。

遍地都是枯草,横七竖八地倒着,我猜想,这些草如果立起来,也足足有一米高吧!向前走一段路后,这里才呈现出春色来,草坪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一些蓝色和紫色的小花,漂亮极了!前面,野生山楂树的树枝伸在路上,各种树木掩映成荫,又有花儿映射,把这里打扮得是分外俊俏。

(借景抒情)从山上往下看,山下的李花像落在树上的雪花,纯洁得一尘不染,不受世俗的打扰,在幽静的山里显得分外神圣美丽。

都说“阳春三月”,却没有多少春的气息。

草,枯黄枯黄的,也许土地里正在努力地要探出头来呢!也许明天早晨再来,春就在树芳草茵茵地地上,在绿意流淌地枝头向我们微笑了吧!范例二桃花泪无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的,桃花片片飘落,就融入清香的泥土里,一代代地滋润着。

菜花像一块块黄金镶在山脚,桃花象绚丽的彩霞,染红了条条小沟。

(巧用修辞展景物)细看那桃枝,有的虬曲多姿,有的修长细柔,有的粗短茁壮。

桃花的形状也各具风韵,有的羞涩地打着骨朵儿,有的正迎风怒放;桃花的香味更是各显千秋。

或浓,或淡;清谈的使人如沐春风,浓郁的沁人肺腑。

花丛中,蜜蜂吟唱,彩蝶起舞,是在赞扬桃花的色彩呢?(抓住景物特点,颜色,形态)还是陶醉于它的香味呢?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桃花嫣然出篱笑,似笑非笑更有情。

”看着那一片粉红,看着那一片蓝,闻着那清新的土香,我仿佛置身于地层之间,洗着滚烫的岩浆澡,融化于美的核心。

范例三外婆的帆布鞋微风拂过床前,轻柔地去了,只留下窗外的纸风铃,悠悠地回响,如外婆绵长的细语,虽不悦耳,但也语重心长。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灶前的炉火,升腾起氤氲的热气,暮霭一样散开。

火光映射在我的手臂上,像溅开的麦芒。

炉内的水气顶起炉盖,发出“扑扑”的声响。

我闭上双眼,细细地谛听,那是外婆的帆布鞋摩挲地面时柔柔的足音。

(推动情节发展)外婆,我已忆不起我咿呀学语时您教我的歌谣,我也无法遥想我酣然入梦时您喃喃的细语。

我只能倾听,您编织的纸风铃摇摆时的回响,您烧水的锅炉中水起的余音。

拨弄纸风铃,抚平每一处皱褶,仿佛触摸您多茧的双手。

每一只铃铎都留下您指间的纹路,每一次翻折都留下您掌心的裂痕。

我仿佛看到,您安详地坐在床头,双手折叠着纸风铃,老花眼镜后,是慈爱的目光。

我仿佛听到,一根根针正缓缓穿过铃身,摩擦出吱呀的声响,又串起一只只风铃,在微风中摇摆、歌唱。

朦胧的晨曦中,我耳旁似在萦绕,灶前锅碗盆勺所演奏出的奇异的交响。

睁开迷蒙的睡眼,侧耳倾听,那是您早起后,为我做饭的声音。

我于是披衣起床,只看到炉火前的你,正向灶里添柴,身前的炉子里,蒸腾出扑扑的水气。

您的帆布鞋伴随着身体,微微颤动,单薄的身影下,又传来鞋底细切的声响。

火光中,我的泪与灶中的柴,一起消融。

如今,您已离我而去,但每当我闭眼倾听时,那窗外的纸风铃和炉内的水气却告诉我,您的帆布鞋又出现在床头和灶旁。

五、学以致用:练一练:期末考又很糟糕,我又难过又无奈,不知道怎样向妈妈交代,挣扎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依据: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教师评讲,展示例子:这次的月考失败了,得到成绩后,我独自一人走在荒凉的小街上,两旁树上的鸟儿唧唧咋咋的叫声使我感到十分的烦躁,但是仔细的听,这些鸟儿像我的知己一般,似乎听懂了我的悲伤,陪着我一起哭。

书包的肩带在肩上勒出两道细细的痕迹,很痛,很沉重。

看着那垂坠的夕阳橘艳地近在咫尺,像是要融化了般要滴下泪来。

你是在为我哭泣吗?练一练:通过景物描写来刻画出一个悲伤,抑郁和绝望的人物形象。

(依据: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形象)教师评讲,展示例子:他看到天空是一片黑暗,预示着大风暴的来临,风在驱赶着疾驰的云雾,时而露出一颗闪烁的星星,在他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阴沉可怕的海面,浪头吐着白沫,吼叫着,象是预示一次风暴的到来。

在他的后面,耸立着一座比海更黑,比天更黑,象一个巨魔似的花岗岩上,它那凸出的飞岩象是伸出来捕人的手臂。

六、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绿色的翅膀,托举着绿色的梦想。

夏,生命在炽热的火焰中燃烧,大地也曾在这热情中战栗。

秋,一切仿佛都已成熟,在林中,在草地,在山岗,在一切有生命呼吸的地方。

冬,无情的冰雪沉重地压在身上的时候,难道听到的只是他痛苦的呻吟;当最后一片枯叶离开枝头,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甜美的笑容。

一年四节各有不同,各有特色。

同时也带给你各自不同的感受。

要求:请你以“,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一年四季任选其一)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

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这活脱脱是烈日下祥子们慢腾腾、昏沉沉在街上拉车的形象。

“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地动了两下。

……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散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这活脱脱是烈日下祥子们慢腾腾、昏沉沉在街上拉车的形象。

“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地动了两下。

……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散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