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电性能的测定

合集下载

材料的电导特性评估材料导电性能和特性

材料的电导特性评估材料导电性能和特性

材料的电导特性评估材料导电性能和特性材料的电导特性评估-材料导电性能和特性导电材料在电子行业和能源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评估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特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需要进行电导特性的评估和测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在材料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电导特性的定义和意义电导特性是指材料对电流的导通能力和导电性能。

它描述了电流在材料中的传输效率和电子在材料中的运动情况。

电导特性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材料的电导率、电导方向性和导电速率等参数,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材料的导电性能。

二、常见的电导特性评估方法和技术1. 电阻率测量法电阻率测量法是评估材料导电性能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电流通过材料时的电压降,可以计算得到材料的电阻率。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种材料,并且可以得到较准确的电导率数据。

2. 四探针法四探针法是一种精确测量材料电阻率的方法。

它利用四个电极将电流引入材料,并测量电压降,从而计算出电阻率。

相比于传统的两探针法,四探针法减少了电极接触电阻的影响,更准确地评估材料的电导特性。

3. 谐振腔法谐振腔法是一种测量材料电导率的非接触方法。

它利用谐振腔作为传感器,测量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情况,从而推算出材料的电导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材料,尤其是导电率较高的材料,如金属。

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表征材料电导特性的强大工具。

它可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子能谱仪等附件,获取材料的电子能谱信息。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评估材料的导电性能,还可以揭示导电机制和微观结构。

三、电导特性评估在材料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1. 选材和设计电导特性评估对于材料的选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选择导电材料,在电子器件和电路中能够提供更好的导电性能和导电稳定性。

同时,通过评估不同材料的导电特性,可以优化器件结构和工艺,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一、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材料的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热点。

这些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材料的热传导和电传导机制,还可以为新材料的开发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实验技术,用于分析材料的导热与导电性能。

二、热传导性能分析方法1. 热传导测试仪热传导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热传导性能的设备。

它通过将待测材料固定在仪器中,并通过导热棒或导热板的方式施加热源,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传导率。

同时,该仪器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和结构,以及在材料内部添加纳米颗粒等方法,探索材料的热传导机制。

2. 热导率仪热导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热导率的设备。

它采用热阻法或热堆法,通过将待测材料与参比材料接触,测量材料间的热阻或热电势差,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热导率。

该仪器通常可以测量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以及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三、电传导性能分析方法1. 四探针法四探针法是一种常用的电传导性能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四个探针平均分布在待测材料的表面,其中两个探针用于施加电流,另外两个探针用于测量电压。

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导电材料的电阻率测量,具有简单、精确、快速等特点。

2. 电导率仪电导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电导率的设备。

它采用电阻法或电堆法,通过将待测材料与参比材料接触,测量材料间的电阻或电势差,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电导率。

该仪器通常可以测量不同材料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导率,以及材料的电导率随温度、压力和湿度的变化规律。

四、新兴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研究新型材料的导热与导电性能。

下面介绍两种新兴材料导热与导电性能分析方法。

1. 纳米红外热像技术纳米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导热性能分析方法。

它利用红外热像仪和纳米热探针,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红外辐射强度,得到材料的热分布图像。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测定方法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测定方法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测定方法导电性能是评估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导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准确测定导电性能对于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测定方法。

一、基本原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来源于其中的导电纤维,而导电纤维的导电性能受到纤维形态、纤维含量以及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通常采用电阻法或电导率法。

二、电阻法测定导电性能1. 实验原理电阻法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将待测样品切割成标准尺寸的试样,并在试样上粘贴导电电极;通过电阻测量仪器施加恒定的电流,测量样品两端的电压,从而计算出样品的电阻。

导电性能可以通过样品电阻值的大小反映出来。

2. 实验步骤a) 制备样品:按照所需尺寸,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割成相应的试样,并清洁试样表面。

b) 粘贴电极:在试样的两端分别粘贴导电电极,确保电极与试样表面充分接触。

c) 连接测量设备:将导电电极与电阻测量仪器连接,确保连接良好。

d) 施加电流:在测量仪器中设定合适的电流大小,并施加到样品上。

e) 测量电压:测量样品两端的电压值,记录下来。

f) 计算电阻:根据测得的电压值和已知电流值,计算出样品的电阻。

三、电导率法测定导电性能1. 实验原理电导率法是测定材料导电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样品两端的电压和电导率计算片样品电阻,从而得到导电性能的结果。

该方法适用于导电性较好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

2. 实验步骤a) 制备样品:按照所需尺寸,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割成相应的试样,并清洁试样表面。

b) 连接测量设备:将样品两端连接到电导率测量仪器上。

c) 施加电流:在测量仪器中设定合适的电流大小,并施加到样品上。

d) 测量电压:测量样品两端的电压值,记录下来。

e) 计算电阻率:根据测得的电压值和电流大小,计算出样品的电阻率。

f) 计算电导率:根据电阻率的倒数计算出样品的电导率。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应精确、标准,确保取样位置代表整个材料的导电性能。

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测试方法

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测试方法

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测试方法材料的导电性能对于许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电子学到能源领域都需要高效的导电材料。

本文将探讨材料的导电性能以及一些常用的测试方法。

一、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材料的导电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因素:1. 材料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晶格缺陷都会影响导电性能。

晶格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

2. 杂质:杂质可以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

有些杂质可以增加导电性,而另一些杂质可能导致导电性能下降。

3. 温度:温度对于材料的导电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导电性能会增强。

4. 应力:外加应力也可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

在某些情况下,应力可以使材料的导电性能增加,而在其他情况下则会减弱。

二、导电性能测试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材料导电性能测试方法:1. 电阻率测试:电阻率是用来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可以通过四探针法或者两探针法来测量材料的电阻率。

四探针法可以消除接触电阻的影响,得到更准确的电阻率测试结果。

2. 导电性能测试:导电性能测试通常是通过测量材料的电导率来进行的。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

可以使用四探针法或者两探针法来进行测量。

3. Hall效应测试:Hall效应测试是一种测量材料导电性能的方法,通过测量材料中的Hall电压和磁场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电导率、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类型。

4. 微观结构分析:对于复杂的材料,如多组分合金或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来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导电性能。

5. 有限元模拟:有限元模拟是一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来模拟材料的导电性能的技术。

通过建立材料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可以模拟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导电性能,为实验提供指导和验证。

总结:本文讨论了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测试方法。

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结构、杂质、温度和应力等。

导电性能测定粉体的原理

导电性能测定粉体的原理

导电性能测定粉体的原理导电性能测定粉体的原理是利用电导率测量来评估粉体中导电材料的含量和质量,并判断粉体的导电性能。

导电性是材料中带电粒子的传导电流能力的衡量,通常使用电导率(电导率是导电性的度量值)来表示。

导电性能测定通常涉及两个基本电学量:电阻和电导率。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它与导电性质成反比。

电导率是具体材料导电能力的一种量度,它是电导率的倒数。

电导率的单位通常用为西门子/米(S/m)。

在测定导电性能时,首先将粉体样品放置在电导率测量系统中,然后通过加上恒定电压源在样品上施加电压来产生电流。

样品中的导电材料或粒子会导致电流的传导,进而通过电流传输的能力,可以得到材料的电导率。

导电性能测定的主要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选取代表性的粉体样品,并确保样品干燥和不混有其他杂质。

2. 连接电极:将样品通过电极连接到电导率测量系统。

通常使用两个电极,一个作为正极,一个作为负极。

3. 施加电压:通过电流源施加一个恒定的电压。

电流源应该具有稳定的输出电流和电压。

4. 测量电流:测量在施加电压情况下通过样品的电流。

可以使用电流表或电导率仪来测量电流。

5. 计算电导率:根据Ohm定律,利用测得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样品的电导率。

电导率的计算公式为:电导率= 电流值/ 施加电压。

6. 数据分析:根据测得的电导率数值,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的评估。

较高的电导率值表示样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较低的电导率值则表示导电性能较差。

此外,导电性能测定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验条件因素,如温度和湿度对导电性能的影响等。

通常,需要控制好实验环境,以保证测得的电导率结果准确和可靠。

总结起来,导电性能测定粉体的原理基于电导率的测量,通过施加电压和测量电流的方法,评估样品中导电材料的含量和质量,从而判断粉体的导电性能。

这种测定方法可以在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化学工业等领域中应用,用于评估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其应用潜力。

科学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质

科学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质

科学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质导电性质是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传递电流的能力,它在现代科学与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质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材料本身的特性,还可以为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实用的材料选择参考。

因此,在本文中,将介绍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来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质,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准备在进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质的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和设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材料和设备:1. 材料:- 铜线(或铝线、铁丝、纸夹等)- 不同材质的小块金属,如铜、铝、铁、锡等- 导体材料,如盐水、醋、柠檬汁等- 绝缘材料,如木块、橡胶等2. 设备:- 电池(常见的1.5V AA电池即可)- 电流表(或万用表)- 电线- 镊子或夹子- 实验板或支架准备好以上实验材料和设备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二、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1. 实验一:观察不同材质的导体的导电性质步骤:a. 将一个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一个端部剥离电线的两头相连;b. 用镊子或夹子依次触碰铜线、铝线、铁丝等不同金属材料的两端;c. 观察电流表的指示,记录下每种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质。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铜线和铁丝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质,电流表显示有电流通过。

而铝线导电性较差,电流表显示的电流较小。

这是因为铜和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而铝导电性能较差。

2. 实验二:观察导体与导体之间的导电性质步骤:a. 将一个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一个端部剥离电线的两头相连;b. 用镊子或夹子将铜线的一端与铁丝的一端连接;c. 用镊子或夹子将另一端的铜线和铁丝依次与导体材料(如盐水、醋、柠檬汁等)连接;d. 观察电流表的指示,记录导体材料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结果:在与盐水、醋、柠檬汁等导体材料接触后,电流表的指示显示电流通过。

这是因为这些导体材料能增加导线表面的导电物质,从而增强了导电性。

3. 实验三:观察绝缘材料的导电性质步骤:a. 将一个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一个端部剥离电线的两头相连;b. 将绝缘材料(如木块、橡胶等)的一端分别与铜线和铁丝的一端连接;c. 观察电流表的指示。

哪些材料易导电实验报告

哪些材料易导电实验报告

哪些材料易导电实验报告易导电材料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电特性,了解易导电材料的原理和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材料(如金属、溶液和碳材料)进行测试,并比较它们的导电性能。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关不同材料导电性的基本认识。

实验部分:实验材料及仪器:1. 各种金属片(如铜片、铝片、铁片等)2. 水溶液(如盐水溶液、酸性溶液等)3. 石墨棒4. 直流电源5. 导线6. 电流表7. 毫伏表实验步骤及结果:1. 测量金属片的导电性能:将金属片分别与电源、电流表和毫伏表相连接,然后将电源接通,记录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通过计算得到不同金属的电阻值。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导电性能较好,电阻较低。

其中铜片的导电性能最好,电阻最小,其次是铝片和铁片。

2. 测量溶液的导电性能:将两个导线分别浸入不同溶液中,然后将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流表和电源上,并通电。

记录电流的数值,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实验结果表明,盐水溶液和酸性溶液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电阻较低。

水(纯净水)的导电性较弱,电阻较高。

3. 测量碳材料的导电性能:取一支石墨棒并将其表面的氧化物去除掉,然后将两根导线分别与石墨棒连接,并通电。

通过记录电流和电压的数值,计算出石墨棒的电阻值。

实验结果显示,石墨棒导电性较好,电阻较低。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主要是由于金属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因此,金属材料对电流具有低电阻,易导电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和电气工程中。

另一方面,溶液的导电性与其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当溶液中存在较高浓度的可离子化物质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例如,盐水溶液中的盐离子可以以自由离子的形式存在,使溶液具有较低的电阻。

石墨棒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电子排列方式,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石墨棒中的碳原子形成了类似层状的结构,自由电子可以在层间移动,从而使石墨棒具有低电阻的导电特性。

电子材料的导电性能分析

电子材料的导电性能分析

电子材料的导电性能分析电子材料是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导电性能对于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导电性能的定义、常见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导电性能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导电性能的定义导电性能是指材料导电的能力,通常通过电导率来表征。

电导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单位是西门子/米(S/m)。

电导率越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就越好。

二、导电性能的测量方法1. 四探针法:四探针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材料导电性能的方法。

它利用四个探针分别接触材料的表面,形成一个电流通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来计算材料的电阻和导电率。

2. 电阻率计法:电阻率计也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导电性能的工具。

它通过在材料上施加一定的电压,测量通过材料的电流大小,从而计算出电阻和电导率。

3. Hall效应测量法:Hall效应是一种描述导电性能的现象,通过测量材料中磁场引起的电压差来计算出载流子的类型、浓度和迁移率等参数,进而得到材料的导电性能。

三、影响导电性能的因素1. 材料的载流子类型和浓度:导电性能与材料内部载流子的类型(电子或正孔)和浓度相关。

一般来说,电子是主要的载流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能越好。

2. 材料的晶格结构和净化度:晶格结构的完整性和净化度对导电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杂质、缺陷和晶格畸变等因素都会降低导电性能。

3. 温度:温度对导电性能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导电性能会增加,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导电性能可能会出现饱和现象。

四、提升导电性能的途径1. 选择合适的导电材料: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是提升导电性能的重要途径。

例如,金属、导电聚合物等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

2. 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结晶性和纯度,从而提升导电性能。

例如,采用先进的沉积技术、控制材料的热处理参数等。

3. 掺杂和合金化:适度的掺杂和合金化可以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晶格结构,从而提高导电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电表机械零点处于零出。
(2)仪器的连接:
<1>调整“调零”旋钮,使电表指针在“0”点。(对欧 姆刻度来说就是“∞”点)
<2>将电缆线一端接在高阻仪面板上的输入插座中, 另一端接至电极箱一侧的测量插座中并旋紧固定套。
<3>将测试电源线一端接在高阻仪面板上的测试电压 接线柱Rx上(红色),另一端接至电极箱一侧的测试 电压接线柱上(红色)。(此时高阻仪面板上的“放电 —测试”开关应置于“放电位置”。)
上式表明绝缘电阻实际上是体积 电阻与表面电阻的并联
(2)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的定义是沿体积电流方向的直流电场强度 与稳态体积电流密度之比,即
(3)表面电阻率
v Ev jv
表面电阻率的定义是沿表面电流方向的直流电场强度 与稳态下单位宽度的电流密度之比,即
s Es js
它是衡量材料漏电性能的物理量,与材料的表面状态 及周围环境条件(特别是湿度)有很大的关系。
<4>将接线地线一端接至高阻仪面板上的接地端钮上 ,另一端接到电极箱的接地端钮上,然后一并接地。
(3)测试样品的连接
将充分放电及干燥处理的试样(即当试样末加压时,应 在仪器上没有明显的指示值)的三个电极引线分别接于 电极箱内相应的三个接线柱上,关闭电极箱盖。
(4)接通电源及预热
将电源开关打开,预热15分钟。(若用高倍率挡时应 预热1小时)
v Rv S t
b s Rs
a
由图可见当测试直流电压V加在试祥Rx和标淮电阻R0
上时,回路电流Ix为:
Ix
U
U0
Rx R0 R0
整理得:
Rx U R0 R0 U0
由于Rx远远大于R0,则(2)式可近似为:Rx 即可通过V0求得所对应的Rx。

U U0
R0

(2)电极系统
材0901-5班 赵恺 20092104
一、实验目的
①了解绝缘材料的导电机理 ②弄懂高阻计测量材料电阻率的基本原理 ③掌握常温下用高阻计三电极系统测量材料绝缘电阻
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1.材料的绝缘电阻 (1)绝缘电阻 由绝缘电阻R=U/I,I=Iv+Is
1 1 1 Iv Is R Rv Rs U U
3.电极
从干燥器中取出试样块,安放在屏蔽箱内。
安放时应注意:保持3个电极同心;间隙均匀;电极与 试样接触良好;环电极的光洁面接触试样,切勿倒置 ;先测表面电阻,按三电极线说明接好电极线,盖上 屏蔽箱盖,将屏蔽箱外的开关拨至Rs。
4 .仪器的准备 (1)接通电源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电源联系是否正确 <2>测试电压选择开关置于放电位置,测试电压旋钮 放在最低档(10V挡)。 <3>倍率旋钮放在最低量程上 <4>将电表“+”、“一”极性开关放在“+”的一边。 <5>输入短路开关应放在短路位置,使放大器输入端 短路。
为减小温度与湿度对结果的影响,绝缘电阻试样在测 量前应按表1条件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结束后,将试样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预处理条件
试样
温度/℃ 相对湿度/ % 时 间 / h
A
20±5
65±5
≥24
B
70±2
<40
4
C
105±2
<40
1
2.测试环境要求
国家标准规定温度为(20±5)℃,相对湿度(65±5 )%。
三、实验器材
ZC-36型数字超高阻微电流测量仪、测试仪附件、烘 箱、干燥器、千分卡尺、镊子、软布条或医用棉签、 无水乙醇等
四、测试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
选取平整、均匀、无缺陷的试样原片,绝缘电阻试样 切割为边长100mm左右,厚度为2~4mm的方形试样 。试样的数量不少于2个,并用布条蘸无水乙醇将试样 擦洗干净,风干。
(2)测量表面电阻值Rs:
<1>将Rv、Rs转换开关旋至Rs处。
<2>将电压选择开关置于所需要的测试电压位置上, 将“倍率选择”旋至所需要的位置。(在不了解测试值 的数量级时,倍率应从低次方开始选择。)
<3>将“放电、测试”开关放在“测试”位置,检查 应选择的位置,打开输入短路开关(即按钮抬起来), 读取加上测试电压1分钟时,指示电表显示的电阻
值。读数完毕,将“倍率”打回“10-1”档。
<4>接入短路开关,将“放电、测试”开关打回到“ 放电”位置。更换试样,重复以上操作,待全部试样 测量完毕后,切除电源,除去各种连接线,按要求整 理、放置好仪器,报告指导教师。待教师检查完毕后 ,方可离开。
测量端 +
K1
直 放电端


试 电
V源RS RV源自K2RV RSAB

K3
V0
流 放

C R0
器G
D
k1—测量与放电开关;k2—RV 、RS转换开关;k3—输入短路开关;R0—标准电阻;
A—测量电极;B—保护电极;C—试样Rx;D—底电极
(1)仪器测试原理 由之前所推公式,在上图电路中,两公式可写成
将仪器连接线接好,操作仪器,使高阻表处于备用状 态。
5 .测试步骤
(1)测量体积电阻值Rv:
<1>将Rv、Rs转换开关旋至Rv处。
<2>将电压选择开关置于所需要的测试电压位置上, 将“倍率选择”旋钮选至所需的位置。(在不了解测试 值的数量级时,倍率应从低次方开始选择。)
<3>将“放电、测试”开关放在“测试”位置,检查 电压应选择的位置,打开输入短路开关(即按钮抬起来 ),读取加上测试电压1分钟,指示电表显示的电阻值 。读数完毕,将“倍率”打回“10-1”档。
2.测试原理及仪器结构
测定绝缘电阻的方法主要有:电压一电流表法(测量 109Ω以下的绝缘电阻)、检流计法(1012Ω以下)、电桥法 (1015Ω以下)以及高阻计法。其中高阻计测量的阻值较 高,测量范围较广,而且操作方便,因此在工程中普 遍采用。
本实验采用高阻计测量绝缘电阻,仪器如下图所示
高阻计法测量的基本电路示意图
国家标准GB1410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 阻率和表面电阻实验方法中推荐一种三电极测量方法 ,包括中心圆柱电极、圆环电极以及底面平板电极, 如图所示。
体积电阻率
v Rv D '12 4t
2
表面电阻率 s Rs ln D2
D1
其中 代表测量电极的有效直径,t代表试样的厚度。
采用三电极体系测量体电阻时,表面漏电电流由保护 电极旁路接地,而测量表电阻时,体积漏电流由保护 电极旁路接地。这样就实现了体积电流与表面电流的 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