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是由俄罗斯发明家阿尔泰什勒·萨维奇·阿尔泰什勒提出的创新理论,它包含了40个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创作者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TRIZ理论的40个原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
1. 精简原理,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部分来提高效率和性能。
2. 时间逆转原理,将过去的技术和思想应用到现代问题中。
3. 全局性,考虑整个系统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局部问题。
4. 增强,增加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5. 适应性,使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
6. 统一,将不同的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提高系统的效率。
7. 可靠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 可逆性,使系统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逆向操作。
9. 逆向思维,反向思考问题,找到与传统思路不同的解决方案。
10. 预见性,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11. 功能转移,将系统的功能转移到其他部分,实现更高效的运作。
12. 层次性,将系统分解成不同的层次,提高管理和控制的效率。
13. 均衡,使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达到均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14. 弹性,使系统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5. 动态性,使系统能够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6. 非对称性,利用系统内部的不对称性来实现创新和改进。
17. 随机性,引入一定程度的随机性,使系统更具灵活性和创造性。
18. 递归性,通过递归思维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19. 联系,将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实现更高效的协作和协调。
20. 超越,超越传统思维,寻找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1. 负面效应,利用负面效应来实现积极的改变。
22. 自组织性,使系统能够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
23. 反馈,引入反馈机制,使系统能够自我修正和改进。
24. 多样性,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的多样性来实现创新和改进。
25. 可持续性,使系统能够持续发展和改进。
triz创新原理

triz创新原理TRIZ创新原理。
TRIZ是俄罗斯发明家阿尔图尔·希尔斯基(Genrich Altshull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论,它的全称是“发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TRIZ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成百上千的发明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创新原理和方法,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TRIZ的创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矩阵,TRIZ将问题归结为矛盾,认为矛盾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通过矛盾矩阵,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实现创新。
2. 40个发明原理,TRIZ总结出了40个常用的发明原理,这些原理是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式和方法,如分离、合并、局部负面效应、中介等。
3. 物质与场合分析,TRIZ强调对问题的深入分析,通过对物质与场合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4. 理想终局,TRIZ提出了“理想终局”的概念,即问题的最终解决状态。
通过设想理想终局,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5. 系统化创新,TRIZ强调创新的系统化,通过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综合思考,找到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TRIZ的创新原理不仅适用于技术领域,也可以应用于管理、营销、设计等各个领域。
它的方法论性质使得它成为一种通用的创新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在实际应用中,TRIZ的创新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定位和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对矛盾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实现创新。
同时,TRIZ的40个发明原理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TRIZ的创新原理是一种系统化的创新方法论,它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系统思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它不仅适用于技术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创新工具。
TRIZ理论

1. 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促使我们知道技术系统是如何进化的,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
2. IFR最终理想解
促使我们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避免由于折中法缺乏目标所带来的弊端。
3. 40个发明原理
指引发明的原理,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扩张
4. 39个通用参数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阵
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在矛盾表中查找可能的解法,解法是由40个发明原理组成的
5. 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
促使我们发现物理矛盾的11条分离方法和4大分离原理。
6. 物-场模型分析
一种重要的问题描述和分析工具,用以建立与已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
可以通过物-场分析法描述的问题一般称为标准问题,可以采用76个标准解法进行求解。
7. 76个标准解法
针对标准问题提出的解法,标准解法是TRIZ高级理论的精华之一。
8. ARIZ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非标准问题主要应用ARIZ来进行解决。
ARIZ的思路是将非标准问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变换,转化为标准问题,然后应用76个标准解法来予以解决。
9. 科学原理知识库
物理、化学、几何等领域的科学原理可以有效帮助发明问题的解决,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2017.7.18袁治海)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文有称“萃智”。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齐舒勒(Genrich S. Altshuller)提出的。
1946年阿齐舒勒等学者在研究了世界各国200万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TRIZ。
1、TRIZ是一种哲学,对理想化、资源、功能性、矛盾、空间/时间/作用等给人们指出了鲜明的创造性思维方法;2、TRIZ是一种方法,向人们展示了定义和解决发明问题的路径;3、TRIZ是一种工具,是包含着40个发明原理、最终理想解(IFR)、矛盾矩阵、进化法则、物-场分析、功能分析、知识库/效应库、资源、分离原理等一整套工具。
TRIZ是将一个特定的问题利用TRIZ思维方法,沿着TRIZ的分析和定义问题的路径,将特定问题转换成TRIZ标准问题,然后利用TRIZ工具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对应标准问题的标准解,最后通过验证和评价获得特定问题的解。
这个解,绝不是按以往传统的折中解,而是一个消除了矛盾的趋于最终理想的解。
由于TRIZ提供的工具较多,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要选择不同的工具来解决各异的发明问题,其运用过程较为复杂。
运用TRIZ时,首先明确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制定产品开发战略,那么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测技术系统的发展趋势,执行预测分析的步骤。
在执行预测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当前技术系统所处的阶段,根据进化法则判断当前系统的进化方向,运用八大进化法则来指导如何改进系统,使系统向“最终理想化”进化,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然后对筛选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如果对方案满意则执行方案,如果对方案不满意,则要返回分析问题阶段,重新进行分析,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决具体的产品设计问题,那么我们便执行解决具体问题的流程,首先要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清晰、全面的陈述,然后构想最终理想解IFR,接着建立物-场模型,再定义当前技术系统中的冲突元素是什么,再根据当前系统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冲突,建立一个能反映整个系统关键问题的矛盾模型。
triz理论介绍

TRIZ理论在机械工程创新中的应用TRIZ理论定义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TIPS。
TRIZ 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 S. Altshuller)在1964年创立的,他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
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他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
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冲突是其进化的推动力。
进化速度随技术系统一般冲突的解决而降低,使其产生突变的唯一方法是解决阻碍其进化的深层次冲突。
.Altshuller依据世界上著名的发明,研究了消除冲突的方法,他提出了消除冲突的发明原理,建立了消除冲突的基于知识的逻辑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发明原理(Inventive Principles)、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及标准解(1区底 Standard Techniques)。
triz理论

TRIZ理论概述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工程师Genrich Altshull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问题解决方法。
TRIZ的主要目标是改进现有技术并创造新技术。
它提供了一套结构化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TRIZ的核心原理TRIZ的核心原理基于以下基本概念:1. 矛盾存在TRIZ认为创新问题的核心是矛盾存在。
矛盾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互依赖的需求或条件之间的冲突。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克服这些矛盾。
2. 趋同与分散规律TRIZ认为技术演化本质上是以相对适应和剩余问题解决为基础的。
在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分散规律”和“趋同规律”,即技术的演化趋势可能会同时出现技术的分散和趋同。
3. 比较分析TRIZ鼓励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产品、系统或过程来发现共性和差异。
这种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4. 资源利用TRIZ鼓励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
这包括有效利用现有知识、经验和技术,以及利用现有的可用部件和技术解决方案。
TRIZ的解决问题工具TRIZ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帮助寻找解决技术问题的创新思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TRIZ工具:1. 分析矛盾矩阵分析矛盾矩阵是TRIZ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基于现有的技术矛盾模式,帮助解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TRIZ中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它通过比较并识别相似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模式,帮助解决当前问题。
3. 发明原理发明原理是TRIZ中的基本原理,用于解决技术问题。
它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通常与不同的矛盾模式相关联。
4. 趋同和分散TRIZ鼓励应用趋同和分散规律来解决问题。
趋同规律用于寻找与已有技术类似的方案,而分散规律则用于创造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新方案。
5. 短路演化短路演化是一种通过跳过繁琐的演化过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找到更快、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冲突解决理论1、技术冲突解决原理TRIZ提出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运动物体质量、静止物体质量、运动物体长度、静止物体长度等。
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 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
通过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冲突矩阵,该矩阵将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工程参数与40条发明原理建立了对应关系,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选择发明原理的难题。
2、物理冲突解决原理Terninko于1998年提出的物理冲突描述方法为:(1)为实现关键功能,子系统要具有一有用功能,但为了避免出现一有害功能,子系统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
(2)关键子系统的特性必须是一大值以能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须是一小值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3)关键子系统必须出现以取得一有用功能,但又不能出现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TRIZ提出采用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的方法,包括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部分的分离。
英国Bath大学的Mann提出,解决物理冲突的分离原理与解决技术冲突的发明原理之间存在关系,一条分离原理可以与多条发明原理存在对应关系。
(二)物—场模型分析方法物—场分析是用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的建模技术。
物—场模型分析方法产生于1947—1977年,每一次的改进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76 种标准解。
这些标准解是最初解决问题方案的精华,因此,物—场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不同想法。
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构成要素S1、作用体S2、场 F三者缺一就会造成系统不完整。
而当系统中某一物质的特定机能没有实现时,系统就会产生问题。
为了控制这一物质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引入另外的物质。
由此产生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能量(场)的产生、变换、吸收等,物—场模型也从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
因此各种技术系统及其变换都可用物质和场的相互作用形式表述。
4.TRIZ理论主要内容

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
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
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4. 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5.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
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6.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冲突解决理论1、技术冲突解决原理TRIZ提出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运动物体质量、静止物体质量、运动物体长度、静止物体长度等。
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 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
通过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冲突矩阵,该矩阵将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工程参数与40条发明原理建立了对应关系,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选择发明原理的难题。
2、物理冲突解决原理Terninko于1998年提出的物理冲突描述方法为:(1)为实现关键功能,子系统要具有一有用功能,但为了避免出现一有害功能,子系统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
(2)关键子系统的特性必须是一大值以能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须是一小值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3)关键子系统必须出现以取得一有用功能,但又不能出现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TRIZ提出采用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的方法,包括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部分的分离。
英国Bath大学的Mann 提出,解决物理冲突的分离原理与解决技术冲突的发明原理之间存在关系,一条分离原理可以与多条发明原理存在对应关系。
(二)物—场模型分析方法物—场分析是用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的建模技术。
物—场模型分析方法产生于1947—1977年,每一次的改进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76 种标准解。
这些标准解是最初解决问题方案的精华,因此,物—场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不同想法。
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构成要素S1、作用体S2、场F三者缺一就会造成系统不完整。
而当系统中某一物质的特定机能没有实现时,系统就会产生问题。
为了控制这一物质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引入另外的物质。
由此产生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能量(场)的产生、变换、吸收等,物—场模型也从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
因此各种技术系统及其变换都可用物质和场的相互作用形式表述。
利用物—场分析方法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建立系统的物—场模型,并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步骤如下:(1)指定物体S1;(2)指定场;(3)建立物—场初期模型;(4)指定作用体S2;(5)生成所希望的物—场模型;(6)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发明问题解决算法TRIZ认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得越清楚,问题的解就越容易找到。
TRIZ中,发明问题求解的过程是对问题不断地描述、不断地程式化的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初始问题最根本的冲突被清楚地暴露出来,能否求解已很清楚,如果已有的知识能用于该问题则有解,如果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该问题则无解,需等待自然科学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该过程是靠ARIZ算法实现的。
ARIZ (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是TRIZ的一种主要工具,是解决发明问题的完整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套逻辑过程逐步将初始问题程式化。
该算法特别强调冲突与理想解的程式化,一方面技术系统向理想解的方向进化,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技术问题存在冲突需要克服,该问题就变成一个创新问题。
ARIZ中冲突的消除有强大的效应知识库的支持。
效应知识库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几何的等效应。
作为一种规则,经过分析与效应的应用后问题仍无解,则认为初始问题定义有误,需对问题进行更一般化的定义。
应用ARIZ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前,要不断地对问题进行细化,一直到确定了物理冲突,该过程及物理冲突的求解已有软件支持。
综上所述,由于TRIZ将产品创新的核心—--产生新的工作原理过程具体化,并提出了规则、算法与发明创造原理供设计人员使用,它已经成为一种较完善的创新设计理论。
(四)应用TRIZ的一般过程TRIZ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被划分为四个步骤,如图所示:(1)分析分析是TRIZ的工具之一,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阶段。
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系统、子系统、部件。
理想解是采用与技术及实现无关的语言对需要创新的原因进行描述,创新的重要进展往往在该阶段对问题深入的理解所取得。
确认哪些使系统不能处于理想化的元件是使创新成功的关键。
设计过程中从一起点向理想解过渡的过程称为理想化过程。
可用资源分析是要确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
这些可用资源与系统中的某些元件组合将改善系统的性能。
冲突区域的确定是要理解出现冲突的原因。
区域既可指时间,又可指空间。
假如在分析阶段问题的解已经找到,可以移到实现阶段。
假如问题的解还没有找到,而该问题的解需要最大限度的创新,则基于知识的三种工具:原理、预测、效应等都可采用。
(2)原理原理是获得冲突解的方法。
有技术与物理两种冲突解决原理。
TRIZ引导设计者挑选能解决特定冲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参数确定冲突。
有40条原理。
(3)预测预测又称为技术预报。
TRIZ确定了8种技术系统进化的模式。
当模式确定后,系统、子系统及部件的设计应向高一级的方向发展。
(4)效应效应指应用本领域,特别是其他领域的有关定律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如采用数学、化学、生物等领域中的原理,解决设计中的创新问题。
(5)评价该阶段将所求出的解与理想解进行比较,确信所作的改进不仅满足了技术需求而且推进了技术创新。
TRIZ中的特性传递( feature transfer)法可用于将多个解进行组合以改进系统的品质。
4增加不对称性14曲面化24借助中介物34抛弃或再生5组合15动态特性25自服务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6多用性16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26复制36相变7嵌套17空间维数变化27廉价替代品37热膨胀8重量补偿18机械振动28机械系统替代38强氧化剂9预先反作用19周期性作用29气压和液压结构39惰性环境10预先作用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30柔性壳体或薄膜40复合材料下面是对这40个创新原理的具体介绍,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
本节将对每个创新原理做简单的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原理1. 分割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组合家具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原理2. 抽取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空气压缩机工作,将其产生噪音的部分即压缩机移到室外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原理3. 局部质量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原理4. 增加不对称性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原理5. 组合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并行计算机的多个CPU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冷热水混水器原理6. 多用性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原理7. 嵌套A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俄罗斯套娃可伸缩电视天线汽车安全带B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伸缩式天线原理8. 重量补偿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提供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用氢气球悬挂广告牌B通过与环境(利用空气动力、流体动力或其他力等)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的重量补偿直升机的螺旋桨(利用空气动力学)轮船应用阿基米德定律产生可承重千吨的浮力赛车安装上阻流板用来增加车身与地面的摩擦力则使用了空气动力学的特征原理9. 预先反作用A事先施加机械应力,以抵消工作状态下不期望的过大应力酸碱缓冲溶液B如果问题定义中需要某种相互作用,那么事先施加反作用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对钢筋预加应力原理10. 预先作用A预先对物体(全部或至少部分)施加必要的改变不干胶粘贴(只需揭出透明纸,即可用来粘贴)手术前将手术器具按所用顺序排列整齐B预先安置物体,使其在最方便的位置开始发挥作用而不浪费运送时间在停车场安置的预付费系统建筑内通道里安置的灭火器原理11. 事先防范A采用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措施,补偿物体相对较低的可靠性显影剂可依据胶卷底片上的磁性条来弥补曝光不足降落伞的备用伞包航天飞机的备用输氧装置原理12. 等势A改变操作条件,以减少物体提升或下降的需要工厂中与操作台同高的传送带巴拿马运河的水闸原理13. 反向作用A用相反的动作代替问题定义中所规定的动作将两个套紧的物体分离,将内层物体冷冻(传统的方法是将外层物体升温)B让物体或环境可动部分不动,不动部分可动加工中心中变工具旋转为工件旋转健身器材中的跑步机C将物体上下或内外颠倒通过把杯子倒置从下边喷入水来进行清洗原理14. 曲面化A将物体的直线、平面部分用曲线或球面代替,变平行六面体或立方体结构为球形结构两表面间引入圆倒角,减少应力集中B使用滚筒、球、螺旋结构千斤顶中螺旋机构可产生很大的升举力圆珠笔和钢笔的球形笔尖,使书写流畅C改直线运动为旋转运动,应用离心力洗衣机中的离心甩干机原理15. 动态特性A调整物体或环境的性能,使其在工作的各阶段达到最优状态飞机中的自动导航系统B分割物体,使其各部分可以改变相对位置装卸货物的铲车,通过铰链连接两个半圆形铲斗,可以自由开闭,装卸货物时张开,铲车移动时铲斗闭合折叠椅/笔记本电脑C如果一个物体整体是静止的,使之移动或可动可弯曲的饮用麦管在医疗检查中,使用挠性肠镜原理16. 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A如果所期望的效果难以百分之百实现,稍微超过或稍微小于期望效果,会使问题大大简化印刷时,喷过多的油墨,然后再去掉多余的,使字迹更清晰在孔中填充过多的石膏,然后打磨平滑原理17. 空间维数变化A将物体变为二维(如,平面)运动,以克服一维直线运动或定位的困难;或过渡到三维空间运动以消除物体在二维平面运动或定位的问题螺旋梯可以减少占地面积B单层排列的物体变为多层排列立交桥印刷电路板的双层芯片C将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自动垃圾卸载车D 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双面的地毯两面穿的衣服E 利用照射到邻近表面或物体背面的光线苹果树下的反射镜原理18. 机械振动A使物体处于振动状态电动振动剃须刀B如果已处于振动状态,提高振动频率(直至超声振动)超声波清洗C利用共振频率超声波碎石机击碎胆结石D用压电振动代替机械振动高精度时钟使用石英振动机芯E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耦合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共用,在电熔炉中混合金属,使混合均匀原理19. 周期性作用A用周期性动作或脉冲动作代替连续动作警车所用警笛改为周期性鸣叫,避免产生刺耳的声音B如果周期性动作正在进行,改变其运动频率用频率调音代替摩尔电码使用AM(调幅), FM(调频), PWM(脉宽调制)来传输信息C在脉冲周期中利用暂停来执行另一有用动作医用的呼吸机系统为:每五次胸廓运动,进行一次心肺呼吸原理20. 有效作用的连续性A物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满载持续工作,以提供持续可靠的性能汽车在路口停车时,飞轮储存能量,以便汽车随时启动B消除空闲和间歇性动作后台打印,不耽误前台工作原理21. 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A将危险或有害的流程或步骤在高速下进行照相用闪光灯原理22. 变害为利A利用有害的因素(特别是环境中的有害效应),得到有益的结果废热发电回收废物二次利用,如再生纸B将两个有害的因素相结合进而消除它们潜水中用氮氧混合气体,以避免单用造成昏迷或中毒C增大有害因素的幅度直至有害性消失森林灭火时用逆火灭火(在森林灭火时,为熄灭或控制即将到来的野火蔓延,燃起另一堆火将即将到来的野火的通道区域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