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家庭护理服务的探讨 刘怡1 胡臻臻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实施价值及满意度分析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实施价值及满意度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1T11:51:25.3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作者:李彩霞[导读]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改进护理管理方案李彩霞重庆黔江民族医院 409000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改进护理管理方案,以满足新生儿的医疗需求。
从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分析,对新生儿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和护理支持是保证最佳护理效果的基本条件,因此,科室应重视护理质量的控制和护理管理安全。
本文主要目的是对于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情况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本院接纳的新生儿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入院单双号加以分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纳入成为对照组,给予剩余家庭参与式护理,纳入到研究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
结果现实研究组新生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院1 个月之后的头围、身长以及体重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效果明显,能够帮助加快新生儿正常发育,提高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家庭作为中心的一类新型护理模式目前已经在国外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大量的推广与应用,获得了家长支持可以突破传统新生儿护理方案,为新生儿健康成长提供新方向,尤其是在新生儿出院之后,家长的护理成果明显,可以帮助提高父母照顾新生儿的能力。
新生儿家长了解护理常识,可以帮助提高家庭生活中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应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医护工作人员对新生儿家长开展专业讲解,使新生儿家长在实践操作下获得更为明确的认知,帮助新生儿家长转变社会角色。
本文选择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月接诊的新生儿60 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对于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情况进行探讨。
新生儿家庭护理范文

新生儿家庭护理范文新生儿家庭护理是指对新生儿及其家庭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和指导,保障婴儿健康成长和促进家庭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对新生儿的喂养、洗护、安全、睡眠、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关注和指导,同时也要为新生儿家庭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生儿的到来并进行有效的育儿。
新生儿的家庭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喂养。
婴儿最初的喂养方式一般是母乳喂养,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对婴儿的健康发育极为重要。
家庭护理应着重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帮助婴儿正确吸吮乳汁,同时还要关注婴儿的吃饱与否,注意观察其体重增长情况。
其次是洗护。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敏感,需要特别的护理。
在家庭中,家人可以使用温水和适量的婴儿专用洗涤剂给婴儿洗澡,轻轻按摩婴儿的皮肤,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拍干燥。
此外,还要关注婴儿的口腔卫生,可以用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口腔和舌头。
再次是安全。
新生儿无论是睡觉、玩耍还是日常活动,都需要保证安全。
家庭护理要教会家庭成员如何正确地给婴儿换尿布,如何调节室内外温度,如何正确对待婴儿的头部和颈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家庭中应尽量消除所有的尖锐物品和危险物品,保持室内整洁,避免新生儿的意外伤害。
此外,新生儿睡眠也是需要家庭关注的重点。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一般比较长,但是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也很高。
家庭护理应教会家庭成员正确的睡眠姿势,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和适温。
家人应安排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新生儿熬夜或频繁被吵醒。
最后是卫生保健。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卫生保健尤为重要。
家庭护理应教会家庭成员正确洗手、切指甲、擦拭宝宝的耳朵、眼睛和鼻子等,以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此外,家庭护理还应注重新生儿缺铁性贫血、脐炎、湿疹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除了对新生儿本身的照顾,家庭护理还要关注家庭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新生儿的到来对家庭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家庭成员可能会有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等。
家庭护理要关心家庭成员的情绪和需求,提供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角色和责任。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的影响。
方法在患儿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评估家庭的需要、满足家属对信息的需求,住院期间做好沟通工作及健康教育,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
结果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未发生护理纠纷,患儿得到良好的护理,家长满意度提高。
结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使患儿获得更优质的护理。
标签:以家庭为中心;新生儿;护理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儿童和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1]。
新生儿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此期的小儿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的方式和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期疾病有其特殊性,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新生儿疾病的特点,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为其一生发展和健康奠定基础。
优良的设施、规范的操作、系统的评估、密切监护、周密的计划和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是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1]。
近年国际医学和护理界提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FCC)的概念、护理理念已普及,我科自2013年1月起尝试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到新生儿有陪病房护理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12月因各种疾病收住新生儿科的3~28 d或由NICU转入的患儿。
1.2方法1.2.1做好入院宣教患儿入科时,热情接待家长。
介绍医院及科室的环境和规章制度、孩子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
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注意家属特别是患儿父母的心理调适、指导母乳喂养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建立安全感。
1.2.2.全面评估家庭1.2.2.1家庭资料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经济状况、身体情况、宗教信仰及参与照顾患儿的意愿及能力等。
1.2.2.2家庭需求的评估患儿护理:全力救治、生活照顾、缓解病痛、促进生长发育。
患儿治疗:了解疾病的主要治疗、主要药物及特殊药物的名称及用法、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的目的和内容。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探讨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探讨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母婴保健工作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领域之一。
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尤为重要。
在传统观念中,婴儿护理主要由母亲来完成,而父亲的角色通常局限于提供物质支持和间接参与。
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和科学护理理念的提倡,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探讨和实践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共同参与护理模式。
本文将围绕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探讨父母共同参与护理的意义、优势和实施方式,以期为相关家庭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意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指的是将新生儿和母亲一同住在同一房间,并由母亲和其它成员(如丈夫、家庭成员等)共同参与新生儿的护理。
这种护理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母子情感的交流和联接,更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一方面,母婴同室可以满足新生儿对母亲的依赖需求,有助于新生儿尽快地适应外界环境;共同护理模式可以提高父母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增强家庭的凝聚力,有益于家庭和谐稳定的形成。
二、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优势1. 促进母子亲子情感的发展母婴同室护理可以促进母亲和新生儿之间的亲子情感发展。
母亲通过亲自照顾和抚养新生儿,可以增加自己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加深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有利于母亲产后情绪调节和恢复。
对于新生儿而言,与母亲亲密接触和交流有助于满足其渴望被爱的需求,有利于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2. 提高新生儿的康复率和生存率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母亲可以更及时地识别和解决新生儿的生理和行为需求。
父母共同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可以更全面地关注新生儿的生活和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前干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3. 增强家庭凝聚力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父母可以共同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和关爱,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父母共同参与护理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形成亲情、信任、理解和尊重等家庭良好亲子关系价值观,有利于家庭和谐稳定的形成。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儿科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5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以家庭方式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病室护理、护理安全和健康教育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1.4%,且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儿科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308-02儿科患者具有年龄小、患病种类颇多、复发率较高、住院周期长等特点[1],给患儿的生活质量到来极大的影响。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护理的服务理念慢慢的改变,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孕育而生[2]。
针对儿科患者,家庭的参与和配合能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3],本文选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儿科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儿科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护理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儿科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6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4.5±1.2)岁;观察组56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1±1.3)岁。
两组患儿在年龄和基本病情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新生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效果分析

S hu a n g l i u Pe e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C h e n g d u e i t y ,s i c h u n a Pr o o i n e e, Ch e n g d u 6 1 0 2 0 0, C h i n a
e ti n n g mo de l c o n r t o l g r o u p a n d f a mi l y—c e te n r e d n u r s i n g mo d e f o f a mi l y n u si r n g i te n r v e n t i o n ro g u p,t h e r e we r e 9 0 c a s e s ;s t a t i s t i c s t h e mo de o f n e o n a t a l mo r b i d i t y ,p h y s i c a l g r o w t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nd a ma t e r n i t y n u si r n g k n o w l e d g e, nd a ma d e a r e c o r d .Re s u l t s :A f t e r n u r 8 一
于新生儿护理知识 的了解掌握程度 、新生儿体格 发育情 况均明显优 于对照组 ,结果 ( P<0 . 0 5 )具有统 计学意 义。结论 :以家庭 为 中心 的
新型护理模式促进护患关 系,让产妇对 于护 士的新 生儿 护理演示 或者 是临床 指导用心记住 ,提高新生儿 的保健、喂乳 、育 儿、护理知识 的
新 生儿 以 家庭 为 中心 的 护 理 模 式 效 果 分 析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探讨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探讨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护理中。
传统的母婴分离式护理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成为了新趋势,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青睐。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指的是母亲和新生儿在医院内同室住院,由母亲和父亲共同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中。
这种护理模式具有许多的优势,比如能够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密接触、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降低母亲分离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等等。
然而,这种护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新生儿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加以监护和治疗。
其次,父母可能存在不熟练的情况,缺乏护理经验,可能存在误操作和疏漏。
最后,母亲在产后恢复期间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如果夜间护理过于繁忙,易导致身体疲劳和产后恢复延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护。
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母婴同室护理制度,明确每个角色的职责和要求。
医护人员需要对父母进行指导,教授护理技能,强化父母的责任意识,在确保新生儿健康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父母的护理作用。
此外,父母可以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维护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在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下,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更好地建立亲子关系,提高育儿能力。
同时,更好的照顾和关爱孩子,也会促进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协作能力。
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的机制,它既方便了家庭,也促进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并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将实验开始时间设为2021年1月,并于2022年1月结束实验,将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0名早产儿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均包含40名早产儿。
观察与比较两组早产儿在护理后的状态。
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健康状态与生长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
讨论: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护理中,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预后效果显著,应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早产儿护理早产儿是指胎儿胎龄较短,出生体重较低的婴儿。
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较差、抵抗力较低等原因,极易患有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及早产儿家属应及时对其进行护理与干预[1]。
为提升护理的效果与安全性,在对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给予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干预。
但针对该护理方法的记录与资料较少,难以提供临床查阅与参考。
为此本实验选取了80名早产儿,对其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对护理方法的效果与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实验的起止时间设为2021年1月与2022年1月,从本院就诊的早产儿中选取80名参与实验,并将此次80名参研样本严格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有40人。
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8人与22人,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3.00±2.27)周,平均质量为(1.38±0.33)公斤,平均身长为(38.19±2.16)厘米,平均头围为(26.32±1.46)厘米。
早产儿家长信息如下:母亲年龄均值为(28.50±2.18)岁,父亲年龄均值为(30.00±2.24)岁;观察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3人与17人,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3.50±2.31)周,平均质量为(1.40±0.35)公斤,平均身长为(38.53±2.19)厘米,平均头围为(26.52±1.42)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家庭护理服务的探讨刘怡1 胡臻臻新生儿期是从出生到适应环境生长的一个特殊时期,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的复杂
变化,才能适应新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
能差,免疫功能不足,病情发展变化快,此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先将我院早期实施护理
干预的结果的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临床资料: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为200例新生儿上门服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未发病新生儿176例,发病新生儿24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黄疸9例,新生儿低钙血症4例,腹泻2例,上呼吸道传染3例,发病率12%。
1.2 方法
1.2.1 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人员自愿报名,由科主任科护士长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满5年,富有爱心,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知识丰富,业务技术熟练等综合素
质技术较高的护理人员担任。
建立护理人员登记卡,卡上有工作人员照片,姓名、学历、职称、工龄、联系电话等。
1.2.2 工作方法:建立新生儿档案卡,写明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工作单位、新生儿天数等,采取家长选护士的方法预约登记服务分为定时服务和临时服务两类。
定时服务主要针
对正常新生儿每周服务一次,具体服务时间由双方决定。
临时服务主要针对患病的新生儿,根
据病情随时上门护理。
2 家庭护理
2.1 针对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给予指导,作好健康宣教。
2.1.1 环境:新生儿房间应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室温不可过高过底,夏季如室温高,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1.2 保暖:寒冷季节室温底意保暖,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对外界环境适应性也差,室温过底可引起硬肿症,用热水带保暖时应注意防止烫伤。
2.1.3 喂养:告诉家长母乳喂养是最佳喂养方法,教其捕乳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和支持母亲坚持母乳喂养。
喂奶前应先给新生儿更换清洁尿布,母亲洗净手,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喂
奶后应抱起轻轻的拍背部,直至嗝气后,再取右侧卧位,垫高头部,以免溢乳或呕吐时发生
窒息。
对于确实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指导母亲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奶嘴应剪成十字花形,孔不要过大,以免下咽不及发生呛奶。
奶具每次用前必须清洁消毒,喂奶时瓶中奶液应充满
奶头,以免吸奶无效或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溢乳。
2.1.4 尿布、衣服的选择:选用纯棉柔软的尿布及衣服,衣服应宽松,不可过紧。
2.1.5 皮肤的护理:指导家长如何护理眼睛、鼻腔、外耳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软部试干,涂油保护。
保持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
2.1.6 脐部护理:母亲每天应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前,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直至脐带脱落,完全干燥为止。
2.1.7 预防疾病和意外:新生儿食具应专用,每次用后应清洗消毒,衣服尿布保持干燥。
新生儿出生后2周应口服维生素D,每日400IU。
夏天要预防中暑和腹泻,指导母亲寒冷季
节新生儿包被不要过严,以免导致窒息,发生意外。
2.1.8 培养养子观念:鼓励家长多抚摸、拥抱婴儿得一健康成长。
2.2 针对患病新生儿遇到的护理给予具体知道。
2.2.1 发热:首先区分是否由感染引起,如因疾病引起发热,需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药物。
如因保暖过度,脱水热等引起发热,可给予松包降温,嘱母亲多喂水,体温均可自行降至正常。
2.2.2 哭闹:首先由医师检查是否疾病引起,在排除疾病引起哭闹的基础上,考虑是否饥饿,观察是否有口腔炎尿布是否尿湿。
有无大便,臀部皮肤是否发红,是否有腹部胀气等情况,并根据各原因给予处理。
2.2.3 黄疸:注意观察皮肤黄染出现部位、范围黄疸出现的时间及消退的时间如足月新生儿黄疸持续过久,超过两周,或黄疸出现早,在24h内出现,或黄疸程度重,快,说明是病
理性黄疸应及早就诊。
母乳性黄疸较为常见,可采取高频喂养9~12次/d,能够缩短黄疸消
退时间,平均3d左右,效果较好。
2.2.4 腹泻:注意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及有无脱水情况,如加大便为黏液浓性便,应及时送往化验检查,根据化验结果,遵医嘱给予药物。
如患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
其他症状,食欲好,不生长发育,这属于生理性腹泻,不需要特殊处理。
2.2.5 知道合理用药:简明讲解药物知识,知道正确用药,准确用药剂量,喂药是可将药物用温开水溶解,用注射器吸好药液在患儿吸药液的间歇是要从口角旁滴入,待患儿吸几口
奶后再缓慢滴入至顺利喂完即可。
3 讨论
3.1 家庭护理服务方便了患儿的家长,使其掌握了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方法,提高了效益,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广大婴儿及家长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不仅使
婴儿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增进感情,增加了年轻父母的育儿的知识,使新生儿得到了正确有效的护理。
3.2 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家庭护理服务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医学各方面的知识,来满足
家长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3.3 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开展家庭护理服务,护士的角色得到家长的认可,树立了
崭新的职业形象,护士用知识和技术为新生儿预防了疾病,接触了病痛,增进了健康,而且
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任,提高了自身素质和社会地位,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独
立性。
3.4 家庭护理服务降低了新生儿的发病率,由于患病新生儿得到了有效的护理,缩短了
病程,正常新生儿则得到了良好的医疗保健,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使发病率降
低到较低水平,同时也争强了家长们的预防保健意识,更新了孤立观念,提高了健康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