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课标要求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活动建议】探究“酸雨”的危害。

课标解读课标解读1.《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人的相关内容。

这一节内容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

2.在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能力目标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准备pH试纸,配制模拟酸雨,清水,烧杯,纱布,大培养皿、小麦的种子等。

教学策略这是一节探究实验课,设计实验及其操作是重点也是难点,还涉及许多化学知识,教师要先给同学讲解清楚,课前同学要预习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交流,课堂上实施方案,通过实验认清什么是酸雨?酸雨的危害是什么?了解当地雨水的情况,增加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播放PPT中视频):《从外太空看美丽的地球》。

美丽的地球、生物共同的家园,曾因人类的无知、自私与贪婪,环境被无情的破坏,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影响,人类的生活也深受其害欣赏视频,体会地球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播放PPT课件中视频)1.认识酸雨: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样产生的?(虚拟软件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2.实验设计:测定模拟酸雨、天然雨水、清水的pH。

3.展示实验,叙述本小组实验的结果。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B、C、D喷洒的“酸雨”浓度由小到大,也就是酸性由弱到强,A、B、C、D组喷洒的次数和数量要一致,以纱布和种子保持潮湿为宜。

5.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6.计算结果:求种子的发芽率
结果预测:BCD均比A的发芽率低,且BCD随浓度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酸雨浓度越高,对种子萌发越不利。

【提出问题4】如何才能控制酸雨的产生。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个方面依次进行。

一、说教材在上一节课,学生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的实例,知道了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本节的学习,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究竟有哪些影响。

本节主要是通过模拟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进而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比较熟悉,但对本次模拟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却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通过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考虑到探究实验的周期性长,所以,教师课前先做好模拟探究实验,课堂上学生完成实验前半部分,并分享教师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课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实验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

3.明白实验安排对照组和重复组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统计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完成探究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知道在实验过程中保护自己和保护环境的做法,并能付诸于实践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3.探究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2. 讲解(20分钟)1.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一下不同生物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例如植物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养分来生长发育,而大型动物则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来生存。

2.环境污染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例如大气污染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水污染会导致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升高,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等。

3.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皮肤病的发生等等;水污染会导致肠道疾病、皮肤病等等。

3. 探究(3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一些实验或调查,让学生深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例如:1.实验:用一些植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状况,了解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调查:让学生调查一下所在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并分析它对人类健康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总结(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并提出一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所有探究的内容都充满了现实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也能让学生更深入、更清晰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 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 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核心素养
通过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引导学生形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的辩证思维。
教材分析以及教学设想
在第一节,学生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的实例,知道了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本节的学习,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究竟有哪些影响。 学生对于实验探究的方法有所了解,但亲自设计和实施探究实验的训练却很少,对于实验的设计有时候构想不够完善,需要教师提前对于实验方案给予指导。并提供时间,场地和材料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 本节主要是通过设计和实施探究活动,以及检测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用HCL配置PH分别为3和5的溶液各1瓶, 清水一瓶.
2.将三个培养皿垫好纱 布,分别放置30粒白菜种子
3.每天每组分别加入PH 为3、5的HCL溶液和清水各5ML
4.记录实验数据统计结果
5.得出结论,酸雨会抑制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酸雨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1.取HCL配制成溶液,模拟酸雨 2、取两个烧杯,分别加入HCL溶液和清水。
6.结论:无磷洗洁精并没有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二.探究洗洁精对蝌蚪的影响
1、配制浓度为1/1000、1/2000的洗洁精溶液和清水各500ML
2、分别加入蝌蚪5条,记录蝌蚪死亡的时间。
3.统计实验数据 死亡时间分别为8分钟、11分钟,无死亡个体。
4、结论:洗洁精会加速蝌蚪的死亡
三、介绍洗洁精对人体的危害
一.介绍探究实验 1.将紫外线强度显示卡裁剪下来,分别放入两个集气瓶中,确保指示卡朝上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案(20201125114248)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案(20201125114248)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能造成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发展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2.怎样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pH 试纸,配制 pH 为 4 的硫酸溶液,清水,烧杯,纱布,大培养皿,提醒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学生:准备食醋,当地的雨水,小麦的种子,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成分,收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例,准备废电池的浸出液,当地的土壤( 非酸碱性的) ,设计科学合理的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教师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举例指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探究举的例证,分析归纳出探兴趣的一般过程。

究的一般过程。

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的问题。

其中酸雨对环境的污染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什么是酸雨呢?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配制酸雨及正常雨水的模拟液,尤其要告诉同学浓硫酸对皮肤有严重的损伤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硫酸配制酸雨模拟液?1.配制雨水模拟液 ( 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 ,酸雨的 pH小于5.6)指导学生每一方案全班至少做10组实验以减少偶然性;活动一:组间讨论、交流,确定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验方案。

活动二: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 pH为 4 的酸雨模拟液和 pH为 5.6 的正常雨水模拟液。

活动三:用硫酸溶液和清水配制 pH为 4 的酸雨模拟液。

方案一:分别用食醋酸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标泡小麦种子,测发芽率。

( 若当地雨水为酸雨,则可用 pH为 4的食醋液与自然酸雨做对比实验 )方案二:分别用硫酸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小组探讨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试验,提高学生合作沟通实力。

3、培育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沟通等多种实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提问:20xx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峻的核污染。

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峻危害。

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的实例呢?(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

)这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绽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关于环境污染的实例,同学们已经说出不少,下面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来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1:春雨潇潇,滋润万物。

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损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

)提问2: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

任何溶液都有肯定的pH,常温下其范围在0~14之间。

那么下面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资料,想一想雨水的pH值在什么范围内可以被称为酸雨?(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提问3:为什么有些地方会下酸雨,是什么缘由导致的?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行思索。

(有的学生想到了工厂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比如煤等燃烧。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提问4: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播放酸雨的形成过程。

(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初中生物_《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酸雨、酸雨的形成及酸雨的危害2.学习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形成比较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知道应该怎样做【课前预习】1.什么是酸雨?。

2.酸雨的PH值: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来表示。

温度下,其范围在之间,PH等于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的溶液呈性。

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PH则小于。

3.酸雨的形成:酸雨主要是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而形成的,此外,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4.酸雨对生物有极大危害,被称为“”。

5.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等燃料中的排放,并做好和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酸雨及其形成过程1.什么是酸雨?2.形成原因及过程知识点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1.阅读课本30-31页小组合作探究“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1)提出的问题是?(2)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①材料用具②用和配置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

(4)实施计划:①配置模拟酸雨。

②选取A、B两个烧杯。

A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模拟酸雨浸泡;B杯中放入等量的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

然后均放在30℃下浸泡一天。

③选取A、B两个烧杯上放上纱布,分别放上用清水和模拟酸雨浸泡过的种子,放在温度为15℃培养箱中发芽。

④过几天后,统计发芽率。

(5)预测实验结果。

(6)结论。

思考:1.此试验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模拟酸雨和真正的酸雨有什么差别?2.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知识点三: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思考控制酸雨的措施1.酸雨对生物有哪些危害?2.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什么?知识点四:其他环境污染及防治说一说除酸雨以外的其他的环境污染,并思考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治。

学情分析学生六年级已经系统地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等事例已经形成了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有影响的观点。

对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其关键环节和操作方法学生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教学设想:
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中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间。

模拟探究中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研究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通过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

(2)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以食醋和清水为材料配制pH=4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喷壶、菜豆种子。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通过教师讲解环境污染方面的材料,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你说我说大家说。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2.观察、思考、引导。

(1)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以酸雨为例讲述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的影响。

(2)那什么是酸雨呢?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呢?酸雨的危害由哪些呢?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浓厚兴趣。

三、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

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为什么要这样选取?
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
3.本实验是否需要数量统计?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以便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

4.只做一组对照实验,实验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为什么?
四、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教师提示管理、记录等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五、对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探究报告。

六、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教师评价。

各小组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各组发言完毕,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自评互评、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实验中出的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励学生在漫长的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

七、进一步认识危害性,环保从我做起。

学生对酸雨给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除了酸雨,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也影响生物的生存,增强了学生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教师提示的问题“回想你和你周围的人有哪些行为习惯曾经或正在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为环保做些什么”,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