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周南中学

合集下载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第四季度结题鉴定情况一览表...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第四季度结题鉴定情况一览表...
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乃忠
卢红梅、周大明、黄建平、邓宏、彭亮宇、李乾生、罗大红、周振华、唐桂花、张琳、刘敏娜、刘俏梅、肖赛兰、方日飞、丁理册、童欢
合格
6
XJK012BZXX021
省级一般资助课题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机制创新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湘潭教育学院
姜圣秋
刘宇明、袁原、陈静、曹瑞卿、肖建河、王建平、陈蕾、谭千保、陈坤华
李阿玲、丁凤姣、胡颖、杨健、罗攀登、张德先、曹剑锋、刘星红、龚利、邓忭春、彭向辉、张宏亮、熊四红、江光辉、谢凤仪
合格
21
XJK014CZXX032
省级一般课题
社区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湖南大学幼儿园
肖晓敏
谭曼娜、张静、张思雁、罗秀娟、贺咏辉、杨玲、李琳、胡婕、曾慧芸、吴玲玲、欧丹、许仙娥、刘安娜、曾亚飞、高欢、李菊华
成宇宏
刘新芝、虢利辉、陈克勤、舒波、王仙怀、赵莲、李伟、刘苹、郭周娜、刘佳、文芳、李星龙
优秀
42
XJK01园建设和管理的案例研究
邵阳市第二中学
杨湘琪
肖顺凯、黄世民、李博文、杨新艳、陈艳梅、张戬、易阳、陈小红、周莎、王贵阳、罗寨新
良好
43
XJK016CZXX020
优秀
4
XJK17CZXX064
省级一般课题
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邵阳市新邵县教育局教研室
谢超莲
袁仕森、孙住平、吴平初、曾杰、陈素琨、谢翠花、周琛、潘海波、曾小姣、袁炳炫、段娇辉、孙治锋、李小花、张平
良好
5
XJK014BZXX014
省级一般资助课题
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生素质发展研究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双减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

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

同时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指导着课堂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中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自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

而以往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或者担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于是教师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面面俱到地讲解,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做实验流于形式,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出台首次提出了“科学探究”这个术语,新的课程标准从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的高度论述了加强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其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内涵,使我们对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更深的理解和明确的方向。

科学探究进入课堂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有所加强,过去普遍被忽略的实验得到重视,科学探究在实验中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

抓好了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上就使加强科学探究落到实处。

因此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问题提出㈠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人才的创新能力成为了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因此,新课标课程标准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了重要的目标。

新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学生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长沙周南教育集团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长沙周南教育集团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周南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阶段考试物理试卷考试用时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物理学的巨大发展得益于科学家们创造和应用了许多物理学方法,比如比值法、微元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在研究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时,利用了“理想斜面实验”,由于摩擦力不可能完全消失,所以这个结论只是“理想中”成立,实际上并不成立B. 根据速度定义式x v t∆=∆,当0t ∆→时,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控制变量法C.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中,用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主要是利用了等效原则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时,用质点代替物体属于理想化模型 2. 一物块沿直线运动速度一时间(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s 内的位移大小为17.5mB. 3s 末与5s 末的速度相同C. 第4s 内与第5s 内的加速度相同D. 前4s 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3. 如图所示,A 、B 两篮球从相同高度以相同方向抛出后直接落入篮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的A. A 、B 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B. A 、B 落入篮筐时的速度方向相同C. 抛出到落入篮筐A 比B 的运动时间长D. A 在最高点的速度比B 在最高点的速度小4. 用轻质弹簧连接的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弹簧处于原长,A 的左端靠在竖直墙壁上,现让B 突然获得一个水平向左的速度v 0,规定水平向左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弹簧开始压缩到第一次压缩量最大时,墙壁对A 的冲量为0mv −B. 弹簧从压缩量最大到第一次恢复到原长的过程中,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 从B 获得速度到A 刚要离开墙壁,弹簧对B 做的功为2012mv D. 从B 获得速度到A 刚要离开墙壁,弹簧对B 的冲量为0mv5. 在空间技术发展过程中,喷气背包曾经作为宇航员舱外活动的主要动力装置,它能让宇航员保持较高的机动性。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C.在 内,无人机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不共线,所以无人机做曲线引动,故C错误;
D.在 内,无人机水平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水平加速度恒定,竖直方向匀减速上升,竖直加速度恒定,则无人机的合加速度恒定,故无人机做匀变速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两个半径为R,而内壁光滑的 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地面水平, 、O'为两圆弧的圆心,两圆弧相切于N点。一小物块从左侧圆弧最高处静止释放,当通过N点时,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
(2)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按照甲图的电路图,连接乙图中的实物图。()
(3)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读数为 、电流表A2的读数为 ,根据此次测量的结果写出电阻丝 的表达式, ___________。
【答案】①.6.125##6.124##6.126②.见解析③.
【解析】
【详解】(1)[1]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值为 ,由图可知电阻丝的直径为
三、实验题(本题共两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1.要精确测量一个阻值约为5Ω的电阻丝的电阻 ,实验提供下列器材: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 约为4Ω;
电流表A2:量程500μA,内阻 ;
直流电源 :电动势 ,内阻很小;
滑动变阻器 :阻值10Ω;
开关S,导线若干。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此电阻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_mm。
A.一定有m1>m2B.一定有m1<m2
C.一定有Q1>Q2D.一定有Q1<Q2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两小球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两小球静止,受力平衡,由相似三角形关系可知
由于 , ,则有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研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该研究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过程来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科学探究研究的重要性科学探究研究是一种基于实证分析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现象的直观认识。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并收集有关数据。

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概念,从而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科学探究研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如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得出结论。

这种综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科学探究研究还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在实施科学探究研究项目时,学生往往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过程。

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

二、科学探究研究的应用1.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科学探究研究鼓励学生在物理实验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例如,在光学实验中,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研究不同材料对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加深对光学概念的理解。

2. 研究论文和报告撰写科学探究研究也鼓励学生撰写研究论文和科学报告。

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论文和报告来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研究发现。

这种写作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向同学和老师展示他们的学术成果,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在科学探究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3. 知识应用和综合项目科学探究研究也可以应用于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综合项目来应用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微元法证明均匀球壳对壳内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

微元法证明均匀球壳对壳内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

微元法证明均匀球壳对壳内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段石峰(长沙市周南中学ꎬ湖南长沙410201)摘㊀要:万有引力普遍存在ꎬ但万有引力公式只适用于质点之间ꎬ牛顿证明了球状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高中物理熟知 均匀球壳对壳内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 这个结论ꎬ但教学中通常忽视对它的严格证明ꎬ仅仅用微积分的思想作定性说明ꎬ缺乏严谨的科学论证.微元法是从微积分降解出来的初等方法ꎬ利用微元法从不同的视角证明以上结论ꎬ揭示出结论背后隐藏的普遍性规律和深层次物理原理ꎬ从根本上反映了平方反比规律具有的必然结论ꎬ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关键词:高中物理ꎻ初等方法ꎻ微元法ꎻ万有引力定律ꎻ平方反比规律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4-0111-03收稿日期:2023-11-05作者简介:段石峰(1992-)ꎬ男ꎬ湖南省常宁人ꎬ本科ꎬ中学二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万有引力定律堪称物理学中普适性的经典楷模ꎬ赢得了后世无数科学家的赞赏.万有引力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ꎬ因此是 万有 的ꎬ但万有引力公式F=GMmr2只适用于两个质点之间ꎬ因为只有两个点之间的距离r才能确定.当实际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时ꎬ如何求解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ꎬ这在牛顿时代是个不小的难题ꎬ然而ꎬ牛顿自己发明了微积分把它解决了.即便如此ꎬ微积分方法也只能求解质量分布已知的情况ꎬ特别是质量分布具有某种对称性的情况.后来数学家高斯创立了一个定理 高斯定理ꎬ可以非常简捷地处理具有一定对称性分布的问题[1].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具有球对称性(绕球心任意旋转都是相同的)ꎬ球壳对壳内外质点的万有引力都可以用微积分或高斯定理求解[2]ꎬ而球体是一层层同心球壳的叠加ꎬ因此只要解决球壳的问题ꎬ那么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都迎刃而解.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均匀球壳对壳内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这个结论还可以借助空间 立体角 的概念进行证明ꎬ但这些方法都属于高等数学.高中物理通常把这个结论不加证明地告诉学生ꎬ尽管不碍于问题的解决ꎬ却难免有 强行灌输 之嫌ꎬ终究给学生留下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的疑惑和缺憾ꎬ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虽然高中阶段对微积分不作要求ꎬ但由它派生出来的微元法属于初等方法ꎬ并且非常巧妙地实现了降解.微元法是高中物理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ꎬ基本思路是 先无限分割ꎬ再累积求和 ꎬ即先把物体分割成足够小的质量微元ꎬ求出它们之间的万有引111力ꎬ再求力的矢量和就可得到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本文利用微元法从两种不同的视角ꎬ证明均匀球壳对壳内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1用微元法处理的基本思路当物体不能看作质点时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如何计算?基本思路是将物体进行分割ꎬ当分割得足够细时ꎬ每一部分都可以看作质点[3].如图1所示ꎬ首先把A㊁B两个物体分割成很多小块ꎬ每一小块的体积都很小ꎬ可以看作质量为Δm的质点ꎬA㊁B物体上任意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为Fij=GΔmaiΔmbjr2ij图1㊀微元法基本思路然后求出B物体上所有质点对Δmai的万有引力ꎬ将这些力进行矢量求和ꎬ得到B对A上任意质点Δmai的万有引力为FiB=ðjFij=ðjGΔmaiΔmbjr2ij最后把B对A上每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进行矢量求和ꎬ得到A㊁B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AB=ðiFiB=ðijGΔmaiΔmbjr2ij即A㊁B之间的万有引力等于A的每一部分与B的每一部分的万有引力的矢量和.然而对于体积不规则的物体ꎬ求和过程很难计算ꎻ对于具有对称性的物体ꎬ可以利用对称性简化求和过程.2用微元法证明的两种视角2.1视角一:用圆锥截取如图2所示ꎬ质量为m的质点处在球壳内的任意位置P点ꎬ过P点任意作一条直线与球壳的交点为A点和B点.以P点为顶点㊁以直线AB为对称轴任意作一对顶角很小的圆锥ꎬ圆锥在球壳上截取两个面积很小的球面ꎬ可以看作以A点和B点为圆心的圆平面ꎬ圆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图2㊀用圆锥截取的球面示意图设球壳单位面积的质量为σꎬ截取的两个质量微元m1和m2可以看作位于A点和B点的质点ꎬ它们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ꎬ对P点处质点m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ꎬ大小分别为F1=Gm1mr21=GσS1mr21ꎬF2=Gm2mr22=GσS2mr22分别过A点和B点作垂直于AB的圆锥底面圆ꎬ半径分别为R1和R2ꎬ面积分别为S1ᶄ和S2ᶄ.设øOAB=øOBA=θꎬ则圆面S1与S1ᶄ的夹角为θꎬ圆面S2与S2ᶄ的夹角也为θꎬ它们的关系为S1ᶄ=πR21=S1cosθꎬS2ᶄ=πR22=S2cosθ由于垂直于AB的两个圆锥底面圆相互平行ꎬ所以存在相似三角形关系ꎬ由对应边成比例可得R1r1=R2r2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1=F2ꎬ即F1和F2的矢量和为零.现将对顶圆锥绕P点旋转ꎬ所截取的每一对质量微元对P点处质点的万有引力的矢量和都为零ꎬ并且可以截取到整个球壳ꎬ所以整个球壳对P点处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ꎬ于是证明了均匀球壳对壳内任意位置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4].㊀2112.2视角二:用环带分割如图3所示ꎬ质量为m的质点处在球壳内的任意位置P点ꎬ以P点为顶点㊁以过P点的直径为对称轴任意作一对圆锥ꎬ圆锥母线与对称轴的夹角为θꎬ此角增大Δθ(Δθң0)的过程中ꎬ圆锥在球壳上扫出两条环带ꎬ两环带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ꎬ宽度分别为r1Δθ和r2Δθꎬ半径分别为R1和R2ꎬ则两环带的面积分别为S1=2πR1 r1ΔθꎬS2=2πR2 r2Δθ图3㊀用环带分割示意图设球壳单位面积的质量为σꎬ则两环带的质量分别为m1=σS1ꎬm2=σS2将两环带再分割为质量微元Δm1和Δm2ꎬ对P点处质点m的万有引力方向具有对称性ꎬ与对称轴的夹角为θꎬ大小分别为ΔF1=GΔm1mr21ꎬΔF2=GΔm2mr22那么两环带对P点处质点m的万有引力方向沿对称轴相反ꎬ大小分别为F1=Gm1mr21cosθꎬF2=Gm2mr22cosθ由于两环带所在的圆平面相互平行ꎬ所以存在相似三角形关系ꎬ由对应边成比例可得R1r1=R2r2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1=F2ꎬ即F1和F2的矢量和为零.现将角θ从0增大到π2的过程中ꎬ所分割的每一对环带对P点处质点的万有引力的矢量和都为零ꎬ并且可以覆盖到整个球壳ꎬ所以整个球壳对P点处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ꎬ于是证明了均匀球壳对壳内任意位置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5].3结束语从证明的过程来看ꎬ之所以分割的每一对质量微元对球壳内任意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ꎬ是因为万有引力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ꎬ那就是它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换句话说ꎬ 均匀球壳对壳内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 这个结论并非偶然ꎬ而是平方反比规律的必然结果.既然如此ꎬ由于库仑定律同样遵循平方反比规律ꎬ那么本文的证明方法和结论也同样适用于库仑力ꎬ即 电荷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任意位置点电荷的库仑力为零 .只不过带电体产生的静电场容易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ꎬ引起明显的静电感应现象或电介质极化现象ꎬ导致电荷的分布难以保证具有球对称性.参考文献:[1]赵凯华ꎬ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 力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4:338.[2]叶玉琴.为什么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21题[J].中学物理ꎬ2013ꎬ31(04):73-74.[3]秦建云.高中物理原理与方法 力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2:194.[4]程稼夫.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 力学篇[M].第2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ꎬ2013:302-303.[5]周建丽ꎬ陈钢. 均匀球壳对壳内物体引力为0证明问题的探讨[J].物理教师ꎬ2013ꎬ34(09):60-61.[责任编辑:李㊀璟]311。

周南实验中学

周南实验中学

办学理念
周南实验中学
学校秉承“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宗旨,传承百年周南的传统文化,恪守“诚朴、健美、笃学、奋进”的 校训,贯彻“倡文明好学之风,走博学多才之路”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最适教育”的办学目 标,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好发展”的培育效果。
坚守“人本管理”管理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刚性管理与人性服务相结合,执行 “行政责任制”、“全员聘任制”、“全员量化考评制”、“绩效工资制”等制度,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评优重业绩,前途靠奋斗”的价值观念和“创一流,争卓越”的 意识。完善管理岗位,推行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竞聘上岗,执行末尾淘汰制,实行校区轮岗制度等。 呈现“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和谐”的良好氛围。
校训近年来,学校以“抢抓机遇、打造高效、提升品牌”为发展主题,专注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引领当前课改之先锋,其教学质量、教学理念均处于长沙市公办初中领先位置,为社会及家长所信赖推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校园文化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周南实验中学秉承周南中学德育工作理念和特色,一脉相传、并不断创新发展。通过“三位一体”的德育培 育模式,塑造周南实验中学学生的特征——品行端正,气质高雅,心灵美好。学校优良的校风学风一直为社会和 家长所称道 。
谢谢观看
学校介绍
周南实验中学校园人文,钟灵毓秀。学校旧址名“蜕园”,因湖南第一位进士大唐时朝的刘蜕筑园于此而得 名,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即出生于此。1905年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将祖传宅第“蜕园”捐献出来创办周南女校, 校名秉承《诗经·周南》义旨,始称周南女校,这是湖南省最早的一所女子中学。解放后曾用名长沙市第四中学, 1968年学校实行男女合校,1984年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并复名为周南中学,2004年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 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学校拓址新建成为周南中学南校区,2011年4月更名为周南实验中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汇报人:2023-12-11•引言•科学思维概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目录•教学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成为了当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背景研究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以及对课堂实践的观察,总结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02科学思维概述科学思维是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实证、严谨、量化、可重复等原则。

科学思维不是随机、散乱的思考,而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系统思考。

科学思维强调实证证据,所有的结论都需要经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

科学思维强调推理的逻辑性,结论需要符合逻辑原则。

科学思维鼓励创新,不断提出新的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证来验证。

系统性实证性逻辑性创新性科学思维是探索自然规律的基础,通过实证和逻辑推理来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探索自然规律科学思维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促进科技发展科学思维可以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鼓励人们不断提出新的假设和猜想,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思维的重要性03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结合生活实例巧设悬念创设实验情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思维活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长沙市周南中学蔡灿飞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可见,《课程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本文从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供专家同行参考。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1、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李远哲说过:科学家就是充满好奇心的长不大的儿童。

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说儿童的天性是好奇,二是说好奇在科学发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丁肇中也说过:对于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做的事情要感兴趣,要为之而勤奋与不懈地工作。

”同样的道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原动力主要应该来自于对物理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如果学生仅仅是依靠功利目标(如为了上一所好大学,为了将来谋一份工作等)指向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只有功利目标指向的学习很少会有学习的乐趣,更多的是感到枯燥。

传统的教学任务是传道、授业与解惑。

在今天,传道、授业与解惑仍然是需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至少还应该有激趣、启奇和求疑。

探究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过程才可能是激趣、启奇和求疑的过程。

2、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并理解科学知识。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主动建构的。

诚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这种知识结构大多是靠教师“灌”、学生“背”形成的,这种机械式的接受式学习建立的知识结构往往是暂时的、脆弱的,也是不深刻的,而通过学生主动建构产生的知识结构才是牢固的、持久的与内化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建构起科学的完整的物理学知识体系呢?探究性的教学思想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在探究性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演示生动的实验、设置简化的模型等情境,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走进物理世界,在愉悦的环境下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等方式建构物理学知识,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与社会背景下运用物理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有意义的和有效的学习。

3、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建构物理知识的基本能力。

能够再生知识的知识就是力量。

因为知识是人们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

但单纯地强调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习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或多维的),比接受知识更重要的目标应该是,知识是从哪里来的?知识是怎样来的?知识的作用是什么?知识是怎样联系的?知识是怎样发展的?等等。

科学方法的载体是知识。

学生的物理思想方法应该在学生建构物理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而物理学科能力应该是学生在掌握物理学科方法基础上的内化,方法则是能力的外显。

方法获取与能力提高的主要渠道是科学的训练与心理的感悟,而感悟应该贯穿于探究的过程和探究后的反思。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实现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

非智力品质是什么?一般认为非智力品质包含:意志、毅力、信心、态度、情感等。

当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非智力品质不够健全,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接受式学习,甚至太多地采用了“灌”、“填”的教学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丰富多彩的物理学往往被简化为枯燥的概念和条文式的定理,物理教学则被异化为高度抽象的物理解题,长此以往必然会严重地压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意志、毅力等与人先天的因素有关,但后天的环境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探究性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的培养与激发,突出了老师指导下的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

当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有时反而可能会激发起他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求知的勇气。

5、有利于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教育的任务是要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探究与创新。

科学发展的进程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不懈地探究创新的过程。

物理学的历史同样反映了无数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探究与创新。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是经验的积累,是对事实、规则的认识等。

科学思维则是逻辑的。

而科学方法是研究自身的正确方法。

科学态度就是求真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精神就是敢于追求真理,对科学事业的执著和顽强,尊重客观世界,具有怀疑的态度、批判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精神。

科学教育中还含有人文素养的培养。

要将物理科学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去认识,物理科学本身是一种文化,物理科学发展的历程更是一部充满神奇的文化发展史。

教育培养的人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未来科学的探究者,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有利于让他们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而立志献身科学事业,有利于对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要在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上下功夫。

……一方面把探究活动的方式引向多样化,如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方法均可适当引入高中物理教学;另一方面加大研究性学习的力度,为较深入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力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提倡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观察实验、抽象思维与数学方法相结合,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科书要引导高中学生从科学探究中得到感悟和体验。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

1、以演示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引领探究这里所说的“以演示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引领探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演示实验教学,它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由学生完成对问题的探究,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知学生。

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提出问题——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气垫导轨、光电门控制分析与论证——微机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评估——误差分析交流与合作——采用其他方法2、以分组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合作探究这种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要形式,一般先由教师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并作适当点拨,然后分组进行探究,最后集中评估交流。

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往往不尽相同,通过小组间的评估交流,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

如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提出问题——如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猜想与假设——教师点拨,分组讨论(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出发,实验桌上提供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分组实验评估、交流与合作——集中讨论(伏安法、伏欧法、安欧法等)3、以逻辑推理为主要形式的互动探究有些较复杂的理论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有步骤的逻辑推理,将探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如“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提出问题——追寻牛顿的足迹,重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观察发现获得规律——行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

问题:行星运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猜想原因——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作用。

问题: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数学演绎得到规律——根据已知规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推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的规律: 2rMm F ∝。

进一步猜想——地球使地面上物体下落的力,与太阳使行星运动的力、地球使月球运动的力是否出于同一原因?猜想得到检验——月—地检验使猜想得到证实。

更大胆地猜想——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是否也有这样的吸引力?得出结论——万有引力定律: 221rm m G F =。

4、以自学研读为主要形式的自主探究有些理论探究问题在教材中写得较为详尽,学生也不难理解,对这部分内容可安排学生在课前自学或当堂研读,由学生自主探究,再互相交流。

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提出问题——弹性势能有怎样的表达式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能与哪几个物理量有关?弹簧的弹性势能与拉力所做的功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拉力所做的功?怎样计算这个求和式? 得出结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22121kx Fx E p == 交流评估——由F-x 图象下的面积求功,由平均作用力求功。

5、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探究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自主专题探究的一种好方法。

课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主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等现实问题,如交通问题、能源问题、环境保护、卫生状况、用电常识,甚至包括日常生活用品使用问题。

即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以现在学科知识为基础,把一些对课本中问题的看法,甚至有一些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只要有可行性研究的可能都可以形成课题。

初次参加研究活动的学生会感到选题困难,其实可联系物理必修、选修课的教学实际,关注周边环境就要有许多可选问题。

如:体育与力学相联系的有:拔河取胜的秘诀、跳高越杆姿态的变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对各式各样桥的研究、对形形色色门的研究;结合光学知识开展对近视问题的研究,如对眼镜认识的调查;结合电学知识开展对家庭用电及安全情况调查等等。

在课题研究中,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安排,计划、步骤、调查报告、实验分析都由学生处理,只有不懂的地方才请老师指导一下,学生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学生在研究中就能品尝到快乐,感觉学习不再是“苦差事”,使学生对学习萌发极大的兴趣,而学习、实验过程中又经常有新的发现,并且能亲自动手去探索和研究,对学生创新思维也有了很好的锻炼。

当然,科学探究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方面,教师严格设计的课堂探究能够引导学生获取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另一方面,科学探究还可以使学生自由探究一些教材不作要求的内容,甚至探究一些没有得到解释的现象。

科学探究教学到底采取哪种形式,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目标。

由于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因此,严格设计的探究和更加开放性的探究在物理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

总之,高中阶段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周久璘:《探究性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