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功与过

合集下载

洪秀全的一生

洪秀全的一生

洪秀全的一生洪秀全,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因为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使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瞬间转变成一个王朝的创造者,并且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具有争议的人物。

他生于农耕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

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

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可是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

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

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

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云山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

1845年至1846年间,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

1847年初,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

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

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加紧准备。

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揭竿而起。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人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称太平王,后在东乡建立太平天国;12月,在永安分封诸王。

洪秀全的故事

洪秀全的故事

洪秀全的故事洪秀全,字咸豐,又名洪秀全,祖籍广东花县,出生于广西横县。

他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洪秀全自幼聪慧过人,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他早年曾在家乡当过教书先生,后来又到广州学习基督教。

在接触基督教的过程中,洪秀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始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深信基督教的教义,坚信上帝的存在和对人类的拯救。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洋务运动的兴起,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生活困苦。

洪秀全深受中国人民的疾苦所感动,他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开始酝酿着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计划。

1851年,洪秀全正式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

他以“拯救中国、消灭鬼子”为口号,号召广大农民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太平天国军队迅速壮大,一路推进,攻占了一些重要城市,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的军队在一时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反清力量。

然而,太平天国军队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军事指挥失误等原因,太平天国在一些战役中遭受了失败。

同时,清朝政府也不甘示弱,积极调集军队对太平天国进行镇压。

最终,太平天国在历经多次战役后,于1864年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南京,洪秀全被迫逃亡,最终病逝于南京。

洪秀全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他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和改革精神的人物,他试图通过太平天国的起义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挽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洪秀全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命运。

洪秀全评价

洪秀全评价

——根本、主要
(2)洪秀全的准备工作有何特点?
①利用宗教,带有宗教色彩;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②把西方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3)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1851年初,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
广西 → 桂平 → 金田起义纪念馆
金田起义旧址
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洪秀全简介
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云山,组 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1851年1月11日在金 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 立太平天国;3日在武宣“登极”,称“天王”; 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翌年攻桂林, 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 南京。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颁布《天 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 失利而西征胜利。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 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第二讲
洪 秀全与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一、洪秀全简介
秀全拆开:禾(吾)乃人王
洪秀全,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后来自改名秀全。自13岁起四次 参加科举考试,均落弟,1836年在广州得到一本书《劝世良言》, 1843年在落第后极苦闷下读了此书,决心拜上帝,并说服洪仁玕 (族弟)与冯云山同拜上帝。他们的举动引起家乡人的不满,洪 冯因而失去塾师的职业,1844年,他们开始传教,先到广西贵县, 后冯又进入桂平紫荆山区。洪则回到花县,写了《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百正歌》等宣传教义。
韦昌辉(1823年-1856年)
太平天国起义军领袖。出身地主家庭。曾招人诬陷入狱,深感人 世不平。 1848 年接受冯云山的劝导,加入拜上帝会。在拜上帝 会准备起义时,他家是秘密打制武器的场所,1850年6月团营令 发出后,又成为指挥起义的总机关。金田起义后,领右军主将。 在永安封为北王,六千岁。定都天京后,协助东王杨秀清处理军 政大事,对独揽大权、专横跋扈的杨秀清表面逢迎,实则伺机夺 权。 1856 年洪秀全、杨秀清矛盾激化。在接到洪秀全的除杨密 诏后,即率 3000 精兵,于 9 月 2 日袭杀杨秀清及其部属几千人。 后又要杀害指责其滥杀行为的石达开,未成,转手杀石的家属, 并且派兵包围天王府。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天京事变中,先后杀害 太平军将士及家属 2万余人,给太平天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最后,被洪秀全诛杀。

洪秀全评价

洪秀全评价

(1)永安建制(1851年9月) (2)定都天京(1853年初)
东乡称王
天王 洪秀全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永安建制——
(1)主要内容: ①严肃军纪 说明了这个
决定由东王 节制诸王。
封号 人名
新生的农民 ②清除奸细 政权一开始 就依照旧的 ③封王建制 封建制进行 东王 西王 内政建设→ 南王 北王 翼王 个体的小生 杨秀清 萧朝贵 产者之局限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2)意义: 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杨秀清(1821~1856)
太平天国统帅。桂平人。出身贫苦,烧炭为业,经冯 云山动员加入拜上帝会。后杨以代天父传言,并取得 了教主的地位。金田起义时,任左辅正军师。因富谋 略,怀将才,组织能力强,在永安受封东王,九千岁, 诸王受他节制。义军北上至两湖,力主东下,建都天 京。主持朝政后,制订了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遣兵 北伐,西征,破江南、江北大营,解天京之围。杨居 功自傲,逼封万岁,1856年9月2日死于内讧。1861年, 洪秀全恢复杨秀清的爵位,1862年又定九月二日为东 升节——“东王升天节”。
(二)陈玉成、李秀成力挽危局
主要战役:
(1)破江北大营: (1858年,陈、李) (2)三河大捷: (陈、李) (3)破江南大营: (陈、李合力) 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解安庆之围 解除天京南面的威胁
(4)上海战役: (李秀成军队)
(5)安庆保卫战: (陈玉成)
太平军损失很大, 退回苏州 安庆陷落
北伐虽然失败,但北伐军浴血 奋战两年,转战苏、皖、豫、晋、 冀、鲁6省,深入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打乱了敌人围攻天京的计划,震动 了清朝的统治;为东征和西征创造 北 了有利战场条件。 伐 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太 东 征 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太平天 西 征 国运动的前期军事斗争发展到最高 潮。

近代史洪秀全个人简介

近代史洪秀全个人简介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领袖。

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今花都)人。

出身农家,读过村塾,屡试不第。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翌年到广西贵县(今贵港)赐谷村宣传拜上帝教真义。

后回花县,著《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

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

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3日在武宣“登极”,称“天王”;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

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

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杨秀清居功自傲,逼封万岁。

遂密诏韦昌辉、秦日纲,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2万多。

1857年石达开带20万精兵出走后,只得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以扭转局势。

1859年命洪仁玕总理朝政。

清廷勾结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入敌手,天京被围。

1864年天京陷落前病死。

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

广东花县官禄人。

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农民家庭。

少时就学于本村书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古籍。

约从1828年(道光八年)起,屡试不中,思想颇受刺激。

1843年一次应试落第后,阅读了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将书中内容和六年前一次大病中幻觉对照比附,以为幻觉中所见老者即上帝,自己即上帝派来拯救中国以使人们回到信拜上帝之路的使者,并按书中所言,自行施洗。

次年,偕友冯云山等往广州和附近各县及广西贵县开展传教活动,宣传拜上帝、不拜仙佛邪神的道理。

此后两年间,撰写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多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谴责当时社会的腐败、堕落,要求人们净化思想,信拜上帝,以回复到古代“天下为公”的盛世。

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简介

三一文库()〔洪秀全简介〕*篇一:对洪秀全的介绍与评价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渡过难关。

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

同治三年四月病卒。

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落,天京被围。

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

”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

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

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

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

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

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

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

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

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

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

《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

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

”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

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

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斥责、饿饭、杖责.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洪秀全人物简介

洪秀全人物简介

关于洪秀全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洪秀全是个功过参半的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洪秀全前期进取心强,后期有点不思进取。

开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腐朽清朝统治,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二,在革命初期,他是个比较有革命思想的领导者,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三,增加了农民反抗的精神。

消极的方面: 第一,革命的后期,沦为由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第二,客观上造成了地方的割据,为后世的军阀混战买下了伏笔;第三,在他的错误领导下,导致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

针对他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各一。

太平天国在打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同时,造成了中华民族一次历史性大灾难,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过量死亡多达7千万。

中国当时最富庶的地区,经济受到极惨重的打击。

太平军所到之处,文化受到无法弥补的破坏。

他宣扬救世主下凡,统治全国乃至全世界。

世界末日论与造反做官论相结合。

言行巫师化,要求军民无保留的信从,不断自由造神,以加强对太平军官兵的精神控制。

对参加者的全面控制,全面而严厉的控制,使人没有家庭财产,思想感情,人身自由,更没有人的尊严的工具。

将大量的妇女作为个人的性工具。

洪秀全将皇帝和邪教主对妇女的占有发展到极致。

《天朝天亩制度》只是表面文章,后期《资政新篇》只是作为压服诸将领对洪仁玕的不服,为洪仁玕树立了威信。

1862年,洪秀全重新颁布《天朝天亩制度》,以此作为根本性的政策文件,将作为参阅资料的《资政新篇》加以否定,至少是取消了。

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洪秀全为人暴虐,经常殴打妻子,《天父诗》中反复说,惹他发火就是死罪;对内部也不心慈手软,只讲求现实实际的需要而毫无仁爱信义;本身多疑猜测,任人唯亲;立政无章,言而无信,随心所欲,恣意妄为,穷奢极欲;以政治文化来扫荡中华传统文化。

功败垂成的故事5篇

功败垂成的故事5篇

功败垂成的故事5篇功败垂成语出《晋书·谢安传论》中“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足;功败垂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功败垂成的故事6个希望大家喜欢。

功败垂成的故事民办教师洪秀全这位私塾先生早年曾经苦读四书五经,梦想有朝一日由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可是十多年过去了,年过而立却屡试不中,连秀才的桂冠还未戴上,绝望之余他发誓:“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吧!”于是,在一场大病之后,就有了所谓“醒世训”和“救世歌”,有了斩妖除魔的天堂梦,有了不可遏制的拜上帝教潮,有了席卷南中国的太平天国政权,并绵延十八年,波及二十省。

这是一场震撼性的革命、却又象是一场没有目标的疯狂闹剧,走在半梦半醒之间的洪秀全在理想中崛起,又在狂妄中毁灭。

名言: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民家共饮和。

功败垂成的故事打工仔陈胜替人做过小工的陈胜和吴广这两个雇农出身的戊卒,在大雨滂沱的穷乡僻壤揭竿而起,以区区九百之众向一个庞大的帝国发起了挑战。

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轻举妄为,然而这把火却最终成为燎原之势,它激起了一场连锁式的全国民变。

虽然陈胜及其“张楚”政权并没有能撼倒秦王朝,但他却喊出了一句足令后世记取的民权豪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历史将记取,这场推翻秦王朝暴政的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是一个普通农民首先发起的。

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功败垂成的故事道人张角东汉末年,一场被后人称为“黄巾”的大暴动如疾风暴雨席卷中原。

组织者张角,翼州巨鹿人,太平道的教主。

《后汉书》记载说:“初.巨鹿张角自际‘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

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

角因遣弟子八人,位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进惑。

十余年间。

徒众数十万,连结郡自青、徐、幽、冀、荆、扬、究、皮八州之人,莫不毕应。

遂置三十六方。

方犹将军号也。

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干人,各立渠帅。

”这是历史上准备最持久、计划最周密、动员最广泛的一次起义,它发生在一千八百年之前,堪称一大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秀全的功与过
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

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四、颁布革命纲领。

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

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

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

这是后期太平天囯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作为太平天囯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

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严刑酷法,倒行逆施。

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

在太平天囯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

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完全变
为一个封建帝王。

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

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

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

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

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囯出现分裂局面。

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洪秀全在内讧之后,更是任人唯亲。

首先是他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分别封为安王、福王,让两个老哥掌权,压制、监视石达开。

之后洪秀全迫于满朝反对,不得已取消两个昏庸兄长的王爵,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后来又再改封为信王、勇王,一直干预朝政。

却最受洪秀全信任。

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更是明确宣布,朝政由洪仁达执掌。

前面说过的洪仁玕,是洪秀全堂弟。

因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两个老哥那样粗鄙,就立马三级飞升。

洪仁玕虽然只会纸上谈兵,而且战败犯罪,还是委以重任。

堂兄洪仁政,也无功劳和战败犯罪,换个官做,后又封恤王。

亲侄族侄十余人,一概封王。

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萧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欢,洪临死前不久,封他为前台发命者。

人物性格
洪秀全自幼“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后更遍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

渴望由士而仕,一举成名,完成由“田舍郎”到“登天子堂”的转变,其家人和族人都对洪秀全抱有极高的期望,洪秀全自己也希望通过科举,谋取功名,光宗耀祖。

他曾先后四次(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

”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

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据洪仁玕回忆,洪秀全少年时“两兄助其父耕田,又种些瓜菜,全家食粮由此供给。

”。

家庭出身的寒微,使洪秀全青少年时代就饱受生活磨难,渐渐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在其发动起义后,低微的出身又常为统治阶级所攻击,“所谓伪天王者,姓洪,深居不出,本广西乞丐。

”于是,洪秀全就不断采取措施抬高自己及整个洪氏家族的地位,甚至依靠一个自创的宗教,把自己神化。

洪秀全自比为太阳,他的妻子则为太阳月亮。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

《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

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

”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

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
洪秀全“性气太烈”。

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斥责、饿饭、杖责.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他力图通过严酷的刑罚维持其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

洪秀全缺乏自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日益迷信自创的“上帝”而不能自拔。

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中,他信天不信人。

广大将士出生入死,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胜利,在他那里变成了“天灵”的结果。

因而士气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

越到后来,他越发迷信,甚至到了丧失理性的境地。

天京被困,危在旦夕,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将寡,提出“让城别走”,他却说“朕之天兵多过于水”。

不自信的另一表现是滥封王爵。

从1862年初,封陈坤书为护王始,到10月,封王30余人。

1863年4月,封王达90多人。

到太平天国失败时,封王达2700余人。

洪秀全无远虑、难把全局,战略、战术上的目光短浅显而易见。

起义之初,面对清军的围剿,洪秀全消极防御,不能有效的打破清军的包围和封锁。

永安突围后,局面虽有所改观,但太平军仍然是流动作战,毫无定止。

攻克武昌后,太平军不是乘胜打击尾随而来的清军江忠源部,终使之成为太平军的肘腋之患,长期摆脱不掉,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发展。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洪秀全等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中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说:“洪秀全未成而败,清人贬之为寇,而我们4人(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的志向正如洪秀全一样,那么,我们4人倒成了清廷的‘四大寇’了。


30年后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引起深入的讨论,主要有两种意见:一、不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说。

杜经国认为:西方的真理就是资产阶段民主主义,洪秀全开始向西方只找到了一个“皇上帝”,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毫不相干。

到后期,他越来越倾向于宗教迷信与封建特权,因而更不能转向资本主义。

王凡也认为:洪秀全不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他“发动革命所采取的舆论说教是农民意识的反映”,洪秀全的“平等思想并不是随着西方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这种观念在中国古典经史上早有记述”,它“同西方的平等思想有本质的区别”,洪秀全在政权建制及政治观念方面也是与近代西方背道而弛的。

二、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说。

苏双碧认为:洪秀全是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尽管“在洪秀全的思想领域中,既有新的资本主义的思想因素,又有浓厚的、传统的封建色彩”,但“他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个崭新的农民革命纲领,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在历史的进程中作出了新的贡献,不承认这些,就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赞成洪仁玕指出的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的事实。

”平军的肘腋之患,长期摆脱不掉,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