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亲情学会感恩——人际亲情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优秀教案设计
中小学生亲情关系心理辅导《感激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中小学生亲情关系心理辅导《感激父母》心理健康教案1. 引言本心理健康教案旨在帮助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特别是通过感激父母的方式来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连接。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重视此问题。
2.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并理解亲情关系的价值;-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帮助学生学会表达感激之情并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3. 教学内容3.1 家庭的重要性- 概述家庭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分享一些成功人士与父母亲情的故事。
3.2 感激父母的原因- 让学生思考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引导学生意识到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
3.3 表达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学会用言语和行动表达感激之情;- 分享感激父母的方式和方法。
4. 教学方法4.1 讲解与讨论- 教师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关系的意义;- 学生参与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4.2 案例展示- 分享一些成功人士与父母亲情的案例;-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4.3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感激父母的情景;- 学生通过表演来表达感激之情。
5. 教学评估5.1 学生表现评估-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5.2 反馈与讨论- 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收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关系的感悟。
6. 总结通过本课程,中小学生将增强对家庭的认识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同时,通过表达感激之情,亲子间的情感连接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心和尊重父母,以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感恩亲情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亲情主题班会教案感恩亲情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3、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理解亲情,学会感恩,而展开主题班会。
二、活动准备:1、准备班会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的文章、小品、电视纪录片、歌曲,自制录像片、课件,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学生利用双休日观察了解父母在一天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3、开展“爸爸、妈妈给孩子一封信”活动。
4、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班会。
三、活动开始:有这样一句话“即使全世界的人都遗弃你,你的父母都会支持你”。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父母的方式。
希望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能更深刻地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学会体谅父母,感谢父母。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小测验。
(父母的生日,最喜欢的水果、颜色和味道;父母何时最开心、难过:父母希望你为他们做什么;等)和父母对自己的了解做对比,学会去了解父母。
(二)感受亲恩,体会亲情。
A:初步感受,了解亲情(1)真实故事《地震中的`母亲》(多媒体画面辅助)。
(2)听后随感,畅所欲言B:深入感知,感悟亲情(1)情景再现,触动情感。
看纪录片《我的父亲、母亲》。
(2)联系自我谈体会。
(教师引导,深入体会)短片看完了,谁能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家庭?谈谈你的父母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吗?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事呢?(采撷生活中美丽感人的生活细节,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去感悟亲情。
)(三)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感动故事。
同学们,学会感恩,感谢父母,请记住这两个日子吧!(屏幕的显示:父亲节是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是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
(四)说一些感恩的话,想想怎么回报父母。
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定也有话想对我们说,请家长代表发言。
中小学生亲情关系心理辅导《感激家长》心理健康教案

中小学生亲情关系心理辅导《感激家长》心理健康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中小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培养感恩之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 了解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会感激父母的辛勤付出,培养感恩的心态;- 掌握积极沟通和解决争议的技巧;- 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教学内容1.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故事、案例等方式介绍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亲子关系,以及父母为其付出的努力和爱。
2. 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 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情;- 鼓励学生想方设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积极沟通和解决争议的技巧- 教授学生积极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倾听、表达感受和需求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实践并巩固所学的沟通技巧。
4. 培养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提升自我意识;- 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培养积极自信的心态。
教学步骤1. 导入导入学生到本课程的主题,介绍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2. 研究内容依次讲解和讨论研究内容,并配以相关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活动设计设计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亲子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实践所学知识和技巧。
4.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到的东西以及对亲子关系的心态变化。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听取他们的分享和讨论结果,以及收集他们完成的任务和作业,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练与测试布置相关的课后题和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参考资料- Smith, J. (2010). Building Stronger Parent-Child ___ for Better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1(4), 588-598.- 张小英,刘明. (2015). 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 35(2), 201-205.- "爱的字谜"教育游戏活动设计手册, ___, 2018.以上是本次心理健康教案的内容和步骤,希望能在亲子关系心理辅导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案 《心理健康》人教版 3.4 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

1 《第四节 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孝敬;知道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了解怎样在家庭生活中孝敬父母。学会身体力行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调查,“爱的冲突”,“化解冲突小锦囊”,情境表演等活动,既让学生从内心感同身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并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在具体问题的碰撞反思中了解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的不足,能在今后把对父母的孝敬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情感,养成为父母尽心的良好行为习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怎样把在家庭生活中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慰籍父母落实在具体行动。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请全班每一位同学提一个同父母相处中感到困惑而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老师经挑选、修改,最终选定五个问题。 2.两个情境小品课前请同学编排好,老师适当指导。 3.寄出给父母的信,并在收到的回信中加以挑选,选择典型。 4.在全班教唱《妈妈的吻》 四、教学过程 [多媒体播放故事孔融让梨] 导入新课 老师: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听完了,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孔融能不能吃大梨? (注意避免以前经常性的问法,如你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等。稍有突破 传统的问法,学生相对就有较大的兴趣。回答起来也不会泛泛而谈了) 学生(1):能。因为大家让他先挑,理所当然可以挑个最大的。 学生(1):能。因为他是家中年龄较小的,完全有理由挑个最好的。 2
学生回答:(略)…… 老师:孔融作为家中年纪较小的,又是在大家允许他先挑的情况下,挑了个最小的,他 要把大的,好的梨让给爸爸、妈妈、弟弟们吃。可见,他是一个孝敬父母落实在 具体细小的事情上的一个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父母为我们 的付出。那么作为子女,我们又该如何对待父母呢? 学生(1):平时处处也能想着父母 学生(2):体贴父母,关爱父母 学生(3):…… 老师:作为小辈,子女应该懂得孝敬父母,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孝敬我们的父母呢? [多媒体显示]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板书) [讲授新课] 老师: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很多孝敬父母的感动故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非常感动的子女孝敬父母的故事。 现在就老师课前给大家布置的作业“寻找我们知道的孝感动天的故事“作交流。 [学生活动]抽三至五组同学用简要语言交流孝敬父母的故事,应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故事的主角 主人公如何对待长辈 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感恩亲情教案设计

感恩亲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含义,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亲人。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庭亲情。
二、教学内容:1. 亲情的定义与表现2. 亲情的重要性3. 感恩亲情的意义4. 表达亲情的途径5. 亲情的实践与感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亲情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感恩亲情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亲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亲情。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如何感恩亲情、表达亲情。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亲情,感悟亲情。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感恩亲情教案设计》教材。
2. 课件:亲情相关图片、案例等。
3. 视频:亲情感人片段。
4. 道具:亲情礼物、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亲情感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自己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亲情的定义与表现,让学生了解亲情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亲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感恩亲情、表达亲情。
5. 成果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感悟和表达亲情的做法。
6. 亲情实践:布置亲情实践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亲情。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持续践行亲情。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感悟文章,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和认同。
2. 分析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亲情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4. 关注学生在亲情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2. 开展亲情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激发他们对亲情的感悟。
3. 举办亲情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镜头记录亲情的瞬间,增强他们对亲情的感知。
心理健康感恩教育教案(精选5篇)

心理健康感恩教育教案心理健康感恩教育教案(精选5篇)心理健康感恩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对关怀和帮助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2、使学生知道,现在每个人享受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的付出得到的,培养学生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3、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重点:培养学生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三、难点: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
四、教学过程(一)、心情档案1、听音乐《感恩的心》2、亲情游戏你们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成长到一名初中生,谁给你们的爱最多,帮助最大,请写出五个人的名字。
3、感受父母的爱(二)、心灵体操1、阅读材料材料一:“1999年贵州缆车事故”材料二:“唐山大地震”材料三:“走进科学”2、感悟: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有跪乳之恩。
父母为我们费尽心血,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才能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请同学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
说一说,父母给你那些爱。
学生读材料,谈感受。
学生针对现在的我进行畅谈。
3、情境表演:“课堂内外”4、请你参与读《爱心永驻》报道,说一说,如果是你,你会捐款吗?如果你得到别人的救助,你有何感想?(三)、心海罗盘1、丰收园:针对本节课内容,畅谈收获2、送你一句话: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态;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绊到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的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3、重播音乐:《感恩的心》4、教师总结心理健康感恩教育教案篇2活动目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
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
体验亲情 学会感恩

体验亲情学会感恩---感恩母亲实践活动一、活动主题体验亲情学会感恩二、活动背景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阳光,她用她的无私、爱、勤劳和坚忍照亮儿女一生的道路。
现在的孩子是没有吃过苦的一代,他们从小在蜜罐里泡大,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虽然母亲为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全部的心血、汗水。
但很多孩子却忽视这些,在他们看来,父母爱他们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他们常常挑吃拣穿,胡乱花钱,或者稍有不顺心就出言顶撞父母,而母亲常常是被伤害了也不加责怪。
做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学生懂得母爱,懂得感恩。
有一句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痛苦和遗憾。
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做一个孝顺的儿女,懂得感恩和回报。
三、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受到母爱作品的熏陶感染,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懂得感恩与回报。
四、活动时间2018年5月12日下午四点到六点五、活动地点胜溪湖六、活动准备1.精心制作一张感恩卡2.学会唱《感恩的心》3.积累背诵歌颂母亲的古诗、诗歌4.了解有关母亲节的知识七、活动流程1.下午三点四十家长带孩子在胜溪湖第期南门集合。
2.班主任魏老师致词3.进行诗歌朗诵表演4.回忆妈妈平时在生活中、学习上关心自己、疼爱自己的事情5.游戏时间(1)我的宝贝在哪里准备:布带若干规则:一名家长带领孩子参加,孩子手拉手围成圆圈,相应的家长蒙上眼睛站在圈内,孩子手拉手边唱歌边绕着家长转,唱完歌曲立定,然后请家长去寻找自己的宝贝。
要求:孩子不能发出声音,父母通过触摸找到自己的宝贝。
(2)心有灵犀看动作猜成语准备:成语卡片规则:每组有一名家长和孩子组成,一人比划一人猜;每组五个成语,限时30秒;比划者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意思,但不能说出词语中带的字;猜不出可以喊过,观众不能提醒。
(3)两人三足准备:绳子若干、规则:一家长与一孩子将相邻的两条腿用绳子绑在一起,听到口令后,两人一齐向前跑,看谁先跑到终点为胜。
《感恩亲情》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亲情》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含义,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亲情,珍惜家人。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亲情的定义与重要性2. 感恩亲情的意义3. 珍惜家人的方法4. 人际交往与友谊5. 亲情的实践与感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亲情的定义、重要性和感恩亲情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亲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亲情。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珍惜家人、增进友谊等问题。
4. 实践演练法:设计亲情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亲情。
四、教学准备1. 亲情案例素材2. 教学PPT3. 纸张、笔等书写工具4. 亲情实践用品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自己的意义。
2. 讲解亲情(10分钟)讲解亲情的定义、重要性和感恩亲情的意义。
3. 分析亲情案例(10分钟)分析亲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珍惜家人、增进友谊等问题。
5. 亲情实践(10分钟)设计亲情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亲情。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总结亲情的价值和意义。
7. 布置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感悟文章,深入思考亲情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和亲情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感恩之情,记录家人之间的亲情瞬间,下节课分享。
2. 亲子活动:建议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亲情的感悟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表现出的亲情态度和行为。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反馈和作业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对于理解亲情有困难的学生,加强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亲情学会感恩——人际亲情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教学缘由】:笔者在带班的过程中,发现当代初中生的父母大多有过艰苦的经历,现在生活好了,受“补偿心理”的影响,容易出现教育的不当或缺失。
不少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自己受之无愧,所以惟我独尊,惟我自傲的现象普遍存在。
他们中的有些人不大珍惜拥有爱更不大懂得回报爱,所以亲子间的误会、矛盾时有发生,给教育带来阻力。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孝敬父母”的人际亲情心理训练便具有非常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教学目的】1、使同学们认识亲情,体验亲情,懂得生活中父母如何用点滴的爱滋润我们茁壮成长;2、使同学们懂得孝敬父母应学会感恩,从点滴开始,从平时做起,回报亲情;3、同时升华到爱他人,爱集体。
【教学重点】认识亲情、学会感恩、回报亲情。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父母特殊的爱。
【教学形式】团体辅导【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年级】初二【教学方法】情感熏陶法、角色扮演法、体验法、空椅子法。
【教学准备】1、搜集“我的一家”照片。
2、准备歌曲。
3、学生撰写小品剧本,排演小品并拍成录像,制作温馨卡,收集诗歌。
4、邀请至少6位家长和老师参加活动。
5、制作多媒体课件。
6、准备鲜花康乃馨。
7、场地准备(附图形后)【教学过程】课前唱歌:《感恩的心》引子:主持人导入(1分钟)同学们,大家好!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争做现代好公民。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人际亲情心理训练系列活动。
我们非常高兴请来了几位家长和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家长们的到来。
欢迎走进XX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训练活动——体验亲情,学会感恩。
一、明镜台·爱的序言(3分钟)(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主持人:“让爱住我家,爸爸,妈妈,亲爱的小弟,爱是不嫉妒,爱就是付出……”一首《让爱住我家》勾起了我们的美好回忆。
(多媒体播放出在家中、在旅途与家人一起的一组合照)在家里,我们与亲人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悦;在旅途,我们与亲人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因为有爱,家永远是最温馨的。
二、智慧泉·谁言寸草心(20分钟)1、生活在线主持人:看了这些照片,使我想起了与家人共处的温馨时刻。
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总是默默地,无声地奉献,我们感受到了吗?请大家一起欣赏我班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爱,无需识字》,相信看了这个小品对爱你会有更深的理解(多媒体播放出小品)。
小品《爱,无需识字》时间:周末地点:家里人物:妈妈女儿遥遥剧情:遥遥:妈妈!我来了!(拎着包)妈妈:唷,女儿!回来了,哎又是一堆臭衣服吧!遥遥:我的好妈妈呀,你就帮我洗洗吧。
(遥遥进入自己的房间)遥遥:哇,好漂亮啊!妈,你怎么帮我把房间收拾得像个宾馆似的。
妈妈:哎呦,你这傻丫头,我用了一个下午才把你的房间收拾干净。
你都不知道你的房间有多乱。
我给你做好吃的去了。
遥遥;等一下,妈!还有作业!妈妈:你不会自己做吗,我去做饭了。
遥遥:不!妈妈,是你的作业!妈妈:我的?遥遥:班里开展有关亲子关系的问卷调查。
你和你的孩子每周谈话的时间:A一小时 B半小时C其他妈妈:你就写十五分钟吧,反正你又不喜欢我唠叨。
遥遥;哦,还有。
你每天用多长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妈妈:哎,这就免了吧。
你又不是不知你妈我不识字。
哎,算了,你看着办吧。
我出去啦。
遥遥: 哗,多舒服啊!简直是面目全非……收拾房间……那我的演讲稿呢!(遥遥翻箱倒柜就是没看见。
)遥遥:妈!妈!(妈妈进来了)你看见我的演讲稿了吗?妈妈:演讲稿?好…像…没有啊。
遥遥:糟了,完了,我们班开亲情主题班会,要我去演讲,现在找不到怎么办啊?(遥遥直跺脚)妈妈:哎,这里吗?会不会被我丢进垃圾桶了?(妈妈翻翻垃圾箱,自言自语:)“好像在里面,这张?不是,这张?遥……遥,我虽不识字,但宝贝女儿的名字我还是认得出的。
遥遥。
(妈妈捡起纸片)遥遥:妈妈就像……母爱伟大……是!就是!哎唷!你看亲情都成了这碎片了,还,还可以干什么呢?就是上周忘了拿,老师说这周一定要记得拿去,可现在好了,都成这样了……妈妈:我拼拼看吧。
遥遥:拼拼看,都撕了,还怎么拼呀!(遥遥气急了,冲出房间……)妈妈拾起碎片:这,这可怎么办?哎,都怪我,老了什么都不会!我,我真该死……怎么拼呢?这……(妈妈艰难地拼凑,可是不识字的她怎么会拼呢?)好像是这样,不不不……咦,对了…… (遥遥看妈妈进了很久,就走了进去……她看见年老的妈妈弯着腰在为她拼演讲稿,走到妈妈身边,此刻无声胜有声,她终于明白妈妈她那纯洁美好的爱,她愣在那里。
)妈妈:遥遥,是妈不对,是妈妈不对起你!(妈妈把拼好的演讲稿还给遥遥,遥遥接过演讲稿,很感动。
)遥遥:妈, 你不是识字吗?妈妈:但后面有图片,我就照着拼了。
(图片上画着一只袋鼠妈妈怀里揣着小袋鼠)遥遥:妈妈,您这不是很辛苦吗?妈妈:不,是妈撕的,应该的。
(遥遥听了很感动,遥遥拥抱着妈妈)遥遥:不!不!不!妈,是我不对!我不应该惹您不高兴。
妈妈:不会的,妈很高兴,你懂事了。
2、感动心弦(1)现场访谈:A 、请小品的扮演者谈自己的感受。
B 、假如你是这个小品里的主人公,你感受到了什么或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发言。
主持人:是的,在生话中,我们的父母都像小品里面的这位妈妈一样,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爱,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让我们最感动,最难忘的一刻是什么,把这份珍藏的温馨与大家一起分享。
主持人:感谢同学们给我们讲了这么多的温馨故事。
感动来源于爱。
温馨离不开父母的爱与奉献,请同学们做一道数学题:妈妈怀胎十月,加上你的年龄,每个月以30天计算,你和妈妈一起生活了多少天?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我们与爸妈一起生活了五千多天,爸爸、妈妈的一些情况你了解吗?请完成下表:(同时请家长也完成表格)亲情小卡片亲情小卡片主持人:对表格填写情况作小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引出:“责任”与“感恩”应是双向的。
)(2)与家长面对面主持人:我们有不少同学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甚至误解父母,埋怨父母。
因此,我们有需要而且有必要与我们的爸爸妈妈进行交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父母的心声吧!A、家长,您好!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您感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B、家长,您好!对子女您有何要求或想让他们怎样回报?主持人:感谢各位家长的肺腑之言,是你们的一席话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感触。
此时此刻,我想向讲2006年全国孝亲楷模养女姚万琴的故事。
(投影小万琴照顾父母的图片)姚万琴是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乡王家庄沙家沟村残疾人姚乐位、李永莲夫妇的养女。
12岁正是孩子们充满幻想、无忧无虑的年龄,她却要用羸弱的肩膀扛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母亲长年瘫痪在床、父亲今年6月意外中风偏瘫!她每日的工作就是大清早起床后给父母做好饭,放到父母够得着的地方,然后再走40多分钟的山路去上学,回家后第一件事给父母做饭、干家务,深夜再学习。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小万琴知道自己是父母从医院领养的身世后,经过短暂的迷茫和难过,她对瘫痪了30年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说:“你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我不想去找抛弃了我的父母,我一辈子都不后悔。
”姚万琴如今是姚乐位、李永莲俩人的唯一依靠,从9岁开始承担起家务活到现在,4年来始终如一孝敬老人。
她的孝举不仅在黄峪乡远近闻名,也感动着全社会。
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姚万琴催人泪下的孝举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全国“十佳”的称号既是对她精神上的鼓励,更是对她多年来一如既往孝敬老人行为的褒奖。
3、主持人小结:感谢全班同学的家长对我们这次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
同学们,从活动中我感受到我们的家长那殷切的目光,那我们呢?我记得《礼记》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子女因为平时工作、生活、学习忙而没在意孝敬父母,直到有一天想要赡养和孝敬父母时,父母却远离我们而去。
今天,我想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当我们正接受父母的呵护时,我们就应该学会感恩,养女姚万琴尚且如此回报养父母,那么,我们将准备用什么样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心声呢?三、启思录·报得三春晖(14分钟)1、赞美亲情主持人:在我们的成长中,父母用不同的方式爱着我们,有听得见的关怀,有看得见的关心,有我们暂时难以理解的爱,这些都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这是亲情的自然流露,也是责任的体现。
更是传统美德的体现。
主持人:爱随人类的诞生而诞生,早在几千年以前,《诗经》就是这样描述母爱的。
请听朗诵《凯风》诗歌《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
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
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
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2、真情倾诉主持人:是的,亲情是永恒的。
老师从大家上缴的亲情小卡片了解到最近时间是XX同学爸爸(妈妈)的生日,我们借这个机会,提前向她(他)说一声:“生日快乐!”(全班同学一齐向XX同学的爸爸(妈妈)说:“祝叔叔您生日快乐!”)主持人:在接下来五月份中的“母亲节”,六月份中的“父亲节”,或爸妈生日的当天,或者就当爸爸、妈妈此时就在我们的面前的时候,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将怎样报答父母的爱?请同学对着空椅子把它写下来,先在班里交流,然后装进信封交给各自的家长。
3、总结看了大家的表现,让我很感动,因为有爱,我们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请记住爱在生活的点滴中。
知道父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那么就要学会体验亲情,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责的表现。
孝敬父母的基础是理解亲情,父母的唠叨,父母的劳累,父母的批评等等,都要用心去领悟。
怎样回报亲情呢?我们不需要豪言壮语,学会感恩,给父母一杯茶,一句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父母拖地板时帮提一桶水,帮妈妈梳一下头。
在学校听从老师的教导,懂得如何做人等等,都是回报亲情的实际行动。
同学们,让我们从爱家人开始学会爱同学,爱师长,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做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质的现代好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尽点力。
尾声: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2分钟)主持人:请我们班的代表向参加这次活动的爸爸、妈妈、领导、老师献上鲜花,并以热烈的掌声再一次感谢他们的到来。
(后学生在温馨卡上郑重地写下我们的承诺并签名)。
主持人: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我们的主题训练活动。
谢谢大家!附(一)活动流程安排: 课前唱歌:《感恩的心》引子:主持人导入 (1分钟)一、明镜台·爱的序言 (3分钟)二、智慧泉 ·谁言寸草心 (20分钟)三、启思录·报得三春晖 (14分钟)尾声: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2分钟)附(二)教室座位安排图:讲台 家 长 学 生 学 生。