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思想的构建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教师教学教育研究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要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一、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同时还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由于科学探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某一物理知识,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把注意力仅放在知识传授上,而忽视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必须引起我们特别注意。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总体要求,又在“科学探究能力目标”中,分别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等七个要素对应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所以教学中应该把科学探究能力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转化为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而不是笼而统之的进行描述。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初中学生,也有着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着无数熟悉而陌生,神奇而困惑的事与物。
浅谈新课程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思想

要求 学生 能够根据 所 给的 自然 现象发 现
与物理有 关 的问题并提 出 .
()猜想 与假设 2 即对所 提 出的 问题 的解决 提 出猜 想和假
设 .
3 0 ・
20 0 8年 第 6期
河北 理科教 学研 究
教 法探 讨
( )制 定计 划 与设计 实验 3
根 据 已有 的知识 和技 能 ,面对 所 提 出的
机 ,对科 学 的好奇 心和成 功感 .在 这里培 养 学生在学 习中的探究 能力 ,使学生 在学 习中 有成功感 、兴 奋感 ,培养 学生有批 判性 的思 维能力 和创造精 神 .毫无疑 问 ,新 课程标 准
改变 了过 去那种 学生 被动厌 学 的局 面 ,把 学 生视为 灾 难 的学 习 变 成 自愿 的 、快 乐 的 学 习 ,在 学 习中建立科 学研 究思想 和能力 .
带 测 出 ,这 样也 就知 道 了它在各 点 的瞬 时速
度 ,从 而得 到它 在各 点 的动能 . 比较 重物 在 某 两 点 的动 能 与 势 能 之 和 , 就 能验证 机 械能是 否守 恒 .
要注 意 的问题 :
问题和 猜想 ,设 计相 关 的实验 ,来 验证 自己 的 假设 .当然 ,实验 应该 包括 一些 理想 的实
出科学探 究在 高 中物理 课 程 中的重 要地位 .
那 么什么是 科学探 究 呢? 对 于学生 而言 ,科 学探究 是一种 学 习方 式 ,学生 在 学 习 中通 过 探 究 方 式 的 学 习 过 程 ,通过 经历 与科学 家进行科 学研 究 的相 似
过程 ,体 验研究 乐趣 、掌握 科学家 的研究 方
重 复进行 多 次实 验 ,还 可 以在一 次下 落 中测
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发表时间:2020-12-03T16:00:28.1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作者:丁兆常苏旬琳[导读] 伴随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探究型和创新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丁兆常苏旬琳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摘要:伴随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探究型和创新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在当下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构建探究式的课程结构,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爱好,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对此,本文通过论述物理探究教学的内涵,对于如何应用探究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应用探究;教学方法前言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当前的教学需求了。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初中物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艰巨,其所使选用的教学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以及他们今后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选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给予学生更好地物理教学知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提高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分析、探索的学习能力,轻松的掌握物理知识的的原理与结论。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整的教学任务是学生要在学习课程教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自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而探究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在课堂中探究,发现问题并分析,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的原因、对象和方向,并以对象和方向为依据,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点思考

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点思考《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还未完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是发展探究能力的最佳时机。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自主探究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具体来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
有兴趣就会产生注意和迷恋,就会使学生向往研究,热心探究,并且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
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在探究中选择生动、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如在《大气压》教学中的“覆杯实验”:在《浮力》教学中的“死海不死的故事”;在《电磁感应》教学中“手摇发电机”等实验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接触后会为之一怔,进而展开探究,向更深的知识层次进军。
其次,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是新观念的创造性反映,它是通向创造行为的桥梁。
培养探究意识,就要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无疑不思。
无思不悟,无悟不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无疑则不进。
的确,历史告诉我们,每一项发明和创造无一不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论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论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摘要:新课程标准把探究式教学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从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出发,论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同时,本文也例举了几个教学设计示例,讨论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有效的实施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在当今时代,不管是从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特征来看,还是从国际竞争方面出发,我们都清楚的看到,世界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在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国内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极的体现都是人才的竞争。
这就要求,作为21世纪的我们,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习者,都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科学素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因此,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改变其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又由于固有的知识本位、科学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也就是说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也形成了反差。
既然时代发展的特征需要基础教育进行改革,那怎样去改呢?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征,新课程将“知识和基本技能”界定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既然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愿望,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这种方法就是新课标中的探究式教学。
根据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说物理科学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它是探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科学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探究史实,物理的魅力是在经历探究过程中才能被体验。
物理科学是最适合开展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学科。
下面,我们将从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出发,着重讨论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1.怎样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

高三物理教学阶段,教师需契合实际学情、新课标教育改革要求、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主动探究教学新模式。
为此,教师可尝试建构以“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教育新模式,推动高中生物理综合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高三学生具备充足的物理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解决相对复杂的物理问题,并完成自主学习探究。
高中物理教师创新时,应当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诉求,建构“学为中心”的物理教学新模式,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学为中心”的核心内涵在“学为中心”的教育新模式中,核心突出自主、互帮、师助等要素,即在教育工作开展阶段,学生可以完成高效自主学习,通过相互帮助解决一般复杂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高阶复杂问题,促使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设计特征通过对“学为中心”高中物理教学课堂解析可知,该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设计特征,学习力为基础、知识重演为过程、科学思维为核心、科学探究为手段等。
教师进行物理教学创新时,应当契合“学为中心”教育思想,围绕教学模式设计特征,对教学方案不断深化,提高教学方案执行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由此可见,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阶段,教师需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明确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形态,推动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三、“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特色“学为中心”教学模式建构阶段,教师需突出该教育模式的运行特色,如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灵活多样、以落实学习真正发生来设计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突出学生活动参与主体、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都处于探究思考状态、重视学科专用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基于科学评价不断优化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等。
由此可见,高中物理进行“学为中心”教育新模式建构时,并不能随性而为,完全基于教师的主观思想。
为保证该教育模式建构的质量与效果,实现预期教育工作目标,教师应当突出该教学模式的特色,使得该教育模式的教学优势得到充分展示,为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开辟全新路径。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的科学探究式教学——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作者:寿莎文章来源:考试周刊2007年第38期摘要:探究式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新要求。
物理科学作为一种完备的知识体系,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果。
文章从研究的实践意义出发,着重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为例说明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科学探究式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物理科学作为一种完备的知识体系,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果。
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了掌握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的本质,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发展,物理学科教学也应该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来进行,构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文章从研究的实践意义出发,着重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为例说明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提供指导。
下面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为例说明主题探究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自由落体的性质,了解重力加速度,掌握自由落体规律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启发与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理解自由落体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目标:渗透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的思想,并将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牛顿管、铁片、纸片、钢球、刻度尺。
三、教学过程(一)教师:创设情境,展示事实。
学生:激发兴趣,形成问题。
导入新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滴水、落石、落苹果、雨滴、跳伞等现象。
教师设问:这些现象有没有共同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这是一种从高空到地面的运动形式。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种运动形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李有苗1 科学思维概述科学思维指的是能够通过一定的学科认识过程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处理,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相关学科的理论以及知识进行掌握。
在相关知识认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思维方法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认知,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科学思维是物理素养中的一部分,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所需要重点培养的素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能够秉承着科学探究的精神来进行一定的研究,这样才能够让物理实验的过程变得更加严谨,一切都应该以实验的事实为依据,而不是依靠学生的想象为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理性的物理学习思维。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2.1 有助于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物理基础夯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物理科学实验,那么就需要在一定的物理基础上去进行实验的操作。
因此,需要对学生的物理基础进行一定的夯实,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具有深厚物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然后学生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操作来进行相关理论的证实,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相应的数据和现象,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进行物理知识的领悟,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了解。
2.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性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性,物理是一门逻辑比较严谨的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还需要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推导,从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结果的判断。
通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检验,物理实验会因为条件的限制而出现一定的误差情况,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进行最后结果的判断,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物理知识的研究,让整个物理实验学习变得更加科学。
2.3 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进行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中,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思想的构建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今年颁布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拉开了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序幕。
从国内外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来看,应当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科学探究体现了物理学的本质特征,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建构是统一的过程: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物理。
关键词科学探究物理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物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设计了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然而,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则需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步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物理教学方式。
即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科学探究思想。
因此,如何理解科学探究和怎样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物理教学改革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对科学探究理解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给学生的知识,就数量而言毕竟是有限的,而教会方法,以此来研究问题却可以是无限的。
因此,在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
获得知识的程序和手段,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能进行科学的思维。
目前,物理教育界对于科学探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把学生放开,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实验才是科学探究,才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这种观点是对科学探究的狭义理解,只看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和操作性层面,而忽视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含义。
从物理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科学探究:首先是观念层面,科学探究体现着现代科学观。
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转变对自然界的原有认识和观念的过程,是一个自觉的实现观念自我更新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其个体的认识也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改变。
第二是思想方法层面,当代科学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些可辨别的要素,如提出科学问题、建立假设、搜集证据、提出理论或模型、评估与交流等,这些都是科学思想和工作方式的体现。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根据这些要素提出了对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
要求。
第三是操作技能层面,任何实验探究过程都需要某些思维和操作技能,如控制变量、使用仪器、记录和处理数据等。
因此,除了第三个层面要求学生必须动手实验之外,以上两个层面都可以以多种方式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二、在教学中的融合
物理课程难教又难学,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国际物理教育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学生对物理的理解和认识是
通过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因此,物理课不应当是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习题的结合,而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过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结果表明,探究式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过程。
任何物理教学内容都是科学探究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都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直至问题解决的过程,只是在以前的教学中忽视了作为过程的科学探究方面,常常将科学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使科学的过程与结果分离开来。
在目前条件下,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物理教学改革应当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探究性教学的认同和对于有效的物理教学的责任感,用科学探究的思想和观念指导物理教学,教师首先要创造一种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逐步体验和认识到,学习物理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不断探索周围的物质世界,不断发展自己的认识和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认真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科学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把握每一个重要物理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过程,针对学生的实际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最后转化为学生感兴趣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
如憨态可掬的不倒翁可帮助我们理解重心与稳度;活泼可爱的“猴荡秋千”可帮助我们理解演单摆的周期及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千变万化的万花筒可帮助我们理解光的反射。
如此等等,妙
趣横生,倍受青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热情。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思考,他们就会提出许许多多个为什么。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有助于学生形成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入手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第三,给学生提供研究所需的仪器、数据或资料,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探究问题的答案,尝试自己解决或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多媒体教学等)展示或重现物理学家的探究过程和思想方法,给学生以启迪。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自主建构对物理世界的认识。
只有这样,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才能在学生身上真正实现。
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先河,他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堪称科学探究的典范;牛顿经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将地球与天体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又何尝不是科学探究里程中的丰碑?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实验
探究的结果,麦克斯韦预言则是理论思维的结晶。
物理学革命的标志——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创立,哪一个不是科学探究的辉煌成就?因此,科学探究的思想在物理教学改革中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2]connecting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 with teacher
education, ipec. 1998.
[3]lillian c. mcdermott: physics by inquiry,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4]郭玉英、卢俊梅译:“为概念转变而教”策略综述,《物理教师》2003年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