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太平天国的创立者。
洪秀全生于广东一个耕读世家。
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他一些古籍。
洪秀全青年时热衷功名,希望通过科学考试进入仕途,以此光宗耀祖,可是他连续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
受此打击后,他重病一场,一度昏迷。
据说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
但是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他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回到家中,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受到启发,从此改信基督教,开始向人们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1844年与冯云山一起转至广西一带传教,信徒日益增多。
1845年至1846年间,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与冯云山共同制订了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
1849年,洪秀全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为异姓兄弟。
1850年9月初,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会众立即到金田团营编伍,达两万人。
同年11月太平军在蓉村江木桥伏击清军成功。
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生日那天,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揭竿而起,正式宣布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同年秋季,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其他四王皆归东王杨秀清节制。
1852年4月,太平军自永安突围,进入湖南省。
太平军路经全州时,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伤重死亡。
8月,萧朝贵、石达开率军攻打长沙,萧朝贵战死,太平军进攻长沙失利,撤围北上。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人数激增至50万,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将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
洪秀全的故事

洪秀全的故事洪秀全,字咸豐,又名洪秀全,祖籍广东花县,出生于广西横县。
他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洪秀全自幼聪慧过人,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他早年曾在家乡当过教书先生,后来又到广州学习基督教。
在接触基督教的过程中,洪秀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始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深信基督教的教义,坚信上帝的存在和对人类的拯救。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洋务运动的兴起,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生活困苦。
洪秀全深受中国人民的疾苦所感动,他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开始酝酿着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计划。
1851年,洪秀全正式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
他以“拯救中国、消灭鬼子”为口号,号召广大农民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太平天国军队迅速壮大,一路推进,攻占了一些重要城市,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的军队在一时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反清力量。
然而,太平天国军队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军事指挥失误等原因,太平天国在一些战役中遭受了失败。
同时,清朝政府也不甘示弱,积极调集军队对太平天国进行镇压。
最终,太平天国在历经多次战役后,于1864年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南京,洪秀全被迫逃亡,最终病逝于南京。
洪秀全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他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和改革精神的人物,他试图通过太平天国的起义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挽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洪秀全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命运。
洪秀全

十月,洪秀全下改历诏以确定东王的功绩和代天父传言的事实:“自戊申年三月,天父上帝下凡降托东王,乃(管)世人。”几日后又说:“天历三年识东王,降托东王是父皇,爷前下凡空中讲,爷今圣旨降托杨。”
1863年只剩天京一座孤城了,李秀全多次进谏天王:“事急了,内少粮食,外救不来,天京不能守。现在只有一条出路,放弃天京、苏浙,御驾亲征,取道江西、湖北出中原,据西北大陆来控制东南,……”洪秀全严责李秀成:“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郭独一之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朕铁甕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的天兵多过于水,还怕曾妖吗?政事不与尔相干,王次兄勇王执掌,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的合朝诛之!”
冯云山在关押了九个多月后被判押送回原籍,押解途中说动两个公差入教,便一同回到紫金山。
洪秀全称上帝是天父,基督是上帝长子为天兄,自己是上帝第二子,受天父天兄的派遣下凡来拯救天下人的;杨秀清是上帝第三子,封东王九千岁;萧朝贵是上帝女婿,封西王八千岁;冯云山是上帝第四子,封南王七千岁;韦畅辉是上帝第五子,封北王六千岁;石达开是上帝第六子,封翼王五千岁。
洪秀全起兵前就有了妻妾十余人。永安突围时,增加到三十六人,建都南京后,更是大肆选美,豪华壮丽的天王府里美女如云,据他儿子在供词中说他有妻妾八十八人(也有说一百零八人),还有宫女一千多人。所以他根本记不住大多数女子的名字,只能用数字来编号,如第三十妻、第八十妻等等。进南京时洪秀全只有四十岁,他是足不出户,深居王府,直到1964年自杀之前,一共只出过几次天王府。其荒淫的程度与列朝列代的帝王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史载,天王府“其中约有妇女千百,男贼仅洪逆一人,其中淫恶可知也”。具体人数清《江南春梦笔记》中分类评列:王后娘娘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个名位208人;24个王妃名下辖姹女、元女等7个名位共960人,两类共计1168人属妃嫔;另有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60人各辖女司20人,合计为1200人。各项人数加起来,总计有2300多名妇女陪侍天王。
洪秀全资料

洪秀全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又名洪日,是清末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创始人、太平天国运动的民变领袖以及太平天国的建立者。
客家人[1]。
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
洪秀全早年曾接触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1851年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兵反抗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
1853年攻取江宁府(今南京),改名天京,以其作为首都。
太平天国占据了江南富庶一带,撼动清廷税收来源。
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于其死后旋即灭亡。
洪秀全于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洪秀全祖先居于今日江苏,其祖先洪皓是南宋的名臣,与当时的岳飞都是同期的爱国民族英雄,而后南迁闽南,又迁居广东,在广州府花县落脚。
洪秀全父亲洪镜扬,母亲王氏。
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私塾上学,学习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由于他是兄弟中唯一识字者,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府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1837年,虚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他本人说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
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府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自认为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自认上帝的幼子,耶稣的幼弟,并称上帝耶和华为“天父”,称耶稣为“天兄”,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
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会”。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
一代天王洪秀全

垂暮时期:天京事变
1861年 12月间
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 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 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 朝。
1862年
陈玉成被清军杀害后,形势急转直下, 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
1864年
在天京病故
思想著述
原道救世歌 天朝田亩 制度 金鸟诗
均平富的 肤浅思想
"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洪秀全在这26个 字上面大做文章
早年时期:屡试不第
秀全生于耕读世家,可是三次都在童 生试中败落选,第三次落选后已经25 岁。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 度昏迷。 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 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 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
科举制度 的牺牲品
于道光二十七年间(1847) 在广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会 ”,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 韦昌辉等2000人为会员。 并 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 仪式。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 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 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 清,加紧准备。会众在下半 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在 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揭 竿而起。
子嗣 亲王
幼东王
洪天佑:天王洪秀全第五 子,称“王五殿下永岁”, 因追念杨秀清前功而无子 ,过继杨家。1861年6月, 封为幼东王。
我们讲,太平天国本质上还只是封建社会时期爆发的农民起义。作为一个封 建政权,它依然摆脱不了血缘关系与氏族关系的纽带。
家族背景
洪仁发
洪仁发,洪秀全兄。初封 国宗。封为安王,与其弟 洪仁达参与政事。1864年7 月,天京失陷后,死于乱 军之中。
前期:5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洪秀全手抄报素材

洪秀全手抄报素材1)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
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
1853年定都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
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由于洪秀全始终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不肯出卖国家主权而使得列强转而支持满清政府。
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后太平天国在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覆亡。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最终虽然不幸失败,然而对近代中国的变革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毛泽东称赞洪秀全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
如今,洪秀全故居已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洪秀全的一生,既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也是一幕历史的悲剧。
他起自布衣,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
1856年,洪秀全在暮霭沉沉的金田村振臂一呼,一场历时十四年、席卷十八省的农民起义——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在大江南北风起云涌,给腐朽的满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
尽管囿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太平天国革命最终不幸失败了,但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还是对近代中国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甚至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有利条件。
孙中山说,洪秀全是反清第一人。
毛泽东称赞洪秀全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是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洪秀全——精选推荐

洪秀全洪秀全,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是我国封建末年杰出的农民领袖。
他通过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定都天京,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后来因内部矛盾爆发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力量因此大为削弱。
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联合镇压下,洪秀全兵败身亡。
一、创立拜上帝教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一1722年),洪秀全的五世祖从广东嘉应州迂到花县。
到洪秀全的父亲洪镜扬时,经历四世,家族繁荣。
洪秀全自幼聪明,七岁能熟读 "四书五经",但在科举考场上始终不得志。
大约从十五六岁起直到三十一岁的十几年间,他多次应考,但从未中过秀才。
由于屡试不中,思想颇受刺激。
1843年,在应试落第后,他阅读了一本基臂教布道书《劝世良言》,将书中内容和六年前一次大病中的幻觉对照,以为幻觉中所见老者即上帝,自己即上帝派来拯救中国以使人们回到信拜上帝之路的使者,并按书中所说,自行施洗。
1844年,洪秀全和他的好友冯云山以极大的热忱离开本乡去外县和广西传教,宣传拜上帝、不拜仙佛邪神的道理。
在广西浔州府贵县赐谷村,他们停留了几个月,发展信徒百余人。
洪秀全于当年冬返回广本,冯云山独自一人到桂平县,辗转进人紫荆山,在那里做工、传教、教书。
洪秀全回家后,在短短两年中,撰写了《百止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多篇作品,谴责当时社会的腐败、堕落,要人们净化思想、信拜上帝,以重现古代 "天下为公"的盛世。
1847年春,洪秀全到广州美国传教士罗孝全的教堂学道,得读新、旧约圣经,并申请加人教会,但因口试不合要求未能如愿。
1847年8月,洪秀全重回到广西,在紫荆山见到了冯云山。
冯云山这几年一直在桂平县紫荆山内大冲曾家当塾师,同时向周围人民宣传拜上帝。
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己经形成了一个称为 "拜上帝会"的团体。
洪秀全听后大喜,常亲自向新信徒讲道。
拜上帝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信徒人数已达到两千多人,遍及桂平、平南。
近代史洪秀全个人简介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领袖。
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今花都)人。
出身农家,读过村塾,屡试不第。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翌年到广西贵县(今贵港)赐谷村宣传拜上帝教真义。
后回花县,著《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
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
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3日在武宣“登极”,称“天王”;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
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
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杨秀清居功自傲,逼封万岁。
遂密诏韦昌辉、秦日纲,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2万多。
1857年石达开带20万精兵出走后,只得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以扭转局势。
1859年命洪仁玕总理朝政。
清廷勾结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入敌手,天京被围。
1864年天京陷落前病死。
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
广东花县官禄人。
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农民家庭。
少时就学于本村书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古籍。
约从1828年(道光八年)起,屡试不中,思想颇受刺激。
1843年一次应试落第后,阅读了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将书中内容和六年前一次大病中幻觉对照比附,以为幻觉中所见老者即上帝,自己即上帝派来拯救中国以使人们回到信拜上帝之路的使者,并按书中所言,自行施洗。
次年,偕友冯云山等往广州和附近各县及广西贵县开展传教活动,宣传拜上帝、不拜仙佛邪神的道理。
此后两年间,撰写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多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谴责当时社会的腐败、堕落,要求人们净化思想,信拜上帝,以回复到古代“天下为公”的盛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的平均主义,注定是行不通的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比本主义性质的文献
攻占南京
洪秀全与随从在南京城
南京市天王府遗址内洪秀全
洪仁轩总理朝政
洪仁轩攻略
太平天国玉玺
转折—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
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 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 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 生。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 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 转折点。
洪秀全简介
制作人:英语1004班 耿振国 时间:2011.03
洪秀全生平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
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 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 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 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 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 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 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太平天国的没落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阶级的
局限性。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科 学的理论作指导。他们过早过急地搞封建专 制主义,希冀在利用拜上帝会来实现“天下 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这种披着宗 教外衣的斗争方式,具有狭隘性、盲目性, 伴随斗争进程的发展,农民阶级的种种弱点 便逐渐显露出来,这就不免使太平天国的领 导集团在政治上、军事上犯这样或那样的错 误,因而注定革命必将以失败告终。
洪秀全事迹简介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
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 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参见太 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咸丰六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 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 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 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洪秀全 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 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同治二年(1863)冬,天 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 固守天京。同治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 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 国史料》等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