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家庭护理进展
月嫂每月工作总结4篇_月嫂每月工作总结

月嫂每月工作总结4篇_月嫂每月工作总结第一篇:2021年1月份月嫂工作总结1、服务安排本月共服务两家新生儿家庭,服务时间分别为15天和20天。
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为家庭提供了根据宝宝成长需要的护理方案,并在工作期间严格执行。
2、新生儿护理本月服务的两位宝宝都是第一次妈妈,因此我在护理过程中尤其注重解答家长关于母婴护理的疑问,同时也向家长传授了一些护理技巧和经验。
在宝宝睡眠、喂奶、换尿布、洗澡等方面都做到了细致周到。
3、家庭照顾在家庭照顾方面,我认真维护了家庭卫生、做饭、洗衣、帮忙采购等方面的工作。
尽可能减轻家长的负担,为他们创造宝宝成长的良好环境。
4、沟通交流工作期间,我与家长们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并按照要求及时汇报宝宝的健康情况以及服务进展情况。
同时,我也尽力解决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让他们感受到了我的专业、细心和耐心。
总体而言,本月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对此我感到自豪,也会在今后的服务中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由于两位宝宝都有一些小毛病,比如湿疹、黄疸等,因此在护理方面尤其注重细节。
我按照医嘱对宝宝进行了暴晒、按摩和理疗,有效缓解了宝宝的不适。
同时在喂奶、换尿布、洗澡等方面也做到了心细手巧。
我与家长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随时与家长交流宝宝的健康状态和生活习惯,并提供专业的护理意见和经验。
在工作中,我也帮助家长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
总的来说,这个月的工作虽然有些忙碌,但我在工作中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细心服务,为宝宝和家长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目前这个时期的宝宝,呼吸或进食有些问题,所以在护理方面也需要更加细致。
按照宝宝的睡眠和饮食习惯,我制定了科学的喂奶方式和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在宝宝的沐浴、换尿布、洗衣等方面也做到了细致周到。
在家庭照顾方面,我充分贯彻了“以家庭为家”的工作理念,不仅认真打扫卫生,做好饭菜,还尽可能地解决家庭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内容

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内容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是指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并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中。
这种护理方式强调了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使得新生儿的护理更加全面和细致。
以下是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具体内容。
一、新生儿喂养1. 母乳喂养: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如帮助调整姿势、准备喂奶用具等。
同时,家庭成员可以在喂奶时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母亲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人工喂养: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准备奶粉、消毒奶瓶等,并协助喂养过程中的姿势调整和喂食量的掌握。
二、新生儿生活护理1. 定期洗澡:家庭成员可以协助准备洗澡用具,调节水温,帮助婴儿洗澡。
在洗澡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婴儿受凉。
2. 换尿布: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更换尿布,保持尿布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要定期给婴儿洗涤私处,预防尿布疹。
3. 睡眠安排:家庭成员可以协助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同时,注意观察婴儿的睡眠情况,及时调整睡眠时间和姿势。
三、新生儿健康管理1. 监测体温:家庭成员可以定期测量婴儿的体温,确保体温正常。
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皮肤颜色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2. 疫苗接种:家庭成员可以协助准备疫苗接种的相关文件和材料,带婴儿到医疗机构进行疫苗接种。
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疫苗接种时间和间隔。
3. 健康咨询:家庭成员可以积极参与婴儿的健康咨询和筛查工作,及时了解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咨询专业医生解决相关问题。
四、新生儿安全保护1. 安全环境: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打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如安装护栏、锁紧门窗等,避免婴儿发生意外伤害。
同时,要定期检查婴儿的用具和玩具,确保安全无损。
2. 防止感染: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将病毒和细菌带入家庭。
同时,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婴儿的用具和衣物,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新生儿早期教育1. 亲子互动:家庭成员可以与婴儿进行亲密的互动,如与婴儿眼神交流、亲吻、抚摸等,促进亲子情感的建立。
新生儿家庭护理范文

新生儿家庭护理范文新生儿家庭护理是指对新生儿及其家庭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和指导,保障婴儿健康成长和促进家庭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对新生儿的喂养、洗护、安全、睡眠、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关注和指导,同时也要为新生儿家庭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生儿的到来并进行有效的育儿。
新生儿的家庭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喂养。
婴儿最初的喂养方式一般是母乳喂养,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对婴儿的健康发育极为重要。
家庭护理应着重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帮助婴儿正确吸吮乳汁,同时还要关注婴儿的吃饱与否,注意观察其体重增长情况。
其次是洗护。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敏感,需要特别的护理。
在家庭中,家人可以使用温水和适量的婴儿专用洗涤剂给婴儿洗澡,轻轻按摩婴儿的皮肤,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拍干燥。
此外,还要关注婴儿的口腔卫生,可以用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口腔和舌头。
再次是安全。
新生儿无论是睡觉、玩耍还是日常活动,都需要保证安全。
家庭护理要教会家庭成员如何正确地给婴儿换尿布,如何调节室内外温度,如何正确对待婴儿的头部和颈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家庭中应尽量消除所有的尖锐物品和危险物品,保持室内整洁,避免新生儿的意外伤害。
此外,新生儿睡眠也是需要家庭关注的重点。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一般比较长,但是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也很高。
家庭护理应教会家庭成员正确的睡眠姿势,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和适温。
家人应安排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新生儿熬夜或频繁被吵醒。
最后是卫生保健。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卫生保健尤为重要。
家庭护理应教会家庭成员正确洗手、切指甲、擦拭宝宝的耳朵、眼睛和鼻子等,以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此外,家庭护理还应注重新生儿缺铁性贫血、脐炎、湿疹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除了对新生儿本身的照顾,家庭护理还要关注家庭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新生儿的到来对家庭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家庭成员可能会有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等。
家庭护理要关心家庭成员的情绪和需求,提供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角色和责任。
早产儿家庭护理要点

早产儿家庭护理要点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未满37周的新生儿。
因为娩出较早,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功能尚不健全。
抵抗力差、生活力不强,是新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才能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一、出院后的生活环境1、保持适宜的温度。
通常适合早产儿的室温是24℃~28℃,可以用空调将室温调节到最佳状态,使早产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36.5℃~37.5℃,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一次体温,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保持体温的恒定。
1)婴儿穿衣量应根据具体环境进行增减,一般标准是同一环境下比成年人多一件衣服;2)给早产儿戴绒帽减少散热;3)如果室内开空调,应注意每周清洗空气过滤网,每天室内彻底通风换气2次。
可在室内挂温度计;4)开空调时避免对流风吹在婴儿脸上;5)没有空调,可以将婴儿放在妈妈身边保暖;6)使用热水袋:注入水温应不超过50℃,水量小于热水袋容量的2/3,拧紧,应隔着棉被放置,不要直接放在婴儿的皮肤上。
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2、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的大脑有影响,可以引起呼吸暂停,应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3、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的照明能使早产儿的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使用深色窗帘、避免灯光直接照到婴儿的眼睛等;4、减少疼痛的刺激。
致痛性操作可对早产儿造成一系列近期或远期的不良影响,在执行疼痛操作时可给婴儿肢体支持:拥抱婴儿、使其肢体屈曲状态,或给予安抚奶嘴、抚摩等。
二、出院后复查1、根据医生要求按时到医院复查,主要的复查内容有听力检查、眼底检查、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发育状况;2、一般6个月以内每1个月复查1次,6-12个月每3个月复查1次。
1岁后每半年复查1次,3岁后如生长发育良好可停止复查;3、平时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喂养注意1、对早产儿强调坚持母乳喂养;2、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应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
新生儿护理综述

新生儿护理综述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龄不足37周的婴儿。
早产儿护理的重点是保持体温、呼吸和营养平衡。
保温是早产儿护理的首要任务,应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受凉。
呼吸方面,早产儿容易出现呼吸窘迫,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氧疗。
营养方面,早产儿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应根据婴儿的体重和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
同时,早产儿还需要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和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新生儿的心理护理和抚触护理新生儿的心理护理和抚触护理对于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心理护理包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过度刺激和过度哄护等。
抚触护理是通过轻柔的触摸和按摩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的睡眠、缓解肠绞痛和增强免疫力等。
在进行抚触护理时,应注意洗手和保持环境卫生,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4新生儿的访视护理新生儿的访视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和评估。
访视护理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体重增长不良、黄疸、先天性畸形等。
访视护理还可以为家长提供婴儿护理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家庭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5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对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感染和窒息等。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
预防感染包括保持环境卫生、洗手、消毒等。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处理窒息等紧急情况。
总之,新生儿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婴儿的健康成长。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及时处理问题,并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方案。
WHO定义早产儿为胎龄不足37周,体重不足2500克的新生儿,这些婴儿需要特别的护理。
一般护理包括定时喂奶、称体重和量体温(每6小时一次)。
保暖方面,室温应控制在24℃至36℃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5%至65%之间。
妇产科护理早产儿护理新进展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早产儿护理科学研究
深入研究早产儿生理和病理机制
通过临床研究,深入了解早产儿生理特点和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制定更有效的护理 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护理技术和方法
探索新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早产儿护理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例如,开发 新型的呼吸支持设备、营养供给方式等。
早产儿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从最初的简单护理到现在的专业护理 ,早产儿护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
护理技术的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护理技 术也在不断提高,如保温箱、呼吸机 等设备的应用。
专业团队的建设
专业的医护团队是早产儿护理的关键 ,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等。
家庭参与
近年来,家庭参与早产儿护理逐渐受 到重视,家庭式护理模式逐渐普及。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整合医学、护理学、营养学等多个学科资源,共同开展早产儿护理研究,以提高研究质 量和效率。
妇产科护理教育改革
完善课程设置
在妇产科护理教育中增加早产儿护理相关课程,提高护理人员对早 产儿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模拟训练、临床实习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 早产儿问题的能力。
随访与评估
定期随访早产儿,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
03
早产儿护理
通过保持气道通畅和稳定肺泡通 气,改善早产儿呼吸困难和低氧 血症。
机械通气
02
03
脐动脉插管
对于严重呼吸障碍的早产儿,机 械通气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包括 常频机械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
系统的发育。
新生儿家庭护理指导体会

1护理指导对象
20 年 l 08 0月 ~2 0 年 9 出生 的我市城 区常住人 口的新 生儿 。 09 月
2护理指导方法
建 立 新生 儿 档案 卡 , 明 家长 姓名 、 住址 、电话 、 工 作单 位 、 写 新生儿天 数等 , 采取家长预约登记 服务 , 结合新生 儿的个体情况及家庭 环 境状 况给 予新生 儿家 长具 体的 护理 指导 。
恢复 , 少乳腺 癌的发 生 , 减 保护 母亲健 康 。
3. 2 母 乳喂养方法 和技巧 3.
母亲在每次哺 乳前给新生儿更换清洁 尿布 , 母亲洗净手 , 用温开水 清洗乳头 , 左右 交替 哺乳 , 以利乳汁 分泌 。哺乳 后应将婴儿 竖抱起 , 轻 轻拍背 , 直至嗝气后 , 再取 右侧卧位 , 垫高头部 , 以免溢乳或呕吐时 发生 窒息 。提倡按 需哺乳 , 喂奶 间隔时 间不宜 超过 3小时 。若母 乳充足 , 新 生儿哺乳后安 静入睡 , 大小便 正常 , 重正常增 长 , 亲可有乳房胀 体 母 痛感或 乳汁溢 出浸 湿胸前 衣服等 现象 。低 出生体 重儿 吸吮 力强者 可 按 正常新生儿 的喂养方法进 行 , 按需授乳 ; 吸吮 力弱者 , 可将母乳挤 出 用滴管哺 喂 , 一次 量不宜 过大 , 以免吸 入气管 。如确 系无母 乳或母 乳 不 足者 , 则指 导采 取科 学的 人工喂 养方 法 。 3 3 3 人工喂养 的注意事项 .. 对于确实无母乳或母乳不足 者 , 指导母亲正 确的人工喂养方法 , 奶 嘴应 剪成十 字花形 , 孔不要 过大 , 以免下 咽不及 发生呛 奶 。奶具 每次
妇幼保健
21 月 第4 第9 0 年9 0 卷 期
健 康 天 地
新 生儿家庭护理指 导体会
新生儿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案例

新生儿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案例
1. 项目背景
新生儿的健康是每个家庭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护理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然而,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新生儿护理质量不高的情况。
为了促进新生儿护理水平的提升,某机构开展了新生儿护理质量改善项目。
2. 项目目标
该项目旨在提高新生儿护理的质量,降低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具体目标包括: - 提高新生儿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 增强家庭新生儿护理意识; - 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率。
3. 项目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该项目采取了以下措施: - 举办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 开展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活动,普及正确的护理常识;- 设立新生儿护理指导热线,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 - 建立新生儿护理质量检查机制,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
4. 项目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新生儿护理人员的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明显改善; - 家庭新生儿护理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家庭护理水平有所提升; - 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5. 项目启示
通过这个项目案例的实施,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让每一个新生命在最初的阶段获得最好的呵护。
希望未来在新生儿护理领域会有更多的相关项目得以实施,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结
新生儿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案例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经验,更是对新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呵护。
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每一个新生儿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关爱和照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家庭护理进展发表时间:2014-08-27T10:37:56.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吴雨桐[导读] 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智商和亲情感水平,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了家长们的卫生保健意识,更新了孤立观念吴雨桐(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中心卫生院广西柳州 545609)【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277-0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护水平不断提高,医护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新生儿护理工作已从医院走向家庭,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多方面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母体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生后28天的这个时期,新生儿需要经过重要调整和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维持其生命健康发展。
此期新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因此,精心的家庭护理是关键因素之一[1]。
新生儿家庭护理是对住院产妇及新生儿继续护理的延续,提高了产妇预防疾病和保健的意识,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保障。
现将新生儿家庭护理的内容、患儿家庭护理措施及新生儿家庭护理的意义综述如下。
1 新生儿家庭护理内容1.1 居室环境产妇及新生儿所需的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阳光充足,冬季室温维持在18-20℃、夏季在24-26℃,湿度为55-65%,通风换气效果好。
杨葵等[2]认为,每天要保证两次以上通风,每次大概15分钟,这样可预防孩子生病并利于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1.2 喂养1.2.1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因易于消化吸收,几乎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铁和维生素A、D、B等全部营养,尤其是初乳含有免疫物质,如:IgA、IgG、IgE、IgM,可以增加小儿的抵抗能力[3],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此外,通过新生儿早日吸吮母乳可刺激乳头,有利于泌乳系统分泌更多的泌乳素,增加乳汁,促进乳母康复,增进母子感情。
若母亲患传染病,如肝炎、结核,或感染艾滋病病毒等,以及严重的心、肝、肾病,均不宜母乳喂养。
有报道[4]认为,产妇静脉血HBV-DNA<1×106copies/ml者母乳喂养相对安全,产妇静脉血HBV-DNA≥1×106copies/ml时,乳汁可检出HBV-DNA,产妇母乳喂养存在一定风险,应慎重考虑。
1.2.2 人工喂养对于母亲因患病或母乳不足者,应进行人工喂养。
可选用优质乳品或代乳品,通过适当调配,能满足喂养需求,通常用鲜牛乳或奶粉冲水并加 5%~8%的蔗糖经煮沸而成。
奶嘴大小、软硬度要适宜,奶嘴剪成十字花形,避免穿孔过大而致喂养时发生呛奶。
奶具每次用前要消毒,喂奶时瓶中奶温与体温接近,奶液应充满奶嘴,以防吸入空气过多造成溢乳。
每次哺乳15~20分钟,视新生儿情况而定,按需哺乳。
1.3 皮肤护理孔庆坤等[5]研究报道,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敏感、易受刺激和感染,其厚度只有成人皮肤的十分之一,需三年的时间才可发育至于成人相同的结构,因此保持皮肤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如皮肤皱折处要用温水擦洗,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和软质纯棉毛巾擦干。
洗澡时水温为38-40℃,防止浴皂水入眼、入耳,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完成,可避免过长时间导致宝宝体力消耗而感到疲倦,及时剪指甲,防止指甲划破自身皮肤或发生甲沟炎。
使用吸水性好的尿布并及时更换,能有效防止尿疹的发生。
给宝宝穿纯棉宽松的衣服,避免接触过敏原,防止因牛奶喂养时皮肤接触异体蛋白导致湿疹。
夏季室内通风良好,及时散热,每天勤洗澡更衣,可减少痱子的产生。
也可在新生儿皮肤上扑痱子粉,或用煮沸的艾叶水掺温水给宝宝洗澡,既可去除痱子、预防痱子的产生,又能预防其它夏季皮肤病感染[6],有助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
1.4 口腔护理陈吉庆等[7]报道,大约有2%~5%的新生儿会发生鹅口疮。
因此,保持新生儿的口腔清洁,才能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常用的口腔护理液有0.9% 氯化钠溶液、灭菌注射用水、1.5%碳酸氢钠液、3%碳酸氢钠液等。
奚小萍[8]对95例住院新生儿作研究对象,结果显示采用0.9% 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后,由于水分易蒸发形成高渗溶液以及特有的咸味,导致新生儿口干、黏膜出血、恶心、吐奶等不适而哭闹;而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无色、无味、无臭,不含溶质,患儿舒适、易于接受,能有效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刘瑞霞[9] 研究60例高危新生儿,使用1.5%碳酸氢钠溶液作口腔护理,结果显示,该溶液可溶解粘蛋白,清除有机物,鹅口疮的感染率仅为3.33%,对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徐海瑛等[10]报道,口腔护理液为3%碳酸氢钠液,能保护宝宝口腔使之干爽、清新,防止口腔黏膜感染或鹅口疮的发生,其效果确切,优于0.9%生理盐水,值得临床推广。
1.5 脐部护理新生儿时期,脐带残端一般在出生后7d左右脱落,创面需10-14d愈合。
在脐带脱落前注意保持残端干燥和清洁,每天洗澡后用5%的碘伏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等待自然脱落。
脐带脱落后,可用75%酒精消毒,1次/d,2-3d即可[11]。
若脐部感染严重可给予抗生素,若已形成肉芽组织,可用5-10%硝酸银点灼后再以生理盐水洗净[12]。
1.6 臀部护理新生儿臀部皮肤娇嫩,在护理时应保持清洁干净。
若长期受到尿便的不良刺激,粪尿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尿素产生氨,使臀部皮肤变得潮红、肿胀,甚至出现丘疹、糜烂等红斑状现象,即“红臀”。
向红[13]认为,将食用菜油500ml加入干紫草30g浸泡48h,过滤装好经高温消毒后的紫草油护理新生儿臀部,能减少红臀的发生率,达到满意效果。
李菊香[14]对184例新生儿采用鞣酸软膏加纯棉布联合使用,结果表明,新生儿红臀发病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用药方法对预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有较理想的效果。
杨颖[15]报道, 34名红臀患儿经复方西瓜霜和百多邦交替使用治疗7天后全部痊愈,未见复发现象,疗效很好。
1.7 心理护理据文献[16]报道,新生儿有以下心理行为:(1)多种感觉和记忆力;(2)知觉开始发展;(3)母子拥护行为;(4)情绪反应行为。
因此,心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抚触是新生儿心里护理的需求。
抚触手法:(1)全身按摩法:将新生儿全身裸露,室温维持在28-30℃左右,在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下操作从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按摩,力量由轻到重。
(2)简易法:对宝宝头部、腹部、背部、手腕与踝部进行简单按摩;(3)脊背提捏法:抚触次序从头到脊背、臀部抚触,在脊背两侧自下而上,从内到外捻动,每按3捏1提拉,可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抚触的益处: 新生儿期是宝宝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时期,田玉梅[17]对150例新生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抚触能促进新生儿食欲,增加吃奶量,提高睡眠质量,助消化,促进胎粪排出。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智商,满足新生儿爱的需要,从而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钱惠英[18]研究160例新生儿,证实了抚触可使其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自然协调,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而不接触抚触的婴儿易在睡眠时惊醒,易哭闹、出现各种紧张和焦虑迹象。
可见,新生儿期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接触抚触,让孩子感受亲情之爱,从而产生安全感。
新生儿期心理护理,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是以后小儿的性格形成都有重要影响[19]。
2 患病新生儿家庭护理措施2.1 发热若是保暖过度引起的发热,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处理,体温升到38~39℃时打开孩子的襁褓及多喂水,可使体温降至正常。
对39℃以上高热的小儿,可将 75%酒精加水一半以纱布蘸着擦耳后、颈部、腋下、腹股沟韧带区域及四肢等处,方可退烧。
假如通过物理降温法仍不凑效,则需看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2.2 哭闹饥饿、尿湿、大便、患病等会导致宝宝哭闹,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颅内出血者哭声尖叫;肺炎患儿哭声无力,常伴有口周紫绀、呼吸急促;有疼痛者,为高声尖叫;腹痛腹胀患儿,为阵发性哭声。
嗜睡、不哭不闹、不吃奶者,多为重症表现[20]。
在排除常见哭闹的基础上,由医生检查处理。
2.3 腹泻据文献[21]报道,新生儿常见的腹泻原因有:(1)非感染性腹泻:包括喂养次数或量较多,以及人工喂养不当造成大便次数多;其次是服用大量抗生素后菌群失调导致的腹泻;再者为过敏性腹泻和生理性腹泻等。
(2)感染因素:喂养时卫生状况不佳,将细菌或病毒带给新生儿引起腹泻。
(3)消化道外脏器病变:如肺炎、皮肤病等导致肠道病变而产生腹泻。
而胃肠型感冒引起的腹泻,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同时伴有呕吐和腹痛,随后出现感冒症状。
腹泻时,应注意观察粪便的次数、量、形状改变等情况。
如大便次数、量和水分均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含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即为病毒性腹泻;如腹泻频繁,大便带脓血黏冻状,伴恶心、呕吐、高热,严重者可致休克,为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22],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2.4 黄疸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即黄疸。
在新生儿早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积聚过多,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运载能力较差,约 90% 新生儿在出生后 2~14 d 内出现黄疸,常在 2~4d 达到高峰,l周后随即下降[23],此类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要注意保暖,适当提早喂养,给足水分及口服10%葡萄糖注射液,及早排出胎便,可减轻黄疸程度,最终黄疸自行消退。
若黄疸深、发展快、持续不退者,则考虑是病理性黄疸,需到医院作检查和治疗。
3 新生儿家庭护理的意义新生儿期各器官、组织发育不够成熟,身体机能自身调节能力差,免疫功能不完善,易患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普及新生儿家庭护理知识,能提高新生儿的保健质量,使婴儿健康成长[24],是十分必要的。
3.1 新生儿及家庭方面新生儿家庭护理是为宝宝提供持续性医疗护理的保障,既增进新生儿及家属的安全感、降低新生儿及产妇出院后生病而复诊或再住院的机率,学会自我照顾,提高其生活质量,又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家属照顾新生儿及产妇的知识技能,从而消除了母乳不足的因素,进而使新生儿体重正常增长,提高母乳喂养率[25],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3.2 护理专业方面护理人员通过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工作,促使他们不断地再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拓展了护理工作领域,树立了护理人员的良好专业形象。
护士用知识和技术为新生儿预防了疾病,消除病痛,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任[26],充分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
3.3 医疗机构与产妇方面新生儿家庭护理工作的实施,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增加病床的合理使用率,让产妇及新生儿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待遇,大大地降低了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智商和亲情感水平,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了家长们的卫生保健意识,更新了孤立观念,提高了健康知识水平[27],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