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率的测定_材料导电性能的测量

合集下载

电导率仪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电导率仪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电导率仪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电导率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溶液或固体材料的电导率。

电导率是指一个材料导电的能力,是电流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强度的度量。

电导率仪的原理基于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传导。

当电解质溶液中溶解了电离能力强的化合物时,会产生阳离子和阴离子,并形成一个带电荷的溶液。

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在溶液中移动。

当电压越大,离子的移动速度越快,电导率也越大。

电导率仪的方法分为两种:传统法和工程方法。

传统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中的电阻来间接计算电导率。

这种方法使用了欧姆定律,即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的比值,而电流可以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压来得到。

通过测量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可以得到它们的电导率。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来确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工程方法则是直接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电导率仪通常由一对电极和一个测量电路组成。

电极被插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形成一个闭合电路。

然后,仪器会施加一个恒定的电压在电解质溶液上,并测量通过电解质的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比值,可以得到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这种方法相对准确,但需要注意电极与溶液的接触情况,以确保测量得到的电导率准确无误。

在使用电导率仪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清洁电极:保持电极的清洁度非常重要,以避免污染干扰测量结果。

电极应该在每次使用前和使用完成后,用纯水冲洗并轻轻擦拭干净。

2. 充分搅拌:通过充分搅拌溶液,可以确保离子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从而得到准确的电导率测量结果。

3. 注意测量温度:温度对电导率有很大影响,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溶液中离子的运动速度变化。

因此,在测量电导率时,应该记录并控制溶液的温度。

电导率仪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实验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科学、水质监测等领域。

通过测量电导率,可以了解溶液的电离能力和离子浓度,从而判断溶液的化学性质和纯度。

电导率的测定原理

电导率的测定原理

电导率的测定原理
电导率的测定原理是利用电导现象来测量溶液或物质的导电程度。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中的电子或离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电导率就是指单位导体长度上导体内电流的流动情况。

在测定电导率时,通常会使用电导计或电导仪进行测量。

电导计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差和电流值,计算得出电导率的数值。

电导率的测定原理涉及到欧姆定律和导体的基本电导性质。

根据欧姆定律,导体内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所以,电导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电导率 = 电导 / 导体长度
其中,电导是指单位导体横截面积上的电流值。

测定电导率时,首先需要将待测溶液或物质注入电导池或电导通道中,确保导电体与电极之间的接触良好。

然后,加上适当的电压,让电流通过导体,并测量电压差和电流值。

根据上述公式,即可计算得出电导率的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电导率测定时,需要考虑导体的温度、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标定,以及被测溶液或物质的性质和浓度
等因素。

因此,在实际测定中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测定方法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测定方法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测定方法导电性能是评估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导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准确测定导电性能对于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测定方法。

一、基本原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来源于其中的导电纤维,而导电纤维的导电性能受到纤维形态、纤维含量以及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通常采用电阻法或电导率法。

二、电阻法测定导电性能1. 实验原理电阻法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将待测样品切割成标准尺寸的试样,并在试样上粘贴导电电极;通过电阻测量仪器施加恒定的电流,测量样品两端的电压,从而计算出样品的电阻。

导电性能可以通过样品电阻值的大小反映出来。

2. 实验步骤a) 制备样品:按照所需尺寸,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割成相应的试样,并清洁试样表面。

b) 粘贴电极:在试样的两端分别粘贴导电电极,确保电极与试样表面充分接触。

c) 连接测量设备:将导电电极与电阻测量仪器连接,确保连接良好。

d) 施加电流:在测量仪器中设定合适的电流大小,并施加到样品上。

e) 测量电压:测量样品两端的电压值,记录下来。

f) 计算电阻:根据测得的电压值和已知电流值,计算出样品的电阻。

三、电导率法测定导电性能1. 实验原理电导率法是测定材料导电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样品两端的电压和电导率计算片样品电阻,从而得到导电性能的结果。

该方法适用于导电性较好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

2. 实验步骤a) 制备样品:按照所需尺寸,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割成相应的试样,并清洁试样表面。

b) 连接测量设备:将样品两端连接到电导率测量仪器上。

c) 施加电流:在测量仪器中设定合适的电流大小,并施加到样品上。

d) 测量电压:测量样品两端的电压值,记录下来。

e) 计算电阻率:根据测得的电压值和电流大小,计算出样品的电阻率。

f) 计算电导率:根据电阻率的倒数计算出样品的电导率。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应精确、标准,确保取样位置代表整个材料的导电性能。

电导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导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导率的测定实验报告电导率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电导率是物质导电能力的一种度量,它与物质中离子的浓度和移动性息息相关。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定溶液的电导率来研究不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移动性的变化,并探讨其对电导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1. 了解电导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2. 掌握电导率计的使用方法;3. 研究不同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移动性对电导率的影响;4. 分析电导率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和材料:1. 电导率计;2. 不同浓度的溶液(如NaCl、HCl、CuSO4等);3. 电导率计电极;4. 量筒、烧杯等实验器皿;5. 蒸馏水。

实验步骤:1. 将电导率计的电极清洗干净,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实验器皿。

2. 用量筒分别量取不同浓度的溶液,并倒入实验器皿中。

3. 将电导率计的电极插入溶液中,等待电导率计稳定后记录电导率数值。

4. 将电导率计的电极取出,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5. 重复步骤2-4,直到所有溶液的电导率都测定完毕。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得的电导率数值,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移动性的信息。

一般来说,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即离子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

这是因为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迁移,从而产生电流,进而导致电导率的增加。

此外,不同离子的移动性也会对电导率产生影响。

在相同浓度下,离子的移动性越大,电导率也越大。

这是因为离子的移动性与离子的尺寸、电荷以及溶液中的溶剂等因素有关。

通常来说,小尺寸、高电荷的离子具有较高的移动性,因此对溶液的电导率贡献较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导率测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移动性的变化。

同时,电导率与溶液浓度和离子移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溶液性质和离子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本次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和操作技巧的限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例如,电导率计的精度、实验器皿的清洁程度以及溶液的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电导率的测量方法

电导率的测量方法

电导率的测量方法
电导率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两端的电位差和电流强度来确定电导率的方法。

常用的直接法测量方法包括:电导池法、电解电容法、四极法等。

1. 电导池法:将电解质溶液分离开的两个电极浸入样品溶液中,然后通过测量电阻和电流来计算电导率。

2. 电解电容法: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计算电导率。

3. 四极法:使用四个电极来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可以减少边缘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间接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中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来推算电导率的方法。

常用的间接法测量方法包括:电导滴定法、浓度法、摩尔导电率法等。

1. 电导滴定法: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电导率的变化来测定待测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

2. 浓度法:根据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溶液的浓度来间接计算电导率。

3. 摩尔导电率法:通过测量电解质的电导率和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来计算摩尔导电率,进而推算电导率。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电导率测量方法,具体的选择取决于实际情况和需求。

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测试方法

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测试方法

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测试方法材料的导电性能对于许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电子学到能源领域都需要高效的导电材料。

本文将探讨材料的导电性能以及一些常用的测试方法。

一、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材料的导电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因素:1. 材料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晶格缺陷都会影响导电性能。

晶格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

2. 杂质:杂质可以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

有些杂质可以增加导电性,而另一些杂质可能导致导电性能下降。

3. 温度:温度对于材料的导电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导电性能会增强。

4. 应力:外加应力也可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

在某些情况下,应力可以使材料的导电性能增加,而在其他情况下则会减弱。

二、导电性能测试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材料导电性能测试方法:1. 电阻率测试:电阻率是用来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可以通过四探针法或者两探针法来测量材料的电阻率。

四探针法可以消除接触电阻的影响,得到更准确的电阻率测试结果。

2. 导电性能测试:导电性能测试通常是通过测量材料的电导率来进行的。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

可以使用四探针法或者两探针法来进行测量。

3. Hall效应测试:Hall效应测试是一种测量材料导电性能的方法,通过测量材料中的Hall电压和磁场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电导率、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类型。

4. 微观结构分析:对于复杂的材料,如多组分合金或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来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导电性能。

5. 有限元模拟:有限元模拟是一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来模拟材料的导电性能的技术。

通过建立材料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可以模拟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导电性能,为实验提供指导和验证。

总结:本文讨论了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测试方法。

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结构、杂质、温度和应力等。

电导率测定的原理和应用

电导率测定的原理和应用

电导率测定的原理和应用1. 介绍电导率测定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导电性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导率,我们可以了解物质中电流传导的能力,进而推断出物质的离子浓度、纯度、溶解度等重要性质。

本文将介绍电导率测定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原理电导率是指物质在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上传导单位电流所需要的电压降。

它与物质的电阻成反比,是测量电流通过物质时的导电性能的重要指标。

电导率测定的原理基于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equationequation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L表示长度,A表示横截面积。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直流电流通过均匀导体的电导率。

3. 应用电导率测定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水质监测电导率测定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领域。

通过测量水样的电导率,可以评估水质的纯度和溶解性能。

较高的电导率通常意味着水中含有溶解的离子或其他导电杂质。

3.2 土壤分析电导率测定在土壤分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测量土壤样品的电导率,可以评估土壤中的离子浓度、酸碱度等指标,从而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植物生长的能力。

3.3 材料质量检测电导率测定可以用于材料质量的检测和评价。

例如,在金属材料领域,电导率测量可以用来检测金属的纯度和组织结构,从而判断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4 医学应用电导率测定在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电导率测量可以用来评估生物体内部组织的电导性能,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病症。

4. 测量方法电导率测定有多种测量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电导测量仪和离子选择电极测量仪。

电导测量仪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电导率,而离子选择电极测量仪则通过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测量来间接计算电导率。

5. 结论电导率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物质的导电性能。

通过测量电导率,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离子浓度、纯度、溶解度等重要性质。

金属材料的导电性与实验测定

金属材料的导电性与实验测定

金属材料的导电性与实验测定导电性是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决定了金属在电子传导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及其实验测定方法,以及一些相关应用。

一、导电性原理金属的导电性源于其晶体结构和电子能带结构的特点。

金属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它们能够在金属晶格中自由移动。

这些自由电子负责金属的导电行为。

金属晶体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这使得电子在金属中容易传导。

此外,金属中的电子能带结构使得电子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跃迁,从而实现电流的传输。

二、导电性的实验测定方法为了准确测定金属材料的导电性,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实验方法:1. 电阻率测定法电阻率是衡量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量导体的电阻(R)和尺寸(长度L、截面积A),可以计算得到材料的电阻率(ρ)。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 = R * (A / L)。

电阻率越小,导体的导电性能越好。

2. 四探针法四探针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材料电阻率的方法。

它利用四个电极分别作为电流源和电压测量点,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

这种方法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广的优点,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导电性测定。

3. 哈尔效应测定法哈尔效应是磁场作用下导体内产生的电压差,与材料的导电性能密切相关。

通过在导体中施加磁场,测量导体两侧产生的电势差,可以得到材料的电导率。

哈尔效应测定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导电性能测量。

三、导电性的应用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电子器件金属作为导电材料,在电子器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电路板中的导线和焊点通常采用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电信号的传输和电路的正常工作。

2. 电力传输金属导线被大量应用于电力输送领域。

由于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电能可以高效传输到目标地点。

铜、铝等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输电线路和电缆的制造。

3. 化工行业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电解槽等设备要求具备优良的导电性能。

金属材料通常用于这些设备的制造,以确保电流的稳定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状样品
管(环)状样品
圆片状样品
三、电阻率的测量
1、高电阻率测量
测定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体积电阻、表面电阻 实验仪器 ZC36型高阻计是一种直流式的超高电阻计和微电流两 用仪器。仪器的最高量限电阻值1017Ω,微电流10-14A微 电流。 • 适用对绝缘材料、电工产品、电子设备以及元件的绝 缘电阻测量和高阻兆欧电阻的测量,也可用于微电流测量。
二、基本原理
欧姆定律
R L S
电阻率与材料本质有关 电阻率的单位:m , cm , cm, 工程技术上常用mm2/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 cm = 10-8 m = 10-6 cm = 10-2 mm2/m 1 电阻率与电导率关系 的单位为西门子每米(S/m)。 工程中也常用相对电导率(IACS%),它表示导体材料的导电性 能。国际上把标准软铜在室温20。C下的电阻率 = 0.01724 mm2/m 的电阻率作为100%,其他材料的电导率与之相比的百分数为该材料 的相对电导率。
2 .双电桥法
双电桥法是目前测量金属室温电阻应用最广的方法,用于 测量低电阻(10210-6)。 双电桥法测量时,待测电阻 Rx和标准电阻RN 相互串连 后,串入一有恒电流的回路 中。将可调电阻R1R2R3R4组 成电桥四臂,并与Rx、RN并 连;在其间B、D点连接检流计G,那么测量电阻Rx归结为调 节R1R2R3R4电阻使电桥达到平衡,则检流计为零G=0 R VD=VB R R4 r R Rx 1 RN ( 1 3) R2 R3 R4 r R2 R4
(4)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为了使上式简化,在设计电桥时,使R1 =R3,R2=R4, 并将它们的阻值设计的比较大,而导线的电阻足够小(选 用短粗的导线),这样使 R1 R3 趋向于零, 则附加项趋 R2 R4 近于零,上式近似为: R3 R1 = Rx RN R
R2
R4
N
当检流计为零时,从电桥上读出R1 、R2而RN 为已知的 标准电阻,用上式可求出Rx值。 用双电桥测量电阻可测量10010-6的电阻,测量精度为 0.2%。 在测量中应注意:连接Rx、RN的铜导线尽量粗而短,测量 尽可能快。
材料导电性能的测量
材料电阻的测量方法
测量材料电阻的方法,根据材料的电阻大小不同,采 用的测量方法各异。 主要的测量方法: 惠斯顿单电桥法 双电桥测量法 电位差计测量 直流四探针法
1、惠斯顿(Huiston)单电桥法
惠斯顿单电桥测量原理图 图中CD之间串联一检流计G, R p为调节桥路电流的滑线电阻 器,当C、D两点同电位时,通 过检流计G的电流为零. RN、R1 、R2 的电阻均已知, R 被测电阻Rx的计算: Rx 1 RN
材料的电阻率 试样号
体积电阻值Rv 表面电阻值Rs 试样厚度h(cm) 测量电极直径D1(cm) 保护电极内径D2(cm) 体积电阻率ρV 表面电阻率ρS
陶瓷
聚丙烯
0.14 2.2
0.11 5.0 5.4
金属材料电阻率的测量
涡流电导仪简介 金属材料的电导率的测量采用涡流电导仪进行测量。
涡流电导仪有两种,主要用于测量金属材料的电导率。
R2
惠斯顿单电桥测量原理图
测量电阻范围通常在在10106。
测量中Rx实际并非真正的被测电阻,测出的电阻包括A 、B两点的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当测量低电阻时,由于 结构和接触电阻无法消除,灵敏度不高、测量数值偏差较 大,只有当被测电阻相对于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相当大时 ,Rx才接近于 。因此惠斯顿单电桥的测量很少用于测量 金属电阻,其测量电阻范围通常在在10106。
测试电路原理
被测试样与高阻抗直流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串联并跨接于直流高压测试电源上;高阻抗 直流放大器将其输入电阻上的分压讯号经放 大输出至指示仪表,由指示仪表直接读出被 测绝缘电阻值。
1)测量体积电阻值Rv (1)将Rv、Rs转换开关旋至Rv处。
(2)将电压选择开关置于所需要的测试电压位置上,将“倍
3.电位差计法
电位差计法广泛应用于金属合金的电阻测量,可测量试 样的高温和低温电阻,还可以测试电位差、电流和电阻, 它的精度比双电桥法精度高。可以测量10-7的微小电势。 当一恒定电流通过试样和标准电阻时,测定试样和标准电 阻两端的电压降Vx和VN,RN已知,通过下式计算出Rx
Vx Rx RN VN
计算公式:
V RV
r 2
h
(1)
式中:π—3.1416; r一测量电极的半径 (cm); h一陶瓷试样的厚度 (cm)。
s Rs
式中π—3.1416;
2 D ln D2
1
(2)
D2一保护电极的内径 (cm);D1一测量电极的直测试数据分别计算各试样的体积电阻率ρV, 及表面电阻率ρS,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的相应格内. (2)根据所做实验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采取哪些缩小 误差的措施。 (3)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电位差计法优点:导线(引线)电阻不影响电位差计的电势 Vx、VN,的测量,而双电桥法由于引线较长和接触电阻很 难消除,所以在测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不够精确。
4. 直流四探针法
直流四探针法主要用于半导体材料或超导体等的低电阻 率的测量。常用于半导体单晶硅掺杂的电阻率测量。
四根金属探针彼此相距1mm排在一 条直线上,要求四根探针与样品表 面接触良好。由1、4探针通入小电 流,当电流通过时,样品各点将有 电位差,同时用高阻静电计、电子 毫伏计测出2、3探针间的电位差V23,四探针法的测量线路原理图 计算出样品的电阻率 V
率选择”旋钮选 至所需的位置。
(3)将“放电、测试”开关放在“测试”位置,检查电压应
选择的位置,打开输入短路开关(即按钮抬起来),读取加 上测试电压1分钟,指示电表显示的电阻值。读数完毕, 将“倍率”打回“10-1”档。
2)测量表面电阻值Rs (1)将Rv、Rs转换开关旋至Rs处。 (2)将电压选择开关置于所需要的测试电压位置上,将 “倍率选择”旋至所 需要的位置。 (在不了解测试值的数 量级时,倍率应从低次方开始选择。) (3)将“放电、测试”开关放在“测试”位置,检查应选 择的位置,打开输 入短路开关(即按钮抬起来),读取加上测试电压1分钟时, 指示电表显示的电阻值。读数完毕,将“倍率”打回 “10-1”档。 (4)接入短路开关,将“放电、测试”开关打回到“放电” 位置。更换试样,重复以上操作,待全部试样测量完毕后, 切除电源,除去各种连接线,按要求整理、放置好仪器。
数据及处理
样品 电导率测量值 m/ mm2 电阻率 mm2/ m 相对电导率 %IACS
1# 紫铜
2# 磷铜
Cu
Cu-P
3# 铅黄铜 Cu-Zn-P) 4# H62铜 Cu-Zn
5#铬锆铜 CuCrZr 6# 铝 Al
7# 银合金 AgSnO2
数据及处理及结果分析
(1)将测得的纯金属、合金和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数据填入 相应格中; (2) 分别计算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和相对电导率;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铜和铜合金导电性和成分的关系;
C
23
I
C是与被测样品的几何尺寸及探针间距有关的测量的系数,称为探针系 数。单位:(cm);I是探针通入的电流。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材料导电性能(电阻率、电导率)的 测量方法; 2、了解电阻率和电导率的相互关系; 3、了解高分子、陶瓷材料的体电阻、表面电 阻; 4、理解成分对金属材料导电性能影响。
7501适用于金、银、铜、铝、镁、锌等的金属及其合金; 7502适用于青铜、钛、不锈钢等。
测试装置电路原理图
测试电导率电路结构图
使用方法
仪器校正 • 校正工作目的是使电导率分度盘读数和标准试块的电导 率对准。两个标准试块的电导率己打印在试块背面,一个 试块电导率值较高,另一个电导率值较低,分别校准电导 率分度盘上对应的红线标记,为此 • (1)把探头放在高值电导率试块上的中心位置,转动电 导率分度盘旋钮,对准高值端红线,用电表右下方“高值 校正”旋钮调节电表指针到零位。 • (2)把探头放在低值电导率试块上的中心位置,转动电 导率分度盘旋钮;对准低值端红线,用电表右下方“低值 校正”旋钮调节电表指针到零位。 • 反复上述步骤躁作2—3次,仪器即校正好了,就可用 于电导率试块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