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扬州瘦西湖新区旅游开发
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的生态之美

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的生态之美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个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独特旅游目的地。
作为江苏省内最大的湿地公园之一,瘦西湖湿地公园以其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优美的水景、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而闻名。
瘦西湖湿地公园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水系纵横交错,湖泊、河流、水渠等水域构成了大片湿地区域,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这片湿地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如芦苇、香蒲、菖蒲等,这些植被的存在为湿地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维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在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珍稀濒危的鸟类,如丹顶鹤、白鹭、黑天鹅等。
这些鸟类在湿地公园寻找食物、休憩栖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鸟类天堂。
尤其是每年的春秋季节,候鸟迁徙期间,瘦西湖湿地公园成为了无数候鸟的栖息地和栖身地。
在这个时候,公园的湖面上聚集着成千上万只候鸟,形成了壮丽的候鸟飞翔画面。
这一景象吸引了许多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捕捉这难得的风景瞬间。
除了候鸟,瘦西湖湿地公园还栖息着众多稀有的水生动物和陆地动物。
游客可以通过观察台和观鸟屋近距离观察到红蓝鲤鱼、鲢鱼、泥鳅等生活在湖泊中的鱼类。
此外,湖泊边的沼泽地也是各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的家园,如青蛙、水蛇、水鼠等。
在公园内的走廊和小径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野生动物的踪迹,比如松鼠、野兔、麻雀等。
这些生物的共存和繁衍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循环。
瘦西湖湿地公园不仅有丰富的生态景观,还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公园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庙宇、古塔和传统园林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瘦西湖古塔,这座古塔建于明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之一。
登上古塔,可以俯瞰整个湿地公园的美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其中。
此外,公园内还有一些传统建筑和园林,如水榭、亭台、假山等,这些建筑与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生态的美,还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瘦西湖景区旅游功能分区

瘦西湖景区旅游功能分区瘦西湖景区旅游功能分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越来越成为人们放松和娱乐的好去处。
瘦西湖景区作为扬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深受游客喜爱。
为提高景区游客体验和管理效率,瘦西湖景区已经开展旅游功能分区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瘦西湖景区旅游功能分区和各个分区的特色和景点。
一、游览区瘦西湖景区最主要的区域是游览区,包括瘦西湖湖面和湖畔的两侧区域。
游客可以选择步行或乘船游览,欣赏如诗如画的景色。
游览区内的主要景点有瘦西湖、瘦西湖公园、华藏寺、钓鱼台等。
二、生态区为了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瘦西湖景区特别划分了生态区。
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美丽和原始,还拥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鸟类,还可以欣赏到许多古老的梧桐树和金银花等植被资源。
同时,在生态区还设有休闲区,供游客休息和餐饮。
三、文化区瘦西湖景区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名。
为了更好地展示景区的文化内涵,瘦西湖景区在核心区域设置了文化区。
这里有古镇建筑、碑林、文物展览馆等文化遗址,向游客展现了瘦西湖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这里,游客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品尝地道的扬州美食。
四、运动休闲区瘦西湖景区的运动休闲区设有各类娱乐设施和运动项目,如高尔夫球场、自行车道、烧烤和野餐区等。
这里提供了多种休闲娱乐项目,让游客可以舒适地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日时光。
总之,瘦西湖景区的旅游功能分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在旅游体验和管理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同时也针对景区不同的特性和需求进行智能化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人力浪费。
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基础上,相信瘦西湖景区将会更加繁荣发展。
扬州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

扬州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拥有着众多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它们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的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郊。
其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众多诗篇,使其成为了扬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扬州园林也是扬州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其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而筑,享有“晚清第一园”的美誉。
这些园林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更体现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在园林中漫步,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那份宁静与优雅。
扬州的古运河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文化遗产。
扬州古运河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完全契合。
古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从瓜洲至宝应全长约 125 公里。
它见证了扬州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河畔的古迹众多,如东关古渡、普哈丁墓园等。
如今,古运河两岸已成为人们休闲漫步的好去处,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沿岸的风光,感受千年运河的魅力。
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更是世界闻名。
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在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技艺。
从选材、雕刻到印刷,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雕版印刷的书籍,字体优美,版式古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扬州的剪纸艺术同样独具特色。
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

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是位于江苏扬州市的一处重要自然保护区。
它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
作为一个重要的湿地保护区,瘦西湖湿地公园致力于保护和恢复湖泊和湿地的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一个观赏自然美景和学习生态知识的优质旅游场所。
瘦西湖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包括湖泊、河流、湿地植被等。
这里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如白天鹅、黑天鹅、红头潜鸭等,另外还有许多种类的候鸟在迁徙季节停歇于此。
湿地植被丰富多样,包括荷花、芦苇、香蒲等,构成了一个生态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是瘦西湖湿地公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公园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和管理湿地生态系统,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并加以落实。
公园的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巡逻和监测,保持湿地生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公园还进行科学研究,开展生态恢复项目,改善湿地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瘦西湖湿地公园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公园严格控制游客数量,控制人流量,减少游客对湿地生态的影响。
其次,公园设立了专用的观鸟平台和观景台,游客可以在固定的观测点观赏鸟类和赏景,以减少对动物的干扰。
另外,公园还制定了详细的游览线路,通过合理规划游览路线,保护湿地生态。
除了生态保护,瘦西湖湿地公园还注重宣传教育工作。
公园定期举办生态讲座、科普展览和生态保护活动,向游客普及湿地生态知识,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公园还与学校和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和市民参与湿地保护的志愿活动,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瘦西湖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成果显著。
经过多年的保护努力,湿地生态逐渐恢复,湖泊水质得到改善,许多鸟类和植物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公园不仅成为了扬州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地方,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学习生态知识和感受自然美的重要场所。
然而,瘦西湖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湿地的水质污染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解决。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三篇)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文化文物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文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探讨文化文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开发利用文化文物文化文物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化文物开发利用方式:1. 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放。
许多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可以开放给公众参观。
政府可以投资修复和保护这些遗址,并建立相关的旅游设施,如解说员、导览地图等。
这不仅可以保护遗址本身,还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业的收入。
2. 博物馆的建设和展览。
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文物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展览文物的方式向公众传递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新的博物馆或扩建现有的博物馆,并定期策划丰富多样的展览。
此外,可以积极与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合作,举办跨国文物展览,提升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水平。
3. 文化表演和文化节日的组织。
文化表演和文化节日是传承和展示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表演,如戏剧、音乐、舞蹈等,向公众展示当地独有的艺术和文化。
此外,可以举办文化节日,邀请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艺术家和文化团体参与,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4. 文化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数字化文物保护中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护。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展示文物的魅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二、保护文化文物保护文化文物是保护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化文物保护方式: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非法侵占、盗窃、破坏文物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提高破坏文物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机构和数据库,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扬州世界遗产景点介绍

扬州世界遗产景点介绍
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早在汉代就已经名扬海外。
特别是唐朝,扬州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扬州的世界遗产吧!
一、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南,地处长江北岸,与扬州城一水相连,是扬州古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瘦西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建成。
当时叫保障湖、里下河水网地区。
由于地势低洼,长期积水,形成了湖滩浅滩,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湖”;秦代称“保障湖”;汉代为“里下河泽”;
三国时期称“安丰塘”;南北朝时称“广陵湖”;公元589年隋
朝在此建都时,称“瘦西湖”。
瘦西湖的美景令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唐代诗人李白曾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写过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妆浓抹总相宜。
”
瘦西湖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亭台楼阁为点缀,兼具旅游、休闲、观光的功能。
—— 1 —1 —。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平衡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平衡一、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挑战城市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城市的灵魂和身份的象征。
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城市居民共同的记忆和精神财富。
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都给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1.1 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城市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古迹遗址、传统街区等,它们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好这些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1.2 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
商业开发、交通建设等现代城市需求常常与文化遗产保护发生冲突。
此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人为破坏也是威胁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城市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城市旅游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文化遗产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然而,如何在促进旅游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1 城市旅游对文化遗产的正面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能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通过旅游活动,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感。
2.2 城市旅游对文化遗产的潜在威胁过度的商业化和游客流量可能会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例如,过多的游客可能会对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商业活动可能会破坏文化遗产的原有风貌。
因此,需要在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三、实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策略为了实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旅游业也能持续健康发展。
3.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责任和违规处罚,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扬州瘦西湖14个景点介绍

扬州瘦西湖14个景点介绍扬州瘦西湖是扬州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因为它的优美湖光山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许多精致的景点和建筑物,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故事。
以下是14个值得一看的景点介绍:1. 西园寺:这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建于公元16世纪。
西园寺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的装饰,有一些著名的佛像和画作,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2. 轻烟叠翠:这是一处十分优美的小景点,它位于绝佳的山坡上,有着壮观的群山环抱,许多游客来此寻找灵感和书写。
3. 莫愁湖:作为瘦西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莫愁湖是一个以水景和花卉为主题的公园。
这里有许多精致的花坛和喷泉,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4. 罗汉堂:这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建于宋朝时期。
罗汉堂内有一些非常古老的佛像和文物,是一处珍贵的历史遗产。
5. 齐恒公祠:这是一座为了纪念齐国开国公而建的祠堂。
齐恒公祠享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也很受游客欢迎。
6. 乌篷船:这是一种传统的扬州船,可以借助它欣赏瘦西湖的美景。
乌篷船通常配备了传统的船家和许多美食和美酒,游客可以在船上尽情享受美好的时光。
7. 云锦园:这是一座幽静的园林,主要设计风格为明代,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和魅力。
8. 拙政园:这是南京四大名园之一,位于瘦西湖北岸。
园中建筑物风格独特,瓠子园、夏荫园,布局合理,具有著名的古代园林风格。
9. 句容书院:这是一座建于清朝时期的书院,也是扬州市最着名的书院之一。
这里曾经是著名的学习和思想交流场所,许多学者和艺术家前来交流和创作。
10. 行香子:这是一个著名的传统艺术研究院,它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古老的艺术和文化。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艺术品和文物,吸引了很多艺术爱好者和文化遗产保护者前来参观。
11. 汉钟禅院:这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建于公元9世纪。
“钟禅”是中国古代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也是这座寺庙的名称来源。
汉钟禅院有许多精美的佛像和文物,是一处著名的文化遗产。
12. 稻米香:这是一个以稻米为特色的餐厅,主要供应扬州特色的美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遗产保护与扬州瘦西湖新区旅游开发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艺术百家》作者:陈筱燕摘要:扬州瘦西湖新区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内,因基地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的存在而使得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这对矛盾十分尖锐而突出。
作者认为,旅游开发本身就要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旅游规划可以控制、保护资源,有利于遗产教育、普及保护意识,文化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转化为旅游产品就是文化遗产地文化复兴的过程。
基于此,作者提出了瘦西湖新区的总体规划构想,并设计了文物古迹的利用与景观展示策略。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景区规划;扬州瘦西湖新区扬州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休闲之都。
扬州瘦西湖新区的旅游开发是凭借“瘦西湖”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新区内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护城河文化湿地、笔架山地热等特有的自然旅游资源条件,根据瘦西湖新区在扬州旅游产品布局中的主导地位和省、市旅游规划的定位要求,本规划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市场为导向,以休闲体验为主题,把瘦西湖新区规划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叫得响、融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它的建成将迅速改变和优化扬州旅游产品结构,成为生态度假、文化休闲的天堂。
这个具有顶级旅游资源价值、高品位建设的新区,在规划之初就遇到了诸如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建设与项目安排等一系列难题。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运用产业的手段和优势,将一些濒临破败和灭绝的人文资源,如历史遗迹、古代建筑、民居村落,进行保护、修复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商业化的旅游开发,其最终目的是赢利,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法规、制度相配套,进行约束和监管,可能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性开发,给人文资源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文在论述瘦西湖新区区内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几点关系的基础上,对旅游开发定位作了思考,并提出了旅游空间布局和旅游产品设计构想。
一、瘦西湖新区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与特点瘦西湖新区规划用地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
用地界限为:东自友谊路(南起点)、扬菱路(至双塘路交叉点)、南自(污水泵站)沿湖小道、来鹤桥、柳湖路、大虹桥路(自大虹桥向西至念四路交叉点);西自念四路(与大虹桥路交叉点)、扬子江北路(与平山堂路交叉点)、平山堂路(至大明寺西围墙交叉点)、平山北路(至平山乡政府北侧10米外,与西华门延伸路段交叉点)、平山村苗圃场(自平山茶场门市部向北)乡间土路尽头再向北自然延伸至铁路交汇处;北自该铁路向东延伸段(雷塘垃圾转运场东南南侧)、双塘路。
规划范围总面积9.22平方公里。
区内人文景观荟萃、历史遗存丰厚。
现有两个“4A级”旅游景区,一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
用地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主要有:湖上园林——瘦西湖景区;寺观园林——大明寺、西园、观音山、铁佛寺等;文人胜迹——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等;陵墓祠庙——鉴真纪念堂、汉墓博物馆、石涛墓园等:历史古迹——唐罗城垣遗址、唐子城遗址、宋保佑城遗址、宋夹城遗址、古桥遗址等。
特别是用地内涉及到的扬州城遗址(隋一唐—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考古发掘,扬州城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中原,在蜀冈上修筑了“邗城”(即扬州之始),后城址虽经变迁,但演变过程较为明确。
唐子城利用的是原有的隋江都宫城的地势和位置,是唐代扬州官衙府署所在地,后经宋代改筑为宋宝佑城。
这些文化遗产,具有文物保护级别高、文保单位占地广、景观可视程度低、地下遗产尚未明、人为侵占破坏多等特点。
为旅游发展设置了重重障隘。
二、瘦西湖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1、旅游规划可以控制、保护资源当前,中国正处于市场化进程,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毫不例外。
遗产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资源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需要得到我们的精心呵护,需要得以延续。
但与此同时,遗产资源也不是静止的,一直在影响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因此孤立地隔绝保护这些历史资源,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割裂历史资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多样化需求。
如何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而有效的旅游规划就是寻找这个平衡点的具体措施之一。
有效而科学的旅游规划能使遗产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既能造福于当代,又能较为真实和完整地传承给后人,满足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共生。
只要政府是进行规划、开发管理的主体,就有可能有效地控制、保护好文化遗产资源。
2、旅游开发本身就要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大众旅游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对文化原真的利用开发保证了旅游活动的丰富内涵。
旅游规划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文化。
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是旅游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瘦西湖新区的旅游开发要设计出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必须以区内资源的文化原真为基础,因此,旅游开发本身就要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
在这一点上,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目标是一致的。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奠定了原真性对国际现代遗产保护的意义,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
”而《威尼斯宪章》本身正是对保护遗产原真性的最好诠释。
在本规划用地内,唐子城、宋宝佑(左衣右右)城墙、宋夹城遗址及其护城河水系,均应严格予以保护。
在瘦西湖新区的旅游开发规划中,尤其注重对整体环境、文化和生态的保护,统筹规划和保护扬州的历史文化资源。
新区中尽可能保证基础设施完备,而又不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不仅尽可能少增加建筑,还对新区内的现有建筑大做减法。
在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的区域,将采用生态材料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建筑模式与周边环境融合相配,使旅游设施融入自然之中。
3、旅游规划有利于遗产教育,普及保护意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員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杜越提出,遗产地最主要的特征应该是开放。
“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观、学习和傳承,因此旅游是必要的。
它已成为游客提高文化品位、增長知识阅历的重要一环。
”文化遗产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惟有教育,方能培养出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合格公民,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文化遗产问题。
文化遗产具有科学、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价值,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本身即是真实生动的教育素材,如各类博物馆、文物、建筑群、遗址、风景名胜等本身即是内涵丰富、特色独具的文化遗产教育素材。
通过参观旅游,人们以观赏、体验、休闲、娱乐等方式享用这些价值。
旅游规划的重要成果就是设计出游客欢迎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
因此,在规划理念、形象设计、宣传口号、解说规划等诸多方面都可以为遗产教育提供帮助。
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引导人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主动保护意识。
比如瘦西湖新区的规划中,生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市民游客在获得对这一理念的知晓之后,又在游览中观察到各处都是以保护生态、培育生态为要事,很自然地感知到生态带来的自然、美感和舒适度,同时与之前游览过的景区做比较,发现注重生态确实具有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口碑宣传,对其家人和朋友带去最生动的教育信息。
三、文物古迹的利用策略与景观展示1、文物古迹的利用与旅游开发策略(1)处理好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与利用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利用就是积极的保护,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尽可能地按照原功能使用,重点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边环境氛围。
对具有考古价值的文物古迹,不应触动其空间结构和改变周围环境;对侧重宗教文化价值的,宜保持宗教环境氛围的纯粹性;根据性质区别对待,对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特色及其经济价值的,可以在兼顾其他方面的同时致力于开发利用。
(2)保护与利用应和恢复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生命力相结合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和使用应同风景区建设相结合,通过规划建设,复苏历史建筑及其群体的文化生活,使它们在社区和周围地区的文化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在严格控制下合理利用文物建筑,可参照上海新天地的作法,保留外表,改变内部结构和使用功能,增加现代生活设施,实现旧建筑形态与新生活方式的互动。
(3)加强古城遗址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管理力度古城遗址区的绿化建设主要以植被根系较浅的灌木、地被、花卉、茶园与农业园地景观为主。
风景建筑与游览服务设施,规划采用唐宋风格的木、竹质结构等基础处理较浅的结构。
在古城区内的交通性道路步采用不建水泥、沥青等路面,尽可能采用砂石路面或木栈道形式。
古城区内的开发建设实行“两证一书”制度,加强对古城遗址范围内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的审批,防止对地下古城遗址的破坏。
2、遗址景观展示系列扬州自春秋战国开始筑城,历经汉、六朝、隋、唐、宋、明清至今,已有2400余年,建城历史连绵,城址位置未变,历代城相互叠压,遗迹遗物之丰富,这在城址考古中是罕见的。
扬州城遗址面积大、范围广,有着许多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地面、地下文物遗存,保存情况大都较为完好。
遗址景观是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扬州的连续性遗址景观特色鲜明,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现有的遗址遗迹中,保存完好的有唐子城遗址(包括城墙、城门、城河、角楼、十字街等)、唐罗城的南门遗址、水涵洞遗址、宋夹城遗址,古建筑等等重要遗迹、文物,具有很高的保护、展示价值。
规划将众多的遗址遗迹点、线、片、面相结合,实行多层次完整保护,形成遗址景观展示系列,完整揭示扬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扬州瘦西湖新区旅游的高定位、高品位、高质量。
遗址景观展示系列内涵丰富,既是包括时间维度上的历代遗迹景观,也是空间维度上的城门、城墙、城河、水涵洞、古桥、街道等遗址;既有集中展示的遗址博物馆(如已建成的唐城遗址博物馆等),也有分布于扬州各处的遗址景观。
遗址遗迹特别是城墙遗迹大多地面不可见,遭破坏较严重,周围环境较差。
规划将结合文物考古挖掘工作,逐步建立各种遗址博物馆,将城墙、城门、城河、角楼等遗迹作为遗址景观展示,优化古城遗址周边环境,最终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遗址景观展示系列。
其中蜀冈上下的护城河遗址、地形地貌、水系构通等保存完好,但也有很多遗址境况勘忧,水系淤塞严重,景观不佳,应当在更好地保护古城遗址、护城河遗址的前提下,一方面大力进行水系治理、地形地貌保护;另一方面适当地植树种草,创造绿化景观,既可防止城墙及其它重要遗址水土流失,也可改造遗址周边环境,形成良好的遗址整体景观。
具体做法:以绿化与城垣遗址相结合,恢复唐子城南门遗址、西华门遗址和宋夹城北门遗址、南门遗址。
3、古桥景观展示系列唐代诗人杜牧任扬州节度使掌书记时曾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南宋词人姜夔路过扬州感慨寄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