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义)少见病因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脑梗塞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梗塞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等,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患者 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
特殊检查(如脑电图、MRI等)
脑电图
MRI
主要用于监测脑电活动,对于癫痫等神经 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是一种无创性神经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 地显示脑部结构异常,对于脑梗死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急性脑梗塞的诊断 临床症状: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发现脑部缺血性病变
病例一: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
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等药物治疗
病例一: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血管介入治疗
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治疗
诱因
可能无明显诱因,也可能在疲劳 、休息不好、用力过猛等情况下 诱发
03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心 率、呼吸、血压是否正常。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抽 搐等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脑膜刺激征、 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体征。
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患者是否有偏瘫、失语、感 觉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并发症处理:针对不同并发症采 取相应处理措施,如肺部感染需 要使用抗生素、褥疮需要定期换 药等
病例三:脑梗塞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原则
根据脑梗塞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措施
康复治疗实施
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
02
使用物理因子如电刺激、冷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脑梗死的概述

脑梗死的概述

脑梗死的概述脑梗死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是指脑部供血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栓塞、血栓形成和颅内动脉狭窄等因素。

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饮酒等。

高龄、女性、遗传和家族史也是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口齿不清、面部歪斜、肢体无力或麻木、视力模糊等。

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的表现因人而异。

早期就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脑梗死的预后至关重要。

诊断脑梗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病史和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EEG)、脑磁共振成像(MRI)、脑血管造影、超声检查等。

这些检查方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到脑的缺血和梗死区域,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脑梗死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等,旨在通过溶解血栓或阻止血栓形成,恢复脑血流。

手术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主要针对血管狭窄或破裂的情况,以恢复脑血流。

预防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相关的风险因素,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限制盐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和体重控制;戒烟限酒,避免饮酒过量;保持心理健康,减轻压力等。

总之,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人体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及早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对于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模板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模板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模板
脑梗死是一种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疾病,它可以对神经系统造成持久性损害,影响许多患者的正常生活。

因此,准确诊断脑梗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医学手段,有效地发现患者的病变。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病史调查,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视觉、听觉、痛觉、运动等,从而了解患者的言语能力、活动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的变化,有助于发现脑梗死的潜在风险。

第二,通过行脑电图(EEG)、脑磁图(MRI)等技术,诊断患者脑内有无水肿、是否有脑室积液,检查患者脑部组织是否有病变,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筛查脑梗死的可能性。

第三,行血液检查,检查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以及血清C级肌酐(Cr)、氯化物水平等,排除血液系统病变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

第四,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患者心脏功能、心脏结构是否正常,筛查心血管病变并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症。

第五,通过行CT或MRI示踪检查,观察脑内血管的血流情况,发现动脉硬化病变以及脑血管畸形异常,及时针对这些异常的血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脑梗死的发生。

最后,为了更准确地诊断脑梗死,可以进行脑梗死术前网络断层摄影(CTA)检查,在颅内特定区域详细评估血管结构,以排除脑部
动静脉畸形,发现脑梗死病变症状及时介入治疗。

依据以上的鉴别诊断模板,以正确的诊断脑梗死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降低对患者的伤害,有效把脑梗死的发病率降低到最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并发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肌间出血1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并发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肌间出血1例
本例患者为 80 岁男性,确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 年,既往 高血压病史 3 ~ 4 年,近一年来反复发作 TIA 后发展为脑梗死 入院。在治疗脑梗死 过 程 中,患 者 出 现 右 下 肢 局 部 肿 胀 伴 疼 痛,进行性加重,首先考虑为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但患者右下 肢肿胀较局限,反复做下肢血管超声,未见血栓形成改变,患者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下肢肿胀进行性加重,出现休克表现,因 血肿回声可与肌肉组织相同,因此超声检查支持大腿肌间出血 的诊断。该例患者于失血初期,除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外,出 现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异常升高,考虑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导致 的异常代偿反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合并血栓同时出现 肌间出血的患者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应引起注意。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并发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肌间出血 1 例
张慧媛 李 蕾 王凤志 赵奕楠 姜懿凌 何志义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1)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脑梗死; 肌间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10-2172-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10. 089
本文就 1 例确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 年后出现脑梗死,且 在脑梗死治疗期间出现右大腿肌间出血的患者,结合目前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清,反复复查血常规见白细胞及血小板逐渐下降、血红蛋白逐 渐回升,考虑出血停止,予抗炎补液支持治疗,后转回当地医院 继续治疗。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 岁。以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1 年,加重
1 d 为主诉入院。患者 1 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 动不灵,伴头晕头痛,每次持续数分钟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期逐 渐缩短至约每周 1 次。入院前 1 d 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右侧肢 体活动不灵,头晕头痛,持续不缓解,头 CT 示多发脑梗死入院。 既往: 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 年,间断放血治疗,未服药; 高 血压病史 3 ~ 4 年,最高 220 /120 mmHg,未系统诊治。入院查 体: 脉搏( HR) 80 次 / min,呼吸( R) 12 次 / min,血压 ( BP) 180 / 110 mmHg,体温 36. 5℃ ,内科系统无阳性体征。神智清楚,言 语欠清,双眼结膜充血,颅神经查体阴性,右侧肢体肌力Ⅱ + 级, 左侧Ⅴ级,Babinski( L-,R + ) ,深浅感觉及共济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 查: 头 CT ( 2010-01-07 ) : 多 发 梗 死 灶; 血 常 规: WBC 42. 55 × 109 / L,GRAN 91. 2% ( 镜 下 未 见 幼 稚 细 胞 ) ,HGB 195 g / L,PLT 352 × 109 / L; 血尿酸: 515 μmol / L。患者入院后诊 断为脑梗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予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长春西汀改善循环,奥拉西坦营养神经治疗,并予羟基脲、别嘌 醇控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治疗。患者入院后第二日,由家属 协助卧位排便后突发右大腿根部肿胀,疼痛,并逐渐出现意识 障碍、无尿。查体: 患者神志恍惚,偶可睁眼,HR 110 次 / min,R 18 次 / min,BP 133 /70 mmHg,右大腿根部肿胀,皮温皮色正常, 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右下肢静脉超声显示: 右股总、股浅静脉 近段及股深静脉近段内径变细; 右股、腘静脉内膜粗糙; 右髂静 脉超声未见异常。局部软组织超声: 右大腿大血管旁未见明显 包块样回声。血常规示: WBC 78. 85 × 109 / L,GRAN 97% 镜下 未见幼稚细胞 HGB 97 g / L PLT 977 × 109 / L,网织红细胞比率 21. 5% 。肾功: Ccr 352 μmol / L,BUN 35. 6 mmol / L,肌红蛋白 > 1 000 ng / ml。考虑患者为右大腿肌间出血,失血性休克,急性 肾功能不全。予 输 血,补 液,降 肌 酐,抗 炎 治 疗,并 停 用 影 响 凝 血功能的药物。患者右大腿肿胀处张力逐渐减低,患者神志转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出血
常有高血压病史,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病情发 展迅速,可出现偏瘫、意识障碍等。
3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脑膜刺激征 阳性,无偏瘫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
脑肿瘤
慢性起病,无急性脑梗死 的临床症状,常有颅内压 增高表现。
老年痴呆
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无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
其他检查项目
心电图检查
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排 除心脏疾病引起的脑梗塞 。
脑电图检查
了解患者的脑电波情况, 以评估患者的脑功能情况 。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情况 ,包括意识、语言、感觉 、运动等方面的检查。
03
鉴别诊断
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鉴别
1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发作突然,无后遗症,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时间 短。
向和康复计划。
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03
通过对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和预后预测,可以为科研提供数据支
持,推动脑梗塞治疗的研究进展。
06
相关资源和建议
相关文献和资料
0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02 《Stroke》杂志关于脑梗塞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专 篇
02 《神经病学》教材相关内容
相关医疗机构和专家建议
预防并发症
脑梗塞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及时诊
断有助于预防这些并发症。
提高康复效果
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有助于患者康复,降低后遗症
的风险。
对研究脑梗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病因研究
通过对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可以进一步研究其病因,如血管病变 、高血压等。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xx年xx月xx日•引言•脑梗塞的诊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目录•治疗与预防•总结01引言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脑梗塞的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塞的重要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发生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部疾病。

根据发病原因,脑梗塞可分为血栓形成型和栓塞型,其中血栓形成型最为常见。

脑梗塞的基本概念脑梗塞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失语、偏瘫、眩晕、恶心、呕吐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下降、听力减退、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脑梗塞的常见症状02脑梗塞的诊断1 2 3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进行血液、尿液和脑脊液等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如CT、MRI等,可发现梗死灶并判断其大小、部位和范围。

影像学检查欧洲卒中组织(ESO)脑梗死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标准和病因分型标准,其中临床诊断标准基于患者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脑梗死诊断标准:基于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初步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观察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脑梗死。

对于初步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范围。

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了解病因和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排除其他疾病,如脑出血、脑部肿瘤等,以明确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建议病因和危险因素评估03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03影像学检查脑梗塞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中常显示明显的脑组织梗死灶,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无异常发现。

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01症状持续时间脑梗塞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仅持续数分钟。

以多发性单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以多发性单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文章编号:1003 2754(2023)03 0276 03 中图分类号:R745 doi: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070以多发性单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赵斯文, 邓淑敏, 何志义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多发性单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 Keywords: Hypereosinophilia; Multiplemononeuropathy; Peripheralneuropathy收稿日期:2022 09 06;修订日期:2022 12 26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110001)通讯作者:何志义,E mail:hezhiyi0301@sina.com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1]是指外周血两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

分为遗传性(家族性)HE、继发性(反应性)HE、原发性(克隆性)HE和意义未定(特发性)HE的四大类。

在除外遗传性、过敏性疾病、药物、感染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脉管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肿瘤等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发或继发原因下诊断为特发性HE。

HE可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及显著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1)纤维化(肺、心脏、消化道、皮肤和其他脏器组织);(2)血栓形成伴或不伴栓塞;(3)皮肤(包括黏膜)红斑、水肿/血管性水肿、溃疡、瘙痒和湿疹;(4)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或不伴慢性或反复神经功能障碍[2]。

我们诊治1例以多发性单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HE的患者。

1 病例资料患者,中年女性,以左手指及右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减退1个月,右手指麻木3d为主诉于2022年1月5日入院。

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禁忌症
既往有颅内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颅内肿瘤、近期颅内或椎管手术、活动性内脏出 血、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急性出血倾向等。
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
抗凝药物
主要用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常 用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使用时 需监测凝血功能,并注意观察有无出 血倾向。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必要时给予抗凝药物或穿弹力袜等 预防措施。
处理策略
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止血、 脱水降颅压等。同时加强护理和监测,防止并发症进一步加重。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康复期评估内容及方法
神经功能评估
包括意识、语言、运动、感觉 等功能的检查,以确定神经受
随访计划安排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安排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合理安排随访时间,一般建议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评估,以及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康复措施的效果评价。
注意事项
随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和康复进展,及时调 整康复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对康复治疗的认 知和依从性。
血管造影技术
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可 评估脑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
对脑梗死的诊断更为敏感和准确,可 清晰显示梗死灶的大小、位置及周围 组织情况。
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有助于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病因。
脑脊液检查
对于疑似颅内感染或出血的患者,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
脑白质病(CADASIL)
9.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
脑白质病(CARASIL)
第二部分:临床实例分析
小结
▪ 充分理解和掌握可致脑梗死的少见病因 ▪ MRI及增强扫描是重要检查手段 ▪ 明确脑梗死的病因有助于指导治疗、判断
预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何志义
脑梗死的TOAST病因分型: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2)心源性栓塞型(CE) (3)小动脉闭塞型(SAO) (4)其他明确病因型(SOE) (5)不明原因型(SUE)
主要内容
1 脑梗死的疑难、少见病因 2 临床实例分析
第一部分: 脑梗死的疑难、少见病因
脑梗死的疑难、少见病因
1. 脑动脉的非感染性炎症 2. 脑动脉逆流综合征 3. 其他病因未明的动脉疾病 4.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5. 脑血管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6. 血液系统疾病 7. 遗传代谢性疾病 8.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
脑白质病(CADASIL)
9.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
脑白质病(CARASIL)
脑梗死的疑难、少见病因
Hale Waihona Puke 1. 脑动脉的非感染性炎症① 颞动脉炎(颅外肉芽肿性动脉炎) ②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颅内肉芽肿性动脉炎) ③ Takayasu动脉炎(闭塞性血栓性主动脉病) ④ 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 ⑤ Wegener肉芽肿病 ⑥ 系统性红斑狼疮 ⑦ 病毒性血管炎 ⑧ 药物滥用伴发血管炎 ⑨ 癌性动脉炎 ⑩ 白塞病(复发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脑梗死的疑难、少见病因
6. 血液系统疾病伴发脑梗死
①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②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 血小板增多症 ④ 镰状细胞病 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⑥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脑梗死的疑难、少见病因
7. 遗传代谢性疾病
① 高胱氨酸尿症 ② 遗传性异位脂质沉积症 ③ 亚硫酸脑苷脂氧化酶缺乏症 ④ 线粒体遗传病
脑梗死的疑难、少见病因
2. 脑动脉逆流综合征
①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② 颈内动脉盗血综合征 ③ 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梗死的疑难、少见病因
3. 其他病因未明的动脉疾病
① 颅内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 ② 颈内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4.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5. 脑血管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