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班复习单元7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展
示
点
拨
选三个小组同学分别汇报3个小研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汇报,可相互提问,质疑,辩论。汇报时,边汇报边演示。汇报小组加分,补充小组也加分。
师点拨
小组之间点评
教师评
练习
测评
小明说:“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经过了5时。”这样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拓展延伸:
今天凌晨0时与昨晚12时相差几时?
2、板书课题
3、教师ppt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默读、体会。
4、学法指导:
自主
空间
自
主
学
习
独立学习
合作探究:
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这一年的2月有多少天?
2、一场足球赛上下半场各45分,中场休息20分。小名20:10进场,下半场正好开始。这场球赛是什么时间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结束?
第五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练”导学案
课题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主备人
学习
目标
1、回顾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做练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重点
难点
回顾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做练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导学流程
明
标
导
学
1、导入:本单元你学会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我的
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知道了————。
布
置
作
业
《课堂练习册》
板
书
设
计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大月:1、3、5、7、8、10、12 有31天
小月:4、6、9、11 有30天
五二班数学复习

2014年下期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一、复习指导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本册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自身实际,整理本学期以来的学习内容,按知识重、难点分类,使学生灵活、轻松、愉快地进行复习。
抓住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深入开展复习。
做到每课复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查漏补缺。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二班有学生37人,对于本期所学基本知识,绝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但只是基本知识(如公式、定理、概念等)的掌握和理解,在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很多学生还存在较大问题。
还有少部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还存在问题,同时他们学习态度很好,确实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为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复习,现把全班学生分层如下;优生:周豪杰、杨国文、张渝林、周煌、黄学冬、付烨鑫、廖凤蓝、陈雪、曾萍、范鸿玉、付学平、张扬、杨阳、曾杨杨、袁昆、杨通、周璐中等生:狄梦、黄国忠、黄加梅、黄瑞玲、张鑫宇、付欣、叶文茹、仰慕、莫真琼、程琴、沈裕杰、杨兴红学困生:白涛、王亦、杨超、谢丹、邓忠勇、满道银、黄芳、吴杰三、复习内容要点:以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为基础,本单元是对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内容的高度概括,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扩展。
主要包含五个领域:1、小数乘、除法2、位置、可能性3、简易方程4、多边形面积计算5、观察物体、补充教材。
三、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第二单元所学的小数乘除法数学知识,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乘除法试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会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复习(二) 97

年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审核人序号97数)①3+5=8苹果:240×3/8=90(棵)梨: 240×5/8=150(棵)②苹果:240÷(1+5/3)=90(棵)梨: 240-90=150(棵)③梨:240÷(1+3/5)=150(棵)苹果:240-150=90(棵)④苹果:240÷(5+3)×3=150(棵)梨: 240÷(5+3)×2=90(棵)⑤解:设梨树有X棵,苹果树有3/5X棵。
X+3/5X=240X=150240-150=90(棵)⑥解:设苹果树有X棵,梨树有5/3X棵。
X+5/3X=240X=90240-90=150(棵)练习:(1)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3:5,苹果树有240棵,梨树有多少棵?(2) 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3:5,苹果树比梨树少240棵,梨树有多少棵?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5、区分比和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有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是一个结果,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
第7课时 单元复习 学案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7课时单元复习学案班级:姓名:成绩: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 能应用找倍数和找因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能应用找倍数和找因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知识构建【整理知识】1.从下面的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乘法或除法算式,再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0 2 5 10 4 1(1)5×2=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4=5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题意画一画。
青蛙跳的是 5 的倍数,小猴跳的是18 的因数,请你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画出青蛙和小猴跳跃的路线。
3.想一想,填一填。
30 42 24 65 25 91 64 63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一分,填一填,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1 8 14 27 37 96 112 91 13 298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123 + 799()(2)1567 + 7968 ()(3)982 ×541()(4)217 - 168 ()四、层级练习【巩固基础】1.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入圈里。
2 7 14 17 19 22 29 3742 57 58 61 87 93 962.精挑细选,择优录取。
《第七单元整理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整理复习》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乘法的基本运算、认识长度单位、认识角、认识时钟等。
2.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乘法的基本运算、认识长度单位、认识角、认识时钟等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简要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2. 复习知识点- 老师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乘法的基本运算、认识长度单位、认识角、认识时钟等。
- 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题讲解- 老师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
4.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与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本单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上课时间: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着重回顾和整理了本单元的两个重点内容: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交流、归纳、概括、总结等活动,完善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以135互动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有效导学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手段,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会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整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归纳、概括、判断等能力。
教学重点会制作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并整理每节所学和内容、课件、导学卡。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期望学生行为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1、揭示课题。
(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的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谈话导入,直接揭示课题。
明确学习内容并集中精力,积极参与。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1、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性问题”。
(见导学卡:学生课前看书整理本单元主要内容)(1)小组交流课前梳理的本单元知识。
(2)各小组分任务准备。
2、全班展示交流。
(1)代表组分块汇报,教师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六()班姓名:()书写:()等级:()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一、仔细想,认真填。
1.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表、( )统计图和( )统计图来统计和整理数据,反映和分析事物的情况。
2.( )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下面是赵阳家某年1-6月份缴纳电费情况统计图。
(1)缴纳电费最多的是( )月,缴纳了()元,缴纳电费最少的是( )月,缴纳了( )元。
(2)从( )月到( )月的电费上升得最快,电费相差了( )元。
(3)估计,这一年的7月可能会缴纳( )元。
4.下面是明明和冬冬5次跳远成绩统计图。
(1)上图是一个( )统计图。
(2)明明和冬冬第一次跳远的成绩相差( )m。
(3)明明第二次跳远的成绩比冬冬第二次跳远的成绩多( )m。
(4)他们第( )次跳远的成绩相差最多。
二、当好小裁判。
1.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 )2.丹丹记录了本学期历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准备自己分析成绩的变化情况,应绘制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 )3.医生需要统计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 )4.既能看出两组数据变化的趋势,又能对两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这是单式统计图的优势。
( )三、解决问题。
1.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文文从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文文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2)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她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4)文文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她停留了多长时间?(5)文文在最后30分钟内行驶了多少千米?速度比她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2.下面是阳光商场2019年9-12月风衣和保暖内衣销售情况统计图。
(1)保暖内衣的销售量呈逐月上升趋势,根据这个信息把图例补充完整。
(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两条)。
总复习(2、5、7单元)复习课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总复习(三角形、观察物体,及物体的运动)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第2、5、7单元
第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练习,使学生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图形的平移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观察和操作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三、综合运用
P112第8题第12题
提示:1、图文结合,你知道哪些信画另一半注意什么?
4、全班展示,分享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第110页,第3题;
第112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第113页练习二十五,第11~13题;
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8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
1、三角形的特征。(边、角,高,具有稳定性,内角和180度等)
2、观察物体(二)。(不同方向观察)
3、图形的运动。(平移解决问题等)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
电子导学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批注
一、知识梳理(对照表格进行整理,在书上作批注)
二、基础练习
1、看一看,连一连
见课件片3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或文字。
1)小明准备用图钉固定硬纸条做一个三角形。他应该准备()根硬纸条,因为三角形有()条边,他应该准备()个图钉,因为三角形有三个()。
2)红领巾按角分类属于()三角形,按边分类属于()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九.读老舍的《母鸡》,完成练习。(16分)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把抹布摔在桌上,掸裙,双手一搭,昂头端坐,面带怒容)
1.“人家”在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续三个“不”应该用()的语气来读。
3.把“里里外外,前前后后”改成“里外,前后”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
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
课堂教
学
过
程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过
程
过
程
第一部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ái féng cān mòu chán bǐng qī chá zhī zhū
( ) ( ) ( ) ( ) ( )
Bǐng gào shù zhuāng wěi zhuāng yú chǔn bǔ cháng
2.《智斗》节选自京剧《》,一个______________的阿庆嫂被刻化得栩栩如生。
3.《小兵张嘎》给大家展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八路形象。
八.句子品读,读句子联系课文完成练习。
1.官员:咦!(吃惊,张嘴,揉腿)我怎么什么也没看见?我并不愚蠢呀,大概是我不能配有现在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的!我绝不能让人看出这一点!
四.语段阅读。
观众甲: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呀!
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
小孩:咦!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观众甲:上帝哟!你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观众乙:他确实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皇帝:(惊恐,颤抖)我一定要把这个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更骄傲的神气,下场)
1.观众甲和观众乙赞赏皇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份纯洁无私的爱我怎么会忘记呢?(换个说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先队员不该向困难低头。(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7.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先说印象中的母鸡之令人生厌,这在文章写作中属________写法。(2分)
4.通过“摔”“掸”“搭”等词可看出阿庆嫂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再现,联系课文填一填。
1.《皇帝的新装》一课让我们认识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大臣,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男孩,教育我们做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不知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不哼。
18.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主要原因有三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的“我”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是什么?(2分)
20.文章第6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用意何在?(3分)
( ) ( ) ( ) ( ) (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皇帝和大臣为什么都不说真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末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在文中各找出一例说明。(4分)
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咦”表明了官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这些词语深刻地揭露了他心中的惊恐。
(3)这一段话是官员的_______________描写,表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他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五.仔细读课文,揣摩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1、这真是听话听声,锣鼓听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省得人家疑心生暗鬼,叫我们里外不好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末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什么样的感情?(2分)A.喜欢B.钦佩C.畏惧D.欣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孩说的话提醒了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皇帝感到“惊恐,颤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皇帝“摆出更骄傲的神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语文任课教师:汪老师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 )部长审核签字:
姓名
年级
课题
单元七课内阅读和基础复习
第_ _课
教学
目标
1.熟悉本单元重要的课内阅读片段和习题。
2.掌握阿庆嫂、刁德一、张嘎等人物形象特点。
3.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4.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难点
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
3.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段阅读
阿庆嫂:不不不!胡司令,今儿当着您在这儿,就请你们弟兄把我这个小小的茶馆,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搜上一搜,省得人家疑心生暗鬼,叫我们里外不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