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之一

合集下载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记叙文教案篇一【训练目的】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述方法。

【写作指导】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资料。

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好处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述。

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

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述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

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个性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述,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述。

决定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

“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

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

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述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

描述行动,尊个性注意动词的选取。

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

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

作者不仅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个性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透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务必透过行动来表现。

”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是否有典型性。

记叙文叙事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叙事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叙事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事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叙事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二、教学内容1. 叙事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叙事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3. 叙事记叙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4. 叙事记叙文中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的运用5. 叙事记叙文中情感的表达和抒发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叙事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2. 讲解叙事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让学生掌握基本框架。

3. 针对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和练习。

4.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叙事记叙文中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的运用。

5.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抒发情感,让叙事记叙文更具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叙事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叙事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描写、对话和叙述。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评改,取长补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叙事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叙事记叙文。

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叙事记叙文具有感染力。

4. 学生能够在互相评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实践1.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难忘的一天”为主题,写一篇叙事记叙文。

2.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思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素材。

3. 指导学生进行构思,确定文章结构。

4. 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所学描写、对话和叙述技巧。

5. 完成作文后,进行分组讨论,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七、课堂讲评1. 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

2. 针对每篇作文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讲解。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

4. 总结本次写作的要点,提醒学生在下次写作中注意。

记叙文写作线索技巧的指导

记叙文写作线索技巧的指导

记叙文写作线索技巧的指导记叙文写作线索技巧的指导一:一、以实物为线索在写人的记叙文中,如果把这个人所做的事随意选入材料中,往往会犯材料堆积、凌乱的毛病。

如果确定一个实物为线索,尤其是人物珍爱的实物,围绕这样的线索组织材料,全文就会中心突出、布局紧凑。

史铁生的《老海棠树》,是一篇作者怀念奶奶的文章,讲述的是祖孙两人的回忆和爱。

奶奶所有的活动都在海棠树下,海棠树不仅是线索,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是抒发感情的媒介,是将生活片段有机串联起来的“彩线”。

写事的记叙文,尤其是写几件事的时候,用确定的实物为线索,可以将人和事都集中在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二、以事件为线索我们写记叙文,通常是写较为简单的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把要写的人物、事件、情节串联起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是某一事件的见证者或者参与者,这就突出了所写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以儿时母亲对“我”的教育为线索行文的,请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优秀4篇记叙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学会列作文提纲。

教学重点确定写作材料,列好作文提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习作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作文,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懂得作文的步骤。

3、确定要写的一件事,能列好作文提纲。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同学们,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事情。

那么,哪些事情使你难忘呢?2、交流,适当板书。

二、确定材料1、比较事情,哪一件更难忘?(1)没听妈妈的劝告,把钱放在浅兜里,结果跑丢了。

(2)不听爸爸的话,在火车站乱跑,与爸爸失散,急得爸爸差点犯了心脏病。

(3)不遵守交通规则,骑车闯红灯,被警察批评。

(4)不遵守交通规则,翻跃隔离栏杆,后背被铁签子划破,缝合了十几针,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疤痕。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以上所举四个事例,都可以称得上难忘,但是比较起来就可以发现:1、2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听家长的话,但所犯错误造成的结果不同,程度不同。

所以2要比1难忘。

3、4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一个只是被警察批评,另一个是以“血”换教训,显然,后者比前者令人难忘。

3、从材料中选择最难忘的,而且是真实的写在草稿本上。

三、列提纲、指导方法1、要想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写。

可采用倒叙、顺序、插序的手法,先编写提纲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

2、自学习作提示,初步列好作文提纲。

3、交流,及时指正不足。

4、学习范文《阿姨送我上医院》,列出提纲。

5、对照课文,查漏补缺。

(经过部分的提纲要列具体一些)提纲只是一个框架,要想写得好,还要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尤其要抓住它们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

与此同时,如果再能抓住其中一种事物作为线索,那么文章将更精彩。

例如:有一个小同学写雪天骑车带人造成了表哥骨折这件难忘的事,就抓住了看车、骑车、推车、撞车这个线索,同时又抓住了高兴、得意、难过这些情感的变化,使文章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子、发展、高潮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来描述人物、事件和场景。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恰当的句式,使记叙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2. 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3. 事件叙述的顺序与转折4. 场景描绘的要素与方法5. 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场景描绘、修辞手法。

2.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以及恰当的句式来提升记叙文的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场景描绘、修辞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和改进自己的写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场景描绘、修辞手法。

3. 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记叙文写作。

5. 反馈:收齐学生作品,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记叙文写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记叙文结构的掌握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写作教材和指导书籍,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作文课题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作文课题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作文课题成果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1、学生的记叙文能够写出真情实感。

2、会运用不同的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记叙文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

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

一般说来,它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写人的文章理解的时候要看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在这上面来理解。

因为落脚点就是通过事来表现人。

如果这篇文章写了三件事,但是是通过这三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这就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

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但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应各有侧重。

二、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写作记叙文首先要了解记叙文应具有的特质,在把握记叙文特质的基础上再去精巧的构思内容。

首先要体现“记叙”性质。

即记人或叙事。

记人或叙事,二者必居其一,但又不能以此否定另一面,因为人与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须得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这一行为主体来推动;当然,人可以是“虚拟化”的人,譬如动物、自然物或想象物等。

所以,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看它是否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或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情。

其次要强化“背景”和细节的设置。

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几个动作、几句话语,事情的叙述也不宜直来直去,不然,文章就会显得平板,行文缺乏波澜。

好的记叙文,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

作文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作文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作文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很重要,写作指导对学生作文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一些拔尖的学生,更是有很大的益处,能给他们带来醍醐灌顶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供大家参阅。

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一)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就好像拉琴之前的定音,音定准了,拉出的曲子就会动听。

开头要新颖漂亮,引人入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

几种常见的开头:(1)开门见山。

如:《妈妈的留言条》我觉得,在我们同学中我收到的留言条最多。

(2)开头概括全文。

如:《春节晚会观后》:春节晚会是一道丰盛的晚宴。

献给全国人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观众,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和道德水准。

突出的特点是全、奇、新、高。

(3)介绍写作动机、缘由。

如:《明月赋》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月亮。

不论是在庭院里,还是在田野上,只要皓月当空,我总是深情地仰望着它。

我曾多次地想,有一天,我要亲自写一首诗,一篇文章,来描绘它,赞美它。

(4)开头先写外貌。

如:《幽默而深沉的笑星》一只硕大的鼻子,一对狡黠的小眼睛,一个寸草不生聪明绝顶的脑袋——历年的春节晚会假若没有他出场,观众便觉得没有着落,像是少了点什么。

这就是陈佩斯和他的明星效应。

(5)倒叙开头。

如:《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往往由清晰变得模糊,由模糊而渐渐忘却了。

但是,我小学时上的一堂常识课,却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6)用名人名言开头。

如:《话时间,抓今天》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我常常记起富兰克林的这段话,也常常寻找着时间的真正价值。

(7)用故事开头。

如:《“小马过河”的启示》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

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

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他的一个同伴。

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

记叙文教案10篇

记叙文教案10篇

记叙文教案记叙文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写一般的记叙文,线索清楚,善于选取和组织材料,并根据资料的需要,比较熟练的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把对象记述得具体生动。

重点难点:1.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及其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3.了解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和写作过程。

教学设想:作文先明体。

辩明文体是很重要的事情,能够透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的体裁特点及其区别。

关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可按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立意、选材、抒情、组材、布局谋篇、联想和想象、过渡和照应、开关和结尾、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潜力和表达技巧。

教师要讲明要求具体指导,并透过范文示例,使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关于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记叙文中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法。

先把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加以比较,透过比较了解其特点。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特点比较记叙文:写作目的以事感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传授知识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前因、后果、论点、论据、论证过程问题点(知识点)写作方法写人:肖像描述行动描述、对话描述、心理描述以及细节描述例证法、引证法、比较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层进论证、引申论证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用数字、列图表记事:顺叙、倒叙、补叙插叙写景:抓住特征寓情于景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是说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还可根据资料和表达的需��要采用其他表达方式。

但是,同时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在不同文体中运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是否有区��别?比如说,就应怎样看待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记叙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说明和说明文中的说明,等等。

我们认为它们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在一齐,不然就会出现“以叙代议”、“以议代叙”、“以说代议��”,犯“不符文体”的毛病。

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精练、概括准确、平实、明晰、周密资料主旨主题思想(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事物特点、实质记叙、描述、抒情、议论、说明等,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之一
作文天地
01-23 2055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之一]
立意与选材
教学目标:
1、明白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2、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写作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又是中考的“半壁江山”。

而我们学生最感头痛的就是写作文。

大家平时写作后,老师常常会评论同学们的文章说:“立意不高”,“偏题了”,“材料与中心不符”等。

同学们拿到一个作文题,也常感不知该确定什么中心,选择什么材料。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的问题。

二、立意与选材的含义及关系
1、何谓立意?
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一“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

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

2、何谓选材?
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

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

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也就是立意不正确,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

3、两者关系
立意,是记叙文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

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那么,立意与选材有哪些要求呢?
请同学们读下列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
例:人生难免有离别。

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

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A、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A、立意: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B、材料: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到车站送他。

A、立意: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C、材料: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A、立意: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D、材料: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我一段又一段路。

A、立意: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E、材料:我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忆起过去种种情景。

A、立意:表现亲人之间的“死别”悲情。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2—3人)教师小结:
A、答案不太正确,审题不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B、答案正确,但是选材、立意太普通,缺乏新意,多数人会这样写。

C、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答案较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答案虽平常,但写得好,容易写出真情,打动人心。

三、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1、立意的要求:①要正确②要新颖
2、材料的要求:①切合中心(准)②富有新意(新)③真情实感(真)
2、材料的要求:④小事入笔(小)
立意要力求正确,不正确的“意”是站不住脚的。

例:我们有些同学常常这样立意:
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错误)
②“我们应该尽量帮助别人,这样你有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你。

”(功利)
③“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找到轻松的工作,过上舒适的日子。

”(自私)
④“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社会上没有一个好干部,全是坏东西。

”(偏激)
立意要求新颖,要紧扣时代脉搏,力求新的角度,独到的见解。

富有新意的材料往往就有新颖的立意。

例:一位学生写自己精心呵护水仙花,最后终于开出了花朵,文后立意:“梅花香自苦寒来。

”是啊,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汗水的付出,哪有水仙花的馨香啊!
事情很小,但有真情实感,立意新颖,有深度。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立意选材呢?
四、立意、选材的方法:
多角度
多层面
1、审题
2、联想选材
3、聚合
立意
发散思维比较分析
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或相类、相似、相对的事物的心理现象。

发散联想:多点、多层面、多角度地联想。

让学生做联想(发散思维)的练习:
①“书”:有字的书:一般意义上的书籍:新华书店的书、书包里的书等。

古代:竹简、木牍;现代:磁盘、光盘。

无字的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

②“桥”:有形的桥:水上桥、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陆地桥(立交
桥)等。

无形的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③“读”: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人生。

以上这些联想出来的材料、立意不一定都符合题意,要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适当的来写,这就是聚合的过程。

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课堂练习。

五、课堂训练
1、到了初三年级,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考试,请你以《我经历的一场考试》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材料:
立意:
2、《2003年中考指导·语文》P249第6题
在生活、学习中,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我们往往要在多种解决方案中进行取舍,每当这时,你是当机立断,还是思考再三?你是自己做主,还是听从他人?或是……
请以《我的一次选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材料:
立意: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应改正之处。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明白了立意与选材的要求,学习了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但这里要强调的两点是:
1、立意不仅是一个技巧的方面的问题,更与一个人的人品有关。

“文如其人”。

好人才能做出好文章,做一个好人,才能立出正确的意。

我们每个同学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好学生。

2、选择好材料,要求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观察生活,这样,你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挖掘新颖的题材;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这样才能体会真情,写出真情。

否则,你就只能闭门造车,凭空臆造,写成的文章也只会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

所以,请同学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吧。

备课人:马本盛(29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