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归纳北师大版.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总结与检测

图3-1 图3-4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序号:33■知识考察1.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A 、B 两组照片(如图3-1),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运动的是 组。
2.2001年9月11日,美国两驾民用飞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并先后撞击世贸大厦“双子楼”,造成“双子楼”先后例塌,多人死亡、失踪的惨祸。
在飞机撞向世贸大厦时,以 为参照物,飞机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若以飞机为参照物,则世贸大厦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世贸大厦是 的。
3.某同学站在运动的电梯里,如果以他所在的电梯为参照物,则他是 的.4.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 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这颗卫星是 的。
5.“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以 为参照物时,船是静止的。
6.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金茂大厦,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观光厅位于金茂大厦的第88层,高度为340.1 m ,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已获上海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堪称“时光穿梭机”的两台电梯以约7.5 m/s 的速度给予人以高速体验.仅需用 s 就能将你平稳地从底层送至观光厅. 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3-4所示.(1)观察甲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乙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3)比较甲、乙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小明乘车沿高速公路到宜昌旅游,当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显示距宜昌48 km 时,车上的速度计如图3-5所示.如果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再过 h 可以到宜昌。
9.某地区道路如图3-6所示,歹徒在 A 处作案后沿AB 以5m/s 的速度逃跑,到达 B 时停留1 s ,接着沿BC 以6m/s 速度逃命.在歹徒经过 AB 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 A 出发,沿AC 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 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 C处被抓获共图3-5图3-6历时 s ;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 m/s.10.自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第五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全国总共增开了19对“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车次前都冠以字母“Z”,其中Z85和Z86次列车的运: h min.它的平均速度是 km/h.11.(为了传递信息,我国自周朝起就形成邮驿制度,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到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其中“金牌”1昼夜传递500里(已知1昼夜=24小时,1里=500米),由此可推算出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约为 m/s.12.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快慢程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使用方法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质的简单运动章末复习课件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坐的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速度的相关计算 例② [2019广西贵港中考]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 路 线 全 长 9 km. 周 末 , 小 林 从 家 门 口 的 公 交 车 站 乘 坐 公 共 汽 车 用 时 15 min 到达新世纪广场公交车站与同学汇合.求:
⑤曲 运动 线
.
——
比较物体运 动快慢的两 种方法
→控制变量法 ⑥时间相等,比较⑦路程
路程 相等,比较⑨时 间
探
究
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定义 时间的⑩ 比
S
比 较
v=
速度公式 ⑪
物 体
单位m/s.km/h.1 m/s= ⑫3.6 km/h
运
动 的
沿B. 直 线 运动,速
快 慢
度 定义 大小④ 不 变 匀速直
m/s
vc=2.4 m/s
Scp=
m
t=0.5 s
c=3m/s
v,=3.6 m/s
考点四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例4 [201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节选]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
v(m ·s⁻¹)
速度"实验中:
甲
乙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
中数据作出了v-t 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 处
程 s₃, 计算得出v₃
B. 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经 过 B 点开始计时,到达 C 点
后测得时间 t₃, 再测量路程
s₃, 计 算 得 出₃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₃ =t₁-t₂,s₃=s₁-s₂, 再计算得 出j₃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①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②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s=vt,t=s/v 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 —时间—秒(s)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5、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v=s/t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求平均速度需要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质的简单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

《物质的简单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5.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运动与静止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以宇航员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相对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和宇航员是运动的,以飞船和宇航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相对运动。
要点诠释: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
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要点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3)公式:v=st,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s),v——速度单位米每秒(m/s)。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DOC)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目标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掌握物质形态变化的原因,两种温标之间的换算,物质形态之间相互变化过程的名称及其伴随的能量变化,会根据现象分析现象发生原因。
重点物质形态变化的原因,两种温标之间的换算,物质形态之间相互变化过程的名称及其伴随的能量变化难点根据现象分析现象发生原因章节内容第一节:物态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其体积取决于容器的几何尺寸。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同种物质会有不同的状态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小微粒——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但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他们离开原理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是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经常用到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程,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温度计的分类: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kP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分类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所装液体煤油、水银酒精水银量程—20℃~110℃—20℃~50℃35℃~42℃分度值1℃0.1℃1℃构造特点无缩口无缩口有一非常细的缩口读数不能离开被测物不能离开被测物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注意无无测量前要甩一甩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指导》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x

初二物理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指导北师大版一.木周教学内容: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指导 知识结构:知识点:1.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平时我 们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対另一个物体而言的。
这个物体我们在物理学中称为参照物。
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相对物体的位直没有改变,我们 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所以说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由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
同一物体对不 同的参照物来判断它的运动还是静止往往是不同的。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在口常生活中, 我们通常是选地面为参照物,但有吋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做在飞机上的乘客,以 飞机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
2. 速度:① 速度的意义: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人;第二种是比 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当两个物体所用的时间和 通过的路程都不同时,我们采用取单位时间的路程来比较物体的运动的快慢。
在物理学中,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通常用字母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就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V② 速度的公式为v=y③ 在国际单位制屮,速度的单位为米/秒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R 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 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丁运动物体在单位吋间内通过的路程。
其特点是在任意相等的吋间内£通过路程都相等。
它的公式为V=-o 4.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物质的简单运动参照物、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淀义公式 单位意义概念 匀速运动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变速运动(1)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楷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超。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称为运动。
• 参照物: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叫参照物
二、(1)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 速度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m/s=3.6km/h
•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 加速运动:运动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大
• 减速运动:运动越来越慢,速度越来越小
• 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都叫做变速运动,与之相对的就是匀速运动。
•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平均速度的公式:v=s/t
(3)相对速度
两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当两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时,若选其中之一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它的速度大小为原来各自相对地面的速度之和,即v = v 1+ v 2;两物体向相同方向运动时,若选其中之一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于它的速度大小为原来各自相对地面的速度之差,即
12v v v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其中:v—速度—米/秒(/s)
s—路程—米()
t—时间—秒(s)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h)。
5、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求平均速度需要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
时间用钟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