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地调研报告
校园绿地调研报告pp

校园绿地调研报告pp校园绿地调研报告一、引言绿地是校园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起到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还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校园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绿地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校园内的几个主要绿地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师生对校园绿地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绿化覆盖率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校园内的绿化覆盖率普遍较高,大部分区域都有较为茂盛的植物,尤其是校园周边的植被非常丰富。
2.绿地利用情况校园内的绿地主要用于休闲和活动,例如学生们在绿地上放松身心、进行体育锻炼、举行各类文艺活动等。
3.师生对绿地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师生对校园绿地的环境满意度较高,认为绿地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并带来了一定的放松和愉悦。
同时,也有少数人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如绿地使用过程中的噪音问题、缺乏防晒设施、维护不足导致的绿地凋零等。
四、存在问题分析1.噪音问题由于绿地多为开放空间,容易受到周围交通噪音和学生活动噪音的干扰,影响了绿地的氛围和环境质量。
2.缺乏防晒设施在炎热的夏季,缺乏防晒设施使得校园绿地的使用率降低,学生们难以在绿地上安全舒适地活动。
3.绿地维护不足在部分绿地区域,我们发现植物缺乏充分的养护和管理,导致部分植物凋零,影响了绿地的整体美观度。
五、建议与改进措施1.加强绿地周边的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干扰。
2.增加防晒设施,例如遮阳伞、凉亭等,保障学生在夏季的户外活动舒适度。
3.加大绿地养护力度,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并定期整修绿化设施。
4.鼓励学生参与绿化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
六、总结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了解了校园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绿地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的质量,为师生提供更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调研学校绿化情况汇报材料

调研学校绿化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学校绿化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学校绿化情况,我特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并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校的绿化工作。
首先,我对学校内部的绿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在校园内,我发现树木种植较为密集,绿化覆盖率较高,树木种类多样,包括梧桐、榉树、樟树等。
这些树木在夏季为师生们提供了阴凉,为校园增添了几分清凉和美丽。
此外,校园内还有各式花卉和草坪,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整体而言,学校内部的绿化情况良好,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其次,我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调查。
学校周边的道路两旁也种植了不少树木,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起到了净化空气、降低温度的作用。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绿化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学校门口和周边商业区域,绿化设施较为简单,需要进一步加强绿化工作,提高周边环境的整体美观度。
最后,我对学校绿化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学校在绿化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定期修剪树木、修整花卉和草坪,保持了良好的状态。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绿化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了绿化设施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有些地方存在树木生长过密,需要适当疏枝疏叶,保持树木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学校的绿化工作总体上来说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建议学校继续加大对绿化工作的投入,完善绿化设施,提高周边环境的整体美观度。
同时,加强绿化管理,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和养护,保持校园绿化的良好状态。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绿化工作,为师生营造一个更加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
校园绿色调研报告

校园绿色调研报告研究对象:校园绿化情况研究目的:了解校园绿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和促进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查结果:1. 校园绿化面积:校园总面积有40%用于绿化,绿化面积相对较大,但存在一些未开发的潜在空间。
2. 绿化植物种类:校园内主要种植了乔木、灌木和草坪,种类较为丰富,但缺乏多样性。
3. 绿化维护水平:大部分的绿化区域得到了有效的维护,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绿化植物枯萎、病虫害等问题。
4. 绿化效果:校园内的绿化效果良好,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存在问题:1. 绿化空间不足:尽管绿化面积相对较大,但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绿化空间越来越紧张,可能影响到校园环境的美观和生态功能。
2. 植物种类单一:校园内种植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缺乏多样性,导致整体绿化效果略显单一。
3. 部分区域维护不善:由于人力和资源的限制,一些绿化区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导致绿化植物的生长状况不佳。
改善建议:1. 拓展绿化空间:学校可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尽量保留和利用潜在的绿化空间,增加校园绿化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2. 引入多样化的绿化植物:在种植绿化植物时,可以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增加校园绿化的多样性,提升整体观赏性。
3. 加强绿化维护工作:增加专业人员和资金投入,加强对绿化区域的养护和维护工作,及时解决植物生长中的问题,保持绿化效果的持续良好。
结论:校园绿化在整体上表现良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拓展绿化空间、引入多样化的绿化植物以及加强绿化维护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14篇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14篇校园环境调查报告篇1此刻的我们虽然对景观学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可是并没有构成系统的知识,在研究问题时无法以专业的眼光来分析。
所以进行本次的大学学校环境调查时,我们更多是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感悟每一天生活在其中的学校,再联系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环境”这个词我们经常使用,比如说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环境既能够是自然的也能够是人工的,既能够是具体的也能够是抽象的。
对于大学学校的环境,我们认为大学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场所,生活的家园,思想碰撞的地方,它是一种礼貌的缩影,其环境包括由建筑单体、园林景观等因素构成的具体环境,以及由这些具体环境所孕育出的人文精神――即抽象环境,也就是一种氛围。
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的学校环境应当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感到愉快。
所以我们在进行调查的时候是从这两个方面分析的。
我们的大学学校环境调查以合肥几所主要大学为主要对象,一般大学都将整个学校分为学校入口区域、图书馆门前广场、教学楼广场、宿舍楼区域及食堂前的休息广场五个部分。
一、学校入口区域高校入口处往往是代表一个学校的标志,也是人们对整个学校感官上的第一印象,所以入口处的景观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其主要由校门这一建筑单体及周围景观构成。
一些老校区以前设计的校门与新建的一些校门还是有差别的,除了北大,清华那样久负盛名的学校校门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很多学校的校门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而此刻的校门设计更注重与学校历史文化和特色专业的结合表现。
安徽建筑大学校门具有徽派特色,表现出建筑的细节,体现出建筑类院校的特色,体量也与广场相配合。
老校区的校门却不引人注意,很多坐车经过的人难以发现那里还有一所大学。
入口处景观环境主要有两种设计类型,一种是进入大门后就是一条作为轴线的道路,在其尽端一般会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或者是一座雕塑。
另一种是大门与大广场相接,正对着主教学楼。
前一种往往是在有必须历史的学校,或是老校区,道路的两边种植高大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深静幽远的氛围,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
校园绿地研究报告

校园绿地研究报告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校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探讨校园绿地的现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 校园绿地现状分析2.1 校园绿地面积校园绿地面积是评估校园绿地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多所大学校园绿地面积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校园绿地面积的差异较大。
在一些城市发展较快的地区,校园绿地面积往往较小,这给学生提供了较少的户外休闲空间。
2.2 校园绿地布局校园绿地布局的合理性对校园生活环境的品质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学校的校园绿地较杂乱,绿地分布不均衡。
而一些先进的大学则注重校园绿地的规划设计,许多功能区域设置合理,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进行户外活动。
3. 校园绿地对学生的影响3.1 心理健康校园绿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许多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3.2 学习效果校园绿地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益,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些研究发现,学生在接触自然环境后,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果更好。
因此,增加校园绿地的面积和改善绿地布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身体健康校园绿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户外运动场所,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
在绿地中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此外,绿地中的植被能够净化空气,改善学生的呼吸环境。
4. 校园绿地可持续发展策略4.1 绿化政策学校应加强绿化政策,鼓励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参与绿化活动。
同时,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争取资金支持,扩大校园绿地面积。
4.2 校园规划设计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绿地布局,合理利用空间,设置多功能区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此外,应重视景观规划,营造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
校园绿地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绿地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校园绿地的现状,包括绿地面积、绿化植被种类、绿地管理情况等,以提供改善校园环境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选择校园内的绿地区域,包括花坛、草坪等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相关数据和图片。
2.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对师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校园绿地的认知和满意度。
三、调查结果1. 绿地面积:经过对校园内不同绿地区域的测量和统计,校园绿地总面积为xxxx平方米,绿地占整个校园面积的xx%。
其中,花坛面积为xxxx平方米,草坪面积为xxxx平方米,其余绿地面积为xxxx平方米。
2.绿化植被种类:校园内的绿化植被种类多样,涉及到树木、花卉和草坪等。
主要树木种类包括柳树、槐树、松树等;花卉种类有菊花、玫瑰等;草坪主要种植了草地禾等草种,绿地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
3.绿地管理情况:校园绿地的管理情况整体良好,有专门的绿化部门负责绿地的护理和养护,定期修剪草坪和修整花坛植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花坛内部有杂草生长,草坪修剪不及时等。
四、调查分析1.绿地面积较大,为师生提供了较好的活动场所和放松休闲的空间。
2.绿地内的植被种类丰富,增添了校园的美观度,并有利于净化空气,改善人们居住和学习环境。
3.绿地管理整体良好,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杂草生长、修整不及时等。
五、改进建议1.加强绿地管理:定期巡查绿地,及时修剪草坪和修整花坛植物,清除杂草,提高绿地整体的美观度和卫生情况。
2.增加绿地种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绿地面积,增加树木和花卉的种植数量,提升绿地的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内的标语和宣传材料,加强对师生的环保意识,倡导大家积极参与到绿地的管理与保护中来。
六、结论校园绿地是营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表明校园绿地面积适中,植被种类丰富,绿化管理整体良好。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加强绿地管理、增加绿地种植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
校园景观绿地调研报告

校园景观绿地调研报告校园景观绿地调研报告一、引言校园景观绿地是学校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和交流场所,也能改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学校内部的景观绿地,并对其使用情况和改进意见进行调查。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对校园内的主要绿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规模、特点和使用率等情况。
2.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问卷,以了解师生对校园景观绿地的认知程度、满意度和改进意见等。
三、调研结果1. 绿地规模:学校内部共有三个绿地,分别是学生活动中心的广场、图书馆旁的小公园和教学楼附近的草坪。
总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
2. 使用情况:实地观察发现,在中午和晚上课后,学生们会选择在这些绿地中休闲放松。
其中,广场的使用率最高,吸引了较多的师生前来活动。
小公园和草坪的使用率较低。
3. 意见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师生对校园景观绿地的反馈意见。
大部分师生对绿地的设计和布局非常满意,认为能够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
然而,也有少数师生希望增加绿地的面积和设施,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四、改进建议1. 扩大绿地面积:由于目前绿地面积相对较小,不能满足所有师生的需求,建议学校扩大绿地面积,增加更多的绿地供师生休闲和放松。
2. 提供更多设施:除了扩大绿地面积外,还需要增加一些设施,如长椅、休息亭、自行车停车架等,以提供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3. 加强绿化管理:在绿地中增加更多的树木和花卉,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并加强日常的绿化管理,确保绿地的整洁和美观。
4. 宣传意识:提高师生对校园绿地的认知度,利用校园广播、海报和网络宣传,鼓励大家更加积极地利用绿地,并共同维护好校园环境。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校内部的景观绿地对师生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提升的方面。
学校应根据调研结果和建议,逐步改进和完善校园景观绿地,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绿地规划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校园绿地规划在提升校园环境质量、改善师生生活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讨校园绿地规划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某高校校园作为实验对象,对其绿地规划进行了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分析校园绿地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制定合理的校园绿地规划方案。
3. 评估校园绿地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三、实验方法1. 现状调查: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对校园绿地现状进行详细调查。
2. 规划方案设计:根据校园绿地现状,结合校园文化、功能需求、环境特点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校园绿地规划方案。
3. 方案实施: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包括植物配置、景观设计、设施建设等。
4. 效果评估:通过实地观测、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校园绿地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四、实验内容(一)校园绿地现状分析1. 绿地分布不均:校园内绿地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绿地覆盖率低,而部分区域则绿地过多,造成资源浪费。
2. 植物种类单一:校园内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 设施不完善:部分绿地区域设施不完善,如座椅、垃圾桶等,影响师生使用。
4. 景观设计缺乏特色:校园内景观设计缺乏特色,难以体现校园文化。
(二)校园绿地规划方案设计1. 规划原则:坚持生态、环保、美观、实用的原则,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特色。
2. 规划目标:提高校园绿地覆盖率,丰富植物种类,完善设施,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绿地景观。
3. 规划内容:- 植物配置:根据校园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形成多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 景观设计:结合校园文化,设计具有特色的景观节点,如主题广场、休闲区、观赏区等。
- 设施建设:完善绿地区域设施,如座椅、垃圾桶、照明等,提高师生的使用体验。
- 空间布局: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提高绿地利用率,形成有序、美观的校园绿地景观。
(三)方案实施1. 植物种植:按照规划方案,进行植物种植,确保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绿地调研报告小组成员:蒋逸飞唐存彬廖祥一.调研准备• 1.绿地定义:绿地城市规划术语标准中指出,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绿地是城市绿地的简称,主要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
• 2.校园绿地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布局要求,合理配置绿地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绿地功能和观赏特性。
绿地植物配置是绿地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绿地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与其他绿地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小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 3 绿地的作用:(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2)改善城市小气候(3)降低城市噪声。
(4)安全防护• 4.绿地的使用功能:(1)日常游息娱乐活动1)文娱活动。
2) 体育活动。
3)儿童活动。
如,滑梯、转马、爬梯等。
4)安静休息。
如,散步。
2)文化宣传、科普教育。
5.校园绿地设计指导思想与宗旨:总则1、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调研对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园、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后绿地、玉渊潭。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1.绿园调研结果及分析1)调研原因:绿园作为北航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块校园绿地、校内公园,坐落于北航新建的男生公寓和老旧女生公寓之间,充分发挥了其作为校园绿地的作用,本组成员认为其极具借鉴意义,是北京为数众多的校园绿地中的佳作。
• 2)调研结果:经过本组成员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绿园的空间分布十分独特且别具匠心,用绿植和亭子以及湖泊、小桥等元素自然而然的引领游人的行进路线,并辅以众多土丘带来的高差和空间上的大小区别给人不同视角下截然不同的观感体验。
而且公园中既有中正笔直的大道,也有幽静蜿蜒的小径,充分迎合了不同受众的喜好需求,这种空间分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绿地调研结果及分析1)调研原因:相比于北航的绿园公园式的正式正规,这片没有名字坐落在北医主校舍后的绿地显得更为写意随性。
感觉就像是随意地伫立在街角却能令匆匆赶路的学生的偶然一瞥刹那间眼前一亮,带给人们心跳的喜悦和一整天的好心情。
我们认为这更契合我们本次创作的主题。
2)调研结果:相较于绿园空间上的丰富多变、高低地势的起伏连绵、大路小径的缠绕结合,这片绿地让人没有过多的遐想。
一眼望去,大半景致可尽收于眼底,简单、轻松似乎就是它的特点,让人很容易放空心灵、思索人生。
小路统一用红砖铺成,不宽不窄,容纳两人比肩而行也绰绰有余却也不直到无聊,随性的弯曲就像中国的泼墨山水画般心随意动,行随意止。
居于正中的枯枝小亭则更是点睛之笔,给人带来历史的沉淀感。
3.玉渊潭调研结果与分析• 1)调研原因:本组成员一致认为,只调研大学校园绿地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观察更专业的绿地形式来丰富眼界,于是我们选择了颇为著名的玉渊潭公园进行调研,玉渊潭作为本市最著名的公园之一必有其独到之处。
而且本次小组成员前往玉渊潭公园调研正值樱花节期间,正是展现玉渊潭公园魅力和真正布局意义的时候,红白交映的樱花与绿意盎然的垂柳相映成趣。
• 2)调研结果:玉渊潭公园总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樱花园、东湖、西湖。
樱花园部分大量采用柳树、低矮灌木丛、小型假山和亭子等来给樱花树营造适当的高低差和合适的氛围,西湖较小,较浅,多搭配沿岸岩石及少量柳树和亭子作为障景,营造中国园林式的意境。
东湖较大,采用了较为现代化的大型深水湖,辅以沿湖宽敞的大道和草坪,较为符合西方人的审美。
公园整体通过样式多变的路径看似随意地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使整个公园自然而然的融为一体,迎合了大部分受众的审美观念。
3.总结经过调研三个不同类型、大小、作用、功能的绿地,对绿地设计有了新的概念:综合考虑,全面安排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它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园林绿地应与工业区、公共建筑、道路分布协调配合,密切协作,不能孤立进行。
如在居住区布局时,要设置防护林带,起隔离作用;在河湖水系规划时,要注意设置水源涵养林;在居住区范围内,要开辟公共绿地;在城市街道网规划时,尽可能将沿街建筑红线后退,留出沿街绿化用地,绿地的植物配置,要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要选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乔木、小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合理配置,尽可能增大绿量。
充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尽可能使设计的植物景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观赏效果。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同的地区,由于历史发展、文化水平、风俗习惯、自然状况及绿化水平不同,在规划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原有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湖,组成美好景色。
我国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杭州市充分利用西湖及钱塘江的自然条件、历代名胜古迹遗址,建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优美城市;北京市充分利用历史遗留的古迹建成了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均衡分布,比例合理为满足居民休息游览的需要,不同的园林绿地有着不同的功能,应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别规划,即点(公园、游园、花园)、线(街道绿化、游憩林荫带、滨水绿地)、面(分布广大的专用绿地)相结合,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正是由于各部分的协调作用,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改变了城市环境及小气候。
绿地规划应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要不断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设计理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规划要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结合网上资料,总结在绿地的整体景观中,需要运用乔灌花草的高度差异,创造出层次有致的绿地空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过渡自然。
既可以体现建筑物的特色,又可与周边的园林景观相协调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1,注意色彩的搭配由于树种分为有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观花树种、观叶树种等,为保证绿地景观色彩的丰富度,使得四季有花,常年有绿,所以在选择树种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
从而使得该园地的色彩丰富,具有层次感。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2,合理调节采光率为达到春观花、夏遮荫、秋变色、冬落叶的景观效果,落叶的开花乔木树种是较好的选择。
在选取树种时,不同开花季相的树种相搭配,使得春夏有花,好遮荫,秋冬落叶,迎暖阳。
在乔木中间或配植长势较高的花灌木,满足植物景观层次和色彩上的丰富。
(3)花灌木的选择:1,绿篱的选择可以考虑有刺花灌木:首先可以避免因设置人工护栏影响整体造景,其次可以有效防止人群进入所保护绿地,最重要的是绿篱的色彩丰富、层次多样,很好的为整体景观增光添色。
2,垂直绿化时可采用花灌木:在坡岸、围栏、花架、围墙等处配植常绿开花型花灌木作为垂直绿化时,使原本灰暗的建筑变得生机盎然,特别是在一些不雅的建筑周围,如厕所、仓库等,景致丰富、生动的花灌木不仅仅起到了很好的遮蔽作用,而且创造出一个层次有致的私密空间。
3,分割绿地空间采用花灌木在小型游园或者小区的集中绿地中利用花灌木可以很好的分割空间,或开阔、或封闭、半封闭,满足各类人群对游憩、私聊、晨练等不同的需求,达到明快、幽雅、清秀等景观效果(4)草坪的选择草坪用于地面覆盖,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二次飞尘,或者创造绿毯般的富有自然气息的游憩活动与运动健身空间。
1,草坪最适用的应用环境是较大面积的集中绿地,尤其是自然式的草坪绿地景观面积不宜过少,因为就空间特性而言,草坪是具有开阔明朗特性的空间景观,许多观赏树木与草花错落布置于草坪四周,可以很好的体现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功能与审美特性。
2,对于狭窄的的规则式建筑环境绿地,如未采用边界植篱造景,且树木较少而规整排列,则设计低矮的草坪会使环境更为整洁明朗。
3、功能不同的草坪,选择的草坪植物也各异:游憩活动的草坪和体育草坪应选择耐践踏、耐修剪、适应性强的草坪植物,如狗牙根、马尼拉、早熟禾等; 观赏草坪则要求草坪植株低矮,叶片细小美观,叶色翠绿且绿叶期长,如天鹅绒、早熟禾、马尼拉等。
4、水体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活离不开水。
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都不能生存。
水的比热大,是调节气候、稳定气温的重要物质。
植物白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蒸发散失,既能调节空气温度,也能改善小气候温度。
水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在更多情况下,水与山石、植物等共同形成美好的视觉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后形成宜人的人居景观环境。
一般水的引入有以下几种方式:1.天然水体,自然的水体中没有经过或者基本没有经过修改的水体,园林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是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这种方式最为经济和自然,再充分利用河边的天然树木就成为最天然的园林设计经典2.改造水体,在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环保的基础上,进行较小的引入即可形成园林设计的自然水体,比如河流改道,拦截等等手段3.人工开凿,这是在以上两种都不能实现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开凿河流,人工河道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可能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会产生正面影响,所以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证实和考察,谨慎使用人工开凿手段4.喷泉,这是在干旱少雨地区水分蒸发较快的地方使用的一种方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安的喷泉广场,巨大的喷泉池中有数百个喷泉,成阶梯状分布,在河流较少的情况下,又考虑到天气少雨,水分蒸发较快,所以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考虑到这几点,合理布局,成分了园林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5、其他景观---凳,假山、石,指示牌,灯1.凳2.假山、石假山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堆叠制作的山,是仿自然经假山制作师傅制作而成的。
随着塑石假山技巧的进步,假山在园林中的应用也愈来愈普遍。
不论是土山还是石山,只要它是人工制作的,均可称为假山。
作为我国园林景观的假山,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建设项目,对于我国园林民族特色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
所谓的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