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早期思想及发展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十八世纪末叶,随着西方人文主义的传入,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的基督教开始失去其支配地位。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而它的思想来源――即宗教的支配地位及其核心思想的影响力,就更是不复存在了。
教科书中评价洪秀全为“客观上起了历史进步作用”,这是极其准确的。
洪秀全的确在那个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所影响。
不过,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如果把洪秀全当成天主教式的思想家、政治家,把太平天国运动看成某种类似于基督教神权统治的伟大实验,就未免流于偏颇。
在基督教思想渗透中国的历史背景下,洪秀全把中国变成“上帝的王国”,带有明显的虚构色彩。
当时西方学者根本没有研究、理解甚至分析“中国特殊性”的概念,又怎么可能把洪秀全的活动看成进步呢?他们的研究和结论只能被视为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歪曲或误解。
洪秀全与近代中国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从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出发,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张,从而改变了这一代中国人思想的走向。
在洪秀全以前,中国已经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件。
它们都很快地失败了。
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都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儒家思想也缺乏彻底的反思,也不可能吸取那些早已过时的文化营养。
在这些表象下面,隐藏着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对这个“核心”的理解将影响我们判断洪秀全等人行为的标准,以及中国的现代转型。
所幸的是,在洪秀全时代,还不可能有太多外部敌人试图把中国文化完全割裂并纳入西方的体系。
所以,在洪秀全身上,一直蕴含着使中国适应于世界的巨大可能性。
《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认为:“洪秀全的《原道救世歌》,大量抄袭基督教材料和《圣经》典故,比例高达25%。
”但这仍不足以解释洪秀全的主要思想及其成功。
不过,这篇仅百余字的小册子,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一度成为基督教世界的热门话题,并对基督教信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绝非偶然。
虽然这些描述的意义也许已经无关宏旨,但其中确实包含着人们对现代中国人历史意识形成的种种误读。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姓名:梁倩学号:1039127指导教师:杨卫东职称:论文分类号:摘要:洪秀全的平等思想通过他早期的著作以及太平天国的社会实践,可以认为他的平等思想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平等。
太平天国的建立是洪秀全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延续,广大的太平天国军人和百姓并没有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地位。
它仅仅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以及对平等权利的向往,是比较初级和朴素的平等观念。
关键词:平等、洪秀全、太平天国一、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洪秀全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普通农家,由于他自幼好学,聪明刻苦,13岁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等多篇古文。
家人和教书先生都夸赞他“才学优俊”,期待他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洪秀全自己也认为他一定能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抱负。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科举考试屡次失败,这使他感受到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黑暗,对朝廷产生了怀疑,从而萌生了反清思想,而广州人民发起的反侵略反投降斗争,更是激发了他的斗志。
他坚决的放弃科举,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正是由于他在农家长大,对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和迫切需求有深刻的了解。
长期的封建社会教育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为他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和愿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843年夏,洪秀全的表兄李敬芳在洪秀全的书柜中发现了一本叫《劝世良言》的书,并向其借阅。
李敬芳也对现实不满,读了《劝世良言》后,对书中的观点大为赞赏,并向洪秀全大力推荐。
称其“内容奇极,大异于寻常中国经书” 。
引起了洪秀全的注意,而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引起了洪秀全的强烈共鸣。
后来这本小册子被洪秀全视为“天赐奇书”,并且成为拜上帝教的经典著作。
《劝世良言》中提到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洪秀全十分赞同,并且主张崇拜上帝,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他劝人们信奉上帝,不信邪神,“去旧从新”,并提出建立一个“太平一统”的新世界。
但是,洪秀全当时还没有提出这个“太平一统”新社会的具体内容。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1868-1924),清政府守边将领,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先驱。
他是英勇的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国民党的先驱者。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中国民主政治运动及国民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是在古典思想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形成的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即“新农民复兴、新军队建设、新国家建设”。
洪秀全认为,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从农民复兴开始,通过强有力的军队捍卫新国家,才有可能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权的实现。
他希望中国农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在农业及工业方面得到发展;而建设新军队,则是为了维护新国家的安全与统一。
除此之外,洪秀全还注重友好的对外政策,并提出“发展一流商业,发展一流的军队”的主张,希望通过这个主张来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他还提出了“发展经济、发展民族、发展文化”的思想,把经济发展、民族解放和文化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他独特的统一发展思想。
洪秀全除了有着深刻的思想,在实践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在民主政治运动中,他带头发起辛亥革命,建立了国民党,执行了改良思想,努力推动进步,他改革志愿军,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部署政治教育,组织党内教育宣传等,引导全国上下,把国民党的思想及组织理念深植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民主政治和国民党发展提供了基石。
他不仅是国民党的先驱者,而且是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领袖。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往后的民主发展,深深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的民主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他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运动及国民党的发展,而且也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现代化提出了有力的基础。
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在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使中国人民能更加自由,社会发展更加健康。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1868-1925)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被誉为“开国元勋”、“中华民族的开拓者”。
他借鉴了古代伟大思想家们的精神,又拓展了这一思想体系,坚持以中华民族独特的观念、制度和社会性质为基础,他的思想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解放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洪秀全的思想体系由三大基本思想组成:爱国主义、宪政民主、民族解放。
爱国主义是洪秀全的核心思想,也是他的重要指导思想。
他提出“以中国之国家为主,以全球为家”的口号,提倡“心系天下”、“心系中华”、“爱其神好之”。
此外,他还注重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相结合,把握中国文化的根源,追求既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又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宪政民主观念是洪秀全的思想指导之一,他认为宪政民主是中华民族解放和繁荣的道路,而不是依靠个人的暴政或僭权来实现。
他注重宪法的重要性,关心宪法的执行情况,强调宪法和科学政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框架,而宪法的实施则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状态。
民族解放观念是洪秀全的另一个主要思想。
他认为,民族解放是中华民族进入繁荣发展之路的必要条件,只有实现民族解放,才能让中华民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进行更为广泛的融合和发展。
他强调,民族解放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系列相互交织的进程,其中包括经济解放、文化解放、社会解放和政治解放等多方面的解放。
洪秀全在实践中把这些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他坚持以民族团结解放为宗旨,以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变法适应为方向,努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他首先推动改革开放,开创了以科学技术向前进的中国现代发展之路;他还大力弘扬科学文化,发动了“爱国运动”,组织了“中国进步会”,推动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他又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的积极姿态,推动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
自从洪秀全离开人世以来,他的思想实践一直引起广泛关注和深远影响。
他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现实,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国指明了道路,所以他的思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作者:方之光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858 更新时间:2007年08月25日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与整个运动相始终。
认识了洪秀全,可以说基本上认识了太平天国整体事业。
这里就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形成和发展、学习西方的反侵略思想与实践,以及对19世纪末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正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洪秀全反清爱国革命思想的形成洪秀全,广东花县官禄布人,1814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
青年时代的洪秀全,也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力图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的老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光宗耀祖。
1843年,即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年,他第四次赴广州应试,结果又名落孙山,为此他愤怒万分地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为不平之心所刺激的洪秀全,“发现研读孔子不再是获取功名的途径。
正当日后宏图伟业岌岌可危之机,圣经的真相,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基督教的教义也就深入其心。
”〔1〕当时,他读了1837年赴广州应试得到的被束之高阁的《劝世良言》,“如梦初觉”,遂抛弃了科举致仕的老路,创立了中西结合的拜上帝教,决心“要开创新朝”,来代替满清封建王朝。
这是洪秀全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洪秀全由读书做官到造反当皇帝的思想转变,中国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标志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另一种则认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是1847年形成的。
这里就涉及到洪秀全早期著作,即1845~1847年《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的理解问题。
现将这三篇著作,略加剖析。
《原道救世歌》宣传独拜“真神惟上帝”,不准拜邪神,反对邪淫、忤父母、行杀害、盗贼、巫觋、赌博等六不正行为〔2〕。
《原道醒世训》抨击了当时“世风日下”是“一出于私”造成的,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平正直之世”——“大同世界”,来代替那个“陵夺斗杀之世”的旧世界〔3〕。
洪秀全早期思想及实践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作者:方之光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419 更新时间:2007-8-25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与整个运动相始终。
认识了洪秀全,可以说基本上认识了太平天国整体事业。
这里就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形成和发展、学习西方的反侵略思想与实践,以及对19世纪末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正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洪秀全反清爱国革命思想的形成洪秀全,广东花县官禄布人,1814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
青年时代的洪秀全,也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力图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的老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光宗耀祖。
1843年,即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年,他第四次赴广州应试,结果又名落孙山,为此他愤怒万分地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为不平之心所刺激的洪秀全,“发现研读孔子不再是获取功名的途径。
正当日后宏图伟业岌岌可危之机,圣经的真相,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基督教的教义也就深入其心。
”〔1〕当时,他读了1837年赴广州应试得到的被束之高阁的《劝世良言》,“如梦初觉”,遂抛弃了科举致仕的老路,创立了中西结合的拜上帝教,决心“要开创新朝”,来代替满清封建王朝。
这是洪秀全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洪秀全由读书做官到造反当皇帝的思想转变,中国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标志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另一种则认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是1847年形成的。
这里就涉及到洪秀全早期著作,即18 45~1847年《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的理解问题。
现将这三篇著作,略加剖析。
《原道救世歌》宣传独拜“真神惟上帝”,不准拜邪神,反对邪淫、忤父母、行杀害、盗贼、巫觋、赌博等六不正行为〔2〕。
《原道醒世训》抨击了当时“世风日下”是“一出于私”造成的,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平正直之世”——“大同世界”,来代替那个“陵夺斗杀之世”的旧世界〔3〕。
洪秀全简介

No5:穷途末路
1864年3月,天京合围后,城内 粮食不足,洪秀全带头吃“甜露” (草团)充饥,因而致病。1864 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 日),洪秀全病逝天京(清方记 载称自杀),清军在城陷后将他
的遗体毁掉。
为继14年的太平天国 覆灭
失败之因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 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 用人唯 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 期政治日益腐败。 三、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四 、个人性格:扭曲的自卑感 性情暴烈 缺乏自信 。。。
No2:创教
人心太坏,政治腐 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 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 免难。入教之人,无论 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 曰兄弟,女曰姊妹。
NO3:骁勇岁月
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 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 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营盘岭聚集 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 立太平天国. 3日,在武宣“登极”,称“天王” 12月,在永安分封诸王。 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 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分兵西征、北伐
我也说几句...
就其个人而言,洪秀全留给我们的印象不 只是一个农民运动的领袖,更是一面历史的 镜子。从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个人该如何 的定位人生和不断的修正人生之路。 着眼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里,农民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却同 时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落后思想,缺乏革命 远见。
No4:下坡路
入住天王府(即现在的南京总统府)后,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 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 杨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让步,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 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然而,直至太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后来洪 秀全又修改《圣经》,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个人喜恶改动内容,在太平 天国内颁行。 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对东王不满,在1856年密诏三人诛杀东王,9 月发生天京事变,东王、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 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 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1857年石带 领大军出走,脱离天王指挥。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 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 秀全(1814.1.1—1864.6.1),原 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 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 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 (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 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 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 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 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 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 “天下为公”盛世。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领袖之一,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大大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主要有四个方面:民族包容、农村改革、政治民主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洪秀全以民族包容思想为基础,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保留下来,宣扬礼让、团结、包容的思想,支持《国家各民族礼仪和风俗法》,积极推进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及民族团结合作,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和谐安宁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洪秀全还提出了改革农村的基本思想。
他首先强调,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把农村改革开展实质性的深入,落实税收改革、农业用电改革、农机技术改革、农村土地改革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经济困难和社会治理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洪秀全还重视政治民主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他在政治制度的改革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推动了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直选,实行了近代中国第一次真正的选举,政府登记的政治组织的活动也有所增加,并广泛开展了民主公决制度,把人民的意见纳入到政治决策中。
最后,洪秀全更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措施,他认为,农牧企业应当规范农牧活动,保护环境,使得农牧业更加环保可持续。
洪秀全也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中国传统的挖掘提炼、采伐滥用的生态发展模式,推动中国走向一个真正的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推动。
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也为现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和政策指导,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民族包容、改革农村、实施政治民主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让我们的民族可以继续奋斗,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洪仁还描述了洪秀全病时的征象:“秀全病时神游四方,在其
室内走动跳跃,或如兵士战斗状,常大声疾呼:“斩妖,斩妖,斩呀!斩呀!
这里有一双,那里有一双,没有一双可以挡我的宝剑一斫的。”
2021/3/11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飞腾六合定乾坤。
手握乾坤杀伐权, 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 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 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飞龙定在天。
2.十五岁因家计困穷,一边帮忙家中农事,一 边当村子的塾师,还一边准备科举考试。
3.
Photos
2021/3/11
洪秀全的人物经历 关键词:科举
1.洪秀全的科举经历大约从十六岁直到三十一 岁,即从1828年到1843年。然而洪秀全应科 举的情况并不乐观,十六岁应试不中(1828 年);1936年,二十三岁应试失败,但带回 一本小册子《劝世良言》,搁床头落灰,此 为伏笔;下一年在院试中又落榜;此次落第, 洪秀全大病四十多天,但其取仕的雄心不改, 1843年,三十一岁的洪秀全再度步入考场, 然而重整旗鼓的他还是被现实狠狠打击了, 他再次落榜。
洪秀全在阅读该书后,产生了他受上帝启示, 担负宣传拜上帝、弃偶像以救世的使命。联 系洪秀全病中所在之梦,1936年,洪秀全曾 大致浏览该书,后病中梦见神天上帝托付使 命,我们不难发现这梦其实是书中上帝、耶 稣的模糊再现。但洪秀全尔后再与《劝世良 言对比》,错误以为梦象与书均为真理,自 己为上帝所派以拯救天下。
2021/3/11
《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百正歌》是洪秀全1844年游广西的传道资料,共五百 多字,《百正歌》充满了儒学特色,1844年也是洪秀全 受洗的第二年,其思想中包含儒家思想十分正常,《百 正歌》大量引用历史典故,宣传“正”的观念,倡导以 “正道”行事。即为君正、臣正、父正、子正。洪秀全 认为“正”与“不正”是国家兴衰、各人祸福的根源。 书中反映了洪秀全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批判,但没 有明显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色彩。
这段话无疑切中了洪秀全的心病,联系到洪秀全的父母望 子成龙的心态,求拜文昌、魁星是极有可能。洪秀全屡试不售, 加之梁发用宗教歪曲解释了清朝科场黑暗,这也促成洪秀全拜 上帝、弃偶像。洪秀全接受这种说教之后,也抛弃了功名仕进 的道路,为拯救一个邪恶的社会而去诚心诚意做一名宣传上帝 福音的使者。可以说,这时候的洪秀全并没有产生反清的思想, 他只是单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宣传上帝,反对偶像崇拜的信徒。
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
2021/3/11
一
科举应试时期
二
目 录三
革命思想形成时期 革命思想实践及发展时期
四
2021/3/11
洪秀全的人物经历 关键词:神童
1.嘉靖十八年十二月出世(1814年1月1日) 出生于广东花县。幼年时期的洪秀全学力惊 人,七岁入塾读书,数年之间,熟读“四 书”、“五经”、“孝经”及各类古文,其 后更熟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洪秀全惊人 的才学让其家族相信他能取仕成名、光宗耀 祖。
2021/3/11
Photos
洪秀全的人物经历 关键词:传教
1844年春,洪秀全、冯云山去广东及广西传 教,这段传教共历时八个月,后洪秀全从广 西贵县返乡,在家新道, 教人以敬拜独一真神耶和华,上帝遣其圣子 救赎世间罪孽教道”
Photos
2021/3/11
Photos
2021/3/11
论 洪 秀 全
洪秀全一病不起在床上足足躺了40多天。当代的许多学者都 试图对这场病做出科学的解释,大体上有两类观点,一种是器质性神 经病或神经症,认为是发烧使神经受损;一种认为是反应性精神病, 在遭受强烈刺激后患上了某种精神病。在病中,洪秀全出现了幻觉 或者梦境,这个梦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几经添加和修改,已经变得面 目全非。根据最原始的记载,下列场景得到了公认:他梦见一龙一
因此,早期的洪秀全是一个一个有着多种思想因索与倾向的复杂 混合体。
2021/3/11
洪秀全的人物经历 关键词:拜上帝
1843年,洪秀全最后一次落第后,接触到梁 发的《劝世良言》,这也是他接触基督教的 开始。该书对洪秀全影响甚大,反应强烈。 从此,洪秀全开始拜上帝、信耶稣、不拜偶 像。并且,洪秀全信拜上帝后,也说服他的 亲友同拜上帝。
近来之世代,士农工商、上下人等,各用其意,做出无数神佛之像 而拜求之…诚为可笑。即如儒释道三教,各处人尊重这,即如儒教偏 向虚妄,所以把文昌、魁星立为神像奉拜,欲求其保护睿智广开,快 进才能,考试高中之意,然中国之人,多为儒教读书者,亦立此二像 拜之,各人都求其保护中举中进士点翰林出身做官治民矣,何故各人 都系同拜此像,而有些少年读书考试,乃至七八十岁,尚不能仅院门 为秀才呢?难道他不是年年亦拜这两个神像吗?何故不保佑他高中?
2021/3/11
关于这两首诗的解读
阶 段 总 结
洪秀全是一个接受传统儒学教育,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深 刻地影响着他。4次参加科举考试,表明了他想通过科举取仕,施展 抱负,光宗耀祖的思想,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这个阶段的主导 思想。与此同时,洪秀全的思想还受到农民阶级思想的影响。洪秀 全出生在农村,参加过农业生产活动,亲友乡邻都是农民或者农村 知识分子,因此,洪秀全对于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状况是十分了解 的。此外,洪秀全十分赞同农民阶级向往平均社会,特别是平均土 地的愿望。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经历过数次应试失败的洪 秀全心中也产生了对清朝科举制度的不满情绪,洪仁玕谈到洪秀全 应考之事就说:“自此时至三十一岁,每场榜名高列,惟道试不售, 多有抱恨”,因此不满其实已经在洪秀全内心里酝酿和萌芽。更重 要的是当时的时代潮流和社会氛围给洪秀全以更加深刻的影响。当 然这种不满与反抗情绪在洪秀全当时的思想中是比较隐晦与深藏不 露的 。
的 异 梦
虎一鸡走进屋中,一华美大轿抬他到了一个光明美丽的地方,有无数 男女迎接,下轿后有一老妇人引导其洗净身子,在宫殿内被剖开身体, 挖出心肝五脏,又被放进新的,伤口随即愈合。随后他被引见给一个 金发皂袍的老人,老人授剑让他斩杀鬼魔,并给他一印绶和金黄色美 果,洪秀全吃了以后力量大增,和一中年男子一起斩妖杀敌,还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