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如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国有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始终是困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问题之一。在这里就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变革,人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的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企业人事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事部门的工作重心从过去传统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逐步转变为确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力资源管理更是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人才,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在企业初创期,生存是第一位的,所以资金是这一时刻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链断裂都会导致企业的灭亡。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存问题得以解决后,企业逐渐进入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扩张期。这个时候,人才作为企业重要战略资源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开始显现,人才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便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二、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

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或参照党政机关职工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国有企业员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国有企业都相继开展了三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在用人机制改革上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要真正建立起一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保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国有企业用人机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核心问题在于观念的转变。(一)面向市场广招人才,海选存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招聘是企业引进人才的第一关口,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因此,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招聘机制。

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就业准入机制,部分重要岗位可逐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开放的人才观广揽人才,真正形成“不拘一格”、“人才辈出”的局面,增加人才备选存量。要净化招聘流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对拟招聘岗位的素质要求,严格考察,择优录用,避免“暗箱操作”、“内定”等不正之风阻碍优秀人才引入。

要严格执行试用制度,真正以试用员工的工作表现作为录用人才的依据,改变以往只要不犯错就是试用合格的误区。

要建立长期招聘机制,根据企业现阶段及未来所需的人才情况,收集人才信息,逐步建立储备人才库,保持与重要岗位储备人才的联络与沟通,以备随时调用,防止人才断层。

(二)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变相马为赛马

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改变了国有企业以考核任免制选拔任用中高层干部的机制,引入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机制。传统的考核任免制,靠伯乐选人;新的竞争上岗机制靠竞赛选人。“拉到赛场溜一溜”,“马”的能力如何即见分晓。赛马机制优于相马机制。

通过竞争上岗,打破了干部选拔“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利于更好地发现和使用干部;有利于增强广大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励员工努力学习、参与竞争。

通过竞争上岗,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领导和人事部门的视野,有利于储备后备人才资源;以市场化的方式配置人才资源,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竞争上岗机制,改变了过去人事部门封闭式、神秘化的操作方式,采取“阳光”作业,充分地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竞争上岗机制,既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有利于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应该作为国有企业干部任用的重要方式,并且以法规制度的形式予固化。(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与难点。激励就是激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勉励全体员工向期望的方向努力。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就是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激励办法,达到激发鼓励的效果。

激励应该面向全体员工。关于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由来已久,通常采用的激励办法包括年薪制、期股期权等。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讲,仅仅对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激励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谋求建立一条完整的“激励链”,对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都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应坚持“长短”结合,既要考虑年度目标奖励、年度绩效评价等以一个年度为周期的激励措施,又要考虑期股期权、长期培训、签订长期雇佣合同等与企业长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激励因素。要建立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薪酬制度、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真正做到人才与岗位匹配、待遇与业绩匹配。

激励作为手段、方法,应该针对不同群体或个体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要“因人而异”。比如,有的宜采取目标激励法,有的宜采用典型激励法,有的宜采用关怀激励法,有的宜采取兴趣激励法,等等。

三、多渠道提升员工业务技能

培训是企业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培训既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员工正当的权利。国际上许多著名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员工,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花费高达1.2亿美元,是工资总额的3.6%;华为、中兴等国内知名企业每年在员工培训上也都有不菲的花费。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中各方面的钱都可以省,唯独研发费用及培训费用绝对不能省。员工培训,特别是对各类骨干员工的培训,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块短板。

(一)建立岗前培训制度,使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

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类企业数量众多,企业之间千差万别,在企业性质、文化氛围、核心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相去甚远,为此,企业应该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包括企业的文化观、价值观、行为规范、作业程序及特定规则,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期望,等等。

(二)建立在职培训制度,提升员工技能和适应性

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加剧,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企业经营目标取向一旦发生变更,企业员工原有的知识素养、工作技能往往会出现种种不适应。为了解决这种不适应问

题,员工必须及时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为此,企业开展在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在职培训应当服从于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再培训战略,要根据员工的潜能、可塑性和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新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分层次、分级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在职培训,对企业领导和中层干部主要从管理知识和技巧上进行培训;对一线员工,主要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在职培训可以在企业内设或选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基地进行,也可派往大专院校及专门机构进行研修学习。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着眼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这个根本。

(三)建立中层干部轮岗制度,增强企业活力

可口可乐的人事政策中有个“3+3+3+3”方案,代表可口可乐的轮岗制度,它的意思是员工在同一岗位上的时间最多不可以超过3年,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做了3年,很可能对他的工作已经很熟悉了,失去了新鲜感和热情,他就应该换到另外岗位上学习新的知识,增添新的经历、加快知识更新。

干部轮岗是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干部队伍的结构调整、优化和干部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轮岗,可以更加丰富干部的工作阅历,积累其工作经验,使其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更为全面地处理问题、开展工作,有利于培养多面手,选择接班人和管理者;可以使各岗位之间角色转换,更好地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大家换位思考,有效避免本位主义;可以防止员工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导致工作热情消退而影响工作效率。

但是,干部轮岗要有目的性,适合有步骤、小范围地进行,不适宜大面积的轮换,否则大家都是新手,可能引起政策无法延续,从而可能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营造宽容的企业文化和人才培育环境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要使人力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就必须尊重人才,以人为本。国有企业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体,他们在企业中是否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是否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否认为他的人格在企业中是独立的、完整的,并受到企业和其他员工的尊重;是否有机会与领导沟通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宽容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要把每一位员工都当成是家庭中的一分子,企业领导作为家长,要切切实实地关心员工,构建与员工之间顺畅的沟通机制,在培养员工的各种工作技能时不忘精神层面的交流和指导;要用宽容心对待每一位员工,鼓励性育人,对于员工不是因主观原因造成的、并未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失误甚至错误要宽容,要理解和引导他们,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要营造宽松、宽容的育才环境,精心为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条件与氛围,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努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要尊重员工个人的特殊禀赋和个性,鼓励人才保持积极创新和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如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国有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始终是困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问题之一。在这里就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变革,人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的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企业人事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事部门的工作重心从过去传统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逐步转变为确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力资源管理更是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人才,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在企业初创期,生存是第一位的,所以资金是这一时刻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链断裂都会导致企业的灭亡。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存问题得以解决后,企业逐渐进入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扩张期。这个时候,人才作为企业重要战略资源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开始显现,人才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便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二、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 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或参照党政机关职工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国有企业员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国有企业都相继开展了三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在用人机制改革上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要真正建立起一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保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国有企业用人机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核心问题在于观念的转变。(一)面向市场广招人才,海选存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招聘是企业引进人才的第一关口,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因此,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招聘机制。 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就业准入机制,部分重要岗位可逐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开放的人才观广揽人才,真正形成“不拘一格”、“人才辈出”的局面,增加人才备选存量。要净化招聘流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对拟招聘岗位的素质要求,严格考察,择优录用,避免“暗箱操作”、“内定”等不正之风阻碍优秀人才引入。 要严格执行试用制度,真正以试用员工的工作表现作为录用人才的依据,改变以往只要不犯错就是试用合格的误区。 要建立长期招聘机制,根据企业现阶段及未来所需的人才情况,收集人才信息,逐步建立储备人才库,保持与重要岗位储备人才的联络与沟通,以备随时调用,防止人才断层。 (二)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变相马为赛马 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改变了国有企业以考核任免制选拔任用中高层干部的机制,引入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机制。传统的考核任免制,靠伯乐选人;新的竞争上岗机制靠竞赛选人。“拉到赛场溜一溜”,“马”的能力如何即见分晓。赛马机制优于相马机制。

人才工作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下--试卷76分

人才工作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一)(下)试卷76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正确错误 2、到2011年底,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9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 正确错误 3、我国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人才占总人口的比例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 正确错误 4、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尚为取得根本的突破,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改进。 正确错误 5、我国当前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 正确错误 6、建立健全国民教育体系,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正确错误 7、学校教育乃个人教育的终点。 正确错误 8、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和培训机构应该向所有有学习需求的人开放,打破人才参与学习的各种壁垒和限制。 正确错误 9、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正确错误 10、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只注重培养内容的全面性即可。 正确错误 11、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正确错误 12、当今世界,经济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正确错误 13、政府是人才培训的主体,应该转变观念,鼓励职工进行在职学习。 正确错误 14、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人才培养对象的多元化,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梯队,优化人才资源的结构,形成一个初、中、高不同层次人才分类开发、逐级提高的塔式结构。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大学之道(十六):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 发布单位:宣传部信息来源:《中国高等教育》作者: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点击率:368 发表日期:2011-08-05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因此,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人才的竞相涌现,全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高校的主要任务。而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首先明确和加深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等理论或观念方面的认识,不仅必要,而且需先行。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创新潜能,这是潜藏于学生大脑结构和功能中的一种心理潜能。可见,从理论上讲,人人均可创新,事事均能创新。不论是谁,也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可以称得上是创新人才。事实上,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社会众多小发明、小创造的累积效应使然。所以,创新并非高不可攀,更非少数人的专利。然而,社会实践也表明,创新确实又远非人人可以做到。究其原因,在于人人的创新潜质并非都能被激发出来,进而内化为个人的创新素质。这样看来,所谓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内涵即是要将每位学生的这种创新潜能激发出来。 那么,什么是创新素质呢?简而言之,创新素质即为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格的合金。其中,创造性思维是认知系统,创造性人格是动力系统。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思维的最高形式,其中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其核心特征。针对当前我们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四个方面当是我们需要勇敢面对与着重改革的: 一是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思维习惯。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具有“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要有敢于质疑和辩论的信心,还要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勇气。教育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充分保护甚至捍卫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二是丰富的想像力。想像力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在2009年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能力排名倒数第一,创新能力排名倒数第五。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想像力的贫乏已成为当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危险的莫过于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唯一的想法”,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能够充分展开学生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敢于想像,善于想像呢? 三是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科技持续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有赖于人类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用新的方法去思考已知的东西,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四是广阔的知识背景。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往往在某个时候会组合起来形成新想法、新思路。创造性人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和高度发展,是创新人才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如果创造性人格欠缺,人的创造性活动就会陷入困境,而且不可持续。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00名男性的成才问题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对被试中成就最大的与成就最小的各20%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组人中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不同;成就最大的一组,在责任心、进取心、求知欲、自信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解读(上)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解读(上) 李克实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李克实。今天和大家就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我们作一个交流。 今年三月份中央出台了这个《意见》对于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可以说意义非常重大。我们下面就按照章节,把主要的部分逐一做一个讨论,主要部分我们分八个方面来跟大家进行探讨、学习。首先说一下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情况,这为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意见做一点铺垫。第二个,关于如何去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这有四个方面。体制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体制改革直接影响到我们人才工作的有效性,这是这个文件当中非常核心的一个问题。下面就六个方面的机制,分为四个问题。 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人才管理的六个机制 第一个,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我们过去支持人才,很多事就是就事论事,缺乏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怎么理解这个呢?在人才成长过程当中,它是有一定规律的,如何按照这种规律去办事,才能够使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第二个,要创新人才的评价机制。人才实际上就是成长、评价,这个都是直接相关的。一个好的评价机制就会大大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如果说这个评价机制有问题的话,比如说追逐物质、金钱、名誉,可能我们在主导方面出现偏差,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要健全人才顺畅流动的机制。我们现在可以说,人才不是一点不能流动,问题是不顺畅或者是不自然,它不是说完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流动的,处处都有很多的关卡。 第四个,就是强化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如何去引导鼓励人才的创新创业?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这个《意见》里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 第五个,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引才、用才机制。如何把一些国际上优秀的、专家型的人才吸引到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来,像白求恩那样的人,依据我们现行的政策,可能是进不来或者是不利于引进来,甚至是进不来,怎么能够有效的吸引他们进来?包括我们国内出去的,通过学习获取成果的这些人才怎么回国为我们国家服务? 最后一个就是建立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的问题做一个探讨。首先,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概述,有这么几个概念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讲到人才,人才是什么?我们关于人才的定义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句话的讨论引发了几个点,可以说叫理论假设,为什么说是假设?我们按照这么一个推理去建立一个模型是不是能够得到必然的结果?这只是一种探索,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是完全合适的,但是,可以说在我们认知上是有很大影响的。(二)有关人才的理论假设 第一个就是人才教育论。认为人才是教育产生的,教育产生人才,人才推动科技,科技产生效率,效率产生财富,是这么一个逻辑关系。但是这个逻辑关系是不是完全符合我们实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心得体会:双重激励作用促进人才价值最大化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心得体会:双重激励作用 促进人才价值最大化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心得体会:双重激励作用促进人才价值最大化 近日,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的制定出台是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常言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才是财富和价值的直接创造者,应当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财富的创造者成为财富的拥有者。《意见》提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价值的双重作用,使人才在应用知识创造财富的同时还能拥有地位和荣誉。为了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加强对知识成果的保护。只有充分保障人才的知识成果产生相应的效益,才能更好地激发人才潜能,促进人才发展。在保护和激励创新中,知识产权保护的产权收益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现状寒了不少发明人的心。因此,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制定创新成果保护办法,将为合理划分单位和创新人才之间的权益、最大限度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意见》提出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实施股权期权激励,让人才合理合法享有创新收益。通俗讲,国家可以通过将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方式转让转化,实现成果利益化,从而加大创新人才激励力度。另外,《意见》提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和研究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政策,将为创新领军人才自由支配人财物和决定技术路线赋予了权力。 三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潜能。《意见》提出经所在单位同意,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可在科技型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得报酬。且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近期,甘肃省就出台了一项关于事

做好人才发展工作规划

做好人才发展工作规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任务目标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三大战略,以培养煤电化工、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现代服务四大产业人才资源为重点,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人才辈出的人才工作新机制,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基本思路把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

坚持优先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明确主要领导抓“第一资源”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统筹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发展,坚持协调统筹推进。以工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社会管理人才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既要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又要千方百计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坚持跨越式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开发、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坚持政策机制创新。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发展的观念、政策和机制障碍。怎样能够培养、开发、引进、留住和用好人才,就实行什么样的人才政策,

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研究

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研究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推进人才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 一、我州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 我州党委、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2006年成立人才工作科以来,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一)“党管人才”新格局初步形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党管人才的工作新格局。一是组织机构更加完善。目前,州、县(市)党委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人才工作,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州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州政府分管领导和州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人社、发改、工信、农业、畜牧、财政、教育、科技、卫生、民政、宣传、统战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切实加强对全州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才工作报告制度,各县(市)和州直有关单位定期向州委人才办报告人

才工作情况;落实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州、县(市)委人才办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能,及时协调人社、教育、科技、卫生、农业等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二是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先后制定出台了《2003-2010年全州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意见》和《***州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力引进人才智力、营造人才环境等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三是目标考核不断加强。建立健全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督查考核制等各项工作制度。改进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了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标准,提高了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对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既注重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又注重工作实绩和做出的贡献,打破了人才评价“证书化”倾向。五年来,先后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12次,定期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把人才工作列入各县市、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意识得到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摘要:人才工作是强军兴国之重要战略,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对于人才工作至关重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重在创新,难在实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好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关键词: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创造活力热情 一、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现实背景 长期以来,人才工作从属于人事管理,没有成为管理者议事的中心。人才工作机制受到旧管理体制限制,受到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管理模式影响,以致我国人才工作累积呈现出一些问题。 1.人才现状不符合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事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我国人才问题已逐渐成为约束国家发展的软肋。 2.人才工作机制制约人才工作开展 现有的人才工作缺乏统筹协调机制,没有充分把握宏观,缺少计划性,没有真正将人才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要务

中。 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热点与难点分析研究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探索实践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 1.转变观念,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标,用优秀人才工作机制、人才服务体制、人才管理体制吸引人才,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没有好的机制,是吸引不了优秀人才的,坏的不全的机制只会吸引畸形人才。 2.解放思想,推进体制内外人才的整体性开发和学习运用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但是,在人尽共才、才尽其用上,缺失和漏洞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以创新发展的思路,用实际效能检验标准,打破不适应新时期军队国家人才开发模式,打破陈旧的人才开发思维模式,打破体制内外人才整体性统一模式,使各类人才的活动迸发,潜能涌流。 三、创新人才开发机制,重在培养、任用与激励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需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公司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公司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晋级、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公司评选出来的科技创新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

示范作用,在全公司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技术岗位津贴制度。本着“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加快培养出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加强“H”型人才发展双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尖端人才、中高级专家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不断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两支队伍“H”型管理,改变独木桥式的事业发展模式,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事业发展上各行其道,人尽其用。 5、推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为激发广大员工开展科研开发、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对申报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自主创新项目等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经营实际中进行应用、推广和再创新的,按照《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进行奖励,有力激发员工自主创新的潜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6、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企业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如何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如何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日期:2010-11-26 文章来源:分销时代作者:侯峰编辑:李云慢 随着直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中国直销行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不过,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也随之出现,历经多年无序市场竞争后,行业内德才兼备的人才甚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笔者观察后发现,一些新成立的内资直销公司,高达60%的高层管理人员是从老牌外资直销企业跳槽而来,还有一些内资直销企业“病急乱投医”,任用“网头”充当操盘手,造成短期内崩盘的恶果。 试想,如果直销企业能合理解决人才问题,不仅能让企业和经销商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也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企业的崛起和衰败皆因人而起,如何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定位及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升华人才的发展机制,值得中国直销行业乃至整个营销行业认真思考。笔者建议如下: 第一,企业老板、投资人首先要从内心把人才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重视人才,爱护人才,舍得投入资金引进人才,花费时间培养人才,而不只是喊口号、走形式,做做表面文章而已; 第二,企业尽可能培养人才,而不是一味引进人才。企业可以筛选出忠诚度高、心态积极、品德优秀的员工逐步培养,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从业过程、个人规划进行合理的定位、开发和培养。当人才成型后,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发挥他们的智慧与才华,促使其个人能力快速提升,并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双赢。企业自身培养人才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从基层选拔培养起来的人才,一是熟悉企业产品,二是如果企业真正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由于人念旧情,他们的职业稳定性相对较高; 第三,不管是高管,还是员工,企业当主动为他们制定符合志趣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每位员工都能感受到老板对其前途发展的关注,而对于自身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才则要给予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优厚的薪资待遇,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员工看到此情此景,必定会争先恐后奋发图强; 第四,企业当提供一定的学习培训机会,并制定、实施激励制度。学习培训是员工成长进步的摇篮,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机会是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员工都需要的精神食粮,同时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产生凝聚力,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感;激励是员工前进的动力,激励方法包括制度的设计与软激励。在设计激励制度的时候,企业需要充分考虑人才绩效管理和分级分配,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基于价值观的培养和良好工作氛围的打造,充分的个人尊重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的软激励,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学习培训加激励可以催化直销企业管理人才的快速锻造,使企业文化理念实现快速复制成为可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实施此项策略当遵循针对性及实效性强、定期考核、充分激励、奖勤罚懒及兑现及时的原则; 第五,企业要给人才提供真正施展的机会,给予培养出来甚至招聘而来的合格人才一定的发挥平台和合理的决策空间,而不只是给个“副”字头的空牌位,头衔大实权小,大事小情还得找企业老板亲自御批,这种“丫鬟拿钥匙当家不做主”的做法极易消磨人才发挥才能的主动积极性,甚至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日久天长,人才要么蜕化成庸才,要么另谋出路,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发展规划

佳时特2015-2016年度 人才发展规划 —2015年~2016年 为实施“人才兴企”发展战略和更好地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盘活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共赢,加快企业发展,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根据总体目标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队伍现状 公司组建以来,经理部在公司高层的领导下,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按照公司生产发展实际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积极为公司招募人才。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15年5月,全公司共拥有员工100名,且成立了2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包括高级工程师、博士、海归,硕士。并先后与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接收培养两所大学优秀的毕业生为公司服务,逐步提升公司人才素质。2015年,与华中科技

大学段正澄院士合作筹建院士工作站,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为自动化生产线及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储备技术力量。 2、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公司现拥有博士1名,硕士3名,本科毕业生26名,大专毕业生33名,中专技校毕业生24名,高中毕业生13名,相比往年,员工文化层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3、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公司高层领导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增加在人才招募和人才选拔、培养上的投资比例,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在人才招募上,采用外部招聘和内部选拨相结合的方式;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内部培训,主要方式是授课及讨论,培训内容主要有技术改进和相关管理知识。此外,在人才使用上,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内部竞聘与选拔,为员工晋升提供便利条件,积极为稳定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提供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公司正在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1、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等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2、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公司长远发展。虽然职工数量在不断增加,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艺精湛的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的领军人才依然十分缺乏。 3、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内存在。

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研究

加快推进人才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研究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人才发展政策创新, 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了宏大的人才队伍,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并取得巨大成就。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放不足,等等。以上存在的问题,都是人才政策、体制机制所关联的重点内容和所作用的重点部位,也是束缚人才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推进人才政策创新的必要性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用好人才政策为要。政策是人才发挥作

用的有效保障,创新政策是改革人才体制机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人才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改革,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发展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人才发展改革思路的重大创新。 (一)政策创新是保证体制改革的坚实基础 体制改革,政策先行突破,是保证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制往往涉及工作全局,一下子改变现行体制,实现体制突变,阻力大,难度大,风险也大。从一项项具体政策改起,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是实现改革既积极又稳妥的重要保证。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政策突破起步的,从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我国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从经济特区的试验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从政策到体制的改革创新之路。人才工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正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才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当时形势发展需要的引才、聚才、用才的机制,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和集聚了宏大的人才队伍。 (二)政策创新是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根本举措 政策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关键,是由政策的性质、特点及其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政策带有根本性、基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它决定着人才队伍的创造活力和竞争实力。人才发展,根本是环境,根本在政策。好的人才政策,有利于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没有好的政策,育才、聚才、用才就得不到保证。因此,政策创新,是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制度保障,也是人才队伍由大变强的关键所在。未来我国人才发展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算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 ■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何谓创新人才?世界各国是如何理解创新人才的?本文拟对创新人才的理念进行国际比较,以期弄清创新人才的内涵。 国内教育界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 虽然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各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但对于什么是创新(创造)型人才,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所谓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实际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 由此看出,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只要专门培养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便可大功告成。虽然也有个别专家的定义、解释涉及到了基础理论知识、个性品质和情感等因素,但并没有形成主流。 创新人才内涵的国际定义 在国外的有关文献中,我们并未发现与“创造型人才”或“创新型人才”对等的概念。一些相关的概念如“cre鄄ativemind”、“creativeman”、“criti 鄄calthinking”等,大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特点。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从国外有关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阐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应该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视已有很长的历史,只不过近年来更加突出而已。 在英国,培养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是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什么是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按照英国19世纪教育家纽曼的话来说,就是“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牛津大学校长C·鲁

43、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计生局)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作出了新的部署,最重要的是执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而要做到任人唯贤,就要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机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表明党的执政意识有了新的深化,从执政高度对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升。 推进人才政策创新的必要性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用好人才政策为要。政策是人才发挥作用的有效保障,创新政策是改革人才体制机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人才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改革,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发展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人才发展改革政策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关键,是由政策的性质、特点及其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政策带有根本性、基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它决定着人才队伍的创造活力和竞争实力。人才发展,根本是环境,根本在政策。好的人才政策,有利于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没有好的政策,育才、聚才、用才就得不到保证。因此,政策创新,是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制度保障,也是人才队伍由大变强的关键所在。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发展最具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就是要以人才政策创新为动力,努力制定出台一系列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国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政策,带动人才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推进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广开进贤路广纳天下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

国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向政府体制外的人员进行人才引进,毕竟我国地大物博,专业人才不胜枚举,很多优秀的人才可能在政府外的企业和民间组织内进行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慧眼识英才,把这些人才引进政府机关,充分地发挥好他们的才能,为我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其次,我们在引才的工作上应该做到透明、公开,不认人为亲,不打压有能力的人才。现在社会上对政府部门招募人普遍认为官员们又在为自己的亲朋好友铺路,这种风气不能长,毕竟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而不是为达到某个人的个人利益目标,吸引人才的把关,不能让一些托关系的人引进来,而把真正有能力做工作的人弃之一旁。这需要政府能事先对一些岗位的硬性指标进行公示,能符合条件者统一进行比拼,让全社会来监督,更好地选出群众真正认可的人才。 最后,我们要有能力储备一批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造就可塑之才。做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的渴望是很大的,科技兴国、发展兴国、各方都需要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出这些人才是重中之重,是关系党人和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不单单从政府部门中寻找,要结合高校、社会各行各业、甚至从特定领域的工作者中挖一批,把老一辈相关经验灌输给他们,更利用新一代的可创造性发挥好新人才的作用。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只有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才

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深化人才成长通道建设

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深化人才成长通道建设 现代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开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资本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资本。谁拥有了人才,占领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1、缺乏对科学人才观的认识。人才战略思想不突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的认识。没有从思想根源上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没有实现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在企业价值链中作用地位不突出。一些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一味等政策、要政策,缺乏创新思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这些观念上的落后影响了人才成长通道建设的进程,影响了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活力。 2、缺乏有利于成长发展的通道,人才事业发展不通畅。长期以来,受“干部”与“工人”身份限制,即使是高技能人才,其在地位上、收入上、待遇上也整体低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在“官本位”思想环境下,技能人才水平再高,也只能担任班组长,享受不到实质性的地位和待遇,除非离开技能操作岗位,转入管理或技术岗位。在收入上,拔尖的高技能人才群体与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中拔尖群体的差距更大。在人才成长通道上,局限于传统的单一行政晋升通道为主,缺乏多层次立体性,仍然以管理职务的升迁作为人才自我令人价值实现的主要渠道,存在各类人才争挤“管

理”职位独木桥的现象。在对人才的管理方面,尚未完全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套用政府行政级别的管理模式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官念”严重,根深蒂固。在选人工作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任命制,委任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局限于伯乐相马行政任免式。缺乏竞聘制激励性。 3、缺乏培养人才的机制,目前,国有企业在人才成长通道建设上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人才资源培训上缺乏制度化建设,开发上普遍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对人才成长的有效支持,形成人才的不断增值。人才管理中“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注重对人才现有才能的使用,不注重人才的学习培训增值;只注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注重其他层次和类别的人才的培训,尤其是一线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机会就会更加少。企业培训教育多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普遍存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计划在纸上等情况,影响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在困难国有企业,这引起现象就更为严重。在人才开发上,缺乏系统性分析,普遍存在培训针对性不强,个性化不足,往往是对某一层次的人员被动地进行培训。由于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差异较大,对培训的需求不一,造成培训开发效果不明显。 4、部分国有企业对技能人才重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管理只是在形式上消失,思想观念受思维惯性影响转变较慢,在制定的具体政策制度中还存在着过多的身份限制,仍然存在政策不配套、培养培训投入不足、管理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问题,导致企业内部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之间的地位差别较大,收入也比较悬殊,青年人不愿意从事技能工作,在岗技能人才学习技能的热情也不够。 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