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一生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竟是被女人榨干的“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竟是被女人榨干的“皇帝”!
导语:洪秀全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和思想家,带领农民抵抗清政府的统治。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火秀,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
洪秀全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和思想家,带领农民抵抗清政府的统治。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火秀,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后建立太平天国,然在建立太平天国后,生活开始腐化不堪,荒淫好色,在南京城里坐拥姬妾,沉溺温柔乡中,是一个十足的荒淫皇帝。
从广西到南京,这一路走来,洪秀全不断接纳民间美女,其数量非常之多。
根据《江南春梦笔记》的记载,在天王府中有品级的妃嫔多达一千一百六十九人。
除此之外,天王府不用宦官,一律采用女官,据统计在天王府里服务的女官多达一千二百人。
可以这么说,在偌大的天王府中有两千多人,但只有一位男性,他就是洪秀全。
据传闻,刚刚定都南京成为领袖之后,就露出了他们自私、狭隘、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劣根性。
特别是对于妇女,后期的太平天国,在洪秀全的眼里,妇女都是他的玩物和奴隶,根本就不把妇女当人看。
洪秀全虽然说得好听是男女平等,但是其实太平天国之中,女人的地位依旧很低,甚至可以说比起清朝治下的时候都要严苛,他规定女人“不听话的,正眼看着丈夫的,讲话大声的,流露出不高兴表情的”都要被打,这可以说比起传统的三从四德更加离谱,根本就是不把女人当人来看,而且当时实行的是男行女行的制度,男女都是分开来住的,就算是夫妻一个月也只有两天可以“合法同居”,这种政策简直就是丧心
生活常识分享。
洪秀全的故事

洪秀全的故事洪秀全,字咸豐,又名洪秀全,祖籍广东花县,出生于广西横县。
他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洪秀全自幼聪慧过人,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他早年曾在家乡当过教书先生,后来又到广州学习基督教。
在接触基督教的过程中,洪秀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始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深信基督教的教义,坚信上帝的存在和对人类的拯救。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洋务运动的兴起,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生活困苦。
洪秀全深受中国人民的疾苦所感动,他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开始酝酿着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计划。
1851年,洪秀全正式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
他以“拯救中国、消灭鬼子”为口号,号召广大农民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太平天国军队迅速壮大,一路推进,攻占了一些重要城市,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的军队在一时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反清力量。
然而,太平天国军队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军事指挥失误等原因,太平天国在一些战役中遭受了失败。
同时,清朝政府也不甘示弱,积极调集军队对太平天国进行镇压。
最终,太平天国在历经多次战役后,于1864年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南京,洪秀全被迫逃亡,最终病逝于南京。
洪秀全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他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和改革精神的人物,他试图通过太平天国的起义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挽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洪秀全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命运。
洪秀全资料

洪秀全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又名洪日,是清末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创始人、太平天国运动的民变领袖以及太平天国的建立者。
客家人[1]。
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
洪秀全早年曾接触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1851年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兵反抗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
1853年攻取江宁府(今南京),改名天京,以其作为首都。
太平天国占据了江南富庶一带,撼动清廷税收来源。
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于其死后旋即灭亡。
洪秀全于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洪秀全祖先居于今日江苏,其祖先洪皓是南宋的名臣,与当时的岳飞都是同期的爱国民族英雄,而后南迁闽南,又迁居广东,在广州府花县落脚。
洪秀全父亲洪镜扬,母亲王氏。
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私塾上学,学习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由于他是兄弟中唯一识字者,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府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1837年,虚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他本人说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
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府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自认为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自认上帝的幼子,耶稣的幼弟,并称上帝耶和华为“天父”,称耶稣为“天兄”,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
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会”。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
人物评价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洪 185秀1年全初知,道洪北秀王全韦称昌天辉王、,翼建王太石平达天开国及。顶天燕秦 185日3年纲进对军东南王京不,满改,名在天18京56并年定密都诏在三此人。诛太杀东王, 平天9月国发前生期天,京军事政变大,事东由王军、师北负王责与,燕洪王秀先全后被诛。 退居翼幕王后石少达理开朝在政天,京冯主云政山一、段萧时朝间贵,已为死洪,秀全所 大权忌落,在洪东秀王全杨封秀自清己手的上亲。兄定弟都洪天仁京发后、,洪洪仁达为 秀全王主,张以把牵四制书石五达经开列,为引禁起书石,达杨开秀不清满不。同1857年 意,石借带“领天大父军下出凡走”,迫脱洪离秀天全王让指步挥,。后自者天只京事变 好同及意翼四王书出五走经后在,修洪改秀后全可虽以然刊掌印握流了传朝,政然大权, 而,太直平至天太国平却天开国始灭走亡下仍坡未曾刊行
天京事变
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 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 传入韦天昌京辉,在东9王月杨1日秀到清天见京当,时与太秦平日天纲国在形夜势间大入好城,,另2有日图 谋,凌以晨“突天袭父东下王凡府”,为杨由秀迫清天及王其封家他人为被“诛万,岁史”称。“天 北王京韦事昌变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伪作不忍。后 来东翼王王有石弑达君开篡抵位达之天企京图后,,天责王备密韦诏昌北辉王滥、杀翼,王二及人顶不天燕 秦日欢纲而铲散除,东石王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
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起义的全过
程,历时14年,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
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叁
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 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洪秀全选拔
近代史洪秀全个人简介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领袖。
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今花都)人。
出身农家,读过村塾,屡试不第。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翌年到广西贵县(今贵港)赐谷村宣传拜上帝教真义。
后回花县,著《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
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
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3日在武宣“登极”,称“天王”;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
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
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杨秀清居功自傲,逼封万岁。
遂密诏韦昌辉、秦日纲,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2万多。
1857年石达开带20万精兵出走后,只得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以扭转局势。
1859年命洪仁玕总理朝政。
清廷勾结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入敌手,天京被围。
1864年天京陷落前病死。
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
广东花县官禄人。
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农民家庭。
少时就学于本村书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古籍。
约从1828年(道光八年)起,屡试不中,思想颇受刺激。
1843年一次应试落第后,阅读了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将书中内容和六年前一次大病中幻觉对照比附,以为幻觉中所见老者即上帝,自己即上帝派来拯救中国以使人们回到信拜上帝之路的使者,并按书中所言,自行施洗。
次年,偕友冯云山等往广州和附近各县及广西贵县开展传教活动,宣传拜上帝、不拜仙佛邪神的道理。
此后两年间,撰写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多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谴责当时社会的腐败、堕落,要求人们净化思想,信拜上帝,以回复到古代“天下为公”的盛世。
洪秀全人物简介

关于洪秀全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洪秀全是个功过参半的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洪秀全前期进取心强,后期有点不思进取。
开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腐朽清朝统治,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二,在革命初期,他是个比较有革命思想的领导者,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三,增加了农民反抗的精神。
消极的方面: 第一,革命的后期,沦为由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第二,客观上造成了地方的割据,为后世的军阀混战买下了伏笔;第三,在他的错误领导下,导致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
针对他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各一。
太平天国在打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同时,造成了中华民族一次历史性大灾难,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过量死亡多达7千万。
中国当时最富庶的地区,经济受到极惨重的打击。
太平军所到之处,文化受到无法弥补的破坏。
他宣扬救世主下凡,统治全国乃至全世界。
世界末日论与造反做官论相结合。
言行巫师化,要求军民无保留的信从,不断自由造神,以加强对太平军官兵的精神控制。
对参加者的全面控制,全面而严厉的控制,使人没有家庭财产,思想感情,人身自由,更没有人的尊严的工具。
将大量的妇女作为个人的性工具。
洪秀全将皇帝和邪教主对妇女的占有发展到极致。
《天朝天亩制度》只是表面文章,后期《资政新篇》只是作为压服诸将领对洪仁玕的不服,为洪仁玕树立了威信。
1862年,洪秀全重新颁布《天朝天亩制度》,以此作为根本性的政策文件,将作为参阅资料的《资政新篇》加以否定,至少是取消了。
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洪秀全为人暴虐,经常殴打妻子,《天父诗》中反复说,惹他发火就是死罪;对内部也不心慈手软,只讲求现实实际的需要而毫无仁爱信义;本身多疑猜测,任人唯亲;立政无章,言而无信,随心所欲,恣意妄为,穷奢极欲;以政治文化来扫荡中华传统文化。
对洪秀全的介绍与评价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
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渡过难关。
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
同治三年四月病卒。
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年,命洪仁玕总理朝政。
清廷联合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落,天京被围。
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
”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
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
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
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
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
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
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
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
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
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
《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
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
”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
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
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斥责、饿饭、杖责.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生平简介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生平简介洪秀全,原名洪火秀,太平天国的建立者,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人。
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起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自称为天王,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洪秀全生平简介洪秀全是广东人,原名仁坤,不止是晚清时期太平天国的发起者,也是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太平天国,消灭了满清最后的八旗势力,将已经腐朽不堪的清王朝带入到了名存实亡的境地之中,洪秀全出身于1814年的一个耕读世家,1864年的时候在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病逝。
洪秀全自幼饱读诗书,可是却与功名一直没有缘分,连着数次在童生试中落第,在这样屡试不第的情况下,洪秀全对于孔孟之道产生了怀疑,在吸收研究了基督教义之后,深受其中人人平等的观念的启发萌发了信仰上帝的念头,于是一气之下,抛弃了孔孟学说,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开始发展他那所谓的“拜上帝教”。
起初,洪秀全的传道之路并不顺利,之后洪秀全说服了他的好友冯云山一起信奉基督教,这个冯云山确实有着这方面的才能,在他的帮助下,洪秀全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信徒人数与日俱增,后来洪秀全建立了“拜上帝教”,随着“拜上帝教”的不断发展,和当地政府的摩擦也日益激烈,遂决定反清。
在1851年,洪秀全终于做好准备,一举发动了“金田起义”,成立了太平天国,自立为天王,起义之后,太平天国不断吸收老百姓不断壮大,到了1853年,已经一举攻下南京,立为国都。
接着又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此时的太平天国还是如日中天,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地方发展,直到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当时的太平天国高层之间产生了政治冲突,彼此之间开始争权夺利,导致东王、北王、燕王、先后被杀,而翼王石达开又负气出走,整个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大受损,走上了下坡路。
1864年,洪秀全病逝,之后没多久天京就陷落了,太平天国运动也宣告失败。
如何评价洪秀全对于洪秀全而言,要想正确的评价他首先得正视他,理智的去看待他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秀全的一生
洪秀全,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因为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使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瞬间转变成一个王朝的创造者,并且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具有争议的人物。
他生于农耕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
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
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可是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
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
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
”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
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云山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
1845年至1846年间,在
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
1847年初,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
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
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加紧准备。
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揭竿而起。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人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称太平王,后在东乡建立太平天国;12月,在永安分封诸王。
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
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
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以“天父下凡”为由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伪作不忍。
后来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顶天燕秦日纲铲除东王。
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诛,史称“天京事变”。
韦昌辉对于杨秀清主管国事不服气,表面上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实际上心里早就暗藏杀机。
1856年下,杨派韦“督师”江西,韦昌辉屡战屡败,因为惧怕惩处,随领兵3000偷偷回京,奔赴天王府求情。
洪秀全斥责说道:“遣尔往援庐州,何得擅回,罪当诛。
”韦昌辉走投无路,遂孤注一掷,突袭东王府,杀东王府以及其部署两万余人。
石达开从湖北回到天京,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
韦昌辉又欲加害是石达开。
石达开逃到天王府,韦昌辉兴兵攻打天王府。
石达开连夜出逃,韦昌辉杀其全家老少。
石达开逃到武昌后,兴兵四万讨伐韦昌辉。
韦昌辉滥杀无辜激起民愤,天王下令“合朝同心”,将韦昌辉处死,首级送石达开。
9月发生天京事变,东王、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
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
1857年石带领大军出走,脱离天王指挥。
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带领二十万精锐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
清军开始进迫天京,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撑下,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
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为军师、干王,总理天国朝政。
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异姓为王。
后来洪秀全分散诸王权力,开始滥封王爵。
1861年12月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
洪秀全
态度坚决,断然拒绝英国人的建议,在维护国土完整和主权方面,态度明确和坚定。
英国人见无法从太平天国那里获得利益便转而支持清朝。
清朝为镇压太平军于是勾结洋人,出卖国家利益。
1862年,陈玉成英勇就义后,形势急转直下,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
洪秀全晚年,思想保守,陷入了宗教迷信。
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被洪秀全拒绝。
面对困境,洪秀全没有采取适当的对策,却向将士宣称将有天兵下凡,驱走清兵。
1864年3月,天京合围后,城内粮食不足,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因而致病。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天京。
洪秀全死后,群龙无首,太平天国很快被清政府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一场声势最浩大的农民起义最终以失败结束。
纠其原因,与洪秀全有着很大的关系。
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
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
在太平天囯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
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
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
自称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滥杀无辜,迫害人才。
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洪秀全以其传奇而又富有争议的人生留在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首先得改变他的制度,制度如果不变,那么再大的起义也会重蹈覆辙,所以,要拯救中国,必须有先进的科学的制度和明智的领导者。
为了挽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和牺牲,她们用生命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今天,所以,学习近代史,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洪秀全的一生
物理系123班
梁新强 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