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综合检测【1】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第四章模块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第四章模块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期末测试题(100分钟 100分)第Ⅰ卷(共45分)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C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D .只有发生热传递,物体的内能才会改变思路解析: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A 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B 正确;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C 正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D 错误.答案:BC2.有关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g 0 ℃水的内能比1 g 0 ℃冰的内能大B .电流通过电阻后发热,它的内能增加是热传递的结果C .气体膨胀,它的内能一定减少D .晶体熔化为液体时,分子势能增加思路解析:0 ℃的水和0 ℃的冰平均动能相同,但内能并不相同,水结成冰必然要放热,说明相同质量的水的内能大,A 项对.电阻发热是由于电流做功而不是热传递,B 项错;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但可能吸收更多的热量,C 项错;晶体熔化为液体时,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则分子势能增加,D 项对.答案:A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调机制冷说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B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C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D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担心能源枯竭实在是杞人忧天思路解析:空调机制冷说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不是自发的,必将伴随着其他变化,如消耗电能,A 项错;第一类永动机是指不消耗其他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制成的,B 对;第二类永动机是指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C 错;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但可利用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散失,就不可能把它们全部收集起来重新加以利用,D 错.答案:B4.设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μ、密度为ρ,此种物质样品的质量为M ,体积为V ,总分子数为N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下列表示一个分子的质量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M NB.AN μ C.N M D.N M ρ 答案:BC5.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空气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要用力才能压缩空气B.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这是分子间有间隙的缘故C.打开酒瓶后可闻到酒的气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D.用碳素墨水滴入 清水中,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思路解析:对于气体分子,由于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可以认为气体分子之间除了碰撞外,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用打气筒打气时压缩空气要用力,是气体压强的原因,A错;面包能被压缩是因为面包颗粒之间有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B错;闻到酒的气味,是扩散现象,C正确;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错.答案:C6.在下列反应方程中,x代表质子的方程是()A.2713Al+42H→3015P+xB.147N+42He→178O+xC.21H+γ→1n+xD.31H+x→42He+10n思路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出B、C项正确.亦可用代入法.答案:BC7.图1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1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B.a为β射线,b为α射线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思路解析:α粒子为42He带正电,β为01-e带负电,γ为电磁波(不带电),在电场力作用下,α、β将偏转,所以a为β粒子,b为γ射线,c为α粒子,所以ABD错,C对.答案:C8.22688Ra经1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变成20682Pb?思路解析:衰变方程可写为:22688Ra→m42He+n01-e+20682Pb则m=4206226-=5(次)n=Z2-(Z1-2m)=82-(88-10)=4(次)即22688Ra经5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变成20682Pb.答案:5,4.9.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忽略气体分子势能,则在此过程中( )A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B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C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D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思路解析:气体绝热膨胀Q=0,对外做功W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内能减少,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所以A 、B 、C 错,D 对.答案:D10.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B .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 .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 .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思路解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内能的变化是由热传递和做功两者决定,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所以A 错;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两者有关,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增大,所以B 错;在有外界做功的情况下,热量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所以C 错;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D 正确.答案:D11.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思路解析: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以AB 错;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所以C 对D 错.答案:C12.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增大B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其体积也增大C .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D .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思路解析:由TPV =C 知:A 对B 错;气体的压强从微观上看,是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碰撞产生的,即使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器壁仍有压强,所以C 、D 都错.答案:A13.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 经α衰变成为F ,再经β衰变成为G ,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另一系列衰变如下:,已知P 是F 的同位素,则( )A .Q 是G 的同位素,R 是H 的同位素B .R 是E 的同位素,S 是F 的同位素C .R 是G 的同位素,S 是H 的同位素D .Q 是E 的同位素,R 是F 的同位素思路解析:设P 、F 的原子序数为N ,则E 、G 、H 、Q 、R 、S 的原子序数分别为:N+2、N+1、N -1、N+1、N+2、N ,所以B 正确.答案:B14.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但质量数相等B .两个质子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C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但中子数可以不同D .除万有引力外,两个中子之间不存在其他相互作用力思路解析:质子与中子的质量略有差别,但质量数都是1,故A 对;核力的作用范围10-15 m ,超出该范围核力减为0,故B 错;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不同,故C 错;两个中子之间的距离小于10-15 m 时,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故D 错. 答案:A15.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械能全部变成内能是可能的B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C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 .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思路解析:机械能变成内能是一个自发过程,所以A 对;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而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B 错;在外界做功的条件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所以C 错;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但是同时引起其他变化,D 对.答案:AD第Ⅱ卷(共55分)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6.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________性,使得它成为独立于________定律的一个重要的自然规律.答案:方向 热力学第一17.在科学家正在设法探索“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跟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则它的质量数为__________,电荷数为_________.答案:4 -218.人做一次深呼吸,吸进400立方厘米的空气,据此估算,他所吸进的空气分子的总数为__________个.(取一位有效数字)思路解析:吸进的空气分子的个数为:N=4.22104003-⨯×6.02×1023=1×1022. 答案:1×102219.完成核反应方程:23490Th→33491Pa+__________.23490衰变为23491Pa 的半衰期是1.2 min ,则64 g 23490Th 经过6 min 还有g 尚未衰变.思路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放出的为电子01-e ;由m=m 0(21)T t 得:还有2 g.答案:01- e 2 三、计算题 (包括3个题,共35分)20.(11分)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的设备,在我国城乡许多屋顶上都可以看到.太阳单位时间直射到单位面积的能量是E 0=7×103 J/(m 2·s ).某热水器的聚热面积S =2 m 2,若每天相当于太阳能直射的时间为t =4 h ,太阳能的20%转化为内能,计算这个热水器最多能使m =500 kg 的水温升高多少度.思路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天当中被热水器吸收为水的内能的太阳能为:Q =E 0St20%,这部分能量就等于被水吸收的能量Q 吸=cmΔt.每天被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E =E 0St ①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Δt ②E·20%=Q 吸 ③由①②③式得Δt =19.2 ℃答案:可使500 kg 的水温升高19.2 ℃.21.(12分)一铁球从H 高处由静止落到地面上,与地面撞击后被向上弹起,弹回速率是落地速率的一半.若撞击所转化成的内能的80%被铁球吸收,使其温度升高,设铁的比热容为c ,那么铁球升高的温度是多少?思路解析:根据题意,先计算出损失机械能是43 mgh ,再由题意得80%×43 mgh=cmΔt,即可求得铁球升高的温度. 答案:cgH 53 22.(12分)某太阳能热水器的水容量为0.2 m 3,阳光照射的金属板的面积为1.5 m 2,在冬天时,太阳光连续照射10小时,水温可从10 ℃升到50 ℃.设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试求:该热水器的平均热功率为多大?思路解析: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当阳光照射到金属板上使其温度升高时,让水流过金属板中的管子,通过热传递,使水的温度升高.水吸收的总热量:Q=cmΔt=4.2×103×0.2×103×40=3.36×107 J热功率P=Q/t=9.3×102 W.答案:9.3×102 W。

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修1-2 第一章 第四节 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修1-2 第一章 第四节 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 第一章第四节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B.气体的体积等于所有分子的体积之和C.所有气体的压强都是由气体受重力引起的D.密闭容器内气体对各个方向上器壁的压强大小相同答案:D2.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果体积减小,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的碰撞次数一定增多B.如果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的平均作用力一定增大C.如果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的碰撞次数一定增多D.如果分子密度增大,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的碰撞次数一定增多解析:选B.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的碰撞次数,是由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速率共同决定的,选项A和D都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大,但分子的平均速率如何变化却不知道;选项C 由温度升高可知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如何变化未知;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增大,压强一定增大,所以选项B正确.3.(2012·长沙一中高二检测)气体对器壁有压强的原因是()A.单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B.几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C.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选C.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的,不是个别少数分子,因此A、B错,C对.4.在一房间内,上午10时的温度为15 ℃,下午2时的温度为25 ℃,假设大气压强无变化,则下午2时与上午10时相比较,房间内的()A.空气密度增大B.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C.空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D.空气质量增大解析:选B.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平均每个分子对器壁的冲击力将变大,但气压并未改变,可见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一定减少,所以有ρ空减小,m空=ρ空·V,故m空减小.5.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气体分子的________,一个是气体分子的________.答案:平均动能密集程度一、选择题1.关于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B.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C.任何一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D.从总体上看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不一定均等,因此对大量分子而言,在任一时刻向容器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也不一定均等答案:ABC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的体积就等于容器的容积B.气体压强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平均动能C.温度升高,大量气体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数增多,速率大的分子数减少D.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一定时,体积减小,则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单位面积的容器壁上的碰撞次数增多,压强增大答案:ABD3.汽缸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保持气体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A.气体的密度增大B.气体的压强减小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每秒钟撞击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数增多解析:选D.由于气体的体积不变,分子数的密集程度一定,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平均速率变大,每秒钟撞击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数增多,作用力增大,因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4.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应该是()A.每个气体分子速率都相等B.每个气体分子速率一般都不相等,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数目很少C.每个气体分子速率一般都不相等,但在不同速率范围内,分子数的分布是均匀的D.每个气体分子速率一般都不相等,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数目很多解析:选B.气体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大小各不相同,但分子的速率遵循一定的分布规律:气体的大多数分子速率在某个数值附近,离这个数值越近,分子数目越多,离这个数值越远,分子数目越少,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答案为B.5.(2012·开封高中月考)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气体体积等于容器中各气体分子体积之和B.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而产生的C.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D.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分子平均速率越大,气体压强也越大解析:选A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而非平均速率的标志.6.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体积是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B.气体分子平均速率越大,气体的压强一定越大C.气体分子平均速率越大,气体温度越高D.气体分子平均速率越大,气体内能越大解析:选CD.对于一种具体的气体,平均速率越大,其平均动能就越大.故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7.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使得压强有增大的倾向B.体积增大,分子数的密度增大,使得压强有增大的倾向C.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使得压强有增大的倾向D.体积减小,分子数的密度增大,使得压强有增大的倾向解析:选CD.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而是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8.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氧气和氢气,则它们的()A.压强相等B.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C.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压强不等D.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压强相等解析:选C.相同的容器即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温度相同即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由于氧气和氢气的分子质量不同,故质量相等的两种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不相等,而气体的压强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9.如图1-4-2所示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0 ℃和100 ℃)下的速率分布,由图可得信息()图1-4-2A.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速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D.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小解析:选 A.由题图可知,其横轴为氧气分子的速率,纵轴表示氧气分子所占的比例(不是总数而是占全部分子数的比例),图象成峰状,这表明,不论是在0 ℃还是在100 ℃下,氧气分子都呈现了“中间多,两头少”,即分子速率特大或特小的分子数比例都较小,绝大多数分子具有中等的速率.又由题图知t=100 ℃时,“峰”向右移动,表明占总数比例最大的那部分分子的速率增大了,但仍有速率较小或较大的分子,只是这些分子所占的比例较0 ℃时有所减小.因此,选项A正确.10.关于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密闭容器的器壁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可能会不相等B.气体的温度升高时,所有的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C.一定体积的气体,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D.气体的分子数越多,气体的压强就越大解析:选C.气体的各个分子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但从总体上来看,大量分子的运动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所以在各个方向上气体产生的压强是相等的,A错误;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并非所有的气体分子速率都增大,有的分子的速率可能会减小,B错误;气体的压强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由此可知C正确,D错误.二、非选择题11.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其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因此(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气体的压强增大.答案:(1)每个分子每次碰撞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增大(2)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分子的碰撞次数增多12.试用气体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在炎热的夏天,打足了气的自行车轮胎在日光的曝晒下容易胀破.解析:在日光曝晒下,胎内气体温度显著升高,气体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使气体压强进一步加大.这样气体的压强一旦超过轮胎的承受能力,轮胎便胀破.答案:见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高二下学期单元检测(含解析)1-电磁感应.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高二下学期单元检测(含解析)1-电磁感应.docx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20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鑫达捷
达捷致第鑫达捷。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综合检测【2】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综合检测【2】及答案

综合检测(二)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物体从高处落下,由于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它的( )A.机械能减少,内能减少B.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C.机械能增加,内能也增加D.机械能和内能都不变【解析】物体从高处落下时,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B对.【答案】 B2.物体的内能增加了20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20 J的功B.一定是物体吸收了20 J的热量C.一定是物体分子动能增加了20 JD.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不变【解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内能改变20 J,其方式是不确定的,因此A、B错误;而物体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势能,内能由分子数、分子平均动能、势能三者决定,因此C错误,D正确.【答案】 D3.下列对能量耗散理解正确的是( )A.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不停地减少B.能量耗散遵循能量守恒定律C.能量耗散说明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但可凭空消失D.能量耗散从能量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答案】BD4.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解析】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A错;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内能可能增加、减小和不变,C错;压缩气体,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可能向外释放热,内能可能减少、温度降低,D错;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而引起其他变化是可能的,B对.【答案】 B5.(2018·威海检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7.0×104 J,气体内能减小1.3×105 J,则此过程( )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0×105 JB.气体向外界释放热量2.0×105 J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6.0×104 JD.气体向外界释放热量6.0×104 J【解析】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简单应用,强调正负号的含义.【答案】 B6.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C.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D.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推论【解析】如果有外界的帮助,可以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也可以把热量全部用来做功.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在任何过程中能量必须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却说明并非能量守恒过程均能实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反映自然界过程进行的方向和条件的一个规律.它指出自然界中出现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某些方向的过程可以实现,而另一些方向的过程则不能实现,在热力学中,第二定律和第一定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答案】 C7.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气温往往在-50℃以下.在研究大气现象时可把温度、压强相同的一部分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叫做气团.气团直径可达几千米.由于气团很大,边缘部分与外界的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影响,可以忽略.高空气团温度很低的原因可能是( )A.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同时对外放热,使气团自身温度降低B.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同时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C.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气团对外做功,气团内能大量减少,气团温度降低D.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外界对气团做功,故周围温度降低【解析】由于热交换可忽略不计,故A、B错.地面气团上升到高空,由于外界压强减小,故气团体积膨胀,对外做功,使得气团内能减少,温度降低,C正确.【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8.(8分)热力学第二定律常见的表述有两种.第一种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第二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图1图1a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一种表述画出的示意图:外界对制冷机做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请你根据第二种表述完成示意图1b.根据你的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图所示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9.(8分)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现象,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________的方向进行的.这一过程的熵________.【答案】扩散无规则运动增加增加10.(14分)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一个温度处处相等的物体,不可能自发地变得一部分温度高、另一部分温度低.怎样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解释热传递的这种方向性?【解析】两个物体温度不同,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同,一个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另一个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小,总体上看,分子热运动的分布较为有序,能量适当集中,而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的过程中,能量变得分散和退化,分子热运动的分布较为无序.由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所以热传递是热量由高温物体自发地传向低温物体的,热传递具有方向性.【答案】见解析11.(14分)有一座瀑布的高度是50 m,流量为12 m3/s,计划在瀑布底部利用水能发电,设在瀑布顶处水流速率与从发电机水轮机内流出的水流速率相等,且水流能有65%被利用.求安装的发电机功率能达到多大.【解析】设流量为Q,水的密度为ρ,在t时间内通过水轮机的水的质量m=ρQt,转化为电能的水能是65%.发电机功率为:P =ρQtgh tη=ρQgh η =1.0×103×12×10×50×65% W=3.9×103kW.【答案】 3.9×103 kW12.(14分)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m =100 g 的金属块恰能从一个长l =4 m 、倾斜角θ=30°的斜面的顶端匀速下滑至底端,损失的机械能有20%被金属块吸收,求在下滑过程中产生的内能及金属块升高的温度.[金属块的比热容为98 J/(kg ·℃)]图2【解析】 金属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其中一部分热量被金属块吸收.金属块匀速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机械能的减少量,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lsin θ,这部分机械能通过摩擦生热转化成为等值的内能.Q =ΔE p =mglsin θ=100×10-3×9.8×4×sin30° J =1.96 J.而其中20%的内能被金属块吸收,所以金属块增加的内能为ΔU =Q′=η·Q=20%×1.96 J =0.392 J 又因为Q′=cm Δt ,所以Δt =Q ′cm =0.39298×0.1℃=0.04℃. 【答案】 0.04℃。

选修1-2检测(含答案).doc

选修1-2检测(含答案).doc

高二物理测试(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P 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 、b 、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a 为α射线、b 为β射线B .a 为β射线、b 为γC .b 为γ射线、c 为β射线D .b 为α射线、c 为γ 2.有一台使用交变电流的用电器上标有额定电压为“220V 压的A.瞬时值 B.最大值.C.平均值 D.有效值3.办公楼的大门能"看到"人的到来或离开而自动开或关,原因是该大门安装了 A.声音传感器 B.红外线传感器 C.温度传感器 D.压力传感器4.根据气体分子热运动的观点,以下现象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体积越小,压强越小. B.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C.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的压强不变,体积越小,温度越高. D.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体积越小,压强越大.5.一个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守恒 B.能量正在消失C.机械能正在转化为内能 D.内能正在转化为机械能二.填空题: 1.如果能够把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大约需要 个分子才能排列到1的长度。

2.汽油机是由 设计的,柴油机是由 设计的,3.用打气筒给篮球充气,当篮球充满气后,用手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它的温度 ,这是由于在打气过程中,将 转化为 。

三、计算题(同学们,要仔细审题,认真计算,我相信你会行的!) 1.8g 氧气中有多少个氧分子?2.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中,活塞对空气做了1930J 的功,同时汽缸向外散热210J 。

汽缸中空气的内能改变了多少?3.一艘轮船连续航行了6个昼夜。

已知轮船使用的内燃机的功率为5×107J ,效率为25%,柴油机的燃烧值为4×107J/kg 。

求这艘轮船至少消耗了多少柴油?参考答案一、1.B 2.D 3.B 4.BD 5.C二、1.10-10 2.奥托 狄塞尔 3.升高 机械能 内能 三、1.解:2323105.11002.6328⨯=⨯⨯==A N M m n 2.解:)(17202101930J Q W U =-=+=∆ 3.解:设消耗柴油的质量为mkg 则:ηmQ Pt =)(1059.2%251043600246105677kg Q Pt m ⨯=⨯⨯⨯⨯⨯⨯==∴η。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1-2 第4章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蒸汽机的发明贡献最大的是瓦特B.最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是奥斯特C.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是法拉第制造的D.对白炽灯泡的发明作出杰出贡献的是大发明家爱迪生解析:选ABD.法拉第制造了第一台电动机,第一台发电机是由法国皮克希制造的.故C错.2.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会导致温室效应B.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C.核能的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核电站D.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答案:D3.如图4-1所示是风力发电的外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图4-1A.风力发电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风能是不可再生能源C.风力发电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答案:D4.你认为下列能源中,最适合作为未来能源的是()A.太阳能B.风能C.柴薪能源D.潮汐能答案:A5.节约能源的根本措施是()A.大量利用太阳能B.大力开发新能源C.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改造落后的技术装备D.用柴油发动机代替汽油发动机解析:选C.节约能源的根本措施是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改造落后技术装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6.随着人们对原子核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备受关注,有关核能的理解,正确的是()A.核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B.太阳能是由氢原子裂变放出的能量C.能源开发就是要利用核能D.核能是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解析:选D.核能是指原子核的发生裂变或聚变所释放的核能,特别是裂变所需的铀.地球上的资源有限不可再生,并且有放射性,故A错,D正确;太阳能是由氢原子聚变释放的能量,B错;能源的开发是多种形式的,如风能、潮汐能等.C错.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流能和风能是“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C.沼气是一种新能源D.核能对环境的污染比常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更大解析:选ABC.现在人类应用较多的能源是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当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水流能、风能、太阳能是没有污染又取之不尽的能源.只要安全措施配套,核能对环境的污染比常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得多.8.下列能源中,哪些属于不污染环境,且不需要开采费用的新能源?()A.太阳能B.核能C.风能D.沼气解析:选AC.目前,人类应用较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正在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太阳能和风能都是无污染、不需要开采费用的能源,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该题的正确选项为A、C.9.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植物和生物物种的灭绝B.大量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气等的燃烧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D.自然因素破坏了地球环境生态平衡答案:B10.迈尔是建立能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之一,它是一个医生,下列是他对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探索与思考,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静脉血在热带较红,即静脉血中留下较多的氧,因为人在热带消耗能量较少,肌体中食物的氧化过程较弱B.海水在暴风雨中,由于受到雨滴的冲击,海水的温度升高C.太阳能是取之不竭的能源,植物吸收了太阳能把它转化为化学能D.生物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显著特点是生物有生命力解析:选ABC.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根本的规律,它是由许多不同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建立的,德国医生迈尔在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涉及了多方面的综合知识.A选项是迈尔思考的化学能和热能的等效,B选项是热与机械运动的等效,C选项是迈尔对生物体中能量转化的分析,他认为生物除了吸收物质与能量之外,不需要什么“生命力”.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煤和石油等________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的污染是________和________,与之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和酸雨.答案:化石大气水失控的温室效应12.以________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以______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电信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答案:蒸汽机 电1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追求发展与________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一方面在开发利用能源时,要做好________;另一方面,在使用能源时,要千方百计地________提高利用效率.答案:环境、资源 环境保护 节约能源14.为了解决能源危机,人类需要进一步开发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各种能源. 生物质能包括农、林、畜牧业的废弃物、藻类等,蕴藏着相当惊人的能量.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将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_能,贮存在生物体中.利用生物质能还可以极大地减少CO 2的排放,有利于解决能源消耗带来的________效应问题.答案:太阳 化学 失控的温室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5分)王晓宇同学家在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该热水器的聚热面积约为1.5 m 2,若每天相当于太阳直射的时间约为4 h ,设太阳单位时间垂直辐射到地面单位面积的能量为E 0=7×103 J ,太阳能的20%转化为水的内能,计算这个热水器最多能使200 kg 的水温升至多少度?(设水温的初始值为20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E 0·St ×20%=cm Δt ,式中S =1.5 m 2,t =4h.Δt 为水升高的温度,则Δt =E 0St ×20%cm =7×103×1.5×4×3600×20%4.2×103×200℃ =36 ℃.最后水温达到t =20 ℃+36 ℃=56 ℃.答案:56 ℃16.(15分)现代典型的燃煤发电厂,总效率一般为40%.有一座大型燃煤发电厂,如果发出1.0×109 J 的电能,可供一座大城市使用.图4-2表示这座发电厂的能量流向.请回答:图4-2(1)燃煤提供的能量应等于哪几项能量之和?(2)图4-2中烟囱废气所带走的能量没有标出,请你算出来,在图中补上.(3)算出这座发电厂的总效率.(4)根据图4-2所示的电厂能量流向,你认为在哪些地方做些改进,可以提高发电厂的总效率?解析:(1)燃煤提供的能量等于进入涡轮机的能量和通过烟囱排出的能量之和.(2)根据(1)中的解析可知,通过烟囱废气所带走的能量为E =2.5×109 J -2.2×109 J =0.3×109 J.(3)从能量流向图可以看出,该发电厂的电能为1.0×109 J ,消耗的总能量为2.5×109 J ,所以总效率为η=1.0×1092.5×109×100%=40%. (4)从能量流向图中可以看出,该发电厂的损耗共达到了1.6×109 J ,即达到了60%,最主要的损耗是涡轮机的损耗(由冷凝器排出),所以这个地方应作为改造的重点,降低通过冷凝器时能量的损耗,以此提高涡轮机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电厂的效率.另外,也要尽可能降低另外两个途径的损耗,一是通过烟囱废气带走的能量,对燃煤锅炉及其烟囱进行改造;二是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答案:见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后作业【1】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后作业【1】及答案

1.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时,要满足的理想化的条件是( )A .把在水面上尽可能充分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B .把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分子看成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C .将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但需考虑分子间隙D .将单分子视为立方体模型【解析】 根据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可知,将体积为V 的油酸液滴滴在水面上,形成面积为S的油膜,由此可以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 =V S,这显然是将油膜视为单分子层,将油酸分子视为球形且认为分子是紧密排列的.公式d =V S中,并没有将分子间隙所占体积除外.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A 、B. 【答案】 AB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B .在一杯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变咸C .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D .海绵吸水【解析】 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它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而是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A 、D 均是物体的宏观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不属于扩散现象.【答案】 BC图1-1-43.如图1-1-4所示,一个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关于抽去玻璃板后所发生的现象, (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上面瓶中的气体也变成了淡红棕色B .二氧化氮由于密度较大,不会跑到上面的瓶中,所以上面瓶中不会出现淡红棕色C .上面的空气由于重力作用会到下面的瓶中,于是将下面瓶中的二氧化氮排出了一小部分,所以会发现上面瓶中的瓶口处显淡红棕色,但在瓶底处不会出现淡红棕色D .由于气体分子在运动着,所以上面的空气会跑到下面的瓶中,下面的二氧化氮也会自发地运动到上面的瓶中,所以最后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解析】 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而产生的,与重力无关.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发生碰撞的力比重力大得多.扩散与分子密度(浓度)有关,而与本身密度的大小无关.【答案】 AD4.下列有关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B.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C.扩散现象突出说明了物质的迁移规律,布朗运动突出说明了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规律D.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解析】由扩散现象的定义可知选项A正确.扩散是物质分子的迁移,布朗运动是宏观颗粒的运动,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运动,则B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运动的两个不同侧面的规律,则C正确.两种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所以都与温度有关.【答案】ACD5.下面所列举的现象,哪些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A.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得香味B.汽车开过后,公路上尘土飞扬C.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干了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的运动【解析】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水的扩散、水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以及悬浮在水中花粉的运动都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C、D均正确;而尘土不是单个分子,是颗粒,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答案】ACD6.已知水银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水银分子的直径是( )A.(6MπρN A)13 B.(3M4πρN A)13C.6MπρN AD.MρN A【解析】水银的摩尔体积为V=Mρ,水银分子的体积V0=VN A=MρN A;把分子看做球形,据V=16πd3得d=(6MπρN A)13.【答案】 A7.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A.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属于分子的热运动B.物体热胀冷缩现象C.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物体被加热后的分子运动【解析】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布朗运动反映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证实分子的热运动,但热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更不是B、D选项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答案】 C8.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 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取6×1023 mol-1)( )A.10年B.1千年 C.10万年D.1千万年【解析】 1 g水的分子个数N=118×N A=3×1022个,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t=N5×103×6×109×24×365=105年,约为10万年.【答案】 C9.已知某种油的摩尔质量为0.1 kg/mol,密度为0.8×103 kg/m3,现取一滴体积为0.3×10-3cm3的油滴,滴于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测得油膜的面积为0.41 m2,试根据上述数据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由体积V=S·h及h=d,得分子直径:d=VS=0.3×10-3×10-60.41m≈7.3×10-10m,每个分子的体积:V0=16πd3=16×π×(7.3×10-10)3m3≈2×10-28m3,由ρ=MV,得:V mol=0.10.8×103m3/mol=1.25×10-4m3/mol,则N A=V molV0≈6×1023mol-1.【答案】6×1023mol-1。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1-2高三物理联考试卷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1-2高三物理联考试卷

高三物理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其中第15、19、20为多选题.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低碳环保是我们现代青年追求的生活方式。

如图所示,是一个用来研究静电除尘的实验装置,处于强电场中的空气分子会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当铝板与手摇起电机的正极相连,缝被针与手摇起电机的负极相连,在铝板和缝被针中间放置点燃的蚊香。

转动手摇起电机,蚊香放出的烟雾会被电极吸附,停止转动手摇起电机,蚊香的烟雾又会袅袅上升。

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烟尘因为带正电而被吸附到缝被针上B .同一烟尘颗粒在被吸附过程中离铝板越近速度越小C .同一烟尘颗粒在被吸附过程中离铝板越近速度越大D .同一烟尘颗粒在被吸附过程中如果带电量不变,离铝板越近则加速度越大15. 林书豪的奋斗史激励着我们年轻的同学们。

如图是被誉为“豪小子”的纽约尼克斯队17号华裔球员林书豪在美国职业篮球(NBA )赛场上投二分球时的照片.现假设林书豪准备投二分球前先曲腿下蹲再竖直向上跃起,已知林书豪的质量为m ,双脚离开地面时的速度为v ,从开始下蹲至跃起过程中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地面跃起过程中,地面支持力对他所做的功为0B .从地面跃起过程中,地面支持力对他所做的功为m v 2+m g h .C .离开地面后,他在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D .从下蹲到离开地面上升过程中,他的机械能守恒16. 2012年初,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

如图所示,北斗导航系统中的两颗工作卫星均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轨道半径均为r ,某时刻工作卫星1、2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个位置,若两卫星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22gR r B .卫星1由A 位置运动到BC .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够追上卫星2D .卫星1由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17.同一位置水平掷出,两只飞镖插在靶上的状态如图所示(侧视图)说法正确的是( )A .B 镖的运动时间比A 镖的运动时间短 B .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A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C .A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D .A 镖的质量一定比B 镖的质量大18. 如图甲所示,在阻值为R 的电阻左侧连接一个电容为C 连接一个环形导体,环形导体的电阻为r , 所围的面积为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用油膜法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只需再知道油酸的()
A.摩尔质量B.摩尔体积
C.体积D.密度
【解析】设V为油酸的摩尔体积,由N A×4
3π(
d
2)
3=V,可求出阿伏加德
罗常数N A,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 B
2.关于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布朗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B.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固体颗粒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因为布朗运动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可以叫做热运动【解析】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虽然很小,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但它并不是单个固体分子,而是由大量固体分子组成的,不能看作是分子的运动.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力,由于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固体微粒受到撞击力的合力也是无规则的,因此,固体微粒的运动也是无规则的.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说明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热运动是指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于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所以不能说布朗运动是热运动.【答案】 C
3.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若不考虑分子间的势能,则()
A.两者内能相等
B.氧气的内能较大
C.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
D.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
【解析】由于不考虑分子间的势能,气体的内能等于气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则它们的平均动能相等;氢气的摩尔质量小于氧气的摩尔质量,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中,氢气的分子个数大于氧气的分子个数,所以氢气的分子的总动能大于氧气的分子的总动能.故A、B错误,D正确;由于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质量不等,所以C错误.【答案】 D
4.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是()
A.可以只看有无规则外形
B.可以只看有无确定的熔点
C.可以只看物理性质是否各向异性
D.可以只看物理性质是否各向同性
【解析】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无规则外形,都表现为各向同性,故A、C、D均错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无确定熔点,B正确.
【答案】 B
5.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A.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B.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C.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D.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解析】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分子斥力小于引力,则表面层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C正确.
【答案】 C
6.云母片和玻璃片上分别涂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及玻璃片的反面,石蜡熔化,如图1所示,则()
图1
A.熔化的石蜡呈圆形的是玻璃片
B.熔化的石蜡呈圆形的是云母片
C.实验说明玻璃片各向同性
D.实验说明云母片各向同性
【解析】玻璃是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熔化的石蜡呈圆形;云母是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熔化的石蜡呈椭圆形,故A、C正确.
【答案】AC
7.如图2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B面肥皂膜,则A和C部分肥皂膜形状变为图中的()
图2
【解析】当用热针刺破B面肥皂膜时,A、C区域的肥皂膜失去B肥皂膜的表面张力,而表面张力使肥皂膜收缩,因各点受力特点相同,则肥皂膜形状应为D图,故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解答计算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8.(8分)做“单分子油膜法测定液体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要求油滴在水面散开到最大面积,形成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将分子看作________.若油滴体积为V,油膜面积为S,则分子直径约为d=________,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___m.
【解析】由于油分子和水分子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所以当在水面上散开到
最大面积时,可视为油分子单层排列在水面上,其理论基础是将分子视为球形且
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测量原理为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d=V
S,除有些较
大的有机分子外,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答案】单分子油膜球形V
S10
-10
9.(8分)某同学在夏天游玩时,看到有一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停留或能跑来跑去而不会沉入水中,尤其是看到湖水中鱼儿戏水时吐出小气泡的情景,觉得很美,于是画了一幅鱼儿戏水的图画,如图3所示.你能找出图中有什么不当之处吗?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指出正确的画法.
图3
【解析】考虑到上层水温较高和压强较小的情况,正确画法应为上面的气泡体积比下面的气泡体积要逐渐增大.
【答案】见解析
10.(14分)用油膜法可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密度ρ=0.8×103kg/m3的某种油,用滴管滴出一滴油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这滴油的体积V=0.5×10-3cm3,形成的油膜的面积S=0.7 m2,油的摩尔质量M l=0.09 kg/mol.若把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那么:
(1)油分子的直径为多少?
(2)由以上数据可测出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大约为多少?(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1)利用油膜法测出分子直径d=V
S=
0.5×10-3×10-6
0.7m≈7×10

10 m.
(2)把每个分子看成球形,则每个分子的体积V=1
6πd
3=
π
6(
V
S)
3,1 mol这种
油的体积V l=M l
ρ=N A·V=N A·
1
6π(
V
S)
3,
所以N A=
6M l
πρ·(V S)
3

6×9×10-2
π×0.8×103×(7.1×10-10)3
mol-1
≈6×1023mol-1.
【答案】(1)7×10-10m(2)6×10-3 mol-1
11.(14分)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为384 400 km,如果把铁的分子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起来,筑成从地球通往月球的“分子大道”,试问这条大道需要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的质量是多少?(设铁分子的直径为3.0×10-10 m,铁的摩尔质量是5.60×10-2 kg/mol)
【解析】需要的铁分子的个数为n=S
d=
384 400×103
3.0×10-10
个=1.28×1018个;
这些分子的质量为m=
n
N A×M=
1.28×1018
6.02×1023
×5.6×10-2 kg=1.2×10-7 kg.
【答案】 1.28×1018个 1.2×10-7 kg
12.(14分)已知汞的摩尔质量为200.5×10-3 kg/mol,密度为13.6×103 kg/m3,则一个汞原子的体积是多少?体积为1 cm3的汞中有多少个汞原子?(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汞的摩尔质量和汞的密度,可计算出汞的摩尔体积,然后除以
阿伏伽德罗常量就可得出汞原子的体积,所以ΔV=
M
ρN A=
200.5×10-3
13.6×103×6.023×1023
m3≈2.4×10-29m3;用1 cm3除以一个汞原子的体积就
可以求出1 cm3的汞中含有的汞原子数,所以n=1 cm3
ΔV

10-6
2.4×10-29
个≈4.3×1022
个.
【答案】 2.4×10-29 m3 4.2×102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