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路面设计说明书

路面设计说明书

沥青混凝土路面一、层位:(1)面层:刚度和稳定性:1.面层位于整个路面结构的最上层。

它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以及车身后所产生的真空吸力的反复作用,同时受到降雨和气温变化的不利影响最大,是最直接地反映路面使用性能的层次。

因此,与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且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道路等级愈高、设计车速愈大,对路面抗滑性、平整度的要求愈高。

2.修筑高等级道路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3.往往由2、3层构成。

表面层有时称磨耗层,用来抵抗水平力和轮后吸力引起的磨耗和松散,可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或沥青混凝土铺筑。

中面层、下面层为主面层,它是保证面层强度的主要部分,可用沥青混凝土铺筑。

(2)基层:1.垂直力的作用:基层位于面层之下,垫层或路基之上。

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递的车轮垂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基层还可能受到面层渗水以及地下水的侵蚀。

故需选择强度较高,刚度较大,并有足够水稳性的材料。

2.用来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水泥、石灰、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粒料(如碎石、砂砾),工业废渣稳定土或稳定粒料,各种碎石混合料或天然砂砾 .基层可分两层铺筑1.其上层称基层或上基层,起主要承重作用,下层则称底基层,起次要承重作用。

底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比基层略低些,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以降低工程造价。

2.考虑到扩散应力的需要和施工的方便,基层的宽度应较面眉每侧至少宽出Δ1(cm),底基层每侧比基层至少宽出Δ2 (cm)。

透水性基层、级配粒料基层的宽度宜与路基同宽。

(3)垫层:垫层是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的层次并非所有的路面结构中都需要设置垫层,只有在土基处于不良状态,如潮湿地带、湿软土基、北方地区的冻胀土基等,才应该设置垫层,以排除路面、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垫层主要起隔水(地下水、毛细水)、排水(渗入水)、隔温(防冻胀、翻浆)作用,并传递和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保证路基在容许应力范围内工作。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同济大学铺面工程铺面课程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1.背景与轴载换算1.1 背景Ⅳ1区某地区二级公路,当地土质类型为粘性土,土的液限为35.6%,塑限为 29.5%;年降雨量为1500mm ;夏季最高气温为39℃,持续时间较长。

当地盛产砂石料。

路面宽度7米,道路上有较陡的长坡。

交通组成见表2和表3。

1.2 轴载换算沥青路面根据规要求,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标准轴载和累计轴载次数834100i i P C C η⎛⎫= ⎪⎝⎭8341100n i s i i P N C C N =⎛⎫= ⎪⎝⎭∑6[(15%)1]3655150.7 1.66105%t e N +-⨯=⨯⨯=⨯为轻交通程度。

路槽下80cm 稠度层位 1 2 3 4 5 6 7 8 含水量百分比 28.2 28.4 28.49 28.55 28.7 28.8 28.78 29.11 wc1.211.181.171.161.131.111.121.06查表可得,土基回弹模量为37.14MPa 。

2.设计指标根据交通繁重程度,选用半刚性基层。

拟定路面构造组合如下 沥青层8cm 上面层AC-10 4cm 下面层 AC-13 4cm水泥石灰砂砾土 h=? 级配碎石底基层 18cm土基E 0=37.14MPa3.容许设计指标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IG D50-2006〕得知: 1) 路表中心处的弯沉值不大于设计弯沉值2) 沥青面层的层底拉应力不大于该层混合料容许拉应力。

3) 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的最大拉应力不大于该材料层的。

3.1路表设计弯沉为:0.260.2600****600 1.1 1.0 1.0(1.6610)d c s b e l A A A N --==⨯⨯⨯⨯⨯=0.376mm沥青层底面容许拉应力为:0.2260.2211.11111.1111.1(1.6610) 1.20.628Ra c e sp A N f MPa σ--==⨯⨯⨯⨯=水泥石灰砂砾土基层底面容许拉应力为:0.1160.112.857 2.857 1.1(1.6610)0.30.195Rb c e sp A N f MPa σ--==⨯⨯⨯⨯=3.2软件试算3.2.1路面弯沉设计水泥石灰砂砾土的厚度为待定厚度,假设路面弯沉等于设计弯沉。

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方案

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方案

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城市某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道路全长约3公里,路面宽度为25米,设计车速为50公里/小时。

路面结构层由基层、底基层、面层组成。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

二、设计原则1. 确保路面结构层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2. 满足交通荷载和气候环境的要求。

3. 经济合理,降低工程成本。

4. 施工方便,提高施工质量。

三、设计依据1. 国家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等。

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 交通流量调查分析报告。

4. 气候环境资料。

四、路面结构设计1.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为200mm。

2. 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厚度为150mm。

3. 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厚度为100mm。

五、材料选择1. 水泥:选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碎石:基层采用粒径小于25mm的碎石,底基层采用粒径小于30mm的碎石。

3. 沥青:面层采用AH-70沥青。

六、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 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分层摊铺,分层压实。

2. 底基层施工:采用级配碎石,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分层摊铺,分层压实。

3. 面层施工:采用沥青混凝土,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摊铺时注意控制温度和速度,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

七、施工组织和管理1.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2.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

八、工程量和投资估算1. 工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进行计算。

2. 投资估算:根据工程量和材料、设备、人工等费用进行估算。

九、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量和施工工艺,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十、质量保修1. 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单位应承担一定的质量保修期,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修复。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精品】22页word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精品】22页word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变更设计》施工图2、工程现场自然条件及我公司施工能力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19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_034-20005、其它现行的有关工程技术、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第二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大纳路改线全长1388.563m,路面净宽8.5m,路面结构总厚为4 2cm,其中面层采用上拌下贯式沥青混凝土,厚7cm,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厚20cm,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厚15cm。

2、工期计划根据建设单位工期要求及我项目施工安排,综合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计划工期为155 天。

3、质量计划及评定标准质量计划:合格工程第三章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工作1、确定料源及进场材料的质量检验(1)沥青材料在全面了解各种沥青料源、质量及价格的基础上,无论是进口沥青还是国产沥青,均应从质量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选用。

对进场沥青,每批到货均应检验生产厂家所附的试验报告,检查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试验结果等。

对每批沥青进行抽样检测,试验中如有一项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加倍抽样做试验,如仍不合格,则退货并索赔。

沥青材料的试验项目有: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薄膜加热、蜡含量、密度等。

有时根据合同要求,可增加其它非常规测试项目。

沥青材料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沥青运至沥青厂或沥青加热站后,应按规定分摊进行检验其主要性质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不同种类和标号的沥青材料应分别贮存,并应加以标记。

②临时性的贮油池必须搭盖棚顶,并应疏通周围排水渠道,防止雨水或地表水进入池内。

(2)集料集料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不同规格的集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有条件时宜加盖防雨顶棚。

②各种规格的集料到达工地后,对其强度、形状、尺寸、级配、清洁度、潮湿度进行检查。

如尺寸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过筛,若有污染时,应用水冲选干净,待干燥后方可使用。

选择集料料场是十分重要的,对粗集料料场,重要是检查石料的技术标准能否满足要求,如石料等级、饱水抗压强度、磨耗率、压碎值、磨光值及石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以确定石料料场。

6_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6_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6_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是一种常见的道路工程类型,其施工设计方案需要合理安排工艺流程、施工机械设备、材料选用、质量控制等各项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示例,供参考: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市区,全长约2公里,道路宽度为10米,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

工程施工期限为30天。

二、施工工艺流程:1.土方工程:进行场地平整,清理碎石、树木等障碍物。

2.路面基层施工:在坪面铺设石灰基层,厚度为15厘米,进行压实。

3.下沉式护栏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在道路两侧分别安装下沉式护栏。

4.路面中间层施工:在基层上浇筑砂浆,厚度为5厘米,进行压实。

5.沥青混凝土铺装: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按设计要求进行厚度为3厘米的铺装。

6.路面上面层施工:在铺装层上进行碎石或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厚度为2厘米。

三、施工机械设备:1.土方工程: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

2.基层施工:水泥搅拌机、压路机。

3.中间层施工:砂浆搅拌机、振动碾压机。

4.沥青混凝土铺装:摊铺机、压路机。

5.上面层施工:碎石压路机、摊铺机。

四、材料选用:1.基层材料:选用优质石灰、砂等作为基层材料。

2.砂浆材料:选用水泥、砂、水等配制而成的砂浆。

3.沥青混凝土:选用优质沥青、骨料等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4.上面层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用适当的碎石或沥青混凝土作为上面层。

五、质量控制:1.施工人员: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等应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设备保养:保养各项施工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3.材料检测:对所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4.施工现场管理:进行现场巡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5.质量检查: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工艺和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总结: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需要全面考虑各个环节的因素,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质量达标。

合理安排工艺流程、选用适当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_---柏油路方案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_---柏油路方案

一、编制依据1、×××程道路施工图2、×××工程招投标文件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二、工程概况㈠设计概况1.设计标准计算行车速度:V路段=2OKm/h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防洪标准50年一遇道路路面构造设计年限:沥青路面为20年2.设计概况×××道路沥青混凝土摊铺工程是开发区南北向及东西向十字穿插的主要干线道路。

施工长度为 1.292公里。

沥青混凝土摊铺长度为1.156公里。

东起××路,西至××路,施工长度为1.033公里,沥青混凝土摊铺长度为0.967公里。

横断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6.5m人行道+4.0m绿化带+15m车行道+4.0m绿化带+6.5m人行道,道路总宽度为36 m。

路面构造设计道路机动车道构造:4cmAC-13I细粒式沥青混凝土+7cmAC-25I粗粒式沥青混凝土+lcm沥青下封层+3Ocm二灰碎石+20cm10%石灰土。

穿插口:8cm马路块+31cm二灰碎石+20cm10%石灰土。

本次工程中仅为路面构造层中的沥青混凝土摊铺,即4cmAC-13I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7cmAC-25I粗粒式沥青混凝土+lcm沥青下封层,净宽度为14.52m。

本次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工程。

㈡施工条件及周边环境1、沿线自然地貌本段文雅路、敬业路根底已完成,道路沿线根本为农田和村庄,地势较为平坦。

2、道路工程地质本段文雅路、敬业路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具有第四纪地质特性,其土质特性自上而下分为五层:①常年耕植土或杂填土;②淤泥质土;③粉质粘土;④粘土;⑤中液限粘土。

道路沿线地下水类型分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②淤泥质土和⑤中藏辗转土层以上的①耕填土中,埋深在0.4-2.0米;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粉土层之间,主要补给源为大运河和长江水。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说明书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说明书

相同
4
OAC=( OAC1 + OAC2 )/2
OAC=( OAC1 + OAC2 )/2
5
求 OAC 对应的 VV、VMA,VMA 是
否满足指标要求最小值的要求,
OAC 应位于 VMA 凹形曲线最小值
的贫油一侧
相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验证
1抗高温性--车辙试验(T 0719) 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 2抗低温性--弯曲试验(T 0715)
AC-20 中粒式
AC-16
100 90-100 78-90 68-80 58-70 40-50 28-38 20-29 15-22 10-17 6-13 4-8 100 90-100 80-90 66-78 46-58 34-44 22-32 16-24 11-19 7-14 4-8
AC-13 细粒式
我国新旧规范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体积指标计算
上的差异
指标
试件相对密
度 混合料理论 最大相对密

理论最大相 对密度采用
计算法
JTG F40-2004
表干法或蜡封法
普通沥青:真空法 改性沥青:计算法
ti
100 si bi
se
b
JTJ 032-94
水中重法 表干法或蜡封法
说明
真空法或计算法均可
中粒式 ≤120ml/min ≤120ml/min
增加了粗集料AC-25 ≤150ml/min(由于车辙标准试件厚度与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匹配,故对粗粒式沥青 混合料渗水系数仅供参考。)
SMA类: SMA-13 ≤80ml/min ≤85ml/min
4渗水检验—渗水试验(T 073)

道路设计通用施工图设计说明SBS沥青路面

道路设计通用施工图设计说明SBS沥青路面

道路施工图设计通用说明(SBS改性沥青)1 一般说明本说明为城市道路新建工程设计图的通用说明,各工程的详细说明请见相关设计图。

2 采用的规范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3 适用条件1)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适用于各级道路的表面层和中面层。

2)SBS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适用于各级道路面层与基层之间的封层。

4 SBS改性沥青相关要求4.1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4.1.1 设计要求1.材料要求1)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选用I-D级,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4.6.2(P15))2)基质沥青基质沥青等级选用A级沥青,沥青标号为70号。

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表4.2.1-2规定的技术要求。

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掺配的调和沥青,其掺配比例由实验确定,掺配后的沥青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4.2.1-2(P9))3)集料的技术要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碎石或轧制碎砾石,并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质量技术要求和粒径规格,石料选用玄武岩。

集料技术指标同普通沥青混凝土集料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4.8、4.9节(P17-22))2.混合料要求SBS沥青混合料设计指标和技术要求除车辙动稳定度、水稳定性和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三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相应的技术要求外,其余混合料设计指标(抗滑、平整度、压实度、级配要求和高温稳定性)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普通沥青混凝土技术指标的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5.3.4-1、5.3.4-2、5.3.4-3对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P30-31))改性沥青的车辙动稳定度改性沥青的水稳定性改性沥青的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4.1.2 施工要求1.混合料的规定SBS改性沥青的施工温度范围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
精品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说明书

1 路面设计的原则
路面结构是直接为行车服务的结构,不仅受各类汽车荷载的作用,且直接暴露于自然
环境中,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面工程的工程造价占公路造价的很大部分,最大时可
达50%以上。因此,做好路面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路面设计内容应包括路面类型与结构方案设计、路面建筑材料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和
经济评价。

1.1 路面类型与结构方案设计
路面类型选择应在充分调查与勘察道路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使用要求、材料供应、
施工和养护工艺等,并在路面类型选择的基础上考虑路基支承条件确定结构方案。由于路面
工程量大,基垫层材料应尽可能采用当地材料,并注意使用各类废弃物。必要时,应考虑采
用新型路面结构形式、新材料、新施工工艺。同时,应注意路面的功能和结构承载力等是通
过设计、施工、养护等共同保证的,可采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技术合理确定路面类型和结构。

1.2 路面建筑材料设计

路面建筑材料设计往往是路面设计中不受重视的一块内容,原因在于设计仅仅依据设
计规范或当地经验确定路面结构层次,指定各层次材料的标准规范名称。本次设计运用了大
学期间所学的工程技术与材料科学知识,合理考虑了道路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材料所在路面
结构层次的功能等,论证合理地选择了材料类型和建议配比。

1.3 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就是对拟订的路面结构方案和选定建筑材料,运用规范建议的设计理论
和方法对结构进行力学验算。
现阶段公路路面使用的路面类型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者应
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降水、材料、交通量等各方面因素后选定路面的类型,然后进行设计。

2 路面设计
2.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标准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设计标准主要以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控制
指标,对高等级道路路面还要验算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的拉应力。

2.2 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可编辑
精品
(1) 轴载换算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以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
N1=∑C1C2(Pi/P)4.35
(2) 累计当量轴次
Ne=[(1+r)t-1]×365N1η/r
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 t—设计年限
N1—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平均日当量轴次(次/d) 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η—车道系数,取0.65

2.3 各层材料计算参数的确定
2.3.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主要须确定沥青混合料在25℃和15℃时的抗压模量和15℃的劈裂
强度。强度和模量的确定方法不外两种,试验法和经验法。

经验法是参照规范中的参数建议值,考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状况(自然区划和气候分区)
和工程的具体情况适当选用。如,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建议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标号≤90
的抗压模量为1800~2200,设计时不能简单地取中值,如果所用沥青标号较低,如60、70,
可考虑用较高的值,若为90,则应取低限;高速公路行车速度高,一般二级公路行车速度
低,那么设计高速公路路面时可取上限值。

2.3.2 基层材料类别与计算参数确定

基层材料的类别,我国路面工程中最常用的当属半刚性基层,主要材料类别按沥青路
面规范定义有水泥稳定类(水泥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水
泥石灰土、二灰土、水泥粉煤灰等综合稳定类。
主要力学参数确定,设计中主要要确定的基层材料力学参数为设计沥青路面时有抗压
模量和劈裂强度、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只须确定抗压模量。同样,材料力学参数可通过配
比试验确定,也可参照规范建议值确定。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参数依据规范建议确定时应注意
规定的龄期,材料配比,特别是结合料的含量;同时应考虑基层将来可能处于的潮湿状态。

2.3.3 垫层材料类别与计算参数
垫层材料类别。垫层材料主要有石灰稳定类(石灰土、石灰稳定集料等)、级配碎石、
砂砾等。垫层材料的力学参数,设计中一般只须确定垫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由于用于垫
层材料的粒料很难进行试验测定,一般参照规范建议值确定即可。

2.3.4 土基回弹摸量的确定
经验法新建道路设计时,尚无法实测土基顶面的回弹模量,应对路基填土类型、地下
水位、预测的路基潮湿状态综合分析,根据经验数据或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根据土类和气候
区以及拟定的路基土的平均稠度,可参考《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E表E2预测土基回弹
模量值。当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时,土基回弹模量值可较表列数值提高15%~30%。
可编辑
精品
现场实测法。在已建成的路基上,在不利季节按照现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规定,
用大型承载板测定土基0~0.5mm(路基软弱时测至lmm)的变形压力曲线,然后根据公式计算
出回弹模量值。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