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路步行街沿街立面调研报告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地段调研报告

详细规划调研报告——合肥商业区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区域:合肥市庐阳区调研地点:女人街、三孝口、城隍庙、淮河路步行街区域概况:这些地点都位于合肥庐阳区,庐阳区还是一个日益繁荣的商贸大区。
老城区内商业网点密布,现代化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全省之最。
经过多年发展,以长江中路为主轴、四牌楼中央购物区和三孝口核心。
商务区为重点、淮河路步行街和宿州路特色商业街区为补充的核心功能区初步形成,成为全省商务发展的最佳选择。
明代合肥别称为庐阳。
明代学者潘镗编有《庐阳志》、杨循吉著有《庐阳客记》等“合肥,别称庐阳(明代后),以地处巢湖、淝水之北,州境主要在南方而名”。
今合肥旅游景点有“庐阳八景”这说,“庐阳”为4城区之一,所辖是以合肥老城区为主体。
庐阳区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区。
庐阳老城区是历史上的古庐州城,众多的人文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交相辉映。
现存有“张辽威震逍遥津”古战场、曹操点将“教弩台”、清末北洋大臣李鸿章故居等古建筑,依旧古木森森;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明教寺,仍然香火鼎盛。
这是一个商贸发达的产业强区。
区内商业网点密布,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全省之最。
以长江中路为主轴,四牌楼、三孝口核心商圈,淮河路步行街、宿州路商业街组成的中央商务区发展迅猛,以北一环商办新街区、寿春路婚庆一条街等为代表的特色街区方兴未艾,全区三产经济比重达75%,商贸零售总额一直稳居全省县区之首。
该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高档房地产、中介服务、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楼宇总部集聚效应凸显。
以庐阳工业区为龙头的“一区四园”,已形成以电工电器、钢材加工、出版印刷、新能源新材料为主要特色的四大产业集群。
这是一个深具文化底蕴同时商业又繁荣的区域,它能代表合肥的地域特色,所以我的调研地点选择了这片区域内具有特点的几个地点。
地点简介:一,女人街:女人街毗邻三孝口,位于商业中心地带,顾名思义,这是一条专门为女性顾客打造的商业街,临街店铺多为女性顾客而设,旨在打造一条具有特色的女性商业街。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店面色彩研究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店面色彩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以安徽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为例,城市的日渐繁荣也给步行街注入了很多的商机和活力。
然而,形形色色的店面、五花八门的行业,却并不是都能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的。
从店面色彩的角度,首先分析各店面门面色彩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并总结出暖色调的店面比冷色调的店面更能够积聚人气;其次着重分析餐饮类店面的室内各装饰颜色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暖色调也是室内装修的偏爱,使顾客感觉温暖的同时促进消费。
通过对合肥步行街店面色彩研究,对建筑以及室内空间的用色技巧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建筑环境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淮河路步行街;门面色彩;室内色彩;建筑用色中图分类号:TU-025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合肥淮河路步行街长920米、宽22米,是合肥市重要的商业街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业入驻其中,本人在“以人文本”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步行街店面的颜色,了解顾客的喜好,为店面的设计和装潢提供一些建议。
色彩是由于光刺激视觉神经然后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本文通过对合肥步行街店面色彩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建筑环境中的用色技巧,了解建筑环境的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
本文调查方法是:将步行街中所有店面的门面用色、外立面墙体用色、门的类型、室内吊顶用色、室内铺地用色、室内墙壁用色、室内柱子用色、室内设施用色等进行整理统计,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0个店面进行分析研究。
(表1)二门面色彩分析门面用色,不可否认,每个店面的门面用色都与其品牌的颜色有很大的关系。
这是因为形体与色彩是人们对物体视觉感受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只有色彩功能与形象功能一致、统一,才能发挥出色彩的最大作用。
从整理研究中发现(图1),首先在餐饮类的5个店面中有4个店面(傣妹、小蒙羊火锅涮、肯德基、肥西老母鸡)的门面都用到了红色,其中傣妹、肯德基和肥西老母鸡都是红色招牌配以浅色的外立面墙体加上玻璃门构成的;小蒙羊火锅涮则是由红色招牌配以黑色的外立面墙体加上玻璃门构成的。
外部空间分析——步行街(中间段)

景观设施一
景观设施二
景观设施增加了步行街的 人文气息,给步行街添加了给 多的精彩。
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可以 给残疾人提供方便, 但对正常人来说,走 阶梯更方便。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向西 向东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中午和晚上人最多, 而且晚上人多且持续久,这和晚上天气凉 爽有很大关系。
淮河路步行街
空间节点
• 空间节点定位图 • 空间节点分析图
空间节点定位图
路牌 垃圾 桶 路灯 树 路障 雕塑 营业
服务
电箱
空间节点分析
花坛
立面图1:100
平面图1:100
剖面图1:100
淮河路步行街 行为分析
•
• • • •
空间行为
空间秩序 空间流动 空间分布 空间与人的对应状态
• •
情景设施分析 人流分析
外部 空 间 体 验 分 析 ----淮河路步行街
一、道路交通 二、建筑空间 三、空间节点
四 、行为分析
淮河路步行街
道路交通分析
• 一、停车场和车站的分布及分析 • 二、道路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停车 • 三、道路断面(马路断面、步行街断
面)
大从 小市 规府 模广 根场 据到 车环 流城 人东 流路 决均 定有 。停 车 场 分 布 , 且 停 车 场 P 图例:小型停车场(50辆以下): 大型停车场(100-200辆): P 公交车站: B 中型停车场(50-100辆):P 特大型停车场(200辆以上): 出租车站: T P
• 因为这些建筑位于步行街两边,商用价值较大,所以这些
建筑前三层都是商用。 部分建筑由于商业需要第四层也是商用 四层以上由于较高 和空间问题商用价值不大 大多为住宅 和办公楼
合肥淮河路商业步行街区现状问题研究

合肥淮河路商业步行街区现状问题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传统的商业街区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革中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购物的需求,逐渐走向衰落。
如何提高旧商业街区的竞争力,激发新的商业活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淮河路商业步行街区消费者随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商业街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标签:商业街区;消费者;问卷调查F21 导论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区是合肥市著名的商业街区,它承载着合肥发展的历史,是合肥市传统的商业中心。
近年来,由于城市快速扩张,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传统的商业街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提高商业街区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已经成为很多商业街区开发者急需问题。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是商业街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街区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的体现。
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街区消费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来分析消费者对商业街区的满意度,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商业街区在后期的开发经营过程中有所启发。
2 淮河路步行街区消费者问卷调查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个商业街区能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取决于街区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满足消费者需求首先是受消费者个人因素影响。
例如职业、收入、消费动机等。
其次,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例如街区的可达性,购物的便利性,商品种类的多少和购物环境等。
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运用德尔菲法对相关要素进行筛选,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消费者的性别、年龄、职业;(2)消费者的消费目的;(3)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水平;(4)消费者抵达街区的方式;(5)影响消费者对街区满意度的因素。
2.2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普遍性,我们分组在步行街区内部和城市其他商业聚集区,以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拦截访问的形式,共发放个人问卷1200份,得到有效问卷1073份,有效回收率为89.4%。
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景观设计探析

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景观设计探析作者:欧吉华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摘要阐述了步行街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对商业步行街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的现状,提出步行街存在缺乏文化内涵、布局单一、缺乏整体感、没有地方特色及艺术性、缺乏人性关怀等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商业街;地方特色;文化延续;人性关怀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2-03616-03作者简介欧吉华(1989- ),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与理论。
鸣谢顾大治老师对本文写作给予指导,特此致谢!1商业步行街概述步行街是城市步行系统的一部分,步行街从一开始就与商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商业步行街,其步行与购物两个要素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但随着各种代步工具的逐渐普及,人们在嘈杂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中却很难找到一个轻松惬意的步行空间。
而步行街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具有人情味的积极空间,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
步行街不仅为人们的步行、交流和购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而且还体现了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和风采。
2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原则2.1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中国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建造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商业步行街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和名片,更是这种历史文化的延续。
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一定要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找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继承与创新的契合点。
例如重庆的磁器口步行街、西安回民街等,这些步行街之所以经久不衰,如今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主要在于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2.2凸显地方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全国各地的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似乎还在重蹈“城市美化运动”的覆辙,商业街越建越多,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千城一面,盲目抄袭、大拆大建[1],各地的地方特色已经被抹杀,各种文化开始融合和同化。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地段调研报告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地段调研报告一、概述淮河路步行街是合肥市的一条重要商业街道,位于合肥市中心,总长约1.5公里。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淮河路步行街的商业发展、商户情况、人流量等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和发展该地段提供参考。
二、商业发展情况淮河路步行街商业发展较快,目前已有多家大型商场如世纪联华、步步高集团进驻该地段,并且围绕步行街开业的餐饮、服装、美容美发、娱乐等相关业态也非常齐全。
商业氛围浓厚,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三、商户情况1.商户数量:根据可靠数据统计,淮河路步行街共有商户1000余家,包括大型商场、小型店铺、餐饮店等。
2.商户经营类型:商户类型多样,以服装、餐饮为主,也有美容美发、珠宝饰品、书店等其他类型的商铺。
商铺面积大小各不相同,一般以小店为主,占总数的70%左右。
3.商户经营情况:调研发现,淮河路步行街商户经营情况良好,近三年内,超过80%的商户保持了平稳的生意增长。
但也有部分商户反映在近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生意有所下滑。
4.商户经营环境:商户普遍反映,淮河路步行街的租金相对较高,加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商户的经营造成了一定压力。
此外,商户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商业街区的整治力度,提升商业环境。
四、人流量情况1.人流量高峰期:淮河路步行街人流量主要集中在周末、假日和重要节假日等时段,尤其是晚上6点至9点之间,人流量达到最高峰,超过每小时6000人次。
2.人流量差异:调研发现,人流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主要是由于商户类型以及不同时间段的热门商铺所在位置的不同。
商业街北段的人流量较南段稍弱,热门餐饮、服装等商户位于南段,人流量更为集中。
3.人流量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淮河路步行街的人流量呈现增长趋势,每年平均增长约5-7%。
五、发展建议1.引导特色经营:为了突出淮河路步行街的特色,建议引导商户在经营过程中注重特色餐饮、特色商品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商业街区的品牌价值。
2.加强商业环境整治:政府应加大对商业街区的整治力度,提升商业环境质量,例如加强卫生保洁、提升公共设施的质量等方面。
沿街立面可行性研究报告

沿街立面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与建设也愈发重要。
沿街立面作为城市街道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沿街立面进行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以某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沿街立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力求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 沿街立面现状调研首先,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沿街立面进行了调研。
从建筑外观、风格、材料、色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分析了现有立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沿街立面优化设计方案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沿街立面优化设计方案。
通过改变建筑外观设计、增加绿化植被、优化照明设施等方式,提升沿街立面的整体美观度和实用性,使其更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3. 技术可行性分析针对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我们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分析。
结合现有技术和建设条件,评估了各项设计方案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经济可行性评估最后,我们对提出的沿街立面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经济可行性评估。
通过成本测算和效益分析,评估了各项设计方案的投资回报率和实施成本,为决策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研究成果通过对沿街立面可行性的研究,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现有沿街立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外观老旧、设计风格单一、功能单一等,需要进行优化改造。
2. 提出的沿街立面优化设计方案包括改变建筑外观、增加绿化植被、优化照明设施等,能够提升沿街立面的整体美观度和实用性。
3. 技术可行性分析显示,优化设计方案在技术实施上存在一定困难,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克服。
4. 经济可行性评估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案在投资回报率和实施成本上都具有一定优势,具有可行性。
四、建议和展望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向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沿街立面的规划和管理,促进其优化改造,提升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品质。
2. 积极引入科技和创新理念,推动沿街立面设计与建设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步行街调研报告

步行街调研报告
《步行街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
调研地点:某市中心区步行街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步行街的发展现状、商业环境和消费者需求,为城市商业规划和营销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观察:对步行街整体环境、商铺门店和消费者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2. 问卷调查:针对步行街商家和消费者分别设计问卷,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和消费习惯;
3. 采访访谈:与步行街商家和消费者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步行街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 步行街商业环境:步行街内商铺品种繁多,涵盖服装饰品、美食餐饮、咖啡厅等多种类型,整体商业氛围较繁荣。
2. 消费者行为:步行街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周末更是人流如织,消费者主要以休闲购物和聚餐娱乐为主。
3. 商家经营情况:大部分商家反映营业额较为稳定,但也有部分商家反映市场竞争激烈,需求量有所下降。
四、调研建议
1. 提升步行街服务体验:加强步行街环境整治,提升街道美化和卫生管理,增加公共设施和休息停靠点;
2. 丰富商铺品种:引进更多特色品牌和创新业态,增加购物体验的多样性;
3. 加强市场营销:步行街商家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优惠促销等方式增加消费者黏性和活跃度。
五、总结
步行街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步行街商业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将为步行街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希望相关部门和商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变化,不断优化步行街的商业环境和服务质量,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商业街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学号:
淮河路步行街沿街立面
实习的时间: 2012年10月30日
实习的地点:淮河路步行街
前言
合肥淮河路于1993年改为淮河路步行街,迄今已19年了,人们把步行街说成是合肥旧城改造的画龙点睛之笔,但是经过19年后,现在看来步行街沿街新旧立面风格已经不统一了,也有些乱了。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立面了解步行街的变化历程,也可以让我们以后做设计师认识的立面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正文
经过19年的历程,淮河路步行街沿街新旧立面风格不一,且有些混乱。
或许刚开始步行街沿街立面还是差不多的,但经过后来的缝缝补补,拆了改建等历程,步行街立面变化很大,步行街里面有现代风格的、欧式风格的、中式风格的等等建筑,这让步行街变得有些混乱了。
这条长920米、宽22米的商业步行街东起环城路,西至宿州路。
在设计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考虑人的视觉心理、生理感受,整个平面与空间有收有放,有简有繁,富于变化和层次感。
淮河路文化商业步行街,以其文化的积淀、休闲的购物、舒心的游憩、环境的品位被人们称为合肥的王府井。
合肥的淮河路步行街是很好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步行街毕竟是1993年改建的,所以很多建筑都进行了改建。
不同时候人的观点不同、想法不同,以及楼主的想法的差异等等,使得各建筑造型不一、风格不同,然后步行街的风格就变的很混乱了。
合肥鼓楼商厦有限责任公
司,始建于1996年12月28日,
于2011年修缮过,隶属于全国
500强企业—合肥百货大楼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百大集团鼓楼
商厦坐落于合肥市最繁华的商
业街—淮河路与宿州路的交汇
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
捷。
商厦经营面积达2.3万余平
方米,荟萃国内外十万余种中高
档商品,是集购物、休闲、观光、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安徽省经营规模最大的现代百货商场之一。
鼓楼商厦是淮河路步行街在靠近宿州路这段的一个欧式风格的建筑,而在这之后的建筑就是中国常见的建筑风格了。
我们从宿州路一进入步行街就可以看到鼓楼商厦与众不同的风格。
图片鼓楼商厦建筑外形非常壮观美丽,我们的注意力会被吸引,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进入里面看看,这样鼓楼商厦建成这样的目的就达到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吸引人流的方法,但是鼓楼这样做导致了步行街沿街立面变的不一样了,这样看来就显得有些乱了,从鼓楼过去建筑风格一下子变了鼓楼后面没有了那种奢华,这就像是在一群低矮的建筑中建了一座高楼大厦,看着显得不伦不类,从总的方面来说,鼓楼这样还是显得不好的。
怡和锦江国际大酒店的建筑立面也与周围的建筑不同,它的立面是玻璃立面
整体呈蓝绿色,整栋建筑冲满了现代风情。
怡和锦江它是一栋很美的建筑它的造型也有特色,给人整体感观是很好的,它楼层很高比周围建筑都要高,人们老远就能看到它,整个建筑在步行街上就这么凸显出来了,但它的立面与周围建筑风格存在着差异这,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和鼓楼商厦一样的情况,但看这栋建筑很美很霸气,但从整个步行街来看这样就造成了步行街上的各个建筑立面不一样,使得步行街的各个档次参差不齐,整体的效果使得步行街变得更差了。
步行街还有好几处系这种情况,如百盛,海亚商城的一栋建筑。
这些建筑风格各异它们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却都不一样,这样一来使得步行街建筑风格不统一了,甚至有些混乱了。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
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
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于中国安徽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旁,原名铁佛寺,又称明教台、曹操点将台。
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至隋末,寺院荒废。
公元766—779在废墟中掘得铁佛一尊,庐州刺史裴绢上奏朝廷,准奏重建,定名为“明教院”。
明代改称“明教寺”。
后迭经兴废。
至1853年,复毁于战火。
光绪年间重建。
1937年冬,寺
院部分建筑被日军飞机炸毁。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修缮。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明教寺历史悠久,建筑雄伟。
在清代,居合肥城众寺之冠。
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
李鸿章故居、明教寺是历史文化古迹,是合肥的文化底蕴,它们能提升合肥的形象。
没有历史的城市是不会有文化底蕴的,而这些东西就是合肥的历史,合肥的文化,合肥的形象之一。
淮河路步行街里有李鸿章故居、明教寺,这是历史文化古迹,典型的中国古
代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位于步行街的中间,左右均是现代的建筑,这两栋建筑夹杂在中间感觉不伦不类的,让人感觉很奇怪而且步行街人流量大,这对游客来参观李鸿章故居造成了不便。
人们逛街逛到这里是也是会感到很奇怪的。
这一段与步行街的氛围相冲突,总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虽然能提升步行街的文化气息,但也减淡了步行街的商业氛围,同时也使得李鸿章故居的文化氛围中带入了商业气息,减淡了文化底蕴,减少了历史文化的感觉。
历史建筑毕竟是古建筑,它与周围的现代建筑毕竟不一样,这一来步行街沿街立面风格变得更加混乱了。
步行街沿街立面的变化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使得整条步行街的档次降了一降,我们可以参考三孝口的女人街,女人街是后来改建的之前的女人街很乱,各种摆地摊的,整条街档次很低,但经过改建后整档次就提升上来了。
我去过女人街两次第一次去时还没改建,那里还是很乱的买书的买吃的买衣服的将整个街占满了,我们过去买东西都要花很多精力才能过去,人们过去很费力,街上占道的小摊使得整个女人街的档次降了几级。
改建过后我也去过一次,道路两边建筑风格统一、道路宽敞行走也不拥挤,每家店面都有统一的风格。
整体档次上升了很多很多,我差点都认不出来两年,误以为是在那个很好的步行街,比淮河路步行街也不差的感觉。
淮河路步行街经过很多年的演变,有了自己的特点,想要改变沿街立面很不容易,想要解决立面的问题不容易啊。
新建好的建筑不能动,李鸿章故居、明教寺之类的更是不能动了,但是这两类建筑风格不同,这样一来,步行街的建筑风格不可能统一了。
这着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啊。
或许淮河路步行街现在的状况还是不错的。
以我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我们要用长久的时间来解决它,我们一点一点的改变,使得整个步行街的建筑风格不要太突兀,从头到尾风格逐渐的改变这样是最好的。
而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规划。
这个规划时间长可能好几十年,这个规划要能很好的解决问提,而且这个规划还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长久支持,可能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淮河路步行街最开始时很好的改建项目,但经过很多年过去后,以及后来对
它的多次修改,步行街沿街立面已经变得不在统一,风格各有差异,使得总体效果变的更差了。
由上图片可以看出立面着实差异太大,所以要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周围建筑,考虑到统一的风格。
结语
从淮河路步行街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明白几个问题,首先我们做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周边环境,建筑一定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有可能我们设计的是一个好建筑,但却会破坏整体环境使得整体变得很差,这是不可以的。
还有就是我们做设计要尽可能的符合最初的规划,不要破坏了规划。
还有就是,很多规划最初的设想与最终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别的,这也是很有可能的,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这也是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学城规的好好研究了。
最后就是学城规一定要跑多看看,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同时也要从已经建好的建筑及规划中学习好的东西,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灵感,等等。
淮河路步行街现在风格差异很大,总体效果不够好;我们在做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建筑与环境,与原来规划,与周围建筑的融合,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