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历史《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7课 戊戌变法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熟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结果,知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2、理解“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比较与洋务运动的区别与联系;用对比的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
1、洋务运动的时间是 。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3、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 。
4、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列举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6、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7、列举洋务运动的口号。
8、列举洋务运动时创办的海军。
9、应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1、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年,当 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 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举人,联名上书 ,反对 ,请求 。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的事件是 。
3、公车上书失败后, 和 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 情况继续宣传。
4、维新派组织 ,标志着维新派的 形成。
5、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
6、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又 次上书 帝,痛切陈述国家处于危亡时刻,唯一的出路是任用维新派参与谋划,倡导变法。
光绪帝也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命他全面筹划变法。
7、戊戌变法的时间是 年, 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 ,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有称它为“ ”。
8、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 , ,任用 。
【经济】:鼓励 。
【思想文化】:开办 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 ,开放 。
【军事】:训练 。
9、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为首的 派,发动了 。
把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逃往海外,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12 31、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请求变法的事情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B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签订《马关条约》C 、鸦片战争的失败D 、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2、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A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B 、鼓励私人新办工矿企业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D 、训练新式军队3、1898年6月9日,清朝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八年级第7课_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戊戌变法事件。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阅读“公车上书”一目,做1—6小题。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年,当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和请求。
3、公车上书后,和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继续宣传。
4、公车上书的1直接原因是5、维新派组织,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6、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阅读“百日维新”一目,做7—15小题。
)7、戊戌变法的时间是,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9、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10、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为首的派,发动了。
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逃往国外,而___为甘愿为变法法流血牺牲。
11、“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这句话是说的。
1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13、戊戌变法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14、强学会属于阶级政治团体。
15、戊戌政变时,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派人士是。
2四、小组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1、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又没能发动群众。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I)一.预习与指导(15分钟):1.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在认真阅读教材基础上,认真书写预习笔记,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2.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预习检测(6分钟):(小考方式,学生独立完成)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3.公车上书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进行变法的宣传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创办的宣传遍布的刊物是();创办的团体是()。
4.支持维新变法,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要发愤图强的清朝皇帝是()。
实用文档5.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因它历时103天,故这次变法远动又称为()。
6.戊戌变法触犯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她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7.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的维新派人物是();戊戌政变后,表示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换取国人觉醒的人物是()。
向清朝顽固派直隶总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的人物是()。
8.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事件是();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事件是()。
9.维新变法的领导阶层是(),代表人物有()、()。
10.戊戌变法的性质是();变法的目的(基本主张)是()。
变法的高潮的事件是()。
四.知识梳理(5分钟):五.巩固练习(12分钟):选择题:1.导致“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实用文档A洋务运动的失败 B 《马关条约》的签订C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清朝政府统治腐败2.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组织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 D创办《万国公报》3.在宣传变法过程中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人物们属于()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4.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下令捕杀维新派人士,废除变法法令。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变法的史实,分析变法的作用和失败的原因激发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用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法意义的认识,时间在10分钟左右好标记,清除障碍。
小组代表展示。
答下列问题:景是什么?要领导人是?景是?容和影响是?展示本课知识点。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__和,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月到9月,(人物)按照维新派(代表人物为、)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这次变法称它“”。
内容: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C.光绪帝 D.宣统帝确的是()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C. ①③④D. ②③④B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第一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与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教材,利用新闻快报、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出维新变法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梁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失败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爱国情操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开展、百日维新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要点(一)公车上书——序幕(二)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酝酿和发展(三)百日维新——高潮1.变法的开始 2.变法的内容(四)戊戌政变——失败 1.变法的失败 2.失败的原因 3.变法的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开始探索救国道路。
在探索的道路上也留下了我们无锡人的足迹。
图片欣赏我们来看看他在无锡的住宅,他是谁呢?薛福城薛福城是谁?他曾任驻英、法、意、比等国公使。
因其外交有功,赐其住宅为“钦使第”。
他同时也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和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薛福城和王韬、郑观应等人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外更提出了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但他们的思想和政论却给了后人以启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将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并付之于行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场试图改变中国落后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一、公车上书我们先看一段短片。
请同学们看完之后告诉我:这段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和戊戌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公车上书”。
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能说出什么是公车上书,是谁领导的。
2、知道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能叙述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4、能说出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的基本知识。
诊断补偿1、复习《马关条约》签订的相关知识。
2、你认识他们吗?有关他们的历史故事你能讲一些吗?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3、引导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
新知导学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质量监测P028-029“选择题”。
二、重点讲析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政治团体: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4)影响:公车上书未获成功,但影响很大,它冲破了长期以来沉闷的局面,康梁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
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6月到9月(2)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③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3)结果:因触动顽固派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
三、合作探究1、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1)“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2)因为维新派没在掌握军队,又不能发动群众,所以没有力量完成革命。
(3)因为他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献身,也为后人追求自由民主指明了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历史《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

学案:知识学习目标一.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二.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知道严复的主要维新思想及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进步中的作用.探讨戊戌变法的影响,客观分析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思考、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知道它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实现中国进步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三.学习重点: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预习内容1.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思考维新变法在19世纪90年代兴起的历史过程。
(A层学生完成)2.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3.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4.百日维新开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结果、历史意义。
讲案提问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来挽救民族危机,从而导入新课。
一.公车上书师生共同分析1.背景 2.时间 3.概念 4.意义二.警示洪钟《天演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严复对维新变法的突出贡献三.百日维新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百日维新开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结果、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变法内容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所具有的关系。
探讨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师讲解为主分析变法的意义。
练案一、填空题.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事件是。
2、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3、戊戌变法的时间是,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
维新派思想的宣传。
熟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结果,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体会变法改革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与师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导入新课】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情况的方法。
前面我们学习的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还有洋务派所搞的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洋务派搞的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昨日黄花,既然农民阶级及地主阶级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预习检测】戊戌变法:和联名上书帝,请求,遭到以为首的顽固派镇压。
■【自主学习】细读课本→标注知识点→完成填充→记忆熟练1、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①背景:1895年春,《》的签订;②过程:和领导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轰动全国。
③意义:揭开了的序幕。
2、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①创办刊物:《》,后改名《》,介绍政治经济情况,宣传。
②组织学会:在北京组织,机关报《》③代表人物:、。
3、百日维新①时间: 年6月至9月;帝颁布变法法令。
史称。
②变法内容:a 政治方面:;b 经济方面:;c 文化方面:;;d 军事方面:。
③结果:以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和外逃,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变法失败。
■【合作探究,展示风采】1、公车上书虽未获成功,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根据戊戌变法法令内容,思考讨论变法具有怎样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老师的问题】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教训和启示?■【当堂检测】1、“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2、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3.戊戌变法发生在() A.1895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4.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A.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训练新式军队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5.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文廷式6.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里的“皇上”是指()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
学案:
知识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
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知道严复的主要维新思想及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进步中的作用.
探讨戊戌变法的影响,客观分析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思考、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知道它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实现中国进步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三.学习重点: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预习内容
1.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思考维新变法在19世纪90年代兴起的历史
过程。
(A层学生完成)
2.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
4.百日维新开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结果、历史意义。
讲案
提问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来挽救民族危机,从而导入新课。
一.公车上书
师生共同分析1.背景 2.时间 3.概念 4.意义
二.警示洪钟《天演论》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严复对维新变法的突出贡献
三.百日维新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百日维新开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结果、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变法内容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所具有的关系。
探讨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师讲解为主分析变法的意义。
练案
一、填空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事件是。
2、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3、戊戌变法的时间
是,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4、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
是。
二、思维拓展
戊戌变法作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引起深刻的反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请说说你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三、材料分析
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
(2)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3)这句话反映了他什么样的主张?
(4)他为了实现这一主张,都进行了哪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