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46例

从 表 中可 以看 出 , 治疗 组 总有 效 率 8 .3% , 照 组 总 有 效 91 对 率 6 .7% 。 两 组 疗 效 经 统 计 学 处 理 , 0 0 , 异 具 有 统 计 95 P< . 1 差 学 意 义 , 明 治疗 组 疗 效 明 显优 于对 照 组 。 说
32 统 计 学 方 法 .
所有数据 用 S S 3 0统计软件 进行分 析 , 类变量 资料 P S1 . 分
用 检 验 , 量 资 料 用 t 验 。 计 检
3 3 治疗 结 果 ( 表 1 . 见 )
本 文 编辑 : 慧芳 张
表 1 两 组 患 者 临 床疗 效 比 较
例
1 临床 资料
9 2例 患者均 为我 院门诊 患者 , 随机分为两组 , 4 例 。治 各 6 疗组中 , 2 , 2 男 0例 女 6例 ; 龄最小 2 年 8岁 , 大 8 最 7岁 ; 程最 病 短 15个 月 , 长 4a 对 照 组 中 , 2 . 最 。 男 1例 , 2 女 5例 ; 龄 最 小 年
4 典 型病例
李 X, ,6岁 , 务 员 ,0 8年 3月 1 日就 诊 。 自述 : 女 4 公 20 8 平 素 体 健 , 2个 月 前 与 他 人 发 生 口角 后 , 自 经常 失 眠 、 头痛 , 眠 越 睡 来越差 , 晚上 睡眠 不 足 2h 每 晚 口服 安 定 已持 续 1 月 余 , 重 , 个 严 影响 日常 生 活 和 工 作 。查 体 : 色 无 光 , 疲 倦 怠 , 率 面 神 心 6 8次/rn 血 压 10 6 mH 。诊 断 为 不寐 ( 火 上 扰 型 ) 给 a , i 0/ 5m g 肝 。 予上述针刺配合耳压治疗 , 帮助其调 整心态 , 并 解除烦恼 , 保持 心情舒 畅 。治 疗数 次后 , 不用 服安 定药 物 , 每晚 睡眠达 6h以 上, 睡眠 率 7 5% 。3个 月 后 随 访 未 复 发 。
中药足浴配合穴位贴敷双湧泉治疗失眠观察与护理

中药足浴配合穴位贴敷双湧泉治疗失眠观察与护理发布时间:2021-07-07T16:09:55.0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月1期作者:蒋灵凤[导读] 失眠症中医称之为不寐,是一种睡眠障碍,长期对睡眠质量和数量的不满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蒋灵凤(广西省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 失眠症中医称之为不寐,是一种睡眠障碍,长期对睡眠质量和数量的不满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它可以是单一症状,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失眠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适,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心理咨询、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但使用不当会导致药物依赖,减少或停用药物后很容易引起戒断反应。
为了避免副作用的发生,临床应用中药,采用中药足浴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
中医药足浴(中草药足),又称“中药足”、“中药足”和“中药熏洗”,采用适当的中药配方熬制中药水泡足部,有效的中药成分,在热水的帮助下,渗透到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达到强身健体、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耳穴贴压,又称“耳穴埋伏”、“耳穴按压”、“耳穴按压”,是指使用药物、磁珠等圆润耳穴疗法一种将物质用于耳穴的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二者结合应用于失眠患者改善睡眠质量,为失眠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医足浴;穴位贴敷;失眠治疗;护理与观察1.临床应用1.1老年失眠患者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而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慢性病和身体衰老常伴发有睡眠障碍。
中医足浴的护理方式为用1000ml 38-42℃的液体浸泡足部30分钟[1],并用耳穴贴压,选神门、心、肾等穴,各取一穴,第二次为单侧耳穴,双耳交替按压约3分钟,每个穴位每天按3、4次,睡前可再按一次。
治疗2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前后PSQ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2],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马春霞28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足浴结合耳穴埋植种子的方法,主要双湧泉穴为感觉点、皮层下穴交替操作,每个穴位按20次睡前再按一次,一天3-5次,睡前脚应用1500-2000ml药液45℃浸泡30min,2周后PSQI评分显示效果明显。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2017,14(24):92-95.[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业委员会,等.中国开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9,21(11):921-928.[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业委员会,等.中国开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9,21(11):921-928.[6]严攀,刘波,张鑫,等.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26(3):21-25.[7]房康,朱晓光,吴蔚,等.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7):661-664.[8]照那木拉,胡达来,贾强.论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复位特征、特质及其准则[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9):3812-3814.[9]张俐.改善骨折端微环境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学院,2002.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郭海燕(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三槐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450)摘要目的:评价在膝关节炎治疗过程中采用针灸配合穴位贴敷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I 组和II 组,各47例。
I 组采用针灸+穴位贴敷治疗,II 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后可知,I 组、II 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I 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I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 3 ] 张依. 敦煌石窟秘方与灸经 图[ M] . 兰州: 甘 肃 文 化 出版
社, 1 9 9 5: 1 7 4—2 3 9 .
是现 代透 刺疗 法 的原 理 所 在 。《 灸 经 图》 背 部 二 寸
三分 取穴法 可 以理 解为距 正 中线一 寸五分 到三 寸以 内 的区域 均有 治 疗 作 用 , 尤其在刺络拔罐放血 时。
常用于治 疗风 湿病 、 强直性 脊柱炎 等 。
5 小 结
相 去二 寸三分 , 肝俞 在第 九椎两 边相去 二寸 三分 , 小 腹 俞在 大椎下第 三 椎旁 两边 相 去二 寸三 分 , 大 肠俞 在 十六椎 两相 相去 二 寸 三分 , 大 小 肠俞 第 三 椎 旁两 边 相去 二寸三 分 , 膀 胱 俞 在第 二 节 两 边相 去 二 寸 三 分, 三焦俞 十 三节两边 相去 二寸 三分 , 聂 俞第八 椎 两
络与解 剖相 结 合 , 针 灸 与 中药 相 结 合 , 理论 联 系 实
际, 逐 步形 成 了独 特 的针 刺 手 法 和针 灸 学 术思 想 体 系, 其 中既 有丰 富的 中医学理 论 内涵 , 又有 多年 的临 床实践 经验 , 应 当总结继 承 。
参考文献 :
分 处取 穴 , 与今《 腧 穴学 》 取穴相 异 。《 灸经 图》 与 传
天之本 , 既是 气血 生化之 源 , 又是 病理 康复 的重要调
治环节 。张 教授在 临证 时将 辨 证 与 辨病 相 结 合 , 经
传 世 医书 , 与《 针灸 甲 乙经》 不 相符 合 。其 中第 十 三 椎 一穴佚 名 , 大小 肠俞 无 确 指 , 聂俞 在今 胰 俞处 , 可 以看 出 , 这些 背俞 穴都是 距背 正 中线 ( 督脉 ) 二 寸 三
纳米穴位敷贴辅佐针灸治疗落枕30例临床观察

社区卫生保健2008年第7卷第1期 ・中医药社区行・ 纳米穴位敷贴辅佐针灸治疗落枕3O例临床观察 盛佩芬
落枕系因睡眠姿势不当或睡中感受风寒所致, 以睡后出现的一侧颈项疼痛、酸胀、活动不利为主 要表现的颈部痹病类疾病证。多见于成年人。自 2006年l0月至2007年l0月,本中心中医伤科应 用纳米穴位敷贴辅佐针灸治疗落枕,取得了较好疗 效。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中心中医伤科就诊的30名落枕患者。其 中,男l8名,女l2名;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 32.7岁。病程<2天的7名,<4天的l5名,<7 天的8名。中医辩证分型:淤滞型(晨起颈项疼痛, 活动不利,活动时疼痛加剧)12名;风寒型(颈项、 背部疼痛,肌肉拘急、痉挛、麻木,遇热则舒)18名。 二、诊断依据 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 致,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 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 剧,严重者头部歪向患侧。患者查体常有颈肌痉 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 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 改变。 三、治疗方法 (一)针灸取穴 淤滞型:先针悬钟穴(在外踝 高点上3寸,平腓骨后缘处)和对侧合谷穴(在手背 部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嘱其 左右活动颈部,再针阿是穴、后溪穴(握拳,在第5 掌指关节尺侧后方,横纹头赤白肉际处),留针l0 min。风寒型:先针悬钟穴和对侧合谷穴,嘱其患 者左右活动颈部,再针风门穴(在第2胸椎棘下,督 脉旁开1.5寸)、阿是穴,留针10 min。均用泻法。 (二)纳米穴位敷贴拔针后清洁皮肤,将纳米 中心 作者单位:200444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祁连社区卫生服务 穴位敷贴贴于相应穴位,每次3~4穴交替,1次/2 天,4次为1疗程。并嘱患者注意保暖、热敷。 四、疗效标准 参照1998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_1]。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 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未愈:症状无改善。
针刺配合交泰丸神阙贴敷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20例

文章编号:1005-0957(2012)01-00-0 ·临床报道·针刺配合交泰丸神阙贴敷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20例【关键词】针刺疗法;穴位敷贴;失眠症【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B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2.01.555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对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本病即可独立存在有可继发于他病,其发病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
笔者多年来采用针刺配合交泰丸神阙贴敷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2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6个月。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①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易醒早醒,醒后又难以入睡及醒后不适头晕乏力困倦等;②上述障碍每星期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伴发有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工作或妨碍社会活动;④不是任何一种身体病或精神障碍的伴发症。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
心肾不交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2 治疗方法头针取神庭透前神聪、左右头临泣透左右神聪、后神聪透强间。
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 h,每10 min 行针1次。
体针取安眠、心俞、肾俞、内关、神门、三阴交、申脉、照海、太溪穴。
患者去俯卧位,心俞、申脉穴用泻法,肾俞、照海穴用补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
针刺时间均为每天下午,每天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此外,采用黄连、肉桂各100 g烘干研为细末放密封罐内备用,每天在针刺治疗完后取药末适量蜜调为糊状填神阙穴内,然后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至次日中午取下。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72例的护理体会

朱 砂 6g,龙骨 180g,琥 珀 18g,肉桂 6g,磁 石 180g。用 时 以上 ,伴 随症 状消 失 ;好 转 :睡 眠 时 间延 长 1小 时 以 粉 碎机把 药物制成 粉末 ,用 醋和凡 士林调 和成 稠糊状 , 上 ,伴 随症 状改 善 ;无 效 :症 状 无 改 变或 睡 眠 时 间延 长
个 月 ~6年 。所有 病例诊 断 均符 合 国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 药 穴位 处涂抹 70%酒精 。
制定 的《中医病 证 诊 断疗 效 标 准 》 中不 寐 的诊 断 标 2.3 饮 食护 理 患者 在 贴 敷 治疗 期 间 ,禁 食生 冷 、辛
准 。
辣 、刺激 、肥甘 厚 味 、海鲜 等食 物 ,如葱 、蒜 、花椒 等 。饮
用来 达到 治疗 目的。 而失 眠 多 与脏 腑 、气 血 功 能失 凋
作 者 单位 :河 南 平 顶 山 市 中 医 院 (平 顶 山 467000)
论 基础为 整体 观念 ,经 络 学说 以及 腧 穴作 为 脏 腑经 络
2 护 理
气 血汇 聚之处 ,有 独特 的生 理功 能 几 个方 面 ]。所用
2.1 一般 护理 本病 因属 心 神病 变 故 尤 应 注意 精 神 贴 穴 的药 物朱 砂镇心 安神 ,磁石 潜 阳安 神 ,肉桂 开结行 调 摄 ,做 到喜 怒 有 节 ,解 除忧 思 焦 虑 ,保 持 精 神 舒 畅 。 滞 ,直达病 所 ,通过对 这 些 药 物 的 吸收 ,激 发 经气 的作
是 由于心神 失养 或不安 而引起 经常 不能 获得正 常睡 眠 性书 刊 ,不饮 浓 茶 、咖 啡等兴 奋饮 料 。在 病情 许可 的情
为 特 征 的 一 类 病 症 。 主 要 表 现 为 睡 眠 时 问 、深 度 的 不 况下适 当增 加 白天 的工 作 量 ,减少 白天 的 睡眠时 间 ,有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1 治疗方法 . 2
采 用双盲双模 拟法 ,治疗组 :①制药 :取中药夜交 藤 ,珍珠母 ,
合 欢花 ,远 志 ,何首 乌 ,女贞子 ,黄连各等 份研末 ,取4 药物 ,加 蜂 g 蜜 少许调 匀成膏状 。②选穴 :取双 侧三 阴交 、涌泉 、照海 、内关穴。
表减 分率 ≥5 %。有效 :指 症状 有改 善或 部分症 状 改善 ,S IG L 0 PE E
量表 减 分 率 ≥2 %。无 效 :无 变 化 或加 重 ,S I GE 量表 减 分 率 5 PE L
<2%。 5
特点 ,成为现代 治疗 失眠症 的首选方法之一 。 究其原 因中医认为失眠由于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阴阳失和,阳不入 阴 ,阴不敛 阳,神不守含 ,而导致夜寐 不安 ,甚至彻夜不眠等症 。 《 类 证治裁・ 不寐》言 “ 阳气 自动而之静则寐 ,阴气 自 而之动则寤 ;不寐 静
表 1治疗后 g2 两组 临床 综 合疗 效 比较[ ( 周 例 %)]
大 ,失眠 已成为 当今社 会睡眠 障碍性 疾病 中患病 率最高 的一 种 ,并有 逐年 上升趋 势。不仅妨碍人 们正常生 活、工作 、学 习和健康 ,并能加
重 或诱 发心 脑血 管疾 病 。故治 疗 至关 重要 ,中 医药治 疗失 眠有 着 不 可替 代的作 用Ⅲ,笔者 依据 中医外治理 论 ,选 用 中药 穴位贴敷 治疗失 眠 ,临床疗 效显著 。
治疗 组可 较快 较早 的使失 眠症 状好 转 ,明 显优 于对照 组 ;且 随着 治疗 时问 的延 长 ,治疗 组对 失 眠各 症 状 的改善 程度 相应 增加 。
【 键 词】 中药 穴位贴敷 ;失 眠 ;, 关 临床观 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摘要】目的:通过针灸术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
方法:将80名失眠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针灸时间为上午10—12点,并配合以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
对照组针灸时间也为上午10—12点,但是没有穴位贴敷治疗。
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进行结果测定,观察2组实验的临床效果显示与治疗前后PSQI的结果变化。
结果: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SQI分数及睡眠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4个月进行跟踪采访,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针灸;穴位贴敷;失眠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所选病人总共为80例,年龄阶段为45—50岁,平均年龄50岁。
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发病时间大约为两年左右。
入选标准: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有关“不寐”症状标准,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症状,伴有入睡时间长、睡眠浅、多梦、易醒、乏力、精神不佳等症状,每天睡眠不足6 h。
每周至少发生四次以上,症状持续两个月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组
治疗前2周及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安眠药。
(1) 取穴:神庭、百会、风府、神道、四神聪。
(2) 针刺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夹紧银针,与皮肤成90度夹角快速插入。
所取穴位的位置与插针深度以及停留时间均参考中国中医药类国家规划教材《腧穴学》。
针灸时间为每次25分钟,连续插针5次,每周进行5次治疗,周六周天休息,其余每天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连续治疗四周,再观察疗效。
(3)穴位贴敷药膏的制备以疏肝、安神、活血、理经为原则,选取酸枣仁、柴胡等多种中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分别采用水、乙醇为溶媒剂提取挥发油、生物碱、苷类等多种成份,将提取物置放于透明钵中,加入羊毛脂研磨匀称,再用适量酒精溶解冰片后加入,然后加入白凡士林,研匀,加入适量氮酮,即制备成功。
该软膏每克含生药材3.36g。
(4)贴敷方法选取患者的神阙穴(肚脐),用含75%酒精的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后,将自己制备的药膏涂抹在穴位上,贴敷直径3~4cm,厚度3mm,外用医用纱布包裹,然后用胶布固定,4~5天更换一次,与针灸治疗的时间同步,
治疗一个月。
2.2 单纯针灸组除了不需要进行穴位贴敷治疗,针刺治疗过程与时间均和治疗组相同。
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患者的个人感觉,适当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让患者培养良好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相关“不寐”评定标准:治愈:夜晚睡眠时间长,睡眠质量好,不易醒,梦少;好转:睡眠时间增加2h以上,伴有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没有好转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前后失眠症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减少(P<0.05).
从表1分析可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失眠状况都有所好转,但是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好,说明针灸配合穴位贴敷非常有效。
4 讨论
在当今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烈,夜生活的丰富多彩使人们打破了原有的规律作息时间,失眠的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
此研究通过将失眠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针灸配合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再根据治疗效果,得出了较为科学的实验结果。
中药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体表各大穴位,以及经脉的运输与传递作用,达到活血、疏脉、养心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理作用,达到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配合穴位贴敷具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入睡时间的缩短以及睡眠时间的延长说明了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提高。
针灸的功能主要是调节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大脑细胞的正常活动,疏通经脉,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自制中药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失眠症状。
失眠症患者多有情绪障碍,在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时一定要叮嘱患者避免紧张和焦虑,按时睡觉,睡前不要进行兴奋和紧张的脑力活动。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针灸能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候,功效显著,且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慧.针灸治疗失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
[2]沙丽君.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72例的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1(2).389-390
[3]吕记宝蒙珊黄荣宁.近十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1(1),50-51
[4]张婷.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